书城励志做事的智慧
3738000000011

第11章 进退之道(1)

狡兔三窟退可守

猎人们打猎时,常常看到兔子钻进了一个洞里,结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据说,狡猾的兔子,总备有三个洞窝。如果一个洞发生危险,就栖身到另外的洞里去,从而避免遭受伤害。

社会竞争者要想在人际关系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应象狡兔那样,建立三窟。这倒不是要盖三处房子,买三幢别墅,而是决策大事时,多准备两手,有一两个备用方案,以防不测。

《吕氏春秋》说:“智者之举,必因时。时不可必成。”意思是说,聪明人的行动,是顺应客观形势的,客观形势的发展偶然性很大,不可能的绝对不变,不可移易。为此,人的活动方案便应有弹性,“成亦可,不成亦可。也就是说。成功了最好,不成功也没有危险。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进可攻,退可守,左右逢源,稳扎稳打。这一思想是极其重要的。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自觉营造“三窟”,成为美谈佳话。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鲍叔和召忽三人很要好,想合力治齐国。当时齐王有两个儿子,一为公子纠,一为公子小白,召忽以为公子纠必能继承王位,因此对管仲和鲍叔说:“对齐国来说,我们三人就象大鼎的三条腿,缺一不可,既然公子小白不能继承王位,那干脆我们三人一同辅佐公子纠吧。”管仲说:“这不行,国中的百姓都厌恶公子纠的母亲和公子纠本人。小白无母,人必可怜他,究竟谁继承王位很难说。不如由一个人事奉公子小自,将来统治齐国的肯定是这两个人的一个。这样,我们就可以进退有路,左右逢源。”最后,他们决定由鲍叔辅佐小扔白,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事情果如管仲所料。后来公子小白杀死公子纠,继承了王位。公子纠死后,公子小白要杀掉管仲,但鲍叔从中斡旋,管仲非但没有受害,反而做了宰相。管仲的多手准备,使其终身受益。

公元前627年,秦兵东进,企图对郑国发起突然袭击。郑国有个牛贩子叫弦高,赶了三百多头牛到洛阳去卖。路上他从一位泰国朋友的嘴里得知秦兵攻郑的清息。弦高是一个忠君爱国之士,为了替国家解除危难,他急中生智,做了两手准备,一面派人星夜赶回郑国,向国君报信,一面假扮成国君的使臣,逃选了二十头肥牛,自乘一车,迎着秦兵而去。与秦兵相遇后,弦高按使臣的礼节见到秦兵主将孟明,说“我们国君听说将军率兵而来,特意备了一点薄礼,派我前来慰劳你们。我国处于几个强国之间,不断遭受外来侵略,所以,厉兵秣马,常备不懈,你们见了这些情况,不要介意。”孟明听罢,大吃一惊。他原想偷袭郑国,既然郑国有了准备,便只得改变计划,没有进攻郑国。

弦高的两手,虽然只用上一手,但其机智、勇敢与强敌周旋的艺术令人赞叹。

相反,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一条道儿走到黑。”不懂得备用方案的重要。他们的思想过于理想化,只想到事情办成了如何如何,不想事情办不成如何应付,结果吃亏上当,侮之莫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参谋本部制定了一个。舒利芬计划。”所谓。“舒利芬计划”是德军在东西两面同时作战的方略。根据这一计划的构想,德军仅用一小部分兵力来牵制俄军,因当时俄军的力量较弱,集中全力对付法军,用闪电式一举歼灭。然后再转过来对付俄军。为此,在作战初始对俄反攻。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于意料之外,俄军深入德境的速度特别快,在1914年8月问,东普鲁士全面告急。在此危急时刻,德军无可奈何,无计可施。因为,他们没有第二套方案。为此,只得走一步改一步,痛苦支撑,终归失败。

报载《一个胸腔科医生在国外进退两难》,说的是上海某医院青年医生,一心想出国,最后好容易弄到个出国护照,是全家把吃早点的钱省下买的。谁知,一到美国一下子来个透心凉。他去进修的医院根本不接受他,证件都是假的。这样他成了非法入境者,而他填写的进修志愿又是学医的,不允许改学别的。好不容易到了国外,以为进了天堂,谁知却弄了衣食无着,进退两难,成了个“黑人”。假若他多找几个担保人,假若他不是从黑市上买护照,留几分机动的余地,就不会出现这种难堪的局面。

俗话说:“有备无患,”多准备几手,多几个备用方案,对于处事,竞争、理顺关系极为必要。

懂得人生进退是大智慧

以退为进是我们常讲的道理,当我们的对手足够强大的时候,我们应该步步小心、处处设防,当对方不如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张——这就是以退为进、以进为退!懂得人生进退的人方能称得上是明智的人。

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朝廷命将领朱俊率部前去弹压。当时黄巾军赵弘、韩忠扼守宛城。朱俊下令攻城,韩忠出城迎战。朱俊派刘备、关羽、张飞攻击该城的西南部。韩忠率领精锐部队兼程赶往西南部阻击。这时,朱俊避实就虚,趁机带领2000精锐骑兵向该城的东北部发起袭击。黄巾探子飞报韩忠,韩忠生怕丢失城池,急忙率部返回。刘备等便从背后追杀过去。在前后受敌的情况下,韩忠只得败入宛城。朱俊当即以重兵团团包围了宛城。日子一久,城中渐渐弹尽粮竭,韩忠无奈,只得派人出城请求投降。朱俊严辞拒绝。

刘备劝告道:“过去我们高祖皇帝夺取天下,都是因为能够接收投降者,招抚顺从者,以致四海归心,一统神州。您为什么拒绝韩忠的投诚呢?”

朱俊笑道:“你有所不知,这叫此一时,彼一时啊!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家来治理人民,所以要用招抚手段来凝聚民心。今天国家统一,只有黄巾造反,如果容许他们投降,就不能劝善惩恶。他们认为有机可乘便随心所欲地抢掠,失利时便投降,以保生命富贵。所以这是助长他们的气焰,不是好办法啊。”说完,挥手让刘备退下,传令三军拼力攻城。谁知使尽办法攻了几日,急切问竟不能得手。

一天,刘备又对朱俊献计道:“您不允许他们投降,我也赞成。只是今日我军四面将宛城包围得像铁桶一般。敌人请求投降不准,必然死战到底。万众一心,尚且不可抵挡,何况城里还有数万亡命之徒呢。古代军事家孙子说‘围城必阙’。我看不如将包围城池东南方的军队撤去,我们全军专攻西北方。这样,敌人以为有生路,必定弃城逃跑,我军趁势追杀,敌酋即可手到擒来。”

朱俊沉思半晌,采纳了刘备的计谋。果然,韩忠率部向宛城东南方撤退,朱俊、刘备、关羽、张飞等指挥全军追击,射死韩忠,其余部下死的死,伤的伤,四面溃散。

众所周知,刘备是历史上善用人的一个皇帝,他能看清形势,以退为进,不愧为一代英豪。

不要让自己成为替罪羔羊

春秋时,晋灵公残暴无道,为赵氏所杀。景公即位以后,宠信大夫屠岸贾。赵家的强大势力对屠岸贾的青云直上造成极大的威慑,于是他就以赵氏杀君为借口企图灭赵氏一族。屠岸贾的阴谋传到了一个大臣的耳朵里,这个人忙去把此事告诉了赵家的重要人物赵朔。赵朔请求他一定想办法保住赵家一脉香火,然后就赶快回到家中,把妻子送到了晋宫中避难。因为她是晋侯公主,此时已身怀六甲。

没过多久,屠岸贾就带领军队洗劫了赵府,杀死了赵氏一族的所有成员。或许是天不绝赵,公主在宫中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取名叫赵武。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终于传到屠岸贾耳中。他知道,斩草不除根,必然会后患无穷。他多次派 人搜索、查找,但没找到,他不死心,怀疑孩子已被带出了王宫。

他的判断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确实是被人冒着杀头的危险藏匿了起来。保护孩子的是赵朔的两个忠实的门客,一个叫公孙杵臼,另一个叫程婴。搜查赵武的风声越来越紧,为了保证他的安全,他们只好找了一个与赵武年岁相仿的男孩作替身,来了个“狸猫换太子”,由公孙杵臼带着他藏到了山中。然后程婴就假戏真做,四处张扬说,谁给他出钱千金,他就告诉谁赵家孤儿的藏身之处。屠岸贾一听,不觉喜上眉梢: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他一口答应了程婴的条件,催他带头领路去捉拿赵武。公孙杵臼一见程婴,就破口大骂:“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是你要我藏匿赵武,如今又是你出卖了他。你财迷心窍,真不是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