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的智慧
3738000000009

第9章 借力使力不费力(1)

晏婴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景公养了三个大力士,因为他们不懂得君臣大义和朝廷礼仪,以至让众大臣及景公对他们产生了反感,所以齐景公想除掉他们,但是他们力大无比,而且武艺高强,有万夫不挡之勇,没有人能够近他们的身,所以一直也没有好办法。

晏子给齐景公出了个计策,赐给三个大力士两个鲜桃,让他们比功劳。谁的功劳大,谁吃,晏子的意思就是想让他们自相残杀。

于是,景公把他们三个宣上来,然后叫奴役用盘子端出两个鲜桃给他们,并对他们说:“三位爱卿,你们都是寡人深爱的大力士,寡人想奖赏你们,可是今日奴役们在后花园里摘桃子,只有两颗,寡人想把它们奖赏给你们三个其中功劳最大的两个人,你们开始比自己的功劳吧!”

大力士公孙接说:“当年主公在狩猎时遇到两只猛虎,我一一将它们擒杀,才救得主公一命,像我这样的功劳,完全可以独自吃一个鲜桃,不与别人分吃一个!”说着抓起一个鲜桃,站起身来就要吃。

大力士田开疆说:“当年主公被敌军围困,我一人手持兵器两次打退敌军,才救出主公。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独自吃一个鲜桃,不与别人分吃一个!”说完,他也抓起一个鲜桃站起身来就要吃。

两个鲜桃都被人抓走了,另外一个大力士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君王渡过黄河,一只鼋鱼咬住左骖马,把它拖进砥柱山下的漩涡里,我就潜入河水下面,逆流追出百步远,又顺流追赶了几里远,擒获鼋鱼而杀死它。左手抓住左骖马的尾巴,右手提着鼋鱼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的船夫都说:‘黄河水神出来了!’他们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举起的鼋鱼头。像我这样中流砥柱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一个鲜桃,不与别人分吃一个!你们两个人为何不把鲜桃放回到原处!”古冶子说着抽出剑来,拉开决斗的架式。

大力士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的勇武不如你,功劳赶不上你。我们毫不谦让地抓起鲜桃,是贪婪的表现。既然都这样了,如果我们还不死,是太不知羞耻了!”

于是公孙接、田开疆就把两个鲜桃放回原处,然后拔剑自刎了。

看到这种惨烈的场面,最后一位大力士古冶子说:“你们两位都死了,惟独我还活着,这是不仁爱;用语言羞辱人家而夸耀自己,这是不道义;悔恨自己的行为而不去死,这是没有勇气。你们两位都送回鲜桃,为保持气节而自杀了,难道我会单独享受两个鲜桃吗?”

于是,古治子也自杀了。

三人把勇敢和气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结果为了二枚鲜桃都自杀了,这是晏婴用的计策,为齐国除了隐患,这件事办得干净利落,没费吹灰之力,晏婴真是机敏过人啊。

善假于物

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但是却可以借助于别的事物助长自己的实力,比如借汽车提高行走的速度,比如借望远镜扩大视力的范围。学会利用手中所有的工具,一定会令我们如虎添翼,鹏程万里。

公元180年,零陵郡太守杨璇接到平叛的命令,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把军中能工巧匠召来,要他们按照图纸十日之内,造出50辆特大马车来。工匠们和部将们看着这稀奇古怪的图纸大惑不解。但年近花甲,富有经验,举止儒将风范的杨璇,却成竹在胸,他让工匠部将们不必多问,按照图纸做车就是了。

工匠们领命去制造马车,一晃十天过去了,马车已全部竣工。

杨璇看到50辆大马车如期制作完成,很高兴,便下命令第二天向叛军发起进攻。在进攻前的后半夜里,杨璇命令把新制做好的50辆大马车都装满石灰末,让所有的军马尾上都系上浸了油的布条。

整装完毕后,战场上刮起了大风。杨璇命令拉着石灰粉的马车走在部队前,让士兵顺风朝着敌阵拼命撒石灰。石灰粉在阵前蔽天盖日。处在下风阵地的叛军被卷着石灰粉的大风吹得睁不开眼,更看不清对方的虚实。

杨璇命士兵们点燃了马尾上的布条,一匹匹“火马”惊恐万状,拼命向敌阵飞奔,一下子冲散了敌阵,践踏死伤无数叛军。汉军又组织弓箭手放箭。在这出奇制胜的连连攻击下,叛军连招架之力都没有,刹时溃不成军。

这时杨璇又命军士擂鼓呐喊,大造声势,叛军不知杨璇有多少人马。在一片灰雾火阵中,被杀的尸横遍野,其首领也被乱箭射死。

这就是东汉的杨璇用石灰“火马”功破敌军的故事,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不必用这样的方式打仗,但是他善假于物的本领对于当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接受别人的好处要当心

洗夫人是南朝时高凉洗氏之女,自幼聪明,通晓谋略,善于用兵,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女豪杰谯国夫人。

公元548年,梁河南王侯景反叛。占据大皋口(今江西吉安南)的高州刺史李迁仕也蠢蠢欲动,召高凉太守冯宝跟他一起反叛。

冯宝见侯景气势正盛,也想前往李迁仕那儿去。他的妻子洗夫人笑着劝丈夫:“看形势发展,李迁仕谋反助纣为虐,不会有好下场,夫君千万不能同上贼船,自取灭亡。”接着她详细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得头头是道,入木三分。

冯宝被说动了心,但略略思忖,又皱紧了眉头:“可李迁仕那儿怎么应付?”洗夫人接着说:“夫君派一个使者找到李迁仁,骗他:‘局势大乱,冯宝太守不敢出来,打算派洗夫人来商量军国大事。’这么做,李迁仕一定放松警惕。我再领1000多个壮士,每个人挑一些破烂,伪装好后,就假称去给李迁仕送礼。我们只要进到他的军营寨栅栏下,就马上可以把他收拾掉了。这么干,一可以解夫君之忧,二更可以为朝廷除害,为民解忧。”

冯宝越听越高兴,忙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夫人您家世代为南越首领,真可谓将门出虎女。刚才一席话,使为夫茅塞顿开,拨云见日啊!”于是,洗夫人带着1000多名壮士浩浩荡荡挑担上路。

李迁仕早得知冯太守使者的来报,现听说洗夫人真的亲自来了,心花怒放,想:今日总算可以一睹洗夫人风采,忙率兵出帐迎接。李迁仕远远望见洗夫人随从挑的都是礼物,更是高兴,哪里还想到去防备呢?洗夫人见部下都走近李迁仕的寨栅,突然一声令下:“打进去!”众壮士扔下担子,抄起各式家伙,猛攻而入。片刻间,歼灭了李迁仕部。

李迁仕的放松大意,不了解对方的真正用意,只从表面上看问题,在对方“送礼”的旗号下得意忘形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在交往中,我们不会无缘无故的对别人施以好处,总有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否则就可能是居心不良,这时一定要格外小心,不可随意放松大意,轻率的举动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借鸡下蛋,借花献佛

战国后期,楚国有位考烈王,专事吃喝玩乐,不问政事,大权落在令尹春申君黄歇手中。黄歇手下养着几百个士人,其中有个赵人叫李园的,专会阿谀奉承,看风使舵。他见春申君是位实权人物,便有意巴结他,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但他知道,春申君已有三妻六妾,不用点心计,是不会看上他妹子的。计分两头:一边,他把琢磨的古代美女的媚术教给妹子,让她加紧演练;另一边,瞅准机会,他在春申君面前大讲古代名人狩猎之事,逗引春申君远途外出狩猎,以免他日日与妻妾泡在一起。

春申君果然被李园说得动了心,带上数十个随从深入大泽去打猎,一去就是半月方回。而李园早在家中安排好一切,于略边截住狩猎而归的春申君等人,力邀春?申君到自己家中小酌,仅当接风洗尘。春申君推诿不过,令下人运猎物回家,只带几名亲信随从顺路进了李园家。

李园家中早已摆好美酒佳肴。李园竭力劝酒,不一会儿便吧春申君灌得醉意微微。而后,又为他讲述古代美人故事,直讲得春申君抓耳挠腮。眼看火候已到,李园令妹子出来劝酒。但见那李园妹子李嫣,身着薄纱,半露半遮,飘上前来,先向春和君打个飞眼,而后口动手动,直把春申君灌得八分醉。春申君刚开始还顾忌令尹身份,后来便以酒遮脸,动手动脚。李园由空退去,春申君便将酒筵当了喜床。事情不能这样甩手就完。第二天,春申君回府,送来聘礼,芒下吉日,把李嫣娶回府去。李园做了令尹妻舅,好不威风。那李嫣也着实争气,过门没几个月,便呕水吃酸,身怀六甲,春申君一听,更加喜上眉梢,加倍宠爱。

但李园并不想止于令尹妻舅的位子就罢手,随着第一步得手,他想出了一个更大的计划—他要自己弄个令尹当当。瞅空见到李嫣,问她想不想当王后娘娘。李嫣自幼受哥哥熏陶,也是个不甘贫贱的人,连忙点头,李园便教她如此这般。

晚上,李嫣一反常态,佯作不乐,马上引起了黄歇的注意,便是缘由。李嫣答道:“我是在为您担忧。眼见得咱们大王年过半百了,却久不生子,若一旦驾崩,必因继承人问题引起动荡,首先祸及的会是令尹。到那时一一”李嫣有意打住,黄歇叹一声,说:“我何尝不知。但大王已娶了36位妃嫔,个个不生,叫我有何办法?”李嫣说:“办法倒有,只怕您不答应。”春申君忙问什么办法,李嫣将哥哥设计的借室生子之计讲出来,要黄歇为自己怀孕保密,充当美人送入宫中,生下儿子来必是太子,到老皇上驾崩,即位的是自己亲生儿子,那么黄歇的令尹不就铁定了?春申君思来想去,为了自己日后的前途,也就答应了。一切按李园预谋的进行,李嫣被春申君荐入宫中,后来生下一白胖小子,考烈王十分高兴,即刻封为太子,立李嫣为正宫王后。春申君得意洋洋,李园心中暗喜。

十几年后,考烈王病笃,行将驾崩。李园抢先入宫,与妹妹调动武士,布置起来。他要杀掉黄歇,既免泄露“借室生子”的事,又给自己腾出位置。春申君被传入宫料理后事,在内宫门外被李园布置的武士杀死。考烈王死后,太子即位,是为幽王。幽王封李园为令尹,李园终于圆了他的“令尹梦”。就这样,李园利用妹妹,借春申君为台阶,踏上了令尹的宝座

李园兄妹就是利用了春申君,为自己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这也是个明智的选择。但是在那时来说,这就是奸诈人的所为,因为这就是不忠不义的表现。今人当然要用正当的手段,来运用它,才能有好的结果。

在生活中经常有借鸡下蛋,借花献佛的人,能够借助高于自己力量的一些资源,来为自己的事业打下铺垫,最终为自己事业的成功贡献力量。虽然说这样的作法在古时候不怎么推崇,但是在当今,如果你的作法没有违法犯纪的地方,也称的上是一种计谋。

借天意笼络人心

秦朝末年,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发动战争,百姓徭役不断。秦二世元年七月,又征发各地百姓去戍守边关。有支900多人的队伍被大雨困在大泽乡(今安徽省蕲县)。估计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晚了,按照秦律就要杀头。陈胜和吴广都在这支被围困的人群中,他们商量:逃跑是死,起义是死,同样是死,哪如起义拼杀一次呢?可是又怎么让众人心服,一块行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