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3737200000030

第30章 识人之妙存乎一心(5)

说话容易听话难,一个能深获众人信赖、人际关系和谐的人,应是一个具成熟心智的人,所以他们也善于聆听别人的谈话。这一点我们只要观察心理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小孩就可明白。小孩们很爱说话,却不懂得听话的艺术,他们无法慢慢地由别人话中了解对方,也没有这种宽容的心态。所以如果某些政治家和文人的心理发展阶段,还停留在孩童期的水准,他们如何能了解人心呢?即使他们说得再富哲理,也只是曲高和寡,他人无法产生共鸣。而且制止他人谈话,根本是无礼的行为。

制止对方说话,不仅使其无法发表意见,更是一种不认可对方的举止。

这种喜欢打断别人谈话的人,往往对自己以外的价值观不予承认,以为自己的想法可通行无阻,而有一种万能感。但他们却没想到,说话中途遭制止的人,会有不满的情绪,如此岂不无法产生交流,而破坏人际关系?

观此无礼的举动,我们探察其原因,可以发现除前述理由外,可能还包括,说话者内容太过冗长,毫无价值等等。不过即使如此,这种制止的行为,正足以证明他们完全不反省自己的想法,只一味要求别人接受,颇有自恋的倾向。

总之,制止别人说话的人,无论其他方面如何,可以确认的事实是,他们根本不赞同对方的论点。

加入谈话的阵容

当我们和他人交谈时,有时旁观者往往会毫无顾虑地加入谈话的阵容,当然谈话的内容若不具特别意义,一般人也就默许这种行为。

例如我们在与同事交谈时,邻座的人突然挪动椅子,过来插嘴说:“啊!这件事我也知道!”插嘴的人表面看来似乎并没有听见我们的谈话,但他们的耳朵却未捂住,所以谈话的内容自然而然地传入耳内,就等于他也加入了谈话。当然我们不会对这个半途杀出的程咬金觉得诧异,不过仍应探讨他们为什么毫无顾虑地加入别人谈话的心理。

这种人的心理是,无法区别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认为别人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东西。

一般说来,初次体验到的人际关系,是由与母亲接触的感情交流开始,此时婴儿仍分不出母子的区别。到了断奶期时,虽与母亲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但心理上却仍有未分开的部分,直到逐渐长大成人后,才渐觉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但若自我成长还未到达此程度时,就会搞不清自己和别人心理上的距离,因而毫无顾忌地侵人别人的心理领域。总之,这种人若不能与人维持某种关系,就会感到不安,而这种追求心理上行为满足便表现为插人别人的谈话。

谨慎措辞

给人造成错觉的最有效的武器,莫过于谨慎措辞了。即使平常我们对不诚实的人就有所警戒,但许多人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花言巧语所欺骗。有种人总以一副和善率直的样子与人亲近,但是他所说和所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另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论调、或轻易许诺的人,也不应轻视。此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说的是真话、什么时候说的是假话、或根本毫无信用的人,更是须时时提防。

心口不一

但是,对于心口不一的人,如果仔细注意观察,一定可以发现他有某些不自然之处。因为一方面人容易以言语欺瞒施诈,另一方面却也较容易从言语表现出他的情感或心理意向。所以读心技术就是借观察言语的种种微妙变化,以捉摸其情感与心理。

平日寡言突然变得能言善辩

平日寡言突然变得能言善辩是常见的现象,任何人在欣喜、快乐时都会比平日话来得多。然而,没有明显的原因,却突然变得能言善辩,多半是内心不安或有所波动,惟恐对方看出而伪装出的逆向行为,也就是说将自己不愿触及的话题,尽量转换成无关的话题。而且,有时会因心中的不安及波动,说些不必要的逞强话,自设防线来掩饰自己的情绪并借以宽解。这种寡言变得善辩的情形,其内心的不安,必然容易转变成其他行为如生理、表情的变化。

一反常态地说话过于谦卑

如果一反常态地说话过于谦卑,或以讥讽的口吻说话,那便是心中蕴含敌意与反感的缘故,这也是一种因敌意、反感而表现出的逆向行为。如果无法明白地把这些情感表露出来时,无意中就会表现出足以拉开彼此距离的态度,或者掺杂讥讽、挖苦而表露出攻击性。

此时,还应观察其他变化,例如眼睛:和善的目光消失,而增加了些许锐利的眼神;笑声失去自然的,表情也变得生硬。

从说话方式判断

欲了解人的心理或性格,从说话方式判断,也是一种方法。从说话口音,可直接了解其人的出生地,从他的措词也可了解他生长的家庭环境。例如,有的人平常和同伴一起时,总以“我老头”、“我妈”等随随便便的叫法称呼其父母,可是一旦与家里父母通电话时,却用“爸爸”、“妈妈”、“大姐”等恭敬的称呼,且谦恭谨慎地说话,自此可看得出他的家庭教育是很严格的。

事实上,如果想以读心技术读出他人的心理,那么从某些细微的讯息或观察,便可了解许多事情。例如:在谈话中随声附和、敲边鼓的方法,便因人而异。在关键处说“可不是吗?”、“嗯!”或点头表示赞同者,则是深思熟虑的稳重可靠型;一再点头,连声“嗯!嗯!嗯!”或“是啊!是啊!”忙着帮腔的人,固然具有协调性及妥协性,却也有些是急躁而属于不思考型。

谈话风格有艺术

奇思妙语者机智风趣,谈吐幽默,灵感的火花常常在一词半句中迸发。他不论走到哪儿,都能给那个地方带来笑声,带来愉快和欢乐。

转守为攻者心思细密,关键时刻能自我稳住阵脚,应变能力强,攻防之间都能做到随心所欲,任意切换,不拘一格。这种人还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优点,他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凡事总是先求不败,再求胜机。

善于倾听者必定是一个富于思想,有缜密见识和品行、有谦虚柔和性格的人。这种人在人群中,最先也许不大被注意,但最后必定是最受人敬重的。因为他虚心,所以为任何人所喜欢;因为他善思,所以为任何人所信任。

随机应变者头脑反应迅速,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电子计算机,在一秒钟内能正确分析自己目前处境的优劣并设法找到为自己开脱的理由,巧妙应变。

妙语反话者不仅能说,而且会听,对对方所说的话能够抓住机会提出各种问题加以反击,令对方哑口无言,从而一举赢得论辩的胜利。

说服力强者是优秀而不可多得的外交型人才。他对别人的思想、感觉、看法了解得非常清楚,谈别人的事如数家珍,能替人指点迷津,并能把那些和他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推倒移开,使谈话照着自己设计的方案和计划向前走。因此,这种人总是最后的赢家。比如我国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就是一位说服能手。

谈吐幽默者不但愉快地做事,更能愉快地说话,走到哪儿,欢乐就散布到哪儿。这样的人难免有缺点,但由于有情趣,使人欢笑,使人快乐,人人都愿意与之相处。幽默型的人,他们很少遵从逻辑的法则,相反经常运用奇谈怪论,或类似诡辩的手法,使对方如坠云里雾中。打趣话、俏皮话、笑而不谑的话连续不断,使举座为之倾倒。这种才能特别发达的人,总是非常圆活、灵通的聪明人。有幽默感的人,是感觉敏锐的人,心理健康的人,也是笑颜常开的人,胸襟豁达的人,别人乐意与之交往、与之亲近、与之为友的人。

滑稽搞笑着总是以一种调侃的方式,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自在的解释,硬将两个毫不沾边的东西粘连在一起,以造成一种不和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在这种因果关系的错位和情感与逻辑的矛盾之中,产生出搞笑的艺术。

旁敲侧击者和人打交道善听弦外之音,又会传达言外之意,老于世故,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

软缠硬磨者是一种性格顽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会采用软缠硬磨法,友好地赖着对方的时间,赖着对方的情面,甚至赖着对方的地盘,不答应就是不撤退,不把事情办成就是不回头,搞得对方急不得恼不得,最后不得不答应他的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影响力的大小与他们的智力禀赋明显不相称,这是由于他们在品格上的控制能力不同的原因所致。

辩论有用言辞取胜的,有用道理取胜的。用言辞取胜的,依靠的是从细节上驳倒对方,而将主题和本质抛弃了,用道理取胜的,区分是非黑白的界限,论述细微深奥的道理,令人心服口服。善辩者总是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摆得清清楚楚,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说得人心服口服。这种人稳健大方,思路清晰,反应也快,看问题能抓住本质,而且态度从容,不紧不慢,为人做事有理有据有节,可托付重任。另外一种人,在辩论中说得别人哑口无言,或者说得别人拂袖而去,不愿再跟他辩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胜利者,但他是依靠犀利的言辞而战胜对方的。这种人目光尖锐,头脑敏锐,能迅速抓住他人讲话的漏洞而伺机反驳,一张巧舌能把黑说成白,把错说成对,尽管对方知他无理,却在一时之间找不出确切的话语来驳倒他。他们是业务、外交、法律界好手。但要注意他轻浮不稳的毛病,当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的人与人交谈时,如果大家见解一致,就如山水流向大河,彼此融融而洽。如果意见相反,争了几句就离开,或者彼此模棱两可,谈得不亲不近,不冷不热,渐渐地因尴尬而止。这是不善与人交谈的人。这种人说话被动,别人问一句答一句。但当说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时,就像立刻换了一个人似的,侃侃而谈,语若滚珠,甚至会激动起来,仿佛于寂寞山中遇到知音。这种人对生活有激情,苦苦钻研自己的兴趣所在,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不喜欢热闹地方,而爱清静自处,生活欲望也比较清淡,适合于搞研究工作。

和不善交谈的人相反的是善于交谈的人。这种人当发现对方听不进自己说的话时,会立刻转换话题,或采用迂回技术,先说些对方爱听的话,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取得对方的赞同后,再逐渐地回到刚才的话题上来。这种人容易博得大家的好感,而且意志坚定,善于思考,敢说敢做,且有力量坚持到成功。他们用心智做事,会察颜观色,适合担任社会职务。

敢于开口,善于开口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它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生存的艺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你怎能相信他会取得成功,怎能指望他会有大的作为?

有人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话到嘴边又咽下,怕说不好,怕别人笑话;还未开口,早已脸红心跳,想说的话早已飞到九霄云外。有人在与人辩论时,常常是一副理屈词穷的样子,有理却难走遍天下。

有人往往在见到自己所爱的人时,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手脚不自在,思维紊乱,不敢开口表达心中的爱慕。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怕失败,没有底气,典型的故步自封!疯狂口才针对这种自闭现象,从根本上分析了不敢说不会说的心理,创造出一套科学大胆的训练理念和一系列高效的疯狂技巧,使得人们突破自我的瓶颈变得轻松起来!

有一个人小时候是一个“闭关自守”的人:不敢上讲台哪怕说一句话,老师提问时,更是浑身燥热,说话吞吞吐吐,而且词不达意;见了父亲的朋友,更是躲起来,偶尔倚于门旁偷听。到了大学,新生发言时,哆嗦的声音让他无地自容。从不敢大声回答问题,从不敢上台发言,更不用说去500人教室演讲了。

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听了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演讲。那是在北京电影学院大礼堂,李阳老师的激情从心底深处感化了他,让他第一次感知到:原来人还有那么强大的潜力,他第一次被自己的生命力量所感动。原来疯狂可以这么来:百分百地投入!忘我、忘物、忘时!排除一切杂念、克服胆怯、树立信心!打破传统、突破极限、淋漓尽致地挑战自己的潜能!

听了李阳老师的一番“疯话”,他终于明白:“不敢开口、不习惯开口”的两大心理障碍及怕丢脸、怕犯错误的心理陋习,是可以突破的。关键是舍不舍得丢脸,怕不怕失败!李阳说:“作为男人,应该喉咙粗一点,把你的自尊咽下去,不要让那些无聊的面于和可怜的那一点自尊扰乱了你的成长。”其实,在公共场所说话,每个人难免会怯场、心慌,这好比是地狱,越过这道地狱,就是天堂,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着迈出地狱进入天堂的。

李阳祖籍山西,1969年出生于祖国大西北的新疆乌鲁木齐。其父母六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支援边疆建设。李阳中学的学习状况不是很理想,1985-1986年高三期间因对学习失去信心曾几欲退学,1986年自新疆实验中学勉强考入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大学一二年级李阳多次补考英语。为了彻底改变英语学习失败的窘况,李阳开始奋起一搏,他摒弃了偏重语法训练和阅读训练的传统,另辟蹊径,从口语突破,并独创性将考试题变成了琅琅上口的句子,然后脱口而出。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李阳在1988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李阳还和同学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同声翻译训练,达到了在别人讲话的同时,可以在只落后一、两句的情况下立刻翻译成英语的程度。李阳更是提出了全新的、简单的翻译标准,他称之为“中国人说中国话”,只要你是一个受过基础教育的中国人,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李阳从大学四年级开始便广泛地参与了大量的国内和国际场合的口译。

在此基础上,李阳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以一个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失败者为基点的英语学习法,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人称“疯狂英语”,在发音、口语、听力和口译上卓有成效。疯狂英语将英语的素质教育和传统的考试完美结合。1989年李阳首次成功地战胜了自我,公开发表演讲介绍这套方法,并开始应邀到各大、中学校传授疯狂英语。多年来,运用这套方法的大、中学生更是创造了托福、英语四、六级考试和高考成绩大幅提高的惊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