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3737200000028

第28章 识人之妙存乎一心(3)

在日常生活中炫耀自己

每个人多少都会有表现欲,最常见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炫耀自己。

炫耀的情况会因男女而有差异,但男女共同的炫耀对象,不外是财产、家世、孩子的成绩、国外旅行的经验等。

男性常炫耀的对象,可分智能与体能两方面。例如职位、工作能力、学历、成绩等,这些是智能上的炫耀;而体能上的炫征,则以爱好某项竞技运动等,为其炫耀的对象。

而女性炫耀的对象,则有关服装、化妆品、丈夫、男朋友、孩子,甚至男性对自己的好感等。

更有甚者,有的人没有可炫耀的对象,就搬出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也成其炫耀的对象。

为什么有人喜欢炫耀呢?

我们身为一个社会人,往往喜欢树立一个心目中的偶像,为此,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把许多崇拜者纳入自己脑海中并加以整理。如果现实与自身之间产生较大差距,就会试图以炫耀来弥补。由此可知,所有的炫耀,都隐藏着本人的自卑感和弱点。

通常人炫耀是先取近处与自己有关的事实,渐渐扩及亲戚、朋友,甚至虚构。所以炫耀可以说明当事人的自卑感。

到底什么是谎言?让我们从各方面来举例说明吧!

“今天晚上我要值班不能回来!”

———其实是跟同事去打麻将。

“啊!这个宝宝真可爱!”

———好难看的小家伙。

“对不起!我们董事长正在开会,不能见你。”

———这点小事,也要找董事长吗?

“我常来你们这儿买东西,难道不能算便宜一点吗?”

———其实是第一次上门。

“这是一本人人必读的宝典!”

———其实,内容无聊得很。

“我发誓我爱你…………”

———其实,心里正在想别的女人。

“你很聪明,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成功。”

———这个家伙真是无药可救。

“啊!你化妆起来真漂亮!”

———简直像个狐狸精。

“环境优雅、交通方便、学校、商店林立

———天知道!

“敬启者:贵公司生意昌隆…………”

———真是开玩笑,本公司快要倒闭了。

“这是胃溃疡,只要好好休息,慢慢就会好的。”

———其实是癌症,半年也活不了。

“你再哭的话,老虎就会把你吃掉。”

———骗小孩。

“亲爱的!我跟你说的都是真心话,你若不信,我立刻……。

———口是心非,鬼话连篇。

“妈!我到同学家做功课。”

———其实跑去看电影了。

如果我们的生活里完全没有谎话存在,那么这个社会将无法协调,因为整个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必须依靠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话保持平衡。

在某些时候我们将谎话分为可以原谅的和不可原谅的两种,而社会就是由可以原谅的谎话来维持平衡的。

什么样的谎话可以说?什么样的谎话不能说?这是价值观念的问题,而且这个范围也很难确定。

若是把谎话当成社会上的“润滑油”,大概不会有人反对吧!因为它确能调剂我们单调的生活。如果我们把一些礼貌上的赞美辞,或社交方面的辞令,全部加以否定的话,那么人际间的关系,就会显得枯燥而冷酷了!

会说客套话

听说意大利人是世界上最会说客套话的民族,下面是他们针对谎话的功效所谈论的一篇文章。

“礼貌上的谎话和客套话,偶而会被利用到功利主义方面,但是大体来说,大部分的谎话,都是运用在促进社交及日常生活的小节上,因为这种客套话,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在意大利,人们都把这些客套话当成日常生活不可缺的调剂品,而且不大计较其中的含义。

“服装店的商人,称赞‘顾客体态优美。’

“牙科医生称赞你的牙齿像古代罗马人的一样美。”

“内科医生对你说:‘这种病不太要紧。’”

“定做鞋子的时候,鞋店的老板一定会对你说某月某日一定能做好,虽然他知道有时候不能如期做好,但是这种谎话为的是安慰你,使你的心里有安全感。”

以上是从意大利人所著的《日常生活中无伤大雅的谎话》中所摘录下来的。

礼貌上的客套话,是社会上一般人所公认的一种谎话,我们只要把它当成人际间交往的润滑油就好,不用深人去探索这种话的意思。

至于善意的谎话,那是非有不可的。为了勉励别人,或者安慰癌症患者所说的谎话,是没有人会产生非议的(对于癌症患者,要不要把实情告诉他,这是很难决定的问题)。

还有一种“幻想的谎话”,为数也不少。有些人整天陶醉在自己的梦幻世界里,经常痴人说梦话,自己欺骗自己。这种“幻想的谎话”,如果不很严重或不很过分,也就没有多大关系。

谎话的定义很广。人在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也是谎话的一种。有一种人,在人前一本正经,说的话也非常动听,可是他在独处时的一举一动,却与人前所表现的截然不同。

穿衣、化妆也可以说是一种谎话。还有,说话时一点都不夸张的人大概也很少吧!因此严格地说,不会说谎的人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要透视“不可原谅的谎话”,我们应从研究谎话的构造和动机开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要注意说谎者说谎的征候。

·从对话中识破对方。

·从反面识破对方。

·以试探方法去识破对方。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分析对方。

·不要让对方看穿自己。

·从对方的表情去分析他所说的话。

看透对方的方法跟识破说谎者的方法有连带关系,所以或多或少会有重复的说法。因此现在我们就针对“要如何去识破对方使他说出真话”这方面来讨论。

正在说谎或试图说谎的人,他们的心里一定会先武装起来。“如何使他除去武装”就是最大的关键所在。如果这时你正面跟他冲突,他一定会强辞夺理把你反击回来。

例如你对说谎者说:“你有什么话干脆直说好了,不用跟我兜圈子撒谎。”这样去攻击他,是不会产生效果的。我们应该在对方有些动摇的时候,找出他的弱点去攻击他。不过,如果对方硬要坚持他的谎话,那么这一招就不管用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另想办法使他解除武装。我们暂且不去理会他说话的内容真实与否,只要把重点放在如何使他解除心中的武装就行了。

这个道理就跟闹得紧紧的海蚌一样,愈急着把它打开,它就闹得愈紧。如果暂时不去理会它,它就会解除心中的武装,一会儿它就自然地打开了。

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使对方解除心中的武装呢?

如果对方是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的时候,我们最好这样说:

“你把实话说出来。不要紧,事情不会很严重的。”

这样一来,他就会认为他的处境已经很安全,不会顾忌说出实话会有什么不良后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叫他说出实话是毫无困难的。

公安部门在查询凶杀案的见证人时,利用这种方法是最合适不过了。

要使对方产生安全感,首先必须使他对你产生信赖,他对你产生信赖之后,才会对你吐出真言。

利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去套取对方的口供,要比使用强硬逼供的手法更容易达到目的。当然,如果你只是装出笑容讨好对方,那对方就不会怕你了。我们必须做到让对方认为“我实在不敢对这种人说谎”才行。简单地说,我们要运用技巧,使对方因为你的影响而把实话完全吐露出来。

听说美国的律师,在法院开庭审问的时候,也常会反复地运用这种方法,但是如果大露骨的话,就会留下漏洞,无法达到目的。

这种方法和前面所说的方法完全相反。彻底去追根究底,有时也能使对方解除心中的武装。假如对方仍有辩白的余地,他一定会坚持到底,因此只有在他被逼得无法再为自己分辨的时候,他才会自动解除武装、说出实话。

洛克希德贿赂案中许多有力的证人,在最后终于供出了真相,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被逮捕之后,办案人员利用追根究底的方法使他们说出实情来。由此可知,没有约束的交谈,远比追根究底的方法为差。

我们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某人因为精神过分紧张而自杀的消息,对于这种事件,我们没有办法给他们下个定论,但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们实在是被生活中的某种因素逼迫得无法透气,才这样做的。

不管是多么高明的说谎者,如果遇到突然而来的攻击,也会惊慌失措,不得不投降。

一位资深律师曾经说到:

“在询问一个决定性的问题时,不要马上询问证人,等他回到证人席之后,再突然请他回来,重新询问,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孙子兵法》里也说过: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使其不御,则攻其虚。”

因为我们乘虚而入,对方没有防备,自然就会放下武器投降了。

“你明明是在说谎。”

“不!我说的都是实话。”

“你为什么要说谎?”

“不!我根本就没说谎。”

这样的争辩实在没有意义,再怎么争论下去也不会有结果的。

表面上看来,这种问话的方式有点像是追根究底。其实是完全变了质。

谎话只能说一次,如果经过两次、三次的重复,多多少少就会露出马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发现这种现象,例如,早上同事打电话来说:

“对不起!我家有客人,麻烦你帮我向领导请个假,谢谢。”

经过几天以后,你突然问他:“前几天你为什么要请假呢?”这时他可能说:“因为孩子得了急病!”这种人一定不是为了正当的理由而请假。或许他在外面兼副业,或许他在外面做了某些不可告人的事。

有一位非常细心的人,他每次说谎之后,都会把它记在备忘录里,以免重复。这个方法真是无聊透顶,假如他说了一个曲曲折折的谎话,是否也能一一把它记下来?,总有一天他会露出马脚的。

要使对方说出实话,最高明的手法就是提出有效的证据,尤其是物证,它的效果更大。

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做武器,是识破谎言最好的手法。不但可用来对付风流的丈夫,同时也可用来对付政治上的谎言。不管对方如何狡辩,只要我们有确凿的证据,他就不得不俯首承认。

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如何运用这些证据,如果运用不当,证据也会失去效用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时机是否运用得当?如果事情过了很久,我们才拿出证据来印证,那么证据的价值可能就大大地减低了。

如果我们在提出证据之后,还让对方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也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样不是又让他获得了一个答辩的机会吗?

那么,证据要同时提出还是逐项提出来呢?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看证据的价值以及当时的状况来决定。

至于我们握有的证据究竟有多少,绝不能让对方知道。尤其是当你只有少许证据的时候,更要绝对保密。总之,证据是一种秘密武器,证据愈少愈要珍惜,否则失败的将是你而不是对方。

不到决定性的时候,不要让对方知道,或者显露自己手中的证据。你必须一面静听对方的陈述,一面在暗中对照证据;同时,也要考虑对方手中证据的可靠性,使紧握在手上的证据能运用得恰到好处。

以上所说的方法,到底使用哪一种比较好呢?当然,这要看对方的情况而定了。有时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收到效果。

我们并不是像警察一样,要使犯人坦白,我们只是想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去透视别人,如何诱使别人说实话。

如果我们像警察一样,以审问犯人的方式去对待别人,那不是会得罪许多的人吗?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才是。

语气语调见人心

常见平常说话轻声细语的家庭主妇,一到了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买东西,就很不客气地指使店员:“喂!多少钱?把这个包拿来。”语气很不客气。为什么这些主妇们的语气会转变得如此厉害呢?

与生意伙伴谈判时,在女秘书或其他部下、同事面前改变语调。这种情形可能是预先设计的,目的是为获取同事、部下们的信赖,相信自己是个有实力的人,以利自己日后的发展。

这种举动,大半都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所以也可以说是一种假象。不过仍有些人是无意识的不自觉表现,尤其是一些在单位微不足道的人,一旦离开了工作单位,到一些下级机关或公司时,他们便狐假虎威,表现一副颇有成就的样子。

这类人评价别人,往往并不重视其人的人格与能力,只重视其地位、职业,甚至学历。因此具备此种资格的人,往往就喜欢用傲慢的态度说话,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总要在不必要的场所,大量散发名片的原因。

一个在工作单位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而居相称地位的人,根本无须在众人面前改变态度,相反的,他还会表现出谦虚的态度。所以我们应了解,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时会一反常态,表现粗鲁、无礼。

这种人缺乏将问题重点完整传达给对方的能力,说个不停却找不到话题的重点,而且最糟糕的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罗嗦,说了事情大概后,又不断添油加醋,唯恐别人无法了解他的意思。

总之,对方认为不必要罗嗦的,他们却觉得非传达不可,这就牵涉到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有二种类型的人特别唠叨。一种是希望利用具体冗长的话,让对方不产生误解,所以他们拉拉杂杂说一大堆,结果反而令人抓不着重点。

另一种是喜欢照顾他人的类型,所以才会有唠唠叨叨的倾向。这些人担心听者无法了解自己的意图和本意,所以会再补充各种资料。由于性格不一,听者的反应也有不同。有的人能体谅他的唠叨,认为这是他对自己亲密的表现;有的人则会感到十分厌烦。事实上,唠叨的人认为除非自己一一关照、叮咛,否则无法信任听者的能力。

喜欢附和的人,有些因为尚未确立自我的主体性,不具备独立意见,才会对别人的话都表示赞同。

此外另一种人,则是所谓“是”类型的人。这种人一般都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但为了求生存,对与其有利害关系的人物,如上司、前辈等,就表现出一副颇为赞同的样子。

但事实上这种人并不会得到上司的器重,其行为只会贬低自己的人格,被人视为阿谀奉承,上司只有在需要时,才会加以利用,而部下们也绝不会尊敬这种人。

开场白

为促进彼此的人际关系,大部分人交谈前都会先有一段开场白。的确,和对方见面时,如果不先说点引言,就直接切入重点,可能会令人对自己的意图产生误解,从而产生戒心而不易沟通,所以在商业会谈中,开场白是不可或缺的。

但若一个人开场白过长,听者不易抓到说话的重点,不过是浪费时间,徒增焦急。但不知为什么仍有人喜欢把开场白拖得很长。

首先,可能是说话者对听者的一种体贴。若对方是个敏感仔细、易受伤害的人,直接谈到问题重点,可能会对对方造成冲击,所以说话的人就刻意拖长开场白,以顾虑对方的反应。

另一种人则考虑若开场白太过简短,可能会使对方误会或不悦,因而留下不好的印象。基于这种不安,所以延长开场白。

由此可知,说话者无非是为了更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才有很长的开场白。

开场白太长固然令人不耐烦,但有的人却矫枉过正,在面对上司、前辈时,深怕自己过长的开场白会使对方产生反感而遭斥责,所以不断地顾虑对方态度,这就太反常了。

此外,有人应邀演讲时,也难免会把开场白拖得很长,这则是为缺乏自信所做的一种辩解。

为什么有人要利用开场白为自己辩解?

男性在成长的过程中,若在步入青年期的阶段中,与父亲有纠纷,就易停留在父亲=权威=伟大的心理压抑阶段。所以这种人潜意识里就存着对父亲的憎恨与愤怒,而产生恐怖与不安的心理。

为了隐藏自己的不安,这些人就会借很长的开场白来为自己辩解,所以这种人应是小心翼翼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