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人
3737200000011

第11章 看相也有大智慧(1)

———品人之相,可知其尊卑

人类对事物的一般认识过程是:首先是感官接受了外界事物,然后心里有了印象,接着发出声音加以评论,最后才表现为人的外表反应。所以我们可以说从貌知其音,再知其心气,最后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所谓品人之相,就是通过考查人的外貌长相和神态,来考证他的心志。如果一个人的神情总是奉承别人,他的言谈竭尽阿谀谄媚,好做表面文章,尽量表现他微不足道的善行,因此而洋洋得意,这种人是虚伪的人。假如一个人感情的喜怒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流露出来;乱七八糟的琐事虽然使人心烦意乱,但心志不被蒙蔽;不为厚利的诱惑所动;不向权势的威胁屈服,这种人是内心平静、坚贞不屈的人。如果由外在事物的变化而或喜或怒;因事情繁琐而心生烦乱,不能安静;见了蝇头小利就动心;一受威胁就屈服,这种人是心性鄙陋而没有骨气的人。

皮格马利翁效应

“我看她成功了!她确实成功了!”

乔治·肖伯纳的剧本《窈窕淑女》中的男主角亨利·希金斯曾叫喊过这样一句话。希金斯扮演者瑞克斯·哈里森的这句台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削伯纳笔下的“皮格马利翁”。为什么希金斯如此激动?因为他成功地使一个粗俗的伦敦东区的姑娘变成了在一个上流社会中地位稳固、谈吐文雅、风度迷人的女人。希金斯和一位绅士打赌,说他能重新塑造伊丽莎·都利特尔的形象。他打赌的动机不是贪恋钱财,而是出于骄傲和自尊。他是想显示给皮克林上校看看:他能做在别人看来是无法做的事。对于他本人和他的学生,赌注的主要成分是那些无形的东西:证实观点、自我发现和更加广阔的前景。而今天,在改变形象上所下的赌注已经飞涨,但在理论上与皮格马利翁的信念依然相同:在任何领域内,通过形象塑造和声望推销,都可以使普通人成为名人。

改变人形象的信念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奥维德的古代神话中,皮格马利翁是个憎恶女人的青年。他专心致力于雕刻一个完美女人的形象,为的是显示给男人们看,他们所不得不忍受并与之相处的女人们的毛病。他一边想像着完美女人的形象,一边雕刻。雕像完成后,皮格马利翁陷入了爱情之中。但这座象牙雕像不能与他交流,于是他变得郁郁寡欢。这件事引起了爱神阿佛洛狄特的注意,使她对这种新型的恋人非常感兴趣。有一天,当皮格马利翁深情地抚摸这座雕像时,阿佛洛狄特赋予了雕像生命。就像这类故事常见的结局一样,皮格马利翁和他那完美的女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借助神赐,皮格马利翁得到了幸福的结果。在肖伯纳对远古神话进行改写的现代剧本中,神的力量被人的力量所取代。这个人就是指语言学教授、形象再造者亨利·希金斯。

按照肖伯纳的观点,通过改变谈吐和举止,再进行几次关键性的表演,人的形象是可以得到改变的。肖伯纳提高了形象改变观念的水平,但也就仅此而已。在他的“皮格马利翁”中,形象的改变不过是一种成败未卜的冒险。形象再造者希金斯是在心血来潮的赌博中进行工作的。而今天,使默默无闻者成为名人,对个性、举止和品质中每一个因素进行塑造,已经由一套完整的企业来操作了。这种企业操作不是凭心血来潮,而是靠精心设计;不是为自尊,而是为利益。事实上,使普通人成为名人的策略已经变得如此精细,高知名度的报酬飞涨得如此惊人,以至使皮格马利翁信念在我们生活的每个领域里都在起作用。希拉里·克林顿:“窃窕淑女”

从很多方面看,希拉里·克林顿就是当今的伊丽莎·都利特尔(影片《窈窕淑女》中的女主角)。希拉里出生在伊利诺伊州帕克里奇市的一个中等家庭。她一直设法为自己创造一种具有两个不同侧面的完美形象:一面是时髦、有爱心并且善解人意的母亲,另一面是精于谋略、出类拔革并且颇有成就的政治家。麻烦在于她用了太多的皮格马利翁来改变她的形象。顾问们常常根据最新民意测验结果所引发的想法,来强化或软化她的形象。某一天,第一夫人上午在烤饼干;下午与女童子军一起喝茶;晚上为玛莎·斯图尔特圣诞演出而和她一起修剪圣诞树。紧接着第二天,就是第一夫人在传授防止家庭暴力方面的特殊技能;她又在给记者们讲授在新闻报导领域中,争论环境的公正性;此外还在波斯尼亚冲突问题上向总统提出建议。和伊丽莎·都利特尔不同的是,她的外表是按照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改变。她的化妆、发型、服装会因她是保守的母亲,还是性感、诱人的女人,或者是对下属严肃认真的企业主管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她的外表风格设计师们,把希拉里当做在商店橱窗里展示的时装模特,随时等待着他们以最新的款式加以打扮。希拉里在这种混杂形象之间所造成的反差度之高,在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夫人之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就迫使她在1996年总统选举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低姿态。伊丽莎·都利特尔只有一个顾问,当时也没有电视传媒,所以她能给人造成一种清楚、一贯的印象。正相反,希拉里的超高度差度使她无法建立并传播一种单一的形象,这不仅使她本人受挫,也使公众灰心沮丧。

人必须为自己的容貌负责

一个心质诚仁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温柔随和的貌色;一个心质诚勇的人,必定会展示出严肃庄重的貌色;一个心质诚智的人,必定会展示出明智清楚的貌色。

明建文二年(1400年)策试中试举人有个叫王良的对策最佳,但以其貌不扬,被押为第二,原本第二的胡靖摧为第一。后来惠帝亡国,倒是王良以死殉国,而胡靖却投靠了永乐皇帝,做了高官。明英宗对朝臣的相貌也特别看重,天顺时,大同巡抚韩雍升为兵部侍郎,英宗发诏让大学士李贤举荐一个与韩雍人品相同的人继任。李贤举荐了山东按察使王越。王越人长得身材高大,步履轻捷,又喜着宽身短袖的服饰,英宗见后很是满意,说:“王越是爽利武职打扮。”后来王在边陲果然颇有战功。

古人认为,好的面色是:面相有威严,意志坚强,富有魄力,处事果断,无私正直,嫉恶如仇;秃发谢顶,善于理财,有掌管钱物的能力;观额高耸圆重,面目威严,有权有势,众人依顺;颧高鼻丰并与下巴相称,中年到老年享福不断;颧隆鼻高,脸颇丰腴,晚年更为富足;颧骨高耸,眼长而印堂丰满,脸相威严,贵享八方朝贡。

识面认为不好的脸色是:颧高面脸颐削瘦,做事难成,晚年孤独清苦;颧面而鬓发疏稀,老来孤独;额高鼻陷,做事多成亦多败。薄脸皮的人常常会被误认为高傲,或者低能。这些误解更增加了薄脸皮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因此,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常常不敢大胆行事,宁愿选择消极应付的办法。他们对工作往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怕担风险。然而,脸皮薄的人并非一无是处。一般说来,脸皮薄者的为人倒是比较坚定可靠的。他们是好部下、好朋友,在特定的狭小范围内,还可以充任好骨干。

但是,识人不能单从貌相出发。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请看下面这两个例子。

三国时东吴的国君孙权号称是善识人才的明君,但却曾“相马失于疲,遂遗千里足”。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力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面后却心中不悦。因为庞统生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加之庞统不推崇孙权一向器重的周瑜,孙权便错误地认为庞统只不过是一介狂士,没什么大用。于是,鲁肃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时曾献连环计,立下奇功,以期说服孙权,而孙权却固执己见,最终把庞统从江南赶走。鲁肃见事已至此,转而把庞统推荐给刘备。谁知,爱才心切的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不高兴,只让他当了个小小的县令。有匡世之才的庞统,只因相貌长得不俊,竞然几处遭到冷落,报国无门,不得重用。后来,还是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后极力举荐,刘备才委以副军师的职务。

一向慧眼识珠的曹操,也有以貌取人的错举。盖州张松过目不忘,乃天下奇才,只是生得额镬头尖,鼻惬齿露,身短不满五尺。当张松暗携西川四十一州地图,千里迢迢来到许昌打算进献给曹操时,曹操见张松“人物猥琐”,从而产生厌烦之感;加之张松言词激烈,揭了自己的短处,便将张松赶出国门。刘备乘机而入,争取到了张松,从而取得了进取西川军事上的优势。如果曹操不是以貌取人,而是礼待张松,充分发挥其才识,那样恐怕会是另一种结果。

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深有感触地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倘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

观察人貌有技巧

初次会晤即能与人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大多数是人貌观察的高手。他们以对方的外表、服装及细微的动作为线索,巧妙地掌握对方的性格或生活状况。就像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侦探,会注意对方为人所疏忽的“特征”。譬如,从对方的右手中指上有老茧,指头上沾有墨水,衣服的肘部磨得油光,可推测该人从事案头工作,又如看对方的背影,右肩下垂而且身上发出消毒药水的臭味,则揣测是牙医……。

有经验的推销员或店员,通常是鉴别初次见面者身份的天才。譬如,前几年在日本发生的运钞车被袭案件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可疑迹象的东京证券公司某员工,就采用了表面观察的方法。

这位证券公司的职员,对抱着2000万元巨款、而且其中全是肮脏的千元或百钞票、前来购买股票的顾客感到可疑。同时,这名顾客搭乘的汽车挂的是名古屋的车牌,名古屋也有多家证券公司,何必长途跋涉到东京购买?更何况身上带的是肮脏的千元钞票。这职员觉得其中颇为溪跷而紧急向警方通报。

在各个场合会无意间暴露个人的性格、愿望或生活状况。训练自己从生活琐事中掌握对方心理,可以说是促使自己圆满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想看透别人的人,很容易忽视一些周围的人。其实,别人同时也在观察你!如果你忽略了这一点,只顾观察对方,那你一定会招致种种的失败。

先品表情

从面部表情上,读透人内心所蕴藏的玄机,是品人高手厚积而薄发的秘技,而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合唱的“空城计”了。

一部《三国演义》,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空城计”,当诸葛亮带领一帮老弱残兵坐守阴平这座空城时,兵强马壮的司马懿父子,率领20万大军兵临城下。

在城墙之上,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静,他旁若无人地洞开城门,自己端坐在城墙之上,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飘飘然令人有出尘之想。

一场千古的双簧戏,由此拉开了帷幕,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谋略上势均力敌的高手,一个在城墙之上,一个在城墙之下,用心机对峙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眼能看穿他虚张声势的空架式,但诸葛亮更知道,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冲突,倘若司马懿拿下了诸葛亮,三国鼎立之势不再,司马家族目前羽翼未丰,最后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精于军事的司马懿当然知道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的下场。诸葛亮的存在,让司马懿有了和曹操周旋的机会,对付诸葛亮,曹操还必须倚重司马懿,诸葛亮一倒,曹操立刻没了后顾之忧,安内是必然之举,那一刻,哪里还有司马家族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情平静的背后,俩人心中都在波澜起伏,就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心知司马懿不会下手,才敢下这着看似冒险之局,当司马懿的儿子提醒说,诸葛亮在使诈,城中必无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马懿,立即打断他的话,以诸葛亮一生惟谨慎的话,搪塞过去了。机智的司马懿从诸葛亮平静的表情上领悟到,这是诸葛亮用谋略和他合唱双簧戏,这出戏,非大智大慧的人,绝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

眼睛比嘴巴更会说话

只凭眼睛、眉毛、耳朵、嘴巴,以及鼻子的形状及位置等脸部特征,根本就不可能判断性格,所谓的占卜看相其实是很荒谬的,例如———凭面部特征、相貌来预测运势的看相术,有时只凭一个人的眉型就妄下论断。占卜算命的方法很多,例如———姓名、生辰年月日时、星座、桥牌、卜卦、房屋的形状、方向等等,都被当成论断荣枯兴衰的依据。其中尤以人相学一直被当成最重要的判断材料,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凭脸型。相貌等占测一个人的性格,准确与否实在不牢靠,然而,如果凭面部的表情来判断性格,大致都相当地准确。

单纯的人,对自己的感受,以及感情的起伏非常忠实,具有一种骗不了人的率直性格,如果有两个人瞪着眼对看的话,先笑的一定是单纯的人。

这类型的人较能坦然面对失败,所以也较易获得别人的帮助,因而可以很快超越失败和挫折的障碍。

表情变化贫乏乃是成府性格者的最大标志,如果是强烈的成府者,更有如戴着一副假面具一般,表情始终显得僵硬而缺乏变化,他到底是高兴呢?或者是悲伤呢?实在叫人猜不透。

成府者的感情几乎不显现于脸上,就算你有意逗他笑也不容易办到,反而会让他带着奇怪的表情问你,到底有什么事情那么好笑呢?

不过,在通过表情观察心意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一点,就是人可以由意志力控制表情而达到某种程度。发怒、发笑、或是表情死板,都可以装假。只要看看舞台上的演员,他们能够随剧情的需要而做出种种表情,就可知道,表情是可以伪装的。

当日本前首相三木被迫辞职的时候,一位负责采访自民党派系斗争内幕消息的某报社记者,披露了一则很有趣的秘闻,这则秘闻说明,一个人在和别人谈话时,有详细观察对方表情、举止等综合变化的必要性。

甲派人士起先对“打倒三木”的口号,并不太热衷,但是经过会员再三讨论之后,终于决定采取反三木的态度,于是甲派的一位中坚议员A氏,决定和极力反对三木的乙派代表议员B氏会面,讨论有关的事宜。

那位记者,正巧和A氏、B氏都相当要好,所以就陪同A氏前往拜访B氏。

见面之后,B氏虽然仔细恭听A氏说明有关甲派未来的动向,但是却没有显示热烈欢迎的神情。按道理说,增加了一个有力的伙伴,应该表示出热烈欢迎的态度才对,但是B氏所表现的,只是一种平常的接待仪式,一点也没有感激欢迎之状。

当时,这位记者也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

后来,A议员说出的一段话,解开了这位记者心中的疑惑。他说:

“对方真是个训练有素的人士,我们千万不能藐视他。你不是看到他一副并不表示十分欢迎的态度吗?其实,那是他伪装出来的,他怕对我们表示过分的欢迎,会降低他们的身价,日后难以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