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调:一部穿越时空的日本风情史
3735200000005

第5章 三岛由纪夫与金阁寺(3)

沟口养贤所在的那个时代,正好是日本战败、被美国接管的时候,在三岛由纪夫看来,美国人在日本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对日本传统美学的否定甚至是蹂躏,在《金阁寺》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一个美国兵带着一个日本情妇参观金阁寺,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理由,两人发生了争吵。接着,那个美国人对他的情妇大打出手,最终把已有身孕的对方打得流产。

在这段故事的潜台词里,金阁寺就是日本,美国兵自然还是美国兵,而那位日本情妇,则象征着被美国人所欺压的日本民众,至于那个尚未出生就已经夭折的孩子,则是日本的精神,日本的未来。

三岛由纪夫认为,唯美的日本在美国人的铁蹄之下,已经开始逐渐丧失了自己原有的那一份美丽,变得面目丑陋、引人憎恨。长期以往下去,势必连未来都将丧失。那么到时候,即便日本尚存,可日本精神已死,同样是如同亡国一般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日本恢复到从前的模样。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恢复到二战那会儿的军国主义时代,因为在三岛由纪夫的心里,那时候的日本是最美的,上下无不透露着武士道的气息。

三岛由纪夫要像沟口养贤火烧金阁寺那样,用熊熊的革命烈火来改变这个国家,如果失败,那么他也会像沟口那样自尽。只不过,当时没有人能想到金阁寺背后居然还有这等深意,大家只是沉浸在享受这种文字所带来的畅快之中。

昭和三十二年(1957年),因《金阁寺》一书,三岛由纪夫获得了年度的读卖文学赏大奖。之后的十余年里,在继续为文学事业而努力拼搏的同时,三岛开始频繁参与起了各种政治活动,他甚至还一度加入过自卫队。世人只以为,这家伙纯粹是为了写军旅小说而体验生活,但在昭和四十三年(1968年)的时候,三岛由纪夫组建起了一个叫“盾之会”的组织。

后世给这个组织的官方定性是“左翼军事组织”,三岛由纪夫本人则称之为“民兵”。

盾之会的名字取自于《万叶集》中一首“即日起,吾将义无反顾作君之盾”的和歌,总人数拟定为100人,每10人为一个班,发制服、军帽、军靴,这些穿戴上还有三岛由纪夫亲自设计的徽章。此外,在加入盾之会后,还会定期组织队员去自卫队驻地参加军训,无故缺席者一律处分。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三岛由纪夫年纪一把,却还要以大叔之身跑自卫队凑热闹过干瘾了。

他是纯属有备而来。

昭和四十四年(1969年)十二月,盾之会总人数扩大到了88人,主要人员都是当时日本名门大学比如早稻田、明治等学校的学生。总长三岛由纪夫自觉时机已经成熟,便从中挑选出了13名精锐骨干,又组成了一个核心组织——宪法研究会。

这个研究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日本政府修改宪法,最主要的是修改第九条——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他们认为,现在的日本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可这完全都是狗屁。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必须要做政治上的巨人,经济上稍微矮一点也无妨。而日本想要在政治上强大,首先得有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可现如今别说是战无不胜了,就连军队也没有,取而代之的是毫无半点名分的自卫队。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日本想要重新恢复军国主义时代的雄风,那首先就得把自卫队的名给正过来,再度变成军队。自然,这就得修改宪法了。

只是这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不归这帮读书人管,故而他们在最开始的时候,一直致力于拜访各路政治家,希望通过他们之手,把这丧权辱国的宪法给修了。

好在政治家毕竟不是书呆子,大家好歹还能弄明白世界形势,所以三岛他们奔走了大半年,连搭理他们一下的人都没有。

文的不行来武的,面对失败,三岛由纪夫果断决定实行兵变。具体做法是煽动自卫队造反,然后攻入国会,宣布进入军事管制时期,强行修宪。

于是,这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只不过,自卫队的人并不买他的账。在讲演被数度打断之后,三岛由纪夫也终于失去了原先的风度和耐性,开始着急了起来:“我这么做,全都是为了日本!为了把没有骨气的日本从这屈辱的宪法中解救出来!”

下面立刻就有人高声叫道:“为了这个,你就要伤害我们的同僚,绑架我们的总监吗?”

“这全都是为了日本!”三岛始终重复着这句话,“难道,诸君之中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加入我们的吗?一个都没有吗?”

说完这话,他特意停顿了一下,为的是等待愿意加入自己的人自告奋勇跳起来高喊一声“我!”

但是很可惜,除了嘘声,还是嘘声。

“一个人也没有?好!好极了!你们和我一样,身为武士,却连自己的使命……”

这话还没说完,便被底下的人打断:“你丫的这样也算武士?这样也算武士?”

三岛由纪夫终于开始气急败坏了起来,“好,我已经知道了,你们根本就无意修改宪法,非但无意,你们还觉得这宪法是正确的!很好,我对你们自卫队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在此,就让我喊三声天皇万岁好了!”

“天皇陛下万岁!天皇陛下万岁!天皇陛下万岁!”

喊完之后,他回到了总监室,向同伴们宣布行动失败。

大家都绝望了,绝望之余,三岛由纪夫表示,自己要切腹自尽。

说着,他缓缓地脱去了上衣,然后指了指身边的盾之会二号人物森田必胜说:“你来介错。”

森田必胜接过了那把关之孙六,站到了三岛的身后。

切腹在开始的时候进行得非常顺利,三岛由纪夫将短刀猛地刺入了自己的腹部,然后利索地横拉开了一个口子。接着,介错森田必胜用尽全力,将手上的刀照着三岛的脖子砍了下去。

就听得“哎呀”一声惨叫,原本盘腿坐着的三岛扑街倒地,鲜血喷了一地,但脑袋却还在肩膀上。

森田必胜没砍好,砍骨头上了。于是他只得再把三岛给拉起来,重新砍一刀。

遗憾的是,那刀又砍差了,仍然砍在骨头上。而且因为森田用力过度,以至于刀身都被砍弯了,可三岛依然没有人头落地。只不过此时的他已经是痛苦万分,甚至打算咬舌自尽,事后经法医鉴定发现,三岛由纪夫除了身上的刀伤之外,嘴里的舌头都已经被嚼断了。

最终,在文章开头那位砍倒数位自卫队幕僚的练家子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从森田必胜手里夺过了刀子,切断了三岛由纪夫的喉咙,这才算介错完成。

此人名叫古贺浩靖,是个居合切的达人。

这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次切腹事件。至少截止到今天,都不曾有人在那之后玩过切腹这一高难度高且痛苦的自杀行径。

虽然那位森田必胜后来也通过切腹追随三岛由纪夫而去,但因为考虑到名气、地位、社会影响等其他因素,我们一般还是认为三岛是日本历史上最后的切腹者。

话说,在三岛由纪夫死后,全日本都为之轰动。其中最为自责的是他的至交,同样也是大文豪的川端康成。因为在昭和四十三年(1968年)的时候,三岛和川端同时被评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最终胜出的却是川端。当结果发布之后,三岛由纪夫心情非常低落,独自一人开车在高速公路上狂飙了整整一个下午。所以川端一直耿耿于怀地觉得,是因为自己评上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使得三岛落选了的缘故,才使得对方如此想不开的。后来不久,川端康成自己也含着煤气管自杀,据说个中原因正是在此。

不过要是让我来说的话,个人倒是觉得三岛由纪夫之死,主要是因为他无法理解这个世界。这是一个一辈子都活在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圈子里的人,他做事做人,永远都是按照自己的规矩来办,从来都不曾想过其他的人或是事物。

有一个例子就多少能说明问题。话说曾经有一个记者在采访三岛的时候问道:“大师,您身高多少?”

三岛由纪夫身高是1米63,尽管今天看来确实有点矮,但在当时却是标准的日本平均身高,所以就算照实了说也绝不丢人。可三岛由纪夫想都没想,张嘴就来了一句:“我身高1米73。”

那位记者非常尴尬,脸色当场就变了。不为别的,因为这哥们儿正巧就是1米73。望着眼前比自己短一大截的三岛由纪夫,他非常无语地表示:“大师,您是不是记错了,在下就是1米73……”

而三岛由纪夫在抬头看了看那位比自己高一截的记者之后,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也是1米73。”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性情中人的表现,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极度自我的行为。他根本无所谓其他人怎么想怎么看,只求将自己的感情想法表达出来。我敢说,哪怕那位记者只有1米70,他三岛由纪夫照样能大言不惭地来一句“老子1米73”。

这种人,就应该让他活在二次元空间里,整天埋在文稿纸堆里天马行空,真要让他跑到现实社会里干实事,那绝对会掉链子。就像他去自卫队煽动造反那样,我敢肯定他绝对没有考虑到自己会失败。即便考虑到了,也绝对没有想过失败之后该怎么办。他一厢情愿地认为大家都该跟自己一个想法,都该响应自己的号召,拿起武器,重新打造一个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

不,用响应似乎不太确切,应该用听从才比较恰当吧。

结果自卫队的人根本就不搭理他,相反还恶言相对,讥讽不已。这种意料之外的情况,直接造成了三岛由纪夫的心理崩溃,完全没有任何应对方针的他一下子无所适从,只有选择自杀,这就跟高考失败顿感未来丧尽的大学生跳楼是一个道理。

如果没有攻入自卫队的那件事,那么三岛由纪夫作为文学家而言,他的一生估计是近乎完美的,至少不会像现在那样对他褒贬不一。

其实仔细想想,三岛由纪夫人生中最后的那件事,是注定没可能成功的。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当时三岛在上面清口讲演,说得口干舌燥,底下突然就发出了一声怒吼,这声怒吼不是反驳他的言论,也不是骂人的话,而是非常干脆利落的五个字:“我们要吃饭!”

因为当时正好是午餐时间,大家本来都在食堂排队领便当了,结果三岛由纪夫跑来这么一闹,到手的午饭就这么吃不着了。

这个呼声很快就得到了在场的绝大多数自卫队队员的声援,一时间,大家纷纷表达了民以食为天的感情,类似的呼声此起彼伏。

三岛由纪夫很奇怪,国家都在生死存亡关头了,你们怎么还想着吃饭?

自卫队队员们也很奇怪,妈的老子连饭都吃不上了,还管他狗屁的家国天下啊?

只能说,这家伙跟我们没有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