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调:一部穿越时空的日本风情史
3735200000043

第43章 切腹(1)

提起日本的话,很多人都会想到武士,而若是提到武士的话,很多人的脑中想必会浮现出另一件事——切腹。

所谓切腹,指的是一种自杀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刀切开肚子,让血流尽而死。

关于武士为何要选择切腹这一极度痛苦又具有负面视觉冲击效果的自杀方式,这个问题历来有很多种说法。比较被大众认可的说法,是因为日本人自古便相信人类的灵魂是寄宿于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的时候,采取剖腹以示众人的方法完成仪式。

日本历史上最初的切腹,发生在平安时代末的嘉应二年(1170年),主角名叫源为朝。

不过也有的书上说,第一个切腹的人是永延二年(988年)因被官兵追捕无法逃脱,最后以刀切腹身亡的日本大盗藤原保辅。不过根据最近两年的考证,有人发现这家伙其实只是情急之下将刀插入腹中罢了,完全够不上“切”这个概念。而且他也不是当场就死的,而是被人救活了之后,关入大牢候审,结果因伤势突然恶化,在次日早上死于监牢之内的。当然,兴许是灭口也说不过。但不管怎么说,他这都不应该算是切腹。

所以,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源为朝吧。

源为朝,源为义第八子,身高据说超过两米,乃是当时日本罕见的巨汉,且左手比右手要长四寸,故而使得一手硬弓,射出去的箭又狠又准。他自幼便随父亲源为义在九州岛上东征西讨,从讨伐山贼土匪到射杀妖魔鬼怪,基本上什么事都干过,不过二十出头便立下了赫赫战功,人送外号“镇西八郎”,在那年头属于传说级别的强者。

保元元年(1156年)七月二日,鸟羽法皇驾崩,享年五十三岁。

话说到这里,便有必要先对日本古代皇家的一些知识进行一下解释和说明。

日本的皇上从古到今都叫天皇,这个不必多说。天皇的爹如果和天皇同时存在于世的话,那么便被称之为上皇,如果天皇的爷爷也依然健在的话,则叫做法皇。不过这并不绝对,上皇和法皇、上皇和天皇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也不见得一定得限于父子,兄弟之间往往也能适用。且说在平安时代,因为皇家生孩子生得早,所以往往会出现天皇、上皇、法皇并存数代的景象,而且有的人虽说号称法皇,其实其年龄也不过才四十出头。

这其实原本也不算什么,你真要有兴趣,把天皇的太爷爷封为皇中皇也无所谓。可问题在于,这么多皇在一块儿,那么谁说了算?

天皇?拜托,法皇不过四十多岁,你一个天皇能有多大?所以当时的日本通常都是由法皇或是上皇来说了算的,对于国家的实权掌握者,无论是法皇还是上皇,都有一个专业的称呼,叫做“治天者”。

且说鸟羽法皇挂了之后,围绕着这个“治天”的权力,他的后代们展开了一场争斗。

一个是后白河天皇,此人特别会来事,最擅长来回折腾,所以后世人送外号“日本第一大天狗”,天狗在日本神话中便是作乱添堵的代名词。另一个则是崇德上皇,他是后白河的哥哥。

这两人的年龄相差不过七八岁,都是精力正旺的时候,所以对于治国大权,无论是谁,都想将其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政治斗争到了一定的极端程度就会演化为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通例。

崇德和后白河兄弟俩为了能够消灭对方,早在老爹鸟羽法皇没死之前,便已经开始秘密地笼络朝中有实力者,好为自己以后夺取大权做准备。其中,源为朝和他爹源为义都加入了崇德天皇的一边,和他们同一队伍的,还有一个叫藤原赖长的和一个叫平忠正的。

源为义和平忠正分别是源、平两家的家督,源、平两家则代表着日本武士的两大家族,而藤原赖长则是时任的左大臣,算是朝廷的栋梁。换言之,崇德天皇得到了当时几乎所有老一派实力者的支持。

另一方面,加入后白河天皇那一派的,主要也有三个人,一个是关白藤原忠通,一个是源义朝,还有一个是平清盛。

关白就是摄政,算是朝廷的首辅人物。事实上,这个藤原忠通还是藤原赖长的亲哥哥,不过在跟着后白河的那三人里,除了他是老资格的官僚之外,其余的两位都算是小字辈。

源义朝是源为朝的哥哥,也就是源为义的儿子。平清盛则是平忠正的侄子,这两位之所以一个反了亲爹一个离了叔叔,纯粹是因为他们想赌一把。如果赌赢了,那么从此以后,源、平两大家族的家督便能由自己来担任了。

双方从七月九日开始,各自集结兵力在京都搞起了南北对峙,谁也不肯主动出击。虽说崇德上皇方面兵力略微占优,且源为朝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先发制人,可不管怎么求,都被藤原赖长给无情否决。他总是表示,等等再看,看看再说。

结果,是在七月十一日凌晨时分,正在睡觉的崇德军突然听到自家大营外喊杀声震天,源义朝和平清盛各自带了三百骑和两百骑前来劫营。因为很多人尚在睡梦之中,所以连反抗都没来得及反抗,就被当场打死了。

就在这时候,突然间,一个高大的黑影骑着马就奔了出去,只见他弯弓搭箭,一抬手便是好几发,发发命中,箭箭杀人,冲在最前面的几个后白河军的将领,当场就从马上被射了下来。

接着,那个黑影又大喝一声:“我乃源家八郎!是好汉的就跟着我冲啊!”

崇德军的众人此时此刻多已经清醒了过来,当他们看到赫赫有名的镇西八郎居然在打头阵,当下便精神抖擞,抄起家伙跟了上去。

白河军一看镇西八郎来了,顿时心生畏惧,虽说在劫营的时候占了不少便宜,但此时却也不免脚底打颤,不由自主地往后退去。

劫营的五百骑中,当先锋的是平清盛,他见源为朝来得凶,便决定避其锋芒,下令后撤,打算把这建功立业的机会让给兄弟部队,也就是后面的源义朝。

没多久,源义朝、源为朝兄弟便在战场上见了面。

兄弟见面,不管在什么场合,招呼至少是该打一声的。

源义朝说:“你这不遵天皇旨意的乱臣,现在又想对着自己的亲哥哥放箭了吗?”

源为朝说:“你这目无上皇的贼子,现如今打算和自己的亲生父亲为敌吗?”

后者说完,抬手便是一箭,源义朝将头一低,箭从头盔穿甲而过,射在了他身后的一棵树上。

源义朝受了一吓,已经无心再战,只得命令军队暂时撤退,稍作休整,等自己缓过神来再说。

然而,虽说有源为朝奋力作战,平清盛和源义朝的五百骑兵数度被其击退,可因崇德军的兵种终究以步兵为主,机动力和攻击力都远远无法和敌军可比,所以在恶战四小时之后,还是节节败退。藤原赖长身受重伤,在逃跑的途中因伤势过重而亡,其他的主要将领源为义、源为朝父子,平忠正以及崇德上皇本人都被生擒活捉,当了俘虏。

战后,崇德上皇被发配到四国幽禁。那年头,四国属于基本没怎么被开化过的蛮荒之地,送他去那里等于是坐牢。源为义、平忠正以及藤原赖长三人则都被判了死刑,叉出去伸头一刀。

至于那位源为朝,按常理来讲本该也是跟他爹一个下场的,可到了最后,这位后白河天皇突然就动了恻隐之心,说:“镇西八郎乃是当世名将,若是死在我们手上,那恐怕是要被后人唾骂的,算了,留他一命吧。”

就这样,原本是死罪的源为朝遭到了赦免,不过活罪还是难逃的,他和崇德上皇一样,也被判了流放,地点是伊豆大岛。

伊豆大岛是伊豆诸岛中面积最大的一块,故而得名。

伊豆列岛在今天算是日本着名的旅游胜地,风景宜人,柔和秀丽,大文豪端川康成还以此为原型写过名着《伊豆的舞女》,几十年来经久不衰,被人们奉为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

不过在当年,那地方基本就和四国无异,都是不毛之地,一年到头连庄稼都种不出多少,除了流放犯人之外再无其他用途。

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源为朝坐着一艘小船前往了伊豆大岛,那时候的他可谓是相当狼狈,不仅身份是一个囚犯,就连他向来引以为豪的能吃饭、能拿刀的右手,也在之前的战争中受了伤,连普通的软弓都已经拉不开了。

然而名将毕竟是名将,抵达伊豆大岛之后,源为朝还是受到了礼遇。大岛的地方官叫三郎大夫忠重,此人久闻镇西八郎大名,对他无比敬仰。因此,他不仅好吃好喝地供着源为朝,不久之后,居然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就这样,源为朝从阶下囚摇身一变成了干部家属,日子就越发好过了起来。

这种悠闲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在这几年里,源为朝受伤的右手经过细心调理,也逐渐得以恢复,又能重新弯弓飞箭射大雕了。

可是日子一长,他便开始觉得射大雕已然没了意思,还是射人比较好。

永万元年(1165年),源为朝突然向自己的岳父三郎大夫忠重提议,表示从此往后伊豆大岛应该独立,也就不必再给上头缴纳年贡了。

年贡就是日本农民每年需要缴纳给政府的地租,一般是先缴纳给自己所在的小区,再由小区上传给街道,接着街道再给区,就这么层层往上送,一直送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