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调:一部穿越时空的日本风情史
3735200000040

第40章 日之丸

平成十一年(1999年)八月十三日,日本众议院以多数赞成票通过了《国旗及国歌相关法》,并付诸于行动。

在该法律中,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日本国国旗为日之丸,国歌为《君之代》。

日之丸也叫日章旗、太阳旗,白底红日的那种,是日本的国旗,当年中国民间俗称膏药旗。

这东西历史悠久,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旗之一,仅次于丹麦。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旗图案,毕竟它是上个世纪末才通过的法案。

个中细节,由我慢慢道来。

关于日之丸的最早史料,记载出自由一代大学问家菅原道真在延历十六年(797年)所编撰的《续日本纪》,里面明确提到,大宝元年(701年),大极殿上,飘扬着日之幡。

这日之幡,正是太阳旗。

大极殿是当时日本皇宫的正殿,能挂在那地方的旗帜,那至少是能代表日本一国的地位的。也就是说,至少在一千三百年前,太阳旗就已经拥有了这样的资格。

到了平安时代末期,日之丸出现的频率开始增多。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和当时新兴崛起的武士阶级有关。在那个时候,高级武士们总喜欢随身携带画有日之丸扇面的折扇指挥作战,这几乎成了当时的流行元素。那扇面上的日之丸也是各色各样的,最普通的自是白底红日,但也有很多人为了显示富贵而改用黑底金日,甚至还有哥们儿为人奇葩与众不同,直接来个红底白日,总之是各有各的创意。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数百年,到了战国时代也不曾改变,反而是愈演愈烈。基本上,每个诸侯出去打仗,要么拿一把日之丸扇,要么直接挂一面日之丸旗,差不多已经算是风俗了。

而这里面,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主要是因为,战国乱世的诸侯们都怀着一种一统全日本的雄心壮志,所以才手持能够代表日本的日之丸,以示不忘志向。

现存时代最久的日之丸旗帜,正是战国时代甲斐国(山梨县)诸侯武田家所制。在这面边长1.8米的正方形日章旗上,留下了数十处弹孔和刮痕,似乎在诉说着自己数百年来经历的枪林弹雨。

文禄元年(1592年),在结束了战国乱世、基本统一了日本之后还不到一年的丰臣秀吉,发动了对朝鲜半岛的侵略战争。我们知道,朝鲜跟日本一海相隔,要对那里用兵,自然得用船,而秀吉为了把这场战争拔高到能代表全日本的高度,特地下令,每艘兵船上除了安插所属诸侯自家的家徽旗之外,还得挂一面日章旗,意为日本的船只。

到了江户时代,虽说是没了战争也不怎么再用战船,但和平年代都讲究发展经济,所以德川幕府下面还是养了不少用于国际贸易的船只,为了和西洋船加以区分,幕府便在自己的商船上清一色地挂上了能代表日本的小旗——日之丸。

不过在日本人看来,无论是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他们用日之丸虽说是可以代表日本,但却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旗”。因为根据日本的传统,能够决定一面旗是否为国旗的,只有朝廷,也就是天皇。而天皇当家,则是明治时代的事了。

却说明治维新后,日本盼望与世界接轨,跻身列强社会,为了摆脱野蛮人形象,争当近代文明之国,于是便非常与时俱进地跟国际接了一轨,先是学洋人弄了首国歌,接着又搞了一面国旗。

日本人弄国歌的时候,可说是费尽心思,一帮子人折腾了好长一段时间,开了好几次会才最终将曲目给确定了下来,也就是《君之代》。可轮到决定国旗的时候,大伙几乎没有任何异议地一致选定了同一面旗帜——日之丸。

由此可见,这玩意儿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明治三年(1870年)一月二十七日,明治政府颁布了太政官公告,正式将日之丸确立为本国国旗,并通告全世界。

只不过这件事,到这一步却还不算完。

你得明白这么个事,这太政官公告是由太政官给发布的,而这太政官,也叫太政官制,是明治维新之后不久实行的一种制度。而这制度,在明治十八年(1885年)的时候就被废除了,由内阁制度取而代之。

于是问题就来了。太政官公告,仅仅是公告,并非法律。要说法律,有后来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制定的日本第一部宪法。但在这部根本大法里,并没有明确地提到日本法定的国旗到底该是哪一面。

也就是说,日本其实从来都不曾存在过真正意义上的法定国旗。

在昭和六年(1931年)的时候,第五十九次帝国会议里,众议院议员石原善三郎曾经交付过一套名为《大日本帝国国旗法案》的提案,该提案的主要内容,就是希望就日之丸立个法,承认它是法定国旗的地位。

本来这案子都已经通过了,结果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最后给耽搁了。直到这次帝国会议结束,也没有做出明确的批复,于是便成了废案。而之后的第六十次会议中,石原善三郎再次提案,结果这回次的议会因为别的事情被迫解散了。从那以后,国旗一事便再无人问津,直到平成十一年(1999年),才被旧事重提,于是便有了开头的这一幕。

现如今的标准日本国旗,是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为三比二,红太阳则位于正中,因为颜色搭配的缘故,所以日之丸看起来非常醒目。有不少日本人甚至认为,在万国国旗中,最为抢眼的,唯有日之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