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调:一部穿越时空的日本风情史
3735200000030

第30章 味噌汤

说起日本料理,我相信很多人在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画面多半是寿司,生鱼片或者是传说中的怀石料理之类的东西。至于浮现出吉野家牛肉饭或是COCO屋咖喱饭的同学,请你自动面壁,实在懒得吐槽你。

本章的主题,是一种既非前者那样华丽丽一般人望尘莫及的高级货,也非后者那般不日不洋,完全无传统性可言的混合物,而是一种既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又具备十足普遍性,可以说是几乎每天都有出现在每个日本家庭餐桌上的日本料理。

这便是味噌汤。

或许有不少日本人一辈子都没吃过怀石料理,但没有喝过味噌汤的日本人,却几乎是不存在的。

所谓味噌汤,其实就是用味噌酱泡出来的汤。鲁迅在作品《藤野先生》中亦有提到,说是到了仙台之后,每天都要喝下那难以习惯的酱汤。这里的酱汤,其实就是味噌汤。

顺道一提,先生喝的,乃是著名的仙台味噌汤。这是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武将伊达政宗领衔开发的品种,也难怪他喝不惯,因为仙台味噌向来是以口味偏咸偏辣而着称的,同时它还有个优点,那就是保质期很长,放上个三五年都不会变味(一直都很咸)。之所以会这样,纯粹是由于发明者伊达政宗所处的时代正值战乱,一切创造发明都要跟战争挂钩,这种能迅速补充身体盐分并且多年不坏的味噌,自然成了军粮的首选。

日本制造味噌酱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五六百年前的古坟时代。早在那个连汉字都不曾系统地传入日本的年头,日本人就已经从中国那里学来了造大酱的本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草酱,豆酱和宍酱。其中的豆酱,正是味噌的鼻祖。

在大宝元年(701年),由文武天皇所颁布的日本史上第一部正式基本法典《大宝律令》中,明文规定管理宫廷饮食的官员叫“大膳职”。这大膳职的工作职责,除了管理众厨子、做好菜好饭让天皇后妃等吃好喝好外,还包括“酱,豉等物的发酵酿制”。

这里的酱,也叫高丽酱,是从朝鲜学来的,不过并非是味噌酱,而是酱油。而豉,则叫唐酱,系中国传来后又对其在技术上进行改进的产物,这个东西正是味噌。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大宝年间,味噌是宫廷专用的高级食品,一般的平民,估计是无缘得见的。

在之后的岁月里,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日本味噌也被不断改良改进。到了镰仓时代,也就是中国宋朝那会儿,终于做出了和现在口味差不太多的近代味噌。

而那时候味噌的主要生产厂商多为寺庙,这主要是因为:其一,和尚有田,能生产大米和豆子;其二,和尚同时也有地,能造出让豆米发酵以及储存味噌的仓库;其三是和尚还有闲,一天念几个小时经文就没了别的事情。

当时日本最有名的味噌制造基地当属纪州(和歌山县)的兴国寺,那里的味噌现在还有得卖,名字叫“金山寺味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买来泡汤尝尝。

不过,即便是被寺院大规模生产,但一直到战国时代,味噌都是中上层社会的专用食物,了不起在打仗的时候作为士兵的军粮,一般老百姓想要品尝,基本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一直到江户时代才被改变,这主要得归功于味噌酱本身的制造方法并不难,使得很多家庭在知道了方法之后都能自行生产,有时候产多了再拿去送亲戚或者直接卖什么的,于是自然而然地被普及了开来。一直到二战结束前,日本老百姓喝的味噌汤几乎都不是买的而是自家做的,一般被叫做“手前味噌”,所谓手前,就是“自产”或是“自家风味”的意思。

话说回来,在熊本县至今还有一座“味噌神社”。

本来这也是常理之中的事儿,毕竟神道教在日本根深蒂固,也算是国教,而且还是多神宗教,被拜的神灵有八百万,就算有那么一两个味噌大明神酱油大明神也不算奇怪。可关键是熊本的那座味噌神社,却是建在寺庙内的。

虽说神道教和佛教类似于中国的道教和佛教,堪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说到底,其实还是泾渭分明的两回事,像这种直接在别人地盘里开道场的事情,真心不多见。

这显然是事出有因的。

却说在当年,这个寺庙和其他寺庙一样,也搞着自行生产味噌的第三产业,同时还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味噌酱仓库。结果有一天,也不知道是哪里坏了风水,仓库里的味噌酱一下子全部变了质,味道发酸,不能入口。眼瞅着那么多酱就要被丢下水道,众和尚自然是心急如焚。

然而就在这天晚上,有一个自称是“味噌天神”的人托梦给了全寺庙的和尚,他先进行了一番自我介绍,表示自己是掌管全世界味噌的神灵,之后又泄了一个天机——你那味噌不是发酸吗,不要紧,只要往里头插满了竹叶,自然就不酸了。

醒来的和尚们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将信将疑地照着做了。没想到,这一试过之后还真灵验,当时那味噌就又恢复了原味。

这个方法是不是真的科学以及到底是运用什么原理我没研究过,但是,一直在战前,日本的各处味噌制造地都是用插竹叶这个方法来防止味噌发酸的。而和尚们为了感谢那位味噌天神,于是便自发地在味噌仓库边上造起了一座神社,用于专门拜祭。这神社原名叫“味噌天神”,在明治维新之后,改叫本村神社,并且沿用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本村神社在二战的时候曾遭美军轰炸,之后全日本的味噌行业都自发起来捐钱出力,又很快在原址上将其重建,可见味噌在日本人心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