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为黄帝玄孙后稷之后,据说衍自太原王氏,东汉末出了个卧冰求鲤的大孝子王祥,后来日渐昌盛,并在两晋达到顶峰。司马集团当政时,朝中一半以上都是王家势力的人,包括王家的女婿、老丈人、拜把子兄弟等,丞相王导最是位高权重,王家人几乎垄断朝政,基本每一代都有人官至三公令仆,侍中更不必说,数以百计,艺术家、思想家前赴后继,流芳千古,最为人所知的当属书圣王羲之。纵观历史,没有一个大家族能凌越这个牛哄哄的琅琊王氏!
琳琅满目
【原文】
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译文】
王家子弟人才辈出,个个一表人才。曾有人造访美男子太尉王夷甫,进门就看见竹林七贤中的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坐在一起,走进去又遇见了太尉的弟弟王季胤、太尉的儿子王平子,一屋子的有为俊美青年。回来后对人说:“今天这趟真是琳琅满目。”
翻译成今语:“我被闪瞎了!”
【原文】
陆太尉诣王丞相,王公食以酪。陆还遂病。明日与王笺云:“昨食酪小过,通夜委顿。民虽吴人,几为伧鬼。”
【译文】
陆太尉到京城来拜访丞相王导,王公用胡人的羊奶酪招待他,当时南方是吃不到的,没想到陆玩吃不惯这个玩意,回家就肚子不舒服了。第二天给王导写信:“昨天奶酪吃多了点,整晚都难受得要命。我这个吴人可差点儿作了北蛮子的鬼。”
惊喜常常成惊吓,盛情往往成负担。
【原文】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译文】
王蓝田是个急性子。有一次吃鸡蛋,他拿筷子去夹,没夹到,气得把鸡蛋砸地上。鸡蛋掉地上滴溜溜地转个不停,他又下地抬脚用木屐齿去踩,还没踩着。王蓝田气得索性把地上的鸡蛋拣起来塞到嘴里,嚼烂吐出来。王羲之听说之后大笑道:“如果他那以气度闻名的东海太守父亲王安期也有这个脾气,那实在不太好啊,更何况是王蓝田呢!”
在追求风雅淡定的魏晋时代,表现如此急躁倒是少见,会是五石散吃多了吗?不过这也是真性情的表现,不失可爱之处!
【原文】
王文度为桓公长史时,桓为儿求王女,王许咨蓝田。既还,蓝田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着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蓝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恶见文度已复痴,畏桓温面,兵,那可嫁女与之!”文度还报云:“下官家中先得婚处。”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后桓女遂嫁文度儿。
【译文】
王文度当桓温长史时,女儿年已及笄,桓温为他儿子提亲,文度说回去问问爹爹的意思。王蓝田很疼爱这个儿子,虽然文度已经成年,生了个女儿都能嫁人了,回家还是抱文度坐在自己膝头上。文度说起桓温求婚的事,王蓝田大怒,把儿子一把推下去:“傻儿子你又发痴了!给他点面子罢了,怎么能把女儿嫁给臭当兵的呢!”
于是文度回复桓温:“下官家中已有婚约。”桓温说:“我知道了,无非是你爹不肯。”后来桓温便把女儿嫁给了文度的儿子。
古代注重门第,通婚必定要门当户对,但寒门之女可嫁名门,名门之女不可下嫁。话说,把那么大个的儿子抱在膝盖上实在太雷人了吧!
【原文】
王敬豫有美形,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又云:“敬豫事事似王公。”
【译文】
王恬,字敬豫,是个美少年,去给父亲王导请安。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儿啊,可惜你的才华跟脸蛋不相称啊。”还有人说:“敬豫处处都像他父亲。”
其实这娃也没那么糟吧,小时候不爱读书,就去学武了,后来官至中军将军。作者把这两句评论放在一起,实在是有点儿让王丞相难堪啊。
【原文】
谢公与谢万共出西,过吴郡,阿万欲相与共萃王恬许,太傅云:“恐伊不必酬汝,意不足尔。”万犹苦要,太傅坚不回,万乃独往。坐少时,王便入门内,谢殊有欣色,以为厚待己。良久,乃沐头散发而出,亦不坐,仍据胡床,在中庭晒头,神气傲迈,了无相酬意。谢于是乃还,未至船,逆呼太傅,安曰:“阿螭不作尔。”
【译文】
谢安和谢万一起去建康,经过吴郡,阿万想让他一起去找王恬,谢公说:“恐怕他不一定会招待你,没意思,别去了。”谢万硬是要拉他,他就是不去,谢万一赌气自己去了。到了之后,谢万坐着等了一会儿,王恬就回来了,谢万以为王恬会好好招待自己,乐得咧开了嘴傻乐。谁知王恬是自顾自地洗头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披着一头湿漉漉的长发走出来,也不就座,只是倚着胡床,在院子里晾头发,压根儿没有要招待他的意思。谢万灰溜溜地走了,还没上船,就碰见了谢安,连忙叫住他,谢安微微一笑,“哼哼,你瞧,阿螭没搭理你吧。”
太傅咋就那么幸灾乐祸呢?
【原文】
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
【译文】
庾亮手握重权,足以压制王导。庾亮在石头城,王导在冶城。大风扬起尘土,王导用扇子拂去尘土幽怨地说:“元规那儿刮来的灰尘把我都弄脏了。”
据考,石头城和冶城相隔约为三里,王导虽说戏言,却也没错。
庾亮和王导,都是名门之后,也曾青梅竹马,如今势力相当,暗自较劲。王导,三朝元老,权倾朝野,就像只慈爱的老母鸡,荫庇着王家子弟。司马睿对王导毕恭毕敬,待以师礼,文以敬语,登基当日甚至要拉王导同坐御床,这让庾亮羡慕嫉妒恨,曾跟人写信嘀嘀咕咕说这不像话,这流言传到了王导耳朵里,只是轻轻一笑:“如果元规不高兴,我大可以把乌纱帽丢了回乌衣巷去。”
唐朝人把他们的事写到诗里:“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亮尘。”
【原文】
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
【译文】
某个炎热的夏日,丞相王导去石头城看望庾亮。庾亮正埋头批阅文件,丞相说:“天气这么热,随便点嘛。”庾亮说:“您随便点,天下人未必认为恰当。”
庾亮风流
陶侃:“非惟风流,兼有为政之实。”
【原文】
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于时以为名言。
【译文】
庾亮去佛寺游玩,看见卧佛,说:“这位先生普度众生累坏了。”一时成了名言。
庾亮这话颇有些俏皮,视角颇新。别人见了神佛,第一反应都是烧香许愿,可是又有谁体谅佛祖的辛苦呢?整天要听人们向他诉苦水,抱怨工资不够高,抱怨儿子没出息……
庾亮踏进佛堂,见到的不是一位神通广大高高在上的尊者,而是一位用心良苦的工作狂啊,这份将心比心的赤子之心,又有几人能拥有呢?
【原文】
温太真位未高时,屡与扬州、淮中估客樗蒲,与辄不竞。尝一过大输物,戏屈,无因得反。与庾亮善,于舫中大唤亮曰:“卿可赎我!”庾即送值,然后得还。经此数四。
【译文】
温太真还是个小公务员时,经常和扬州、淮中一带的小生意人赌钱玩儿,倒没赢几回。有一次输得实在惨,结束时连家都回不了,就在船上不要脸地大声呼喊好友庾亮:“卿,快来替我赎身呀!”庾亮马上很义气地送去赎金,这才带温太真走人。这可不是一次两次。
温峤,字太真,系出名门,晋书说他“峤性聪敏,有识量”,“风仪修整,美于谈论,见者皆爱悦之。”美男子,有品有才,人见人爱,“王导、周顗、庾亮等皆爱峤才,争与之交”,不过似乎公认关系最亲密的还是庾亮。
温峤从太子老师一路官至开国大将军,烧朱雀桥断王敦,与庾亮联手平定苏峻之乱,军帐中配合默契,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和王夷甫、何晏等光会耍嘴皮子的不同,他可是实打实的人才啊!
【原文】
庾太尉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假。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此儿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为此?”论者谓不减亮。苏峻时遇害。或云:“见阿恭,知元规非假。”
【译文】
庾太尉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举止优雅,有人怀疑他故意装腔。其长子庾会才几岁,便像父亲一样气质高雅庄重,人们才承认庾亮天性如此,不是做作。温峤曾藏在帘子后面吓这孩子,他却表情淡定,缓缓地向温峤施礼问:“大人这是做什么傻事呢?”大家都说这孩子将来不比老子差,果然年轻有为,可惜苏峻叛乱,庾会不幸遇害,时年才十九岁。有人说:“见到阿恭这孩子,就知道他父亲元规不是装的了。”
躲在帘子后面吓唬庾亮的小孩,温大人真是……
【原文】
石头事故,朝廷倾覆,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时庾在温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
【译文】
苏峻叛乱,年幼的皇帝被软禁石头城,朝廷倾覆,温峤带庾亮去投靠陶侃。陶侃说:“投靠个毛啊?肃祖的内定名单上又没有我。况且苏峻作乱,还不是庾家的人惹出来的,即使杀掉庾亮兄弟也不足以向国人谢罪!”庾亮躲在温峤的船后面听到这番话,顿时吓得六神无主。
事后温峤又劝庾亮主动找陶侃谢罪,庾亮一缩脖子。温峤淡定地说:“那溪狗我了解,你见就是了,肯定没事。”原来陶侃是个外貌协会的,一见庾亮是个气质美男,马上就变了脸,和他聊得很开心,宴饮了一天,一下子喜欢上他了。
美男计一击成功。后来以陶侃为首,庾、温戮力平定叛乱,而丞相王导却只会逃命自保,把包袱丢给同僚,回来后被人耻笑,成为他完美人生中的一抹黑。
王敦倾室
潘阳仲:“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原文】
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着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译文】
王敦新娶司马炎的女儿舞阳公主,有一回上厕所,看到漆盒里装着干枣,本来是上厕所用来塞鼻子的,王敦以为是蹲坑的零食,不一会儿就给吃光了。出来后,婢女捧着金子做的洗手盆,里面盛着水,琉璃碗里装着香皂末儿,王敦以为是什么点心,就把它泡水里吃了。那些婢女们都快憋笑得内伤了。
王敦是王导堂兄,是个豪爽之人,久在军营混,哪里懂得这些讲究呢。不过他的表现也非常地自然,现在也常常有人把酒店里呈上来洗手的柠檬水一口喝干,没有什么好尴尬的。
造反后,王敦把公主给甩了,当年取笑他的婢女们也跟着遭殃,陪嫁的一百多个婢女全当了慰安妇,王敦到建康着实干了不少坏事,把司马睿给气病了。看吧,权势才是笑到最后的资本。
但有趣的是,王敦去石崇家厕所就表现得款款大方。当年在公主家厕所的行径,说不定是为了让司马集团觉得“这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傻瓜,不足为虑”的狡猾策略呢?王敦不愧是把曹操当偶像的人,有时候看他在不同的势力之间游刃有余,实在有点儿曹操老奸巨猾的样子。
【原文】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译文】
王敦每次喝了酒就开始吟唱曹操的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唱还一边用如意敲饭桌上的唾壶,唾壶口都让他敲破了。
唾壶就是放桌上的小垃圾桶,造型别致漂亮,以至于后来有不识货的古董收藏爱好者会拿来插花养碗莲。
王大将军太有名气了,以至于敲个唾壶都被竞相模仿,不但被视为表现慷慨激昂的举动,更能在唐诗宋词中屡屡看见“唾壶歌缺”、“唾壶击碎”、“唾壶空击悲歌缺”之类文字。
【原文】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沈香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着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王大将军往,脱故衣,着新衣,神色傲然。群婢相谓曰:“此客必能作贼。”
【译文】
超级富豪石崇家的厕所里总有十几个婢女列队侍奉,个个是绫罗珠玉,打扮得华丽无双。厕所内还放着甲煎粉、沉香之类的名贵香料,应有尽有,熏得厕所里香喷喷的。客人上完厕所,还给伺候更新衣,有的客人不好意思,干脆就憋着不去。只有王大将军来的时候,不紧不慢地脱个精光任人更衣,神情高傲。婢女们议论说:“这个人一定会犯上作乱。”
刘寔来石崇家上厕所,看见里面有绛纱帐大床,茵蓐其丽,两婢持锦香囊,吓得扭头就跑:“不好意思,我走到你卧室去了。”石崇说:“是厕所没错。”结果刘寔蹲坑硬是拉不出来,只好走了,对石崇说:“我一个穷汉子没法上这种厕所。”只有王敦大摇大摆进去,像在自家一样坦然。而现在的小老百姓如果窥见富豪家的厕所和浴室,必定也会愤愤不平:竟然比自己住的单身公寓还要大,真是不像话!
司马睿的江山有一半是靠王敦和王导搞定的,人说“马与王,并天下”。王敦功高震主,连司马睿都忌惮他。后来王敦果然谋反了。这婢女一语成谶。
【原文】
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可儿!”
【译文】
桓温经过王敦墓,边看边啧啧赞道:“可人儿!可人儿!”
想想现代有些没志气的年轻人,年少时创业怕经验少,四五十岁想创业又觉得自己老,王敦五十六岁造反,真可谓勇气可嘉,反正快死了,赶紧过把瘾。
有谋反野心却没有行动力的桓温,到了力不从心的年纪才回想起当年王敦揭竿而起的英姿,不由从心底生出一股微妙的情愫。
枭雄惜枭雄,惺惺相惜。
书圣王羲之
无名氏:“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原文】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译文】
王羲之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这个小侄儿,常常让他在自己帐中睡觉。一次这娃还在睡,大将军从帐里出来,接着钱凤来了,把下人撤了,清场密谋叛乱的事,却忘了帐里还有个娃娃在睡觉。王羲之睡醒了,听见他们的声音,顿时觉得不妙,这等谈话岂是外人可以听见的?于是就参照自己平时睡死的模样,用手指抠喉咙,狂吐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成还在熟睡。王敦商量到一半,才想到他的存在,两人大惊失色:“不能不杀掉他。”打开帐子一看,却发现这孩子口水横流到处都是,以为他睡得很熟,什么也没有听到。王羲之这才保全了性命。当时人们都赞扬王右军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