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我去!东南亚
3714600000005

第5章 越南(4)

后来我发现了老婆婆卖的法棍特别好吃的秘诀之一是她会一直把法棍维持在热乎乎的新鲜状态。如果你准备当场吃掉法棍,她就会把你点的第二个放在烤炉上一直保温;如果你是要打包带走的,她就会把你所点的全部做完后,统统放在烤炉上烤上一阵子,然后再递到你手中,还不忘开心地催促你快点吃掉。

很早之前我就有这种意识——只有普通百姓在吃的东西才是最好的美食,可惜国人有两个难以改掉的坏习惯:好大喜功和崇洋媚外。

先说好大喜功。不管是谁,只要碰上聚会请客,要是主人端出个烧饼油条,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厨师侍应,都一定会觉得你是这世界上最寒酸的人。自此以后,老死不相往来一定是你这顿烧饼油条导致的结果。但越南人可不是这么想的(我想很多到过欧洲国家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曾经把我的一本笔记本送给旅社老板的儿子,老板信誓旦旦地说明天早上要请我吃东西,结果第二天呈现在我面前的居然是一个法棍,还是用报纸包着的。如果不是因为那天的法棍太好吃,还特别多加了几根黄瓜丝和几片肉片,我还真有去把笔记本要回来的想法。当然这只是旅行中的一个插曲罢了。不过,国人请客时似乎更加注重的是面子,而不是别人的需求。

再说崇洋媚外。国人常说:“外国的月亮特别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似乎在国人眼里,舶来品都是最好的。请客吃饭肯定是西餐比中餐高级,牛排肯定胜过老鸡汤,沙律也肯定都比凉茶糖水强……我曾经在云南的一个旅社里,听到几个在贵州支教的老外抱怨不理解中国文化。他们在贵州的一个山区支教了三个月,最后要走的时候村长说为了感谢他们,一定要好好招待他们一次。他们满心欢喜地以为可以吃到最地道的贵州少数民族食品,然而第二天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KFC里卖的汉堡包和可乐。

在越南大叻时,曾经有一个旅店的老板用很生硬的汉语跟我说要记住大叻,因为这里的咖啡和牛奶是全世界最好的,他希望有一天可以让外宾喝到大叻的咖啡和牛奶。而在国内你却往往听到“不就是烧饼油条豆浆吗,这种东西要是出现在国宴上那真是有辱国体了”之类的话语。

法棍和烧饼油条,本来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之物,只不过因为地域的文化差异,一个在越南成了家喻户晓的国家美食,一个却在中国成了难登大雅之堂的市井食物。个中缘由,还真是难以说得清楚。

春卷之爱在乎鱼露也

如果你要我在众多的越南美食里面给你推荐几种,我会毫不犹豫地向你推荐越南春卷、越南米粉、烧排骨和黄糯米松饭。

和中国南方一样,越南也是一个以稻米为生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劳动人民把稻米做成各式各样的食品来丰富口感,于是在这样的时代号召之下,春卷、米粉、糯米松饭就应运而生了。

其实在国内的时候,我就有吃春卷的习惯。孩提时代的我最喜欢的节气之一便是立春,因为每当立春到来的时候,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笋、韭黄、菜心等各式各样的新鲜蔬菜也破土而出。家里人用薄面皮把这些新鲜的食材轻轻一卷,然后放到油锅里一炸,最后趁出锅的时候热乎乎地一口咬下去,外脆里香。要是再碰上一个冷空气来袭,在气温骤降的日子一边咬一口春卷,一边呼出一口热气,那无疑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了。

后来听说了越南也有越式春卷,我便在心里给它贴了一张标签——中国春卷的远房亲戚。本着虽然不一定有中国制造的春卷地道,但是想必也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信念,我踏上了寻找越南春卷的旅程。

但是结果却大出我的意料。越南春卷这个远房亲戚在背井离乡几百年后居然在他乡落地生根,自成一家,由一道在热油中翻滚的油炸食品,华丽转身,变成了一道自己动手的凉菜。

这无疑是横跨在我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我一直称自己是一个舌头上的达·芬奇,动手能力上的晚期霍金。所以当老板把一份完整的春卷分散成面皮、素菜、肉类和调味料丢给我的时候,我瞬间就愤怒了。

这不是挑战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的耐心吗?难道要我们回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时期吗?

老板马上领会了我的愤怒,立马为我做了一个示范。他拿出一份米皮放在手心,然后夹了一点萝卜丝柠檬草和肉干放在米皮中央,再放上一点煮好的米粉,麻利地把刚才这一大堆东西卷成一个圆柱体的样子,最后放在了我的面前。

经过老板刚才这样娴熟的示范之后,我更加觉得这样精妙的绝技一定是武林高手苦练多年的结果,像我这种先天残疾的人只能望春卷兴叹。

我一直对这种要自己动手的美食感到手足无措,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很懒的吃货,更多时候是因为自己类似残疾人的动手能力,能让一份美食从卖相上就被瞬间枪毙。为此我甚至放弃了地道的北京烤鸭,因为那凶残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吃法让我崩溃。本着“吃进肚子还不都是一样”的原则,我宁愿先把一块烤鸭含在嘴里,等到甜面酱、面皮、葱段一起被送入嘴巴以后我再开始咀嚼。

所以在越南吃春卷的时候我常常面对着这样两难的问题,我一直很恨可恶的越南人发明出这么一种让我既爱又恨的美食。

好在聪明的越南人发现了还有许多笨手笨脚的外国人,于是许多餐厅就出现了包好的春卷供人食用。虽然相对于最初遇到的春卷,已经做好的春卷会在口感上干涩没有嚼劲,但是我还是十分感激勤劳聪明的越南人对我的恩赐。

当然,越南春卷的秘密还不止于此,越南春卷好吃的另外一个法宝就是它的调味料——鱼露。

中国人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我看来,好吃的春卷如果少了鱼露,想必也只能变成一道平淡无奇的食物了。

鱼露是一种典型的东南亚调味料,当然中国南方的潮汕人也吃。它颜色清澈,但是味道很咸,所以也有人叫它白酱油,顾名思义,它就是像酱油一样的调味品。如果单吃鱼露味道可能会让有些人不适,因为它带有一股浓浓的臭鱼烂虾的味道,让不习惯吃鱼腥的人大倒胃口,掩鼻而逃。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种神奇的调味料在生菜、柠檬汁的配合下会造就出美味的越南春卷。

穿街走巷的西贡美食之旅

西贡对于我这样一个吃货而言无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因为从下车的那一刻起,我就见到了向我挥手问好的炒面摊子,似乎就注定了这是一座我喜欢的城市。

西贡的白天和晚上各有不同的热闹,以范五老街中心为圆心,就算花上三天三夜,你也吃不完这其中的众多美食。

而我的西贡美食之旅是从一家好吃到不得了的米粉店开始的。西贡的米粉和越北的米粉已经十分不同,从味道和用料上都有显着的差别,西贡米粉还有一个令我无法割舍的优点——更多的肉。

在越南吃任何东西都会有一个这样的前菜——生菜,老板会把众多的生菜端到你面前,而你就像一个原始动物一样,把它们沾一点鱼露一一塞进嘴里。很多人不喜欢九层塔和柠檬草,然而对于越南人来说,就像他们吃春卷不能没有鱼露一样,九层塔和柠檬草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这家米粉店开在一个和范五老街平行的未名街道的巷子里。这里已经远离人口密集的范五老街,来这里吃饭鲜有外国人的踪迹。这里似乎是更加平民化的西贡餐厅,食客几乎是清一色的本地人。

然而旅行的美食再美,没有一个一起分享的朋友始终是个遗憾。而我在这里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位分甘同味的朋友,她是一位来自澳洲的华人妹妹,身材很小,却也走过了许多国家。她在澳洲生活了许多年,英语自然是十分了得。我们是在微博上认识的,她是一个被人放了鸽子的吃货,我是一个独自旅行的吃货,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我们都不是背包客中的主流。在异国他乡能够遇到一个可以一起复习一下国语的同伴,我自然十分欣喜,但是和她一起结伴吃饭,则不太愉快。

后来旅行中认识的同伴都很喜欢她,很亲切地称她为“澳洲小萝莉”。小萝莉什么都好,只是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吃货之国”,所以有着不同的“吃货理念”。

事情的由来是出自一句她说自己是一个吃货的话,我信以为真。毕竟西贡可以吃的东西很多,就带着她沿街扫荡一遍好吃的东西,结果点好坐着等待的时候,她突然说:“我不喜欢吃这个东西。”无奈之下,我只能和老板赔笑脸落荒而逃。跟着又换了两家馆子,她都以一种很随和的态度表示可以看我吃。没心情再顾及她的喜好,我自己找了家以前看过的食府便坐下,她在菜单上找不到感兴趣的,于是便说:“等你的菜来了,我看看样子再说吧。”我吃得很快乐,并且几乎忘记了她的存在……这是一种类似如肉松饭的东西。

“我可以尝尝吗?”她小心地问。

“可以,喜欢的话跟我同吃一份,我们AA吧。”她伸出筷子,并不见得有多喜欢,只是对于应该吃什么完全没有主见的那种顺从。最后她点了在澳洲常吃的沙拉,而我也决定再不带她找食物吃。

我一直觉得旅行中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因为有些人即使目的地相同也很难走到一起,就像在旅途中遇到这位朋友,我听FM96.8,而她却是看电视的。我是个喜欢尝试各种新味道的吃货,而她只是个喜欢吃习惯味道的食客。

我把这类人归入旅行中的坏旅伴,能相遇纵然是一件很有缘分的事情,但是仅仅因为这种缘分而勉强同行,也只能为旅行分担一点经济上的负担而不能分享美食的快乐。

常被人问及一个人旅行是否孤独?为何不找一个朋友共同前往?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回答说我有很多朋友,他们都在路上。多年之后,还是陆续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如今的我会加上一句“十个坏旅伴的陪伴,还不如一个独行侠的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