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背包里的彩云之南:我用十年走云南
3713900000018

第18章 建水,不起眼的文化名城

到建水前,我不知道建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只以为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到建水后,看到城中巍然屹立的古城楼,看到古老的老街,看到规模宏大的文庙,我才感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城市。

建水古称临安府,此临安并非彼临安,这里是滇东南的人文名城,跟杭州没有一点关系。在城东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城楼——朝阳楼,上书“雄镇东南”,与北京天安门城楼几乎一模一样,可视觉效果却比北京的天安门城楼更雄伟壮观,真是令人称奇。除了标志性的朝阳楼,建水还有很多令人惊讶的地方。建水的孔子庙,为全国第二大;文笔塔、十七孔桥等景点均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景点。

建水是一座有着浓郁儒家色彩的边陲小城,大概因为地处偏远交通相对闭塞,很多遗风古物都被保存了下来。

走在建水古街上,只见这里古迹斑斑,名胜遍地,移步即景。临安路,古老的石板映照着历史沧桑的岁月;关帝庙街,每一块石板似乎都渗透并散发着这座文武兼修的儒家传统文化气息。建水街头巷尾的古门楼比比皆是,无不显示出敦厚雅儒的古城风度。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扩建为砖城。明朝末年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损毁。唯有东门朝阳楼,六百年来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仍旧巍然屹立。

建水历史上文风盛行,古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誉。元代初期创建文庙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建建水州儒学……明清开科取士,有时云南一榜举人中,临安学士竟占半榜之多,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也不多见,故有“临半榜”的美称。

从建水汽车站下车后,我要摩托车司机载我兜兜风。摩托车开过一条条大街小巷,突然来到一个豁然开朗的繁华地,抬头一看,只见一座巍然壮观的古城楼耸立在蓝天下。

绕到古门楼的东面,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大字:“朝阳楼”。朝阳楼正面的顶层檐下,悬挂清代书法家涂日卓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雄镇东南”为清代云南着名的四大榜书之一,也是唯一幸存下来的,每字大近两米,结构冠绝于世,笔力刚劲,极有气魄。

小小一座县城,有如此规模的朝阳楼,令我叹为观止。我问摩托车司机此楼情况,他对我说:“朝阳楼就是原来的东门城楼,是建水县城的标志。”建水古城原有四座城门,东叫迎晖门,南叫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为永贞门。明末,西南北三楼毁于战火,仅存东城楼。

摩托车司机带我穿过朝阳楼,我下车后又回头参观了这座古城楼。现在城楼的一楼辟为茶室,小卖部和阅览室,据说二、三楼为藏书室,藏有十八罗汉图等珍贵历史书画一万多册,但我未找到上去的门。

朝阳楼附近,有两条路,一条是朝阳楼前的老街,一条是在前面的东林路。我在东林路的小店待了一会儿,出来时夕阳正从古城的屋脊上往西滑下。我回头走到朝阳楼前面的那条老街,这是一条有历史的老街,但现在已变成了小吃街。

从老街出来后,我从朝阳楼下的门洞穿过,只见前面有一条宽阔整洁仿古街,地上铺着青石板,暮色中显得十分古朴幽深的样子。我看到文庙的路牌就指向这条路,便往前面走去。

在通向文庙的石板路上,我看到了几座宏伟壮观的牌坊楼。开始我以为是文庙,但问路人后得知不是,于是拍摄了几张照片,继续往前面走。经过建水县委大门,继续前行,终于看到一个古老的门楼,里面水域辽阔。这就是建水文庙。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本的主要建筑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在除了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了较为完好的保存。

“太和元气”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

“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在我看来,更体现了孔子“智者乐水”的思想。在我参观过的全国各地文庙中,很少有大池的,建水的泮池是最大的。或许也与“建水”古城的名称有关,“建水”当然应有水之灵。

游览完文庙,夜幕降临,从文庙的另一座大门走出,回头一看,灯光下只见上面书写着“圣域由兹”四个大字。暮色中的文庙广场开阔壮观,为数不多的市民在广场上散步,几个游客在拍照。巨大的石雕《孔圣抚琴图》在灯光下栩栩如生。

漫步建水古城,可以看到很多古井。建水的水井很出名,不但数量众多,而且造型独特,五花八门。有人曾用一副对联描述建水的六大名井:“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

建水的井奇在一个“古”字,这里有自元初开凿至今还在使用的东井,有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志书称之“供全城之饮”的西门大板井。这些井历经了千年沧桑岁月,青石井栏上的绳索印痕已深,有些甚至已被磨穿。古井不但记载着建水的历史,同时也是古城儒家文化兴盛的印证。

在建水,特色鲜明的民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哈尼族的草顶屋、竹顶房,彝族、傣族的土平房,到汉族的平瓦房,数量多,质量好,保存相当完整。在汉族民居中,以朱家花园和张家花园为典型代表。

在建水古城内的建新街,有一组规模庞大的清代民居建筑,这就是有“滇南大观园”美誉的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是清末富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花了将近30年,终于在宣统年间落成。朱家花园是建水古城民居建筑的代表,它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如今,朱家花园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有品位,也有一定规模和档次。

在建水,与朱家花园齐名的还有张家花园。张家花园位于建水县城西13公里团山村,建于清末,占地10000多平方米,是一组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乡间庄园。张家花园是一座私家花园,建筑规模虽不及朱家花园,却有很高的建筑审美价值。另外,它在风格上也与朱家花园不同,朱家花园有江南之风,而张家花园则是典型建水传统民居。

团山村的晚清建筑共有20多处,是个没怎么开发的地方,所以保持着绝对的原汁原味。

欣赏建水的人文古迹,都是一些温柔敦厚的,充满了儒家传统文化向善美好的内容,是座值得多玩几天细心品味的古城。

团山村完整保存了十九世纪滇南乡村的特色风貌与社会人文环境,村中现存的古建筑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建筑组成。因“拥有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而入选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名录。

在这座美丽的古村,到处能看到劝人为善的诗词对联,敦厚的儒家文化已经融入建水百姓的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