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不学应酬,30几岁只能发愁
3713300000009

第9章 交往的微智慧(1)

诚实不当傻瓜,坦诚而不幼稚

应酬中,总是有一些胸无城府的人,他们肚子里搁不住心事,有一点点喜怒哀乐都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场合、对象,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可以说,一点心机都没有。

文学大师李敖先生在文章《好人坏在哪里》中写道:“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好人、训练做好人,长大以后,有的自信是好人、有的自许是好人、有的自命是好人,他们从小到老、从老到咽气,一直如此自信、自许或自命,从来不疑有他。但是,好人、好人,他们真是好人吗?深究起来,可不见得。”

大师讲道,因为好人太单纯,他们只想独善其身,不敢也不愿与坏人较量,结果总是受坏人欺负。

其实,应酬中,一个人诚实没有错,但如果太过诚实,对别人没有丝毫的防备之心,这样结果往往是吃亏的。难道诚实错了吗?当然没有!只是社会太复杂,你尽管可以让自己诚实,但同时也要提防被人欺诈,被人骗。也就是说,在应酬中,我们应该诚实,但不能被别人当傻瓜戏弄;我们可以坦诚自己的想法,但不能让别人认为我们幼稚。总之,内心还是要有一点“心机”的好。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荀子在论人性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的品性如果看起来是善的,那可能是努力扮成这样的,因为人性本来是恶的。这就是荀子的人性本恶论。同时告诉人们,做人要有点心计,才能保全自己。

从前,在一个地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过池塘,但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劳驾,青蛙先生,你能驮着我过池塘吗?”

“我当然能。”青蛙回答,“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必须拒绝,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时蜇我。”

“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蝎子反问,“蜇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就会沉没。”

青蛙虽然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也有道理。青蛙想,也许蝎子这一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俩开始横渡池塘。就在它们游到池塘中央时,蝎子突然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口。伤势严重的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毫无好处,因为我死了你就会沉没。”

“我知道。”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但我是蝎子,我必须蜇你。这是我的天性。”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小人当然也是这样,在一些交际场合,看起来大家都在谈笑风生,殊不知,很多时候却激流暗涌,一些看不到的较量也在不动声色地进行着。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你做人没有一点心机,被别人欺骗,吃大亏,你不必埋怨别人太卑鄙,只能说自己做人太单纯、太没有心机。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曹操吩咐手下为他修建一座花园,落成后曹操亲自去察看,手下问他是否满意,他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们都不理解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惟杨修聪明过人,领会到了曹操的意图:“‘门’内添一‘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他的属下动手把园门缩小了。曹操再次来看非常高兴,便问是谁知道他的意图,左右回答说是杨修。疑心病很重的曹操,对准确领会自己意图的杨修表面赞赏,可内心生忌,所以,杨修并未得到曹操的重用提拔。

还有一次,有人款待曹操一合酥,曹操吃了一点,便在上面写一“合”字让大家看,人们都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轮到杨修,杨修便吃了一口,说:“主公让我们每人吃一口,这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虽然曹操当时没怎么样,但他对杨修的戒心日益加重,而且还产生了除掉杨修的想法。

后来,在一次战斗中,曹操被蜀军围困于斜谷,进退两难,便“有感于怀”,以“鸡肋”为口令。杨修知道了曹的心思,就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将军夏侯惇见状大吃一惊,问杨修为什么要擅自做主行动?他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不料杨修这次聪明“绝顶”,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借口,把杨修杀了。

毋庸置疑,杨修是聪明绝顶的,但是,杨修却太单纯了,没有一点做人的心机。面对内心狡诈的一代枭雄,他不懂得藏拙,不懂得掩饰自己,又怎能不被阴险的曹操打压呢?西方有句谚语说:尽管星星都有光明,却不敢比太阳更亮。《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这也就是让我们懂得,做人要有心机,不能太单纯。

应酬之中,你必须有一点心机,全盘托出去的人是最愚蠢的,诚实和坦诚没有错,但要懂得分寸,否则只能是明里吃亏,暗里受气。

识破别点破,面子上好过

双方对弈,甲走出暗藏杀机的一招,两旁观者,一位静观其变,另一位按捺不住:“好棋,当心!”甲愤恨他不该说破意图,乙本来没看透这步棋,但又不愿承认自己太笨,也责怪他:“多嘴!”按捺不住的人结果落个两边不讨好的结果。

为人处世也是一样的道理,愚昧者看不懂,聪明人看得破。看破不说破的是大聪明,真高明;看破又说破的则是大愚蠢,假精明。宋江久怀招安之志,吴用看得最清楚,但从不说破,宋头领格外倚重于他;李逵动不动就大叫“招甚鸟安”!结果老是受宋江的怒斥。这便是智者与愚者的区别之所在。

应酬中,能看破是种能力,不说破是一种成熟。看破不说破,人和人相安无事,大家和睦相处,其实,这不叫虚伪,而是处事中应有的心机。

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病,御医天天进诊,日服良药,竟不见好转。此时,朝中尤为焦急,遂下诏各省督抚保荐良医。两江总督刘坤一荐江南名医马培之进京宫诊。马培之,字文植,在江南被人誉为“神医”。于是一道圣旨从北京下到江苏,征召马培之进京。马培之家乡孟河镇的人无不为马氏奉旨上京而感到自豪,可是年逾花甲的马培之却是欢喜不起来。他自忖:京华名医如云;慈禧太后所患之病恐非常病,否则断不会下诏征医;既然下诏征医,可见西太后之病乃非同小可。此去要是弄不顺,只怕毁了悬壶多年所得的盛誉,还可能会赔上老命。

七月底,马培之千里跋涉抵达京都,即打探西太后之病况。其时,关于慈禧之病传说纷纭,有人传是“月经不调”,有人说是“血症”,还有一些离奇的传说。马氏拜会了太医院的御医,先作打探;却不得要领,心中不由十分焦急。后又连日访问同乡亲友,最后还是一位经商的同乡认识宫中一位太监,请这位太监向西太后的近侍打听慈禧患病的真实起因以及有关宫闱之秘。果然,从这条黄门捷径传出了消息,使马培之大吃一惊:慈禧太后之病乃是小产的后遗症。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能小产?马氏吃惊之余,心中已明白了大半,也自觉心安了许多。

第二步,就是要善做“面子”工作,既要照顾到对方“面子”,还要考虑到自己的面子。最关键的是这种“涂脂抹粉”一定要自然,不留痕迹。

后来,在体元殿上,由薛、汪、马三医依次为西太后跪诊切脉。诊毕,三位名医又各自开方立案,再呈慈禧太后。只见老佛爷看着薛的方案沉吟不语,再阅汪的方案面色凝重,此时三大名医莫不紧张,无不沁出冷汗。但当太后看了马的方案后,神情渐转祥和,金口出言:“马培之所拟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处及亲王府诸大臣。”众人听罢,心中的石头落地,而马氏更是欢喜。

马培之对慈禧太后的病因本来已心中有数,再切其脉,完全暗含产后血症。马氏在其方案中只字未敢言及妇产的病机,只作心脾两虚论治。而在方药上却是明栈暗渡,声东击西,用不少调经活血之药,此正中慈禧下怀。西太后本来对医药就素有了解,见马培之方案甚合己意,这是因为医生开的药方要抄送朝中大臣,所以必须能治好病,又可遮私丑、塞众口,马氏的药方正符合这两种要求。另两位名医薛、汪的药方案虽然切中病机,脉案明了,在医术上无可挑剔,但免不了投鼠忌器而不中老佛爷的心意。

后来,慈禧服用了马氏的方药,奇病渐愈,一年后基本康复。马氏本人也深得慈禧信任。但是无论是在京还是返归故里,马培之对慈禧的病始终守口如瓶。

马培之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能看破,看破却不说破。很多时候心照不宣地替人保护隐私也是一种交际手段。与其捅破那层纸让对方难堪,倒不如装作不知道。这样就保持了其乐融融的关系,否则会徒增不少尴尬。应酬中,有些事情,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有度的真诚,才能让彼此更舒服,更安全。

别把心事都写在脸上

王凯是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设计。公司虽然人才济济,但王凯凭借自己精湛的专业才能,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不过,王凯嘴里藏不住话,脸上藏不住事,和周围同事的关系并不好。

一次,王凯和另一个同事负责一个客户的广告创意设计工作,客户是一个很俗气的商人,总是站在市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专业上的事情不太懂。面对王凯精心完成的创意设计,客户却不感兴趣,而对王凯同事的设计却频频点头。王凯很不喜欢同事的设计,认为很低俗,然而,客户却能接受。为此,王凯立刻面露不悦,看客户的眼神也充满了鄙夷的神情。这时,客户突然转过身,和王凯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客户离开的时候,刚出门,门都没关上,王凯就气呼呼地拍桌子,对着客户的背影咬牙切齿。其实,王凯的这一切都被经理看到了。而且,王凯平时在公司也经常给经理难看的脸色,经理也早就对王凯有意见了。第二天,王凯就被莫名其妙地炒掉了。

与人交往时,如果你心里藏不住事,经常把内心的一举一动都写在脸上,高兴的时候情不自禁,不高兴的时候一句话不对就马上翻脸,这就很容易让人一眼看透你的内心,读懂你的心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这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很容易吃亏。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你没必要反应过于激烈,这可能给你带来很多的麻烦。

古人云,“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这说明了做人要胸有城府,别把心情都写在脸上,才能有所作为。试想一下,如果你哪天不开心,脸上便冷若冰霜,看谁都好像别人欠你钱似的,这样的人,谁会愿意和你交往?内心想什么就说什么,即使不说也都写在脸上,别人想不知道都难。或许你觉得自己是直爽,可有时候别人却会因为你的直而受到伤害。

应酬中,那些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整天将心情写在脸上的人都是不成熟的人,他们在为人处世中,很容易得罪人,而自己还不自知。只有学会掩饰自己的心情,控制自己的情绪,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状态。

应酬中,没有人是来看你的脸色的,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关注你的心情,所以,你就必须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不将心情都写在脸上,这才是真正有涵养的人。学会掩藏自己的内心感受,才是成熟的人应该做的事,毕竟,你已经不是孩子了,就不能让自己像一个孩子似的“童言无忌”,将心思都写在脸上。

如果一个孩子,家里来了一个他不喜欢的小朋友,他就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小朋友玩他的玩具,他会气呼呼地拒绝,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父母拿他的玩具给小朋友玩,他会大喊大叫,吵闹不停,甚至会躺在地上闹腾,让父母束手无策。甚至,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他也不会有礼貌地送一下,反而会狠狠地对客人说:“走吧!我不喜欢你!”总之,对于他不喜欢的人,他就会不理不睬。如果家里来的客人是自己喜欢的人,他会一直黏着客人,让客人看他的相册,让客人陪他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就是客人要走的时候,他也会死死地抱着客人,让人家再多陪他玩一会儿。在小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他不会掩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将内心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很简单,很直接。小孩子也不懂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什么说什么,“童言无忌”嘛。即使小孩子再不懂礼貌,大人也没有谁会和一个孩子计较。

可是,如果你已经是成人了,已经步入社会,你就不能像一个孩子那样将心情都写在脸上了。也不是你不想见到谁就可以不见,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你总会和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总要去做一些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总要去面对一些你不得不面对的人,你无法逃避,只有学会面对。

将内心的厌恶之情挂在脸上,露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情,别人又怎能喜欢你、接纳你呢?将自己的心情挂在脸上,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就很容易为自己招来无端之祸。

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没有喜怒哀乐是不可能的,只是,你不要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你应该把自己的心情藏在心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心里有什么想法,不要轻易地表露出来,脸上要尽量保持平和、微笑的表情,这样有利于保护自己。也就是说,我们在为人处世时要有点心机。或许你会说,我不愿意戴面具,戴面具的人都是虚伪的、不诚实的。这话也不完全对,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难以识别,做人要有点心机,只要你不戴着面具侵犯他人的利益,你就不是虚伪的。

话别说满,事别做绝

集做人处世之经验的《菜根谭》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应酬中,不说过头的话,不把事做绝,就是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生活中喜欢把话说满的人很常见,他们给人的感觉是信心满满,动辄打包票说一切包在自己身上;要么就赌咒起誓,说肯定没问题。听的人以为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可事后却往往失望地发现不过是“吹牛皮”而已。

话不说满,就是给自己留了余地。试想一下,如果你事先跟人家拍着胸脯说好的事情,最后又没有完成,人家从此可能就对你有了不好的看法,或许还因为过于信赖你而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呢。

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李杰,问他:“有没有问题?”李杰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保证三天完成!”过了三天,李杰这方面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老板同意给他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但对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已经开始反感。

这就是把话说满的危害,要知道杯子留有空间,是为了轻轻晃动时不会把液体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是为了不会因轻微的挤压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是为了防止“例外”发生而让自己下不了台。我们都讨厌空话大话连篇的人,吹得天花乱坠,实际行动却不见几分,难免让人觉得你华而不实,难以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