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701200000009

第9章 《百家姓》中的武、杨二姓(2)

三、杨贵妃趣谈

开始,需要从唐古都长安城的“兴庆宫”先说起。

兴庆宫 位于唐古都长安城——东城的“兴庆宫” (其遗址,在今西安“兴庆公园”),它原是一处亲王府。就是说,唐玄宗李隆基做皇帝以前,“兴庆宫”就是他的旧居了。李隆基即位,当上了皇帝,他下谕旨改亲王府名为“兴庆宫”,经过多次整修和扩建后,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完全竣工后,就成为玄宗皇帝李隆基和杨贵妃长期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了。

那么,杨贵妃,即杨玉环究竟是怎样被选进宫的?她又是怎样成了玄宗皇帝李隆基所宠的杨贵妃呢?说起来,亦是很有趣的。

从我国历史上来看,自古始,不仅是苏杭二州出美女,而且陕西米脂亦出美人。所以生活中,人们说“米脂的姑娘,绥德的汉”,尤其是米脂的姑娘(亦名曰为“闺女”),格外惹人喜爱。突出典型的美人,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女性最著名的,唐朝可属杨贵妃了。

杨贵妃 唐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小字玉环。父母双亲早亡,因她年纪小,生活不能独立,就只好被其叔父——杨玄珪收留寄养。

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唐玄宗皇帝——李隆基做了将近三十年的太平皇帝。可以说基本上他不怎么管国家大事。当时,唐朝中的一位大臣,叫李林甫,其最突出的特征,可归纳概括为:他对人表面友好,而暗中却陷害人。所以,生活中,他就被人视为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

那么,唐玄宗皇帝李隆基怎样呢?他就将朝政大权和管理国家的大事,全都交给了“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了。而玄宗皇帝李隆基不顾一切,整天挖空心思,琢磨讲究生活享乐。

据从唐朝廷里传出来说: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皇帝李隆基下谕旨,令朝廷派员下去,为他的儿子李瑁选妃子,即俗称的选媳妇。

结果怎样呢?

在陕西蒲州永乐米脂发现了一个美女,名字叫做杨玉环,并将她选进都城长安的“皇宫”——兴庆宫。玄宗皇帝李隆基非常高兴,就立即册封给他的儿子李瑁为妃子了。

然而,有趣的是:这件事情没有多久,偏偏又出了差子。并且这个差子,亦偏巧,偏偏就出在李瑁的老爹(亦称“父皇”)的身上,玄宗皇帝李隆基将自己的儿子李瑁应该得到的美女,他却心一横,要霸占杨玉环。

其基本情形,说起来大体上是这样的:

唐都长安城,“兴庆宫”(俗名为“皇宫”)里,负责宫廷生活的“总管”大臣,即大宦官高力士,在生活上,他极力投玄宗皇帝李隆基的所好,从全国各地方选进宫的女子,已经有一二百人了,但被玄宗皇帝李隆基看上(或曰“看中”)的,没有几个。

说起来生活中,有的时候有的事情,就是那么偏偏凑巧。就在美女杨玉环被玄宗皇帝李隆基册封给他儿子李瑁为妃子。还没有几天的时候,玄宗皇帝李隆基,为了满足自己生活上的欲望和享乐,又给负责宫廷生活的“总管”高力士下了一道谕令。

大宦官高力士一看皇上给他的谕令,内容是让他派员下去,为皇上李隆基选美女。他心中暗想:“为你儿子李瑁刚刚选完美女人宫,时间还不到三个月,马上再派员去挑选,恐怕亦挑选不出来比杨玉环更漂亮的美人了。”高力士在心里这样暗暗琢磨了一阵子这个事儿,怎么办?他琢磨来琢磨去,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将杨玉环给他。美女杨玉环只有一个,看来这是王子的老爹——李隆基动心想要美人杨玉环,不然,怎么没有多少天,皇上又下谕旨选美女,也好!老子想要美女杨玉环,那么当儿子的李瑁,就只好委屈了,就这样办!”

但是,大宦官高力士再经过仔细一琢磨,又觉得:“尽管皇上李隆基打心眼里喜欢美人杨玉环,一心想弄到手,可是皇上也明明白白知道杨玉环已经被册封给他儿子李瑁作妃子了呀!我高力士一下子将杨玉环弄进宫来,放在他身边,难免与皇上李隆基的面子也不好看呀。”

大宦官高力士,为了这件事情,思来想来,到底怎样办合适,又稳妥?的确经过了一番苦心,他终于琢磨出来了一个办法,就是将美女杨玉环先严加保护起来,然后接着放出风说:“杨玉环,她不是什么美人,她地地道道是一个出家的‘女道士’,被朝廷错封给皇上李隆基的儿子了。”

其实,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玄宗皇帝李隆基的儿子李瑁的妃子时,她年仅十六岁,到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被秘密弄到一个地方去当“女道士”时,杨玉环已经二十一岁了。当时,在都城长安“兴庆宫”(俗称“皇宫”)内外,谁也不知道美女杨玉环在“凤凰园”内,秘密当了六年“女道士”。

在都城长安“皇宫”(兴庆宫)里的大宦官高力士等人的策划之下,终于给玄宗皇帝李隆基的儿子李瑁先娶了亲,娶的是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

这样,唐玄宗皇帝李隆基几年前,他给宫廷中的生活“总管”大宦官高力士的密密谕旨,终于按照皇上李隆基的欲望实现了。所以,美女杨玉环,被玄宗皇帝李隆基召进宫,给册封美誉为“杨贵妃”。

此时的美女杨贵妃,年仅二十六七岁;而唐玄宗皇帝李隆基,已经是白发苍苍六十岁的老头子了。

唐玄宗皇帝李隆基携杨贵妃到后苑观赏牡丹花说起这件事情来,亦是非常有趣的。

唐古都长安城“皇宫”(兴庆宫)里的大宦官,有名的杨国忠和高力士,自从在“兴庆宫”里为诗人李白磨墨和脱靴子以后,他们二人一直怀恨在心。

然而,生活中,有时候有的事情就那么凑巧。据传说:唐开元年间,有一年的春天,玄宗皇帝李隆基,有一次他带着美人杨贵妃,在“兴庆宫”(俗称“皇宫”)的“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大诗人李白没有料到就这么巧,又与杨国忠、高力士二人相遇,真是冤家路窄。

这里需要从“牡丹”先开始说起。

植物花卉中的“牡丹”,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唐代(或曰“唐朝”)以前,没有“牡丹”花的这种称谓。但实际上,植物花卉中的牡丹,唐代以前早就已经有了。然而当初不说“牡丹”,而是称之为“赭红红、颓红、飞来红”等杂名。

那么,植物花卉中的“牡丹”,究竟什么时候出的名呢?对此,古籍《五杂组》一书里,有很明确的记载:“自唐高宗后苑赏双头牡丹,至开元,始渐贵重矣。”所以,花卉中的“牡丹”,逐渐被人们给美誉名为“花中之王”了。

其实,对植物花卉中的“牡丹”,盛名始于何时,不仅是在古籍《五杂组》一书里有记载,而且在《群芳谱》一书里,亦有记载,说是“唐开之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长安”。不仅如此,在著名的《本草纲目》里,亦有更加明确的记载,说“群花品种此牡丹为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花王也。”

传说,有一次玄宗皇帝李隆基,他携着美女杨贵妃到“兴庆宫”(皇宫)的后苑,观赏牡丹,陪着的人除了一群宫妃而外,并将掌管宫廷生活的“总管”大宦官高力士和杨国忠召来,大诗人中,还有李白亦被皇上李隆基点上了名字。

被皇上李隆基召来到“皇宫”(兴庆宫)的后苑观赏牡丹,大诗人李白一瞧,陪着人的当中,还有高力士和杨国忠,使他的脑袋里立刻反应道:“真是冤家路窄,怎么今天在这儿又与高力士和杨国忠相遇了?”大诗人李白心里虽然是这样暗暗地琢磨,但亦不可能立刻退出啊!他想:“我李白是被皇上李隆基和杨贵妃邀请来的呀!”所以,大诗人李白只好硬着头皮陪着皇上和杨贵妃一起观赏牡丹花。

名震天下的大诗人,李白为了歌颂玄宗皇帝李隆基宠爱的杨贵妃,还专门作了《清平调》和《宫中行乐词》,例如《清平调》一、二和《宫中行乐词》二首(其二):

清平调(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奇新妆。

宫中行乐词二首(其二)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辈,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大诗人李白的《清平调》(一),其内容意思说,穿着云露般衣裳的贵妃,她的容貌像花一样美丽。栏杆外的春风,它轻拂着那带着露水珠的牡丹,多么的美丽啊!只有在女神——王母娘所居住的群玉山上才能见到,或者在她的宫殿瑶池里的仙女,才能和她比美。

大诗人李白的《清平调》(二),其内容意思说,一枝含露的红花艳丽而芳香,古代楚王只梦见虚幻的巫山神女,可哪比得上今天美艳就在眼前。汉朝宫殿中,有哪位美人能有点像贵妃呢?只有那新妆打扮女子的赵飞燕,罢了。

大诗人李白的《宫中行乐词》二首(其二),其内容意思是说,柔嫩的柳条黄如金,芳香的梨花白似雪。美丽的楼阁中住翡翠鸟,金殿里养鸳鸯。歌妓们随着皇帝乘的雕辈,优美的歌声从房中传出。这“皇宫”(兴庆宫)中谁的美貌数第一,当然是那居住在昭阳殿的杨贵妃。

皇上李隆基和杨贵妃观赏牡丹花,越观赏,心里就越高兴。特别是杨贵妃,高兴得不知不觉吟起李白歌颂她的《清平调》和《宫中行乐词》。杨国忠和高力士听了杨贵妃吟诵李白的诗作,当时没有什么表示。

可是,过了没有多大一会儿,大诗人李白离开了这儿,到那边去观赏“芍药”花去了。就在这个时候,杨国忠凑到高力士身边,小声说:“这回机会(或曰“机遇”)到了,不能错过!”高力士一听此话,心里就明白了,他心领神会。稍稍隔了一会儿,高力士一见四下无人,乘机就对杨贵妃说:“您还吟诵什么《清平调》和《宫中行乐词》哪!您真够傻的了!”杨贵妃一听这话,愣了一下,然后问道:“高力士,你说什么?”

“李白的《清平调》,意思里含有讽刺娘娘您不觉得吗?”高力士说完,杨贵妃马上接着问:“你说含讽刺,指的什么?”

高力士眉笑颜开地答道:“李白以赵飞燕来比喻娘娘您,您说飞燕当时都干了些什么事?”怎么能与娘娘您相比呀?”

生活中,有时候有的事情,就那么凑巧,传说高力士向杨贵妃说的飞燕,……;正巧在“皇宫”(兴庆宫)里,有一个叫赵飞燕的宫女,私通宫外的一男子,闹腾得宫里都出了名。当然杨贵妃也会听说了……。”

杨贵妃听了高力士跟她说的一番话,也就相信了,她心里暗想:“原来还是这回事啊!”其实,据相传,杨贵妃与安禄山曾经有过私通之事。

这样一来,闹得杨贵妃由此开始深恨大诗人李白。不仅如此,再加上朝中玄宗皇帝的附马张拍,也在皇上面前不断说李白的坏话,闹得李白在朝廷中站不住脚了,逼得离开了都城——长安。

其实,李白的《清平调》和《宫中行乐词》其原意亦确实是属于颂扬美女杨贵妃的,毫无恶意,大诗人李白万万没有料到“飞燕”之说会被高力士这个大坏蛋这样利用上,成为高力士向杨贵妃说我坏话的把柄了。

中秋节·千秋节与杨贵妃 显然,开始需要从“中秋节”先起说。

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我国民族自古流传下来传统性的佳节,俗名为“八月节”。此节日的突出特征是:因正在(或曰“正值”)秋季七、八、九三个月时间的一半,即在“正中”,所以人们将这一传统性的佳节誉名为中秋节了。

从前,每年一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富贵人家讲究“家人圆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北平风俗类征》)久而久之,千家万户亦渐渐受到影响,渐渐出现了人们将“中秋节”,称为“团圆节”了。不知有多少诗人,因之而产生了多少名篇佳作。例如,五代前蜀诗人韦庄,在《送李秀才归荆溪》诗作中说:“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千秋节”与杨贵妃 据相传,在唐都长安城的“皇宫”(兴庆宫),朝廷的群臣里,有两个大臣(即“宦官”),一个叫张说(读“阅”音),一个叫源乾曜,这两个人,特别是张说,因为他很会做文章,所以,朝廷中有许多重要的“文件”,居多皆出自他的手笔。

但是,张说、源乾曜这两个大臣,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二人都很会溜须拍马。

张说和源乾曜,他们二人都知道玄宗皇帝李隆基的生日,是在每年农历“八月初五”;再加上亦都很了解和知道李隆基生活上特别喜欢讲究排场,讲究享乐。为了讨好玄宗皇帝李隆基,他们二人在一起合计商量:打算把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给往前移到每年农历“八月初五”玄宗皇帝李隆基生日的这天,以此向皇上示意:让普天下的黎民百姓们,家家户户都欢欢乐乐给真龙天子皇帝过生日。

可是,为了这件事情,张说和源乾曜在一起不知商量了多少回,都觉得将“八月十五”传统性的“中秋节”,庄前移至到“八月初五”,恐怕普天下黎民百姓们接受不了,不好办。

那么,究竟怎样办才好呢?最后,还是由张说大臣想出个点子,对源乾曜大臣说:“由咱们二人上书,请皇上下谕旨:将每年农历“八月初五”皇上生日的这天,给统一定名为‘千秋节’。那么,何谓‘千秋节’呢?即犹千年,千载。取‘千秋’吉利之意,以示庆贺皇上李隆基的生日,祝愿皇上万寿无疆!”

结果怎样呢?

张说和源乾曜终于将这件事情办成功了。所以,后来每年农历八月初五这天,唐朝的文武百官们,都要到都城——长安“皇宫”(兴庆宫)内的“勤政务本楼”参加隆重的盛大典礼,都要向皇上李隆基贡奉上“万岁酒”,以此示意给皇上过生日——祝寿!所以,后来人们就将每年农历八月初五视为“千秋节”,给皇帝过生日,祝愿皇上李隆基万寿无缰!

然而,唐都长安城的“皇宫”(兴庆宫)里,除了有“勤务政本楼”的建筑而外,还有精美的建筑,叫做“花萼相辉楼”等等。特别是“花萼相辉楼”,玄宗皇帝李隆基携着杨贵妃常在这里寻观作乐。

唐朝廷群臣中的张说和源乾曜,尽管他们二人千方百计,讨好玄宗皇帝李隆基和杨贵妃,可是至高无上的玄宗皇帝李隆基和杨贵妃,根本不把他们看在眼里,群臣中的张说和源乾曜当然亦不例外了。

据传说,有一年,就是在玄宗皇帝李隆基生日的这天——欢度农历“八月初五”千秋节的时候,玄宗皇帝李隆基携着杨贵妃和一群宫女们出宫(指“兴庆宫”),来到下面西南角隔一条街对面的“花萼相辉楼”上,由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陪同,饮酒作乐。

欢宴上,玄宗皇帝李隆基格外高兴,欢喜得他直与杨贵妃左右陪伴着的爱妃,不时互相间挤眉弄眼。其中,特别是杨贵妃,她说什么,皇帝李隆基都非常爱听,真是“说一不二”,百般顺从。杨贵妃一说给文武百官赐金,玄宗皇帝李隆基就立即下令让宫女们取来用黄金制作有空的金币,由宫女们陪同,杨贵妃在“花萼相辉楼”上,一边陪伴着玄宗皇帝李隆基饮酒寻欢作乐,一边往楼下撒金币,戏弄张说、源乾曜等朝廷中的群臣,折腾得大臣们,都跑到楼下,个个都争先恐后,拚命争夺金币。杨贵妃和皇帝以及宫女们,都在楼上看热闹。杨贵妃在楼上,慢声慢语地说:“你们瞧呀!楼下的那些文武百官们,文的也不文了,武的也不武了,为了争夺金币,他们都快要钻到钱眼里去了!”玄宗皇帝李隆基往楼下一瞧:可不是!文武百官们一个个真是丑态百出,逗得杨贵妃、玄宗皇帝,以及宫女们,在“花萼相辉楼”上都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