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筋 所谓人体内的肝能“主筋”,是指筋在人体内的运动功能,与肝的养筋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医书中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潘(滋养)气于筋”。
八、食与数字中的“五”和“六”
先从“数”说起。何谓“数”?古人作了符合科学概括总结性的认识和解释,叫做“数者,一十千百万也。”(《汉书·律志上》)然而数字中的“五”和“六”,与日常生活,人们以食物来养身的关系,相当密切,亦相当重要。
五脏六腑数字中的“五”、“六”,在人体内,生理上的巧安排,名为“五脏六腑”。五脏,是对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总称。六腑,是对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总称。
食与“六腑”中的养胃健身 人体的气血、津液等均为食物中营养物质所化生,首先依靠人体内“六腑”中胃的受纳,故胃的强弱(即俗称“胃的好坏”),对保持人体的健康与否,有重要的密切关系。
应遵循胃正常的消化规律 日常生活中,人们则应注意遵循胃正常的消化规律进行饮食。
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一日三餐制”,则就是属于人们从长期生活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符合生活规律与适应人体“六腑”中胃正常的消化规律。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中,且应注意和讲究:除了“一日三餐”而外,不要过分不分时间随意进“零食”(俗称“零嘴”),因为不分时间随意过分吃零食,必然会打乱胃肠正常的消化规律,对养胃健身是不利的。
禁忌暴饮暴食 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亦难免会出现饥渴的现象。因此,人们且需要注意:不论大饥大渴,或者小饥小渴,皆应禁忌暴饮暴食,或者叫做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因一次饮食过量,或者叫做一次吃得过饱,或饮水太多,就会使“六腑”中的胃难以适应,使胃的负担骤然加重,违背胃正常的消化规律,轻者会引起胃痛、呕吐、腹胀等病症;重者会导致急性胃炎、肠炎、胃穿孔等病证。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早就归纳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叫做“不欲极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孙思邈《千金翼方》)所以,凡是遇到出现饥渴的现象时,人人皆应十分注意和讲究:做到缓缓进食,渐渐饮水,且可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六腑”中的胃喜暧而恶寒 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每年一到夏季炎热的时候,有时亦难免会出现失度饮用冷食的现象。例如,过分食用冰棍、冰糕、汽水等冷饮,或者图凉快,过分食用凉菜、凉饭等冷食,均违背“六腑”中的胃正常的消化规律,因胃喜暖而恶寒。所以,人们则应该注意和讲究:凡饮食中的生冷、凉食,则应少食或者适当食之为佳,否则就会引起腹痛、泻痢等病症。特别是体虚胃寒的人,以及儿童和老年人,则更应该慎重。并且古人在这方面,从生活实践中早就摸索归纳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叫做“形寒(指身体受寒)寒饮则伤肺。”(《灵枢·耶气脏腑病形篇》)“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指肺的经脉)上至于肺,则肺寒。”“感于寒则受病,微则咳,甚则为泄、为痛。”(《素问·咳论》)
总之,日常生活中,食与‘六腑’中的养胃健身,还有其他许多事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食与六情 数字中的“六’,在人体内,生理上的巧安排,不仅是有“六腑”,而且人人还皆有“六情’,即“喜、怒、哀乐、爱、恶”,谓之为“六情’。
然而,“六情”与人体内的胃保持正常消化规律。其关系相当密切,亦相当重要。在这方面,古人从生活实践活动中,归纳概括出符合科学认识的宝贵经验,叫做“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其意主要是说很难设想人体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住胃肠消化功能正常的进行。因此,“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素问·举痛论》)
显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常生活中,人人皆应十分注意和讲究:在进食前后,尽力排除一切反常的情绪,才有利于胃的正常消化食物,以免其危害人体健康。
主食与副食这里,先说一说数字中的“五”,与日常生活中的主食和副食的关系,亦是相当密切的。并且古人在这方面总结出来符合科学认识的宝贵经验,名曰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中益气。”(《内经》)其意主要是说,年年不论春秋冬夏,人们天天都离不开米、谷、豆类等食物,以主食来养身;以及各种肉类、菜蔬和水果等,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丰富的营养,即以副食来养身。
从“五脏”中的“脾好音声”谈起 心、肝、脾、肺、肾这“五脏”。它们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虽各有其不同特点,但又互相联系,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
以“五脏”中的脾为例,它在人体中的作用和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亦包括它能够输送饮食化生的营养物质,以充养肌肉、四肢,在这方面,古人亦从生活实践中,归纳概括出科学的认识和成功的经验,名曰为“脾主身之肌肉”(《素问·痿论》)“四肢皆禀气于胃,……必因于脾,乃得禀也。”(《素问·太阴阳明论》)
不仅如此,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科学概括出很有趣的认识,叫做“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寿世保元》)而“音声”,亦包括音乐在内。据科学家们研究,音乐对于饮食的消化和吸收,确实有益于安身。
为什么?这就需要先从音乐说起。
“音乐”,概括说来是为艺术的一种。音乐分声乐和器乐,按体裁、形式分为歌曲、合唱、交响曲以及丝竹、吹打、说唱音乐等;而音乐,它又往往与诗歌、戏剧、舞蹈等相结合而成的歌剧、舞剧、戏曲等综合艺术,总之,音乐涉及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现在,社会已经进入科学时代,人们且需要相应讲究利用一些科学的手段,进行科学生活,如饮食前后,或者在进食的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可播放有利于精神愉快的音乐,有助于胃、脾运动规律的要求。按照蒙人的认识和说法,叫做“脾好音声(包括“音乐”在内),闻声即动而磨食。”(《寿世保元》)
音乐有利于饮食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安身。如古人从生活实践经验中归纳概括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其意,是说很难没想,人体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住胃肠和脾的运动功能正常进行。
科学的生活,讲究和注意音乐健身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切忌刚强激昂的节奏,缠绵悲凉等声调的音乐,因对人的情绪和食欲,乃至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调五味说 人们的日常饮食除了以米、面和豆类等为主食而外,还离不开肉类、蔬菜、水果等副食品。其中,以肉类来说,虽然比较繁多,但按肉的气味来分,大体上区分为腥、臊、膻三种,古人谓之“水居者腥,肉猩者臊,草食者膻。”
尽管动物肉类的气味腥、臊、膻,但人们能够将不同气味的动物肉制作出符合食品要求的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概括起来,不外乎调“五味”——调配“作料”、掌握火候。
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掌握了调“五味”的窍门,即可将腥、臊、膻等不同气味的肉,制作出各种各样美味可口的佳肴。所谓调“五味”,就是指将“甘、酸、苦、辛、咸”(俗称“酸、甜、苦、辣、咸”),调到恰到好处,达到美味可口。古人曰“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淡”,“辛而不烈”。
而调“五味”,又离不开配“作料”。如生姜、桂皮,以及葱、蒜和料酒等作料的搭配。如果离开作料的搭配,那是不可能制作出美味的佳肴的。
掌握火候,亦是属于调“五味”的重要一环。烹调不同食物,可时而用“武火”(炽火),时而用“文火”(微火),才能除去动物肉类的腥、臊、膻等不同的气味,按照古人的经验叫做烹调食物“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引文,均引白《吕氏春秋·本味篇》)
总之,阴阳数中的“五”和“六”,与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所以,阴阳数中的“五”和“六”亦被选列入地名。
例如,取“阴阳数”中“五”和“六”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五道街宣武区:北起堂子街,南至南新华街。门牌1号至21号,2号至80号。
五路通街西城区:东起人定湖公园,西至德胜门外大街。门牌1号至25号,2号至6号。
五四大街东城区: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北池子大街。门牌3号至55号,16号至64号。
五老胡同 东城区:西起公平巷,南至北京站西街。门牌3号至13号,12号至20号。
五根檩胡同 西城区:东起大丰胡同,西至马相胡同。门牌3号至19号,2号至18号。
五福里西城区:北起兴华胡同,南至地安门西大街。门牌1号至13号,2号至20号。
五路通北里 西城区:东起半导体器件五厂,西至德胜门外大街,北接德外第五小学,南到五路通街。门牌1号至11号。
五路通北街西城区:北起什坊西里,南至五路通街。无门牌。
五棵松路 海淀区:北起昆明湖南路,南至复兴路。无门牌。
五道营胡同 东城区: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门牌1号至103号,2号至98号。
五道口商业街海淀区:包括在东升路段内,东起学院路,西至成府路。其中包括五道口商业街。
六郎庄路海淀区:东起龙凤桥西岔,西至昆明湖路。
六枝胡同西城区:东起东小井胡同,西对德胜门外大街。门牌1号至5号,2号。
六和胡同西城区:南起阜成门内大街,西至姚家胡同。门牌1号至39号,2号至20号。
六合头条 西城区:东起六合胡同,西不通行。门牌1号至9号。
六合二条西城区:东起六合胡同,西不通行。门牌1号至9号。
六合三条西城区:北起西四北头条,南至六合胡同。门牌1号至5号,2号至8号。
六铺炕一区 西城区:东起旧鼓楼外大街,西至六铺炕二区,北接安德里北街,南到安德路。门牌1楼至11楼。
六铺坑二区西城区:东起六铺炕一区,西至六铺炕三区,北接安德里北街,南到安德路,门牌1号至31号,1楼至30楼。
六铺炕三区: 西城区:东起六铺炕二区,西至大井胡同,北接人定湖公园,南至安德路。门牌1楼至1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