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3701200000037

第37章 与“阳数”中的九密切相关的内容(2)

北京“皇宫”紫禁城内的这座“九龙壁”,可以说:为我国现存“九龙壁”中,其雕刻最精细,其艺术性最强,色彩亦是最华美的一座,并且亦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这座“九龙壁”,其具体的情形为:长29.4米,通高3.5米。白石须弥座。黄色琉璃瓦顶,顶端琉璃大脊雕有九条龙与水纹。照壁正身九条巨龙,其龙的形体神态各异,并且其特征是:以海水、浮云为背景。其雕刻艺术,则采用的是高浮雕手法,相当有富立体感。其中的一条龙,不论其色,还是神态,格外突出,即这条龙为金色,两目凝视皇极殿。

6.北京北海公园内的“九龙壁”

建造的年代是: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这座“九龙壁”的位置,在北海公园北岸“天王殿”之西。这座“九龙壁”,其特征是:属于一座仿木结构彩色琉璃砖照壁。

这座“九龙壁”,其建造的具体情形为:其全壁,则是采用了424块彩色琉璃砖而砌成的,高6.9米,长25.5米,宽1.4米。

这座“九龙壁”,其座为青白石台基,其上面为绿琉璃砖砌成的须弥座;而须弥座的:壁身为彩色琉璃浮雕,顶为筒瓦四坡武。

这座“九龙壁”全壁上下、前后、左右,一共有三十多条形态各异、出云入水的飞龙;其特征是:其中南北两面的壁上,各有九条龙,因此,就111被名曰为“九龙壁”。此外,其壁的正脊、垂脊、筒瓦、陇垂等处,亦有很多龙形,总共大小有35条之多。可以说,这座“九龙壁”,是清代琉璃建筑艺术珍品。建国后,修饰一新,供游人观赏。

7.山西大同的“九龙壁”

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或曰“影壁”亦可。其位置,在山西大同市城区东街。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其府邸崇祯末年毁于兵火,惟有一座照壁“九龙壁”幸存了下来。这座“九龙壁”,其全壁采用黄、绿、赭、紫、蓝等色琉璃构件拼切而成的,真是五彩玻澜,蔚为壮观。

这座“九龙壁”,其壁长为45.5米,高8米,厚2.02米。其重点在中部的壁面上,为九条巨龙翻腾于波涛汹涌的云海之中,其造型古朴,手法简洁,相当生动活泼。

这座“九龙壁”的下部,为须弥座,其腰部位,则雕刻有狮、虎、象、狻猊、麒麟、飞马等动物,其姿态各异,真是栩栩如生。

这座“九龙壁”的顶部,是属于仿木结构建筑庑殿顶脊兽、戗兽、龙兽俱全;正脊上,则刻有凸雕莲花及游龙。

这座“九龙壁”,其前有倒影池,壁龙映入于水中,宛然如生。清人方坦有这样的诗句,叫做:“数仞雕墙饰金碧,万民豪血涂青红。”

四、帝王陵墓讲究运用阳数九之天数

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时间里,封建帝王,其生前,不论是穿的住的用的等一些东西,皆讲究运用“阳数”中的“九”之“天数”。

然而,封建帝王(皇帝)当中,最突出最典型的亦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秦王赢政——始皇帝了。为什么呢?因为秦始皇不仅是生前讲究运用阳数,尤其是讲究运用“阳数”中的九之天数。既然是这样,下面开始就非常有必要从“秦皇陵”先说起。

可以说,从秦始皇开始,后来中国历代帝王(皇帝)居多比较喜欢效仿秦陵,因而就有理由说:秦皇陵的出现,亦就成了帝王(皇帝)陵墓的蓝本,并且是一直被沿袭了下来,其中,比较突出典型的帝王(皇帝)陵墓,北京著名的十三陵,就是一例证。

秦始皇的陵墓,其特征是什么呢?秦皇陵的设计,可以说是模仿了生前所居住和处理朝政的“皇宫”的式样,而建造成的。

例如,今日北京“皇宫(俗称)紫禁城,其城墙上的四角上,皆有精美的建筑——角楼,而秦皇陵不同的是:其地下的“宫城”,或曰“皇宫”,其宫城的城墙上,没有“角楼”,但其“宫城”的城墙,有两重;换句话说,就是秦皇陵地下的宫城(皇宫)的城墙,则呈“回”字形(城墙两重)。据说,与今日北京“皇宫”紫禁城一样,亦区分为:外朝或曰“前朝”和内廷或曰“后宫”,外朝是属于皇帝处理朝政极为重要的地方,而“后宫”是属于皇帝、皇后及其皇家子孙们游玩和奉神的地方。所以,秦皇陵的地下宫城,俗称的“皇宫”,其南区为前朝;其北区为后宫;秦皇陵地下的宫城——皇宫,其正殿就是属于放棺椁的地方,以此示意驾崩的秦始皇,则仍然在地下的“宫城”——皇宫里发号施令,统治其天下,统治其朝中的文武百官大臣,统治其天下的黎民百姓。

不仅如此,秦始皇和生前一样,在地下的“宫城”——“皇宫”里,从“后宫”的“寝殿”,天天按照时辰来到其“皇宫”的正殿,进行处理朝政;在“外朝”或日前朝,将朝政之事处理完毕后,就回到地下宫城——皇宫的“后宫”,寻欢作乐,……。打个比方:就像天有四时,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一样,秦始皇在地下的“宫城”——皇宫里,永远主宰着人间和地下——阴间和阳间的世界。

其实不仅如此,秦始皇生前,可以说世人皆知:他狂傲一世,其飞扬跋扈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将自己比喻成为天上的老神仙——玉皇大帝;因为玉皇大帝在天上,所以,就依据天有九重之说,就将自己的陵墓或日陵冢,给设计建造成为九千九百九十九尺高(实际上深宫,为九千九百九十尺);以此示意:他要与天上的老神仙——玉皇大帝平起平坐;取其阳数中的九之天数,因为九为最大的阳数,喻含之意:他不论是生前在阳间,还是驾崩了在阴间,都会永远统治下去的!

尽管秦始皇的陵墓,其地下的宫城,或曰“皇宫”,与地上的今日北京“皇宫”紫禁城的建置差不多,但不同的是: “皇宫”紫禁城的正门在南面,名曰为“午门”;而秦皇陵地下的宫城——“皇宫”的正门,却设在东面,其门向东开,为什么呢?这就有一定的说道了。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这里必须将秦灭“六国”之事,先说在前面。

秦以前,春秋战国时代,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同时,邯郸亦是属于黄河北岸最大的商业城市,与南北许多大城市,都有商业上的联系,或日都有商业上的往来。

例如《史记·货殖列传》中载:邯郸亦障、河之间一都会也。而秦相吕不韦,原来他是春秋战国时期一名大商人,并且亦比较有名。而秦始皇的母亲,是著名的大城市——邯郸城里的一个美女,她与前来邯郸经商的大商人吕不韦姘居,而后来的庄襄王,就是秦始皇的父亲。那时,秦始皇的父亲,还不是庄襄王的时候,他时常到大商人吕不韦家饮酒,一下子就看上了与吕不韦姘居的美女了,而吕不韦看出了这个意思,就干脆将美女送给了异人(就是后来的庄襄王)为妻。

然而巧妙的是:吕不韦不仅是千方百计辅助异人当上了国王,即庄襄王;而且韦不韦与庄襄王为妻的美女,其姘居的关系,并没有解除,仍然不断阴阳和,即生下了赢政(即始皇);而庄襄王一点也没有察觉出来,并且立了赢政为太子。

始皇赢政,生于公元前259年,他十三登基当上了皇帝。据历史上相传:赢政二十岁时,在故都雍城的“蕲年宫”举行加冠典礼,乘官嫪毒机发动叛乱。赢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了这次叛乱。第二年,又罢免了大权独览、专横跋扈的相国吕不韦。

赢政为什么要罢免相国吕不韦?其最主要的原因,赢政,他小的时候不懂事,渐渐长大成人了,吕不韦公开散布舆论,说他自己是赢政的亲生父亲。赢政继位,当上了皇帝,亲自掌握了统治天下的大权,知道了相国吕不韦散布的舆论,认为太丢他的面子了,太使他丢人了,不承认相国吕不韦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怎么办呢?为了除掉这个烦脑,始皇就下谕旨:免去了吕不韦相国的这职位,并强行将吕不韦驱逐出都城,令其迁蜀。不言而喻,这回相国吕不韦可就非常害怕了,亦饮毒酒自杀身亡了。

还传说,相国吕不韦自杀前,曾经留下来了这样的遗书,其内容大意说:赢政,孩儿,尽管是你不承认相国吕不韦是你的亲生父亲,这也无关大局,实际上,你就是相国吕不韦儿子。相国吕不韦目的终于达到了!终于使我的儿子——赢政当上了皇帝,我虽然离开了人世间,但也是非常值得了! 相国——吕不韦

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了韩、魏、赵、燕、楚、齐等六国,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战,秦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候割据的混乱战争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来说,建立起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建封性质的国家。

秦王赢政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从中国历史发展上来说,亦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中国不论政治上、经济和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王赢政灭六国统一了天下,号称为“皇帝”,自称为“朕”,掌握了统治天下政治性的最高权力。

而所谓始称“皇帝”的由来,就取其“三皇、五帝”之意;再加上秦王赢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兼采帝号,始称为“皇帝”了;并且由此开始,历代帝王都称作为“皇帝”,并且一直被沿袭明清时代。

秦始皇的一生,雄才大略,政绩辉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政治家、军事家。但同时,必需要说明的是:秦始皇,在中国封建社会,无论如何他毕竟是一个暴君。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天下,当上了皇帝,掌握统治天下的大权。尽管是这样,但是秦始皇亦有心神不安的地方,就是他心里亦非常明白:用武力征服了“六国”,尤其是太行山以东的所谓诸侯国,例如原来比较强盛的鲁国、齐国、楚国等,总是放心不下,并且始终心怀鬼胎,深怕这些国家的人民有朝一日会“东山再起”,奋起抗争,脱离秦王朝的统治,而打破天下统一的局面。

秦始皇亦是人,毕竟不是神,他亦是如此,心中之事,老是放心不下,当然亦就会难免做与心上的事密切相关内容的梦。

传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天下,但是他老是放心不下太行山以东的所谓山东的几个大国,十分担心怕他们会“东山再起”,打破他统一天下。为此,有一天,他召集文武百官大臣,同他在一起,商讨如何防止出现“东山再起”的问题。文武百官们,在商讨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向始皇献计献策,秦始皇听了,打心眼里非常高兴。

由于秦始皇非常动脑筋思考问题,思想太高度集中了,夜里就做开了梦,梦见了他的生父——庄襄王笑呵呵地将他叫到跟前,对他说:“孩儿,你用武力征服了‘六国’,灭了‘六国’,继承了六世,以霸天下,不言而喻,为我秦家(古时,一般说来,有的是以国为姓),耀了祖,争了光,成了霸业,成功了一统天下!但是,孩儿,不知你想过没有?坐天下比打天下,还要更难呀!为什么?父王给你打个比方说:日下的黑夜,总不会是黑夜,天总是要亮的!会有新日从东方升起!”说到这儿,庄襄王就离开了孩儿——赢政——秦始皇,一下子就不见了,秦始皇心里一着急,梦亦就醒了!

秦始皇醒了,翻了翻身,脑袋里一琢磨父王——庄襄王在梦里跟他说的话,越琢磨就越觉得生父是在关心他一统天下的霸业,会有新日从东方升起!”

所以,秦始皇生前,牢牢将生父——庄襄王在梦里提醒他的话“会有新日从东方升起”,牢牢记在心上,并且是从未对任何人说过!但是,秦始皇为了实现父王的这个教诲,就下谕旨将他的陵墓地下“宫城”——“皇宫”的正门,建造设置在东面,使其门向东开,以此示意:秦始皇驾崩后,在地下“宫城”——“皇宫”里,也要替后代子子孙孙们,要紧紧盯住“会有新日从东方升起!”但是,绝不允许发生“东山再起”打破秦王赢政开创的一统天下的霸业!

其实,根本不可能的。秦始皇驾崩后,其胡亥谋取了帝位,才仅仅三年就被迫自尽了。秦始皇开创的统一霸业,就变了,果不其然,就正像庄襄王给孩儿——秦始皇托梦所说的“……会有新日从东方升起!”秦王朝三世——子婴继位后,更是短命的,则才仅仅当了四十三天的皇帝,就被“东山再起”的楚国人——刘邦给赶下了中国政治历史舞台。

“东山再起”,其文化内涵,显然亦可以说是源于秦代;但是,不论怎样说,随着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地向前发展的需要,“东山再起”,就逐渐演变成为比较著名的一成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