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的这一段着实引人玩味。司马相如在落魄时去投奔王吉,可见两人是莫逆之交。那么,为什么王吉要做出恭敬姿态,司马相如要一再谢绝呢?而这一切,自然在当时的临邛县引起了关注,人人都对县令王吉的这位贵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实,这正是王吉和司马相如所要的效果,所有的事情都是王吉为好友精心安排的,他们上演的这幕戏码都是为了一个人——卓文君。
卓文君才貌双全、新寡居家,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临邛的富商,而至交好友司马相如事业不顺、初返故乡,这些消息都在王吉的掌握中,他想为才子佳人牵红线,为好友谋段好姻缘,自是情理之中。
至于司马相如本就是为这去临邛的,还是到了临邛后才采纳王吉的提议,史书没有记载,其他人也无从得知了。
不管怎样,司马相如是一介穷书生,直接上门提亲,家境富裕的卓王孙根本不可能答应,卓文君也曾拒绝过许多名流的提亲,是否会接纳司马相如尚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所以,两人故意造势去引起卓王孙的注意,创造一个好机会接近卓文君。
果然,卓王孙对这位令王县令屡屡碰壁的贵宾好奇不已,便在家中备下酒席,宴请县令大人和他的贵宾朋友。
到了宴会当天,为了自抬身价,司马相如继续着欲迎还拒的把戏,千呼万唤始出来。中午时分,上百位宾客都已入席了,卓王孙这才派人恭敬地去邀请司马相如。没想到,司马相如竟然推说有病不能前去赴宴。这下,卓王孙的难堪可想而知,陪客已至主宾却不来,他这个主人还真不好下台。王吉当即亲自登门去邀请,司马相如方才“盛情难却,勉强前来”。长相俊朗又才华满腹,司马相如一出现,他的风采立刻震撼了满座宾客。觥筹交错间,宾主甚欢。
直至酒酣饭饱之际,王吉又捧着一张绿绮琴来到司马相如面前,请其弹奏一曲助兴——这当然也是两人事先商量好的,司马相如善于弹琴,而卓文君素来也善弹琴,他以琴音向她传达爱意,最为恰当。
司马相如再次假意推辞,王吉也假意一再相请。司马相如终于拗不过王吉,当众弹奏了流传千古的名曲《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他自比为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以凤求凰之喻来倾诉对她的爱慕,并暗示卓文君深夜相约私奔。
绿绮传情,曲中情意大胆炽烈,满座宾客但听琴音淙淙,却并未想到他是借琴求爱。唯独帘后的她听懂了,心动了。
她知道,父亲绝不会同意这门亲事,可她已认准,这个略为口吃但才华洋溢的英俊男人,就是她此生的归属。
那天夜里,她应约去见他,然后随他私奔到了他的家乡成都。
此时的她,并不确定未来会怎样,她确定的是,既然爱情来了,如果她不去追求,便会与幸福擦肩而过。
落魄西州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
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
-南宋·陆游《文君井》
然而,爱情是风花雪夜琴棋书画,生活还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她虽不介意他家徒四壁,但终日典衣沽酒到底不是长久之计。在成都逗留了几个月后,两人又回到了临邛,开了一家小酒馆谋生。
这个主意是卓文君出的。她贸然私奔惹怒了父亲,卓王孙恨司马相如拐带女儿,又恨女儿不争气辱没了家门,自然是明知他们窘困也不肯周济的。因此聪慧的卓文君想了这么个妙招,在父亲眼皮底下卖酒,好面子的父亲肯定难以坐视不理。就算父亲真狠得下心,那么靠着临邛她的亲戚朋友照顾,酒馆的生意也不会差。
昔日的豪门千金淡妆素抹当垆卖酒,县令的贵宾朋友司马相如穿着犊鼻裤做跑堂,整个临邛县都轰动了。为了一睹这对才子佳人的风姿,人们皆慕名前来,一时间小酒馆前门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不出卓文君所料,父亲卓王孙确实被她这招逼得羞愧不已,连门都不敢出了。后来经由亲友和县令王吉的劝说,卓王孙迫不得已承认了这门婚事,分给他们奴仆百人,又赠送了一笔丰厚的钱财,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这才关了酒馆,双双回到成都,开始过着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而夫妻俩这一段短暂的卖酒生涯,使得临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酿酒之乡,文君酒成为了历史名酒。传说当地至今还留有“文君井”和弹琴的琴台。
之后,汉武帝即位,偶然中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后,赞赏不已,遂将他召回长安,拜他为郎官,后又拜为中郎将。
司马相如衣锦荣归,卓王孙当然是喜笑颜开,但最开心的还是卓文君。尽管她不慕虚荣,心里到底是希望最亲的父亲和心爱的他能和睦相处的,而一向被父亲瞧不起的他终于能扬眉吐气,赢得父亲的喜爱,她心里的幸福感不言而喻。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汉·卓文君《白头吟》
这首诗写男子有了二心,女子表示若不能一心一意白头偕老,宁可决绝。它带有浓厚的民歌色彩,类似于《江南可采莲》一类乐府古辞,属于汉代的街陌谣讴,因此也有人怀疑并非卓文君所作。诗歌语气决绝却又含有不舍之意,“凄凄重凄凄”四句,艺术手法巧妙,借出嫁妇人来写自己,蕴含着深沉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白头吟》是卓文君写于司马相如年逾知命的时候,官场得意的他久居京城,渐渐忘却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她,并产生了纳妾的念头,写下一封仅十三字的信给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信中数字单单缺了一个“亿”,聪明的她读后,领会了他的意思,独少了“忆”,禁不住泪流满面,回了一首《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后又作《白头吟》和凄怨悲痛的《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这几首诗包含横溢的才华和深挚的感情,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使得司马相如回心转意,从此不再提纳妾一事。
后来,汉武帝误信谣传,罢免了司马相如的官职,司马相如再次回到成都,和卓文君安居林泉,携手终老。
想来最后,她回顾自己的一生,会感到相当知足。她的一生,虽有起伏,却是安宁而幸福的。这份安宁幸福,是她用智慧争取而来。
她勇敢、果断,认定了,便要了,无论后果如何都是自己的追逐,所以初次见他,她便敢于冲破一切跟他夜奔;她不恋钱财、不慕功名,身为富家女,甘愿嫁给家徒四壁的他,并且和他在一起时,无论哪种生活形态,她都过得有滋有味、享受其中;她还坚强而聪颖,面对心生二心的他,她没有哭天抹泪、泼妇骂街,也没有怨女自怜写下一大堆凄凄惨惨的诗文,而是冷静淡定地设法挽回他的心。
当然,这个叫卓文君的女子还很幸运,命运没有为难她,她一见钟情选中的司马相如也没有叫她失望,所以她完成了众多女人心中的梦想: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怜她苏蕙子,慧绝璇玑手
透过历史的烟尘,在才女的星空下徘徊,东晋时一个名叫苏蕙的女子,犹如一颗明亮耀眼的星子,在悠远的天幕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她与蔡文姬、谢道韫并称为魏晋三大才女,虽只有一幅绣制织锦《璇玑图》流芳于世,却是妙手天成,孤篇横绝。《璇玑图》绣在一块八寸见方的手帕上,以五色丝线织绣而成,全文八百四十一个字,分二十九行、二十九列,呈井字形,纵横回旋,反复吟诵皆成诗文,可组成三、四、五、六、七言诗近万首。
因着这《璇玑图》,她成为回文诗的集大成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她以后,历代文人学士也创作了许多回文诗词,但都不曾超越她的成就。就连一代女皇帝武则天也“感其绝妙”,特为之作序,说“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着名南宋女诗人朱淑贞也赞其“五采相宣,莹心眩目……亘古以来所未有也”。
然而,让世人难以料想的是,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杰作,对作者本人来说,竟并非纯为艺术而创制。这流传千古、直至今日仍让学者惊叹的《璇玑图》,追根溯源,只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妻子,为感动变心的丈夫、挽回濒临破碎的婚姻,呕心沥血、以千般柔情织就的爱情信物。
流水去绝国,浮云辞故关。水或恋前浦,云犹归旧山。
恨君流沙去,弃妾渔阳间。玉箸夜垂流,双双落朱颜。
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
窥镜不自识,况乃狂夫还。
-唐·李白《闺情》
大约在公元357年,即秦王苻坚永兴元年,陈留武功县令苏道质喜得第三个女儿,他为她取名为蕙,小字若兰,希望女儿长大后能像空谷幽兰那样兰心蕙质、暗香怡人。
苏若兰自幼便生得容颜秀丽,且天资聪慧。在父母的悉心栽培下,她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渐渐出落成为一个才华出众、气质独特的貌美少女,因而自及笄之年起,提亲之人便络绎不绝。
不过,如同所有才貌双绝的出色女子般,苏若兰自然看不上那些庸碌之辈,父母也希望能为女儿觅得一如意郎君。经过千挑万选,直至她十六岁时,才选中了右将军窦真之孙、时任秦州刺史的窦滔。
窦滔出生于将门之家,本人也是个“风神秀伟,精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的人物。苏若兰与他才子佳人相配,成亲后夫妻恩爱,感情甚笃。
可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幸福生活没过多久,窦滔就因为不服从军令惹怒了苻坚,被革职发配到流沙服役。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阿育王寺北城门外,面对分别,深爱的两个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时逢乱世,这分别对她和他来说,都是难言的折磨与考验。从此,她将独守空闺等他归来,度过一个个寂寞的夜晚,他也将在边关荒芜之地受苦受累。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窦滔走后,无数个漫漫长夜,苏若兰独对孤灯,一首首诗从她的心底涌出。可是,千障山,路迢迢,黄沙万里遥,离情只有托与鸿雁,聊慰相思。
谁曾想,苏若兰在这边苦苦思念,窦滔却已在那边另结新欢,迷上了一个歌舞绝妙、风情妩媚、名叫赵阳台的女子。未经家人和妻子同意,窦滔擅自纳其为妾,并对其宠爱非常。
数年后,公元378年,秦王苻坚率兵侵晋,并攻克东晋属地襄阳,不久将窦滔从流放地召回,派他镇守襄阳。在去襄阳前,窦滔带着赵阳台回到秦州,因自知理亏,不敢将其带回家,便另置别院居住。
然而,心爱之人的变化,灵秀如苏若兰又怎会感觉不到?她终于知道了另一个“她”的存在,知道了自己这些年的苦苦思念有多可笑。分别经年,她日日期盼,饱受相思的煎熬,谁知却等来这样一个结果,满腔的相思霎时转为了郁愤。
她气极怒极怨极恨极,可她又不可能将这些怨恨发泄到他的身上,只能激动地冲到赵阳台处,又打又骂,企图赶走她。
“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苏若兰不是不知道男人三妻四妾乃寻常事,她会如此激动,一是因为她用情至深,不能容忍他这数年来的欺瞒;二是在她的爱情观里,根本容不下一粒沙子。少女时,她便一直梦想着能嫁给一个和自己真心相爱的人,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遇到他,她早已将一颗心毫无保留地交付出去,她又怎么可能和另外的人分享自己的丈夫、自己深爱的人呢?
但她的激烈反应并没有带来预想的效果,反而惹怒了他,觉得她气量太小,渐渐对她疏远。
很快,窦滔将前往襄阳,苏若兰心中怄气,不肯前去,窦滔无奈,只得舍正妻带小妾去赴任,而这当然正中赵阳台下怀。
“流水去绝国,浮云辞故关。水或恋前浦,云犹归旧山。恨君流沙去,弃妾渔阳间。”许多年后,由唐代着名诗人李白为苏若兰代写的这几句闺情诗,着实句句写到她的心坎里去。流水、浮云尚且依恋前浦、怀想旧山,可曾经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他,竟然狠心地丢下自己,一去无音讯,怎不叫人又痛又恨。
玉箸夜垂流,双双落朱颜。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刚刚相逢,再度匆匆离别,又只剩她独自面对一个又一个寂寞、漫长的夜晚,独对空床,以泪洗面。满心相思,满腹幽怨,他一走了之,不闻不问,可她却是忘不了,放不下。
渐渐冷静下来,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爱情出现了危机,但并非全无转圜之地。她毕竟是他的正妻,曾经和他一起拥有过美好的生活。这几年两地分离,他耐不住寂寞,才会心有别属。如果自己继续与之冷战怄气,只会将他越推越远,直至完全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