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知道她们是否向往着美满的爱情童话,也许她们像很多女子一样,将这分向往与期望埋藏于内心深处。她们用自己的美丽和聪慧,征服了高高在上的男人。她们费尽心思去追逐权力、地位、物质和虚幻的荣耀,结果越走越远,她们放弃了灵魂与爱情,在欲望中深深沦陷、迷失。
也许,她们是更需要爱的女子。也许,她们只是缺乏安全感,缺乏对生活的信任,所以才要紧紧抓住那些似乎比情感更为可靠的东西。纵然在生命的尽头,她们幡然醒悟,是否曾懊悔人生途中所作出的决定?
有花堪折直须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题为《金缕衣》的诗被孙洙收录在《唐诗三百首》里,作为压卷之作,至今流传甚广。而它的作者,是一个姓杜名秋,人称杜秋娘的女子。
此诗虽然诗意浅白,却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之意,热情奔放的语言间,是对青春对爱情对人生的大胆歌唱,故而摇曳多姿,耐人寻味。而正是诗中这种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令杜秋娘能够抓紧机遇,让自己的青春岁月绽放出烟花般绚烂的光彩。
连晚唐着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杜牧,也感其命运,为之撰写一首了五言长篇《赠杜秋娘诗》。这首诗当时脍炙人口,传唱于大江南北,成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也让世人更为了解了这个聪慧女子不平凡的人生。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蛾眉。
秋持玉醉,与唱金缕衣。
-唐·杜牧《杜秋娘诗》
杜秋娘的家世已不可考,只知她原是今江苏镇江人氏,不知为何流落风尘,成为一名歌妓。她肤白如脂,出落得美慧无双,而且与一般佳丽不同,她几乎从来都是素面朝天,不施粉黛。一句“不劳朱粉施”,可见其天生丽质。她又善于歌舞诗词、填词作曲,故而其名气风靡江南一带。
她生命里的第一个男人,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八世孙、时任镇海节度使的李锜。十五岁那一年,她的艳名被他得知,于是花重金将她买入府中做歌舞伎。
李锜时年已六十多岁,有钱有势的他,素喜四处搜罗美女,因此在李府成群的歌舞伎中,杜秋娘的美色与才艺并未给她带来更多的青睐。
每日里,与众女子一齐排练歌舞,等待主人宴客或兴起时表演,这样的日子过得久了,杜秋娘渐渐感到厌烦。人卑心高的她,不甘于被埋没,就此度过一生,便一直思索着如何引起李锜的注意。
当时,她与其他女子都是学些现成的歌舞表演,少有创新。斟酌再三,她自写了一支曲子《金缕衣》,在李锜的一次家宴上,声情并茂地唱了出来。
劝君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劝君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赶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了,只是折了个空枝。
她眼波流转,清丽妩媚的声音,被临近暮年的李锜听在耳中,着实充满了挑逗的意味。岁月催人老,是生命里无可奈何的事,可他太不甘心就此老去。他觉得眼前这个小女子是在用歌声劝他及时行乐,她实在太了解他的心思了。
这并非是李锜一厢情愿的误读。其实,《金缕衣》的巧妙之处,正在于这种一诗多解。少年听它,是立志;壮年听它,是惜时;而垂暮者将它作为及时行乐的靡靡之音来听,也未为不可。
看到李锜眼中的激赏,看到他沉醉的表情,杜秋娘自然知道,她的目的达到了。这些句子是她多日来苦思冥想出来的,当然不只是为了像后来岳飞的那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样遣怀抒志。她既是要他看到她的才华,也是要他注意到她的美丽。
寻常的挑逗太着痕迹,有可能会引来他的反感,如果不成还会招来其他女子的非议。只有这模棱两可、似有情又似无情的挑逗,才最是撩拨人心、进可攻退可守的好法子。
果然,她一曲成名,顺利被他收为侍妾,且倍受宠爱。
她的心里怎么想,没有人知道。及笄之年的她,与年龄可做她祖父的他相伴,应该是谈不上爱情的吧。不过,她本是江湖飘零身,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自是会感激、珍惜,尽心尽力地服侍他,因此,这对老夫少妻也算是一起度过了很长一段甜蜜时光。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粉羽林杖,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唐·杜牧《杜秋娘诗》
若是寻常夫妻,杜秋娘很可能就这样和李锜相伴下去,待李锜终老后再谋出路。但李锜的权势地位,决定了他的人生必与政治局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八个月后,他禅位给儿子李纯,即唐宪宗。唐宪宗是唐朝中后期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登位后企图扭转藩镇割据的形势,而这恰恰触动了李锜的利益,公元807年十月初五,李锜举兵造反,事败。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李锜被擒斩后,杜秋娘也被押入宫中,继续为歌舞伎。可以想象,她当时的心情,定会感到灰暗茫然,不知未来何去何从。然而,她毕竟是她,惜时如金的杜秋娘,玲珑通透的杜秋娘,她从来不会任由命运摆布,她相信命运总在自己手中。
于是,她更为用心地苦练舞蹈、才艺,等待着命运的转机。一入宫门深似海,要想在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比当初在李府要困难得多。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等来了为皇上表演的机会。
依然是那首热情动听的《金缕衣》,依然是声情并茂地演唱,唐宪宗听得如痴如醉。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她何其幸运,再次一曲成名,得到了唐宪宗的宠爱,不久,便被封为“秋妃”。
也许,对杜秋娘来说,夫君是李锜还是李纯,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宠她爱她。当然,时年三十岁、英伟不凡的唐宪宗,自是比垂垂老矣的李锜更能让她倾心,让她感受到男女之情的甜蜜沉醉。
与他相伴的那十三年,是她一生中最为幸福的岁月。锦衣玉食,柔情蜜意,欢游宴乐,不似凡间。
不仅如此,她还用自己的慧心和才智为他分忧解难。当他为政事烦忧、因大臣建议以严刑厉法治天下而举棋不定时,她劝说道:“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如此深远的见识,让他对她又敬又爱。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正是她这种超越了美貌与享乐的智慧,使得他待她与别人不同。当局势稳定、国泰民安时,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劝他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正值壮年的他却拒绝了,说:“我有一秋妃足矣!”
燕得皇子,壮发绿緌緌。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
-唐·杜牧《杜秋娘诗》
不料,公元820年,四十三岁的唐宪宗不明不白地驾崩了。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嗣位为唐穆宗。
那时的杜秋娘已是三十开外,多年来参与国事积累下的声望,让她被任命为皇子“傅姆”,负责照料唐穆宗之子李凑。
进宫十三年,她最大的遗憾便是膝下无子,唐宪宗的去世又令她倍受打击,因而她待李凑如亲子般,将所有的心思都寄托在他身上。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李凑渐渐成长为“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的英伟少年。
这段时间里,朝堂上的风云变幻,她只是冷眼旁观着。唐穆宗好色荒淫,仅仅在位四年便被害身亡。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可刚过两年,又被弑于内室。之后,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被拥戴为唐文宗,但因其年幼,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了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藩镇叛乱,大权旁落,丈夫辛苦创立的基业被破坏,李家皇帝几乎个个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这一切,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此时的杜秋娘,又一次开始谋划她的人生了。不过,与前两次不同,她不再只是为了她自己个人的幸福,而是为了丈夫的天下,国家的安定,以及,她的儿子,李凑的未来。
她与当时的宰相宋申锡密谋,企图一举除掉王守澄的宦官势力,废掉文宗,立李凑为帝。
然而,这一次,幸运女神却远离了她。她的计划被王守澄得知,结果是李凑被幽禁,宋申锡被谪为江州司马,而她也被削籍为民,遣返故乡。
这一年,是公元837年,距她被没入宫,已经整整三十年了。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她走的那日,回望身后的宫廷,只觉一切犹如黄粱一梦。多年前,她进宫时,是被侍卫押送而来;多年后的今天,她又被侍卫押送而去。命运起伏,似由她掌控,又似乎只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但她并不后悔,此生曾绚烂如斯,亦已足以。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只是,乡中已再无旧时相识之人,一切皆非,而她确已老了,不可能再像当年,凭着青春美貌和歌舞才艺谋生。她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就连织布,也要趁夜深时借邻居的纺机一用。
她的故事落幕,一切归于平静。只剩下路过金陵偶遇她的杜牧,为她作诗立传,因她而联想到历史上夏姬、西施、薄姬、冯小怜、萧后等女子,以及管仲、姜子牙、李斯、苏武、邓通等男子,发出“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的感慨。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
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已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唐·杜牧《杜秋娘诗》
从歌舞伎到侍妾,从宠妃到平民,杜秋娘的一生可谓大起大伏,充满了传奇色彩。古时女子的命运多不自主,敢于冲破藩篱、积极争取的已是叫人钦佩,而有才智又有运气去改变自己人生的更不多见,杜秋娘虽出身微贱,却凭借自己的才情与智慧向命运挑战,为自己博得了一段精彩辉煌的历程,尽管最后失败而归、平淡终老,她的美名仍然流传身后。
汉代宫廷双生花
历史上有名的共事一夫的姐妹花有两对,一对是四千多年前的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还有一对是西汉王朝末期汉成帝刘骜的皇后与宠妃——赵飞燕和赵合德。
有趣的是,赵飞燕和赵合德不仅是姐妹,还是一对双胞胎,而且皆是精通歌舞、芳华绝代的美人。她们的美各有千秋,姐姐赵宜主体轻腰弱,善于掌上起舞,舞时轻盈无比,故而人称“飞燕”,在后世留下了着名的成语“燕瘦环肥”;妹妹赵合德则肤如凝脂,美艳绝伦,被汉成帝奉为“温柔乡”,并戏称“我要老死在温柔乡里,不求武帝的白云乡!”
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尊贵的身份,赵氏姐妹能一步一步走到宠渥恩隆、权倾宫廷的人生巅峰,倚靠的当然不仅仅是运气,自然也曾为之付出旁人看不到的心计。
相传,她们的母亲是江都王之女,被封为姑苏郡主,后嫁给中尉赵曼为妻,却红杏出墙与府里的艺人冯万金私通,生下了这对姐妹。不知是郡主迫于无奈,还是赵曼得知后大发雷霆,姐妹俩刚出生就被遗弃到了荒郊野外,面临饥饿与被野兽叼食的危险。
然而,这样过了两三天,当坐立不安的郡主派人前去查看时,发现姐妹俩竟奇迹般地活着。于是,赖着这上天眷顾的神迹,姐妹二人才得以脱离险境,重新回到父母身边。这之后,她们的去向众说纷纭,一说被赵曼抱回家抚养并从姓赵,直至赵曼病逝,家道中落,赵母靠着替人刺绣维持生计;一说她们被生父冯万金带了去,父女三人相依为命,直到快成年时冯万金得病暴毙,后被收养而改姓赵。
无论怎样,在亲生父母双亡后,姐妹俩被阳阿公主府里的总管、太监赵临收养了,并辗转到了公主府里充当歌女。她们天资聪颖,兼之日夜习艺,渐渐在众歌女中脱颖而出。汉鸿嘉年间的一日,汉成帝刘骜到阳阿公主家赴宴,宴席上赵飞燕应命表演歌舞。姿容秀丽的她一出场,当即以其轻盈的身材和绝妙超群的舞技征服了他,遂被召入宫。
“水色箫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唐代诗人徐凝作诗《汉宫曲》,备加赞赏赵飞燕的才艺,同时也写出了她在汉成帝后宫所受的宠爱。
作为中国古代的舞蹈宗师,并且直至今天仍被舞蹈界奉为神话,赵飞燕的舞技的确出神入化。传说,她能在手掌大的地方翩翩起舞,刘骜曾特地为她定做了一个水晶盘,让宫人用手托着盘子,而她就在其上舞蹈。至于当时流行的长袖舞也是她的强项。她尤其擅长一种叫“踽步”的独特舞步,舞时有如手执花枝,轻微颤动。对此,《西京杂记》上有记载曰:“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
如果说从歌女到入宫的这一步,赵飞燕走得还算轻巧,是依仗着刘骜的一时痴迷,那么在佳丽三千的后宫,在斗争异常激烈的后宫,她从宠妃到荣登皇后的过程,就不止是斗美这么简单了。
凡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如此简单的道理,赵飞燕当然懂得。因此,入宫后,她不敢有丝毫懈怠,更为卖力地练习舞艺,以期将后宫其他只有美色而才艺平平的佳丽比下去。然而仅仅是这样,显然也是不够的,自古才貌兼备的女子何其之多,可不见得就能牢牢拴住男人的心,而她今后的命运却完全是掌握在这个叫刘骜的男子手中,且只由这个唯一的男子来掌控。
“瞑目牢握,泣交颐下,战栗不迎”,若说男女情事有如两国交锋,那么在和他交战的第一回合,她就玩起了欲迎还拒的把戏,一连三夜拒绝了他的临幸。身为一国君主的他,见惯了阿谀逢迎,何时受到过这样的刁难?求之而不得,至终于得到时,自然会愈加珍惜。
但据说,赵飞燕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给刘骜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出于她的心虚。曾经,她也是一个天真烂漫、满怀憧憬的纯真少女,拥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情至深处时,她将自己毫无保留地交付出去,满心希望能与心爱的人厮守终生。可惜命运无奈,身不由己,有些爱是注定不能开花结果的。而已非处子之身这件事,自然万万不能让刘骜知晓。
除此之外,谨言慎行、与其他妃子和睦相处、对皇后毕恭毕敬,这些初入宫的新人必须做到的,赵飞燕一样也没落下。同时,她还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事——将孪生妹妹赵合德举荐给刘骜为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