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真想能够通过自己的故事,让“天仙妹妹”爱上她即将要去的地方,尽管“将军哥哥”的知识渊博,但考虑到在场者其他人的情绪,冉闵还是很有礼貌地问那位专程从西阳县赶来接麻姑的石副将道:“石将军,听说西阳有一条很有名气的河流,名叫‘夫子河’是吗?”
石副将久闻游击将军冉闵的大名,因此,很有礼貌地起身答道:“回游击将军的话,末将一进入西阳境内便听说过有这样一条河流。”“那你就给我们的‘天仙妹妹’讲一讲夫子河的故事如何?”石将军很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我在西阳时,曾经听堂舅熊麻衣讲过‘夫子河’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将军哥哥’说的那个。”和冉闵一起劝妹妹不要哭的麻文房接过石副将的话头道:“堂舅讲的那个故事,也名叫《夫子河的来历》……”
当石勒从一名奴仆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出身的帝王后,他认为石虎是自己的骨肉至亲,而太子年幼势弱应该为他特色一位强有力的辅佐者。于是,准备对石虎委此重任。但右仆射——石勒的舅舅程遐,却进言道:“石虎久为将帅威振内外,其父子并据权位,恐非少主之臣”。
石虎,字季龙,上党武乡县(山西榆社县北)人。其父早逝,从小随母亲生活,由石勒的父亲抚养,因此,有人称石虎为石勒之弟。石虎十一岁时,不幸走失,由于西晋末年战乱迭起,直到永嘉五年(311年),才由并州刺使刘琨找到石虎送给石勒,那时石虎已经年满17了正值用人之际的石勒,当即将石虎安排在军中。但健壮勇武的石虎生性残忍,喜好游荡骑猎,尤好以弹弓射人。他仗着石勒之势,在军中任意横行,动不动就以弹弓伤人,军士们视其为毒患,纷纷上诉石勒。忍无可忍的石勒狠狠地对母亲王氏说:“这样下去军队非乱不可,一定要把这孽种杀死!”
王氏坚决反对说:“好牛在犊子时都有任性破车的表现,但日后能成大事,你先忍着吧。”石虎就这样活了下来,并继续为非作歹。一年后,石虎在军中干坏事也有所收敛。这时的石虎虎背雄腰,身高七尺有余,矫健敏捷,精习弓马,勇冠当世,军中无人能敌。由于石虎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且长于治军,石勒对他十分满意,便封他为征虏将军。石虎也因此全力以赴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得到了相应的职权。
石勒听了程遐的进言后,误认为程遐是想以帝舅之名擅夺大权,才不同意对石虎委以重任的。于是决定立程遐为顾命之臣,以便与石虎互为制约地共同辅佐太子。石勒当时任命石虎为太尉,守尚书令,进而封中山王,食邑万户。让他与国舅一起起辅佐太子。没想到石虎并不领情,他自以为功劳高人一等,石勒称帝后一定能让他充任大单于,没想到大单于之职为石勒之子,也就是让他辅佐的太子石弘所得。
从此,石虎开始对石勒不满,他曾悄悄地对自己的儿子石邃说:“成大赵之业者,我也。大单于之望实在于我,而授黄吻婢儿,每一忆此,令人不复能寝食,……待主上晏驾之后,不足复留种也”——相传,后来的“子系中山王,得志便猖狂”之说便是脱胎于石虎的此番举止。
为了达这个目的,石虎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多娶妻妾多生子,二是在暗中培植亲信。他先后娶了十八名妻妾,生了十四个儿子。并在召兵买马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同样是“胡人”的麻秋。
石虎是从负责招兵买马的军需官那里听说麻秋这个人的。为了能够将麻秋这个能骑善射的人和麻家的一百多匹好马悉数收入囊中,石虎在军需官的带领下,亲自来到麻秋家中。
一向反对石虎从军的熊碧霞,在听完石虎的一番劝说后,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石虎劝丈夫“带马”从军的要求。石虎做了后赵的皇帝之后,熊碧霞又毫不犹豫地变卖了家产,跟丈夫一起到了邺城。
生性残暴的麻秋,更习惯于充当驰骋沙场的赳赳武夫。近二十年来,出于对妻子的敬重与酷爱,一直听从妻子的劝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养马、放马、卖马。如今终于天随人愿地成了一名可以纵横驰骋的军人。因此,弃牧从戎之后的麻秋,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对石虎忠心耿耿,仅仅三年工夫,便由一个普通士卒,晋升为副将,五年后,又晋升为大将了。
在此期间,后赵国的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咸和八年(公元333年)七月石勒病重时嘱咐石虎道:“你应该象周公、霍光辅助幼主那样,不要象司马氏兄弟相残失国为后世耻笑。”不料,石虎当面答应得很好,石勒死后便立即胁迫太子,尽杀以程遐为首的石勒重臣,并派儿子石邃率军捉拿太子大雅。只因担心舆论对自己不利,才勉强扶大雅做傀儡皇帝,自任丞相、魏王,掌管后赵实权。然而,石虎并不以此满足,而是力图称王称帝。
面对石虎的侵凌,石勒的亲属们也曾联兵反抗。先是石勒的妻子刘氏与儿子彭城王石堪计谋除掉石虎。针对当时石勒旧臣大多受贬在京外,京城旧属又被石虎死死控制,难以起事的状况,他们准备携王室离开京城到兖州(山东郓城)以廪丘为根据地,以便扶佐石勒之子南阳王石恢为盟主,宣太后诏令,号召各地牧守联合起兵从京外发动进攻,讨伐石虎。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计划未成,刘氏、石堪被杀。镇守洛阳的石朗和镇守长安的石生闻讯即联兵起来讨伐石虎,也以失败告终。
咸康元年(335年),石虎自立为王,并将国都从襄国(河北邢台西南)迁到邺(河北临漳县西南)城。同年,石虎将大雅及其弟弟、母亲全部杀害,石勒的亲属势力也消灭殆尽。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改称赵皇帝,最终取代了石勒的赵国。
石虎即位后,首先出兵北线进攻辽西鲜卑段辽。他封王华为渡海将军、桃豹为横海将军从海路率十万军队,陆路由龙骧大将军支雄、冠军将军姚弋统步兵十万做前锋,海陆两路进攻段辽,石虎本人则领军做后援。陆路支雄军长驱入蓟,段辽的渔阳(河北蓟县西南)太守马鲍,代(河北蔚县)相张牧、北平(河北遵化)相阳裕、上谷(河北怀来)相侯龛等40余城首领相继投降石虎,段辽逃奔密云山。其左右长史刘群等先后封了府库投降石虎。后赵国的疆界也不断扩大,鼎盛时有“十州之地”。
在南线,石虎任命夔安为征讨大都督,领兵七万进攻东晋的荆扬。其中石闵军和朱保军分别击败晋军。张贺度军攻陷邾城{先为邾县、西阳(即麻城)县合称,后依次改称黄冈、麻城二县;新州(今属武汉市)县、麻城(属黄冈市)二县市}。晋将黄冲、历阳太守郑进领兵投降,夔安掠东晋民户七万而还。
出乎意料的是在夔安搬师回朝之际,石虎突然决定让夔安的部属,时任征东将军的麻秋和头一回出来打仗的麻秋长子麻文房,留在西阳县以“巩固边防”。
建武十二年(公元347年),即是晋和帝永和四年夏末,石虎令麻秋仍然以“征东将军”之名,领兵八千人马在西阳县境内,镇守出入大别山的五个军事要塞。20岁的麻文房则被任命为征东军的“军佐”,负责辅佐麻秋打点军内外事务。为了管理上的方便,石虎又让麻秋兼任弋阳郡守,郡治也设在西阳县。
西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辖境介乎光(州)黄(州)之间,为守淮要塞、南北要冲,在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期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著名的大别山“五关”均在西阳境内。
横贯神州中部之北岭山系东段的大别山脉,也是江淮的分水岭。它西起湖北广水(原应山县),东至河南商城,湖北罗田、英山,安徽霍丘、霍山诸县(市)之间,险峻崎岖,关隘森列,历代均被兵家视为重险要塞之地。西阳位于大别山中段南麓,大别山十三关中的著名“五关”森列于西阳北境。千百年来,在西阳“五关”上演了一幕幕攻关守隘、动人心魄的战争故事。
麻秋心里明白,石虎让他父子二人留下来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美女。因为后赵皇族都是一批地道的好色之徒,开国皇帝石勒当权后尽管已经拥有五个既年青又漂亮的皇后,还嫌不够,刚登上皇位不久,立即征召一万多美女为姬妾。这一万多女人全部局限在后赵的京城那个巴掌大的地方,不仅对石勒是个沉重的负担,对于国家财政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更严重的是,石勒死了以后,他的几个儿子当中亦有与五个皇后淫乐者。相传,石虎之所以能够将石勒的儿子们全部杀掉,达到灭绝了皇族的目的,也与石勒的五个岳父暗中联合起来配合石虎,灭石勒之儿孙有关。
后赵的二任皇帝石虎,在爱美女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石虎十八岁那年在受封征虏将军的同时,聘娶将军郭荣的妹妹郭氏为妻。可是刚结婚不久,便移情于优僮郑樱桃,为了取乐于郑樱桃,石虎竟将妻子郭氏杀死。不久,又爱上了清河崔氏美女,并娶来纵情淫乐。郑樱桃心怀妒恨从中挑拨,石虎不久便杀了崔氏。杀了崔氏后,石虎又娶名千金郑氏、杜氏(郑氏生石邃、石遵两个儿子,杜氏生石宣、石韬两个儿子)。石虎称帝后,又娶了三位皇后。除拥有五个后外,又下令将民间20岁以下,13岁以上的女子征集三万余人,最漂亮的留在宫中,差一点的分为三等后分给官吏。
上行下效,郡县官吏亦仰仗御旨,私征9000余人,甚至连结过婚的百姓之妻也不放过。从而致使一些不甘受欺的妇女纷纷逃跑或自杀。仅建武十年(公元345年),因征集美女而不情愿者被杀、自杀者多达3000余人。为容纳美女,石虎分别在邺城、长安、洛阳兴建宫殿,用人力40万。石虎是因为听说在被杀、自杀的美女中居然有1000多人死在西阳(今湖北麻城)境内,才下决心让麻秋留下来镇守西阳的。
他认为仅仅被杀、自杀的美女达1000余人,境内的美女之多亦可想而知。据说西阳(今湖北麻城)多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西阳境内的老百姓,有一大批都是楚国公室“麻衣贵族”后裔,而当年楚国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楚王好细腰,宫妃多饿煞》。而“楚楚动人”,便是后人对中国女子的最佳赞美!
其二是与战争频发,刀兵常见的中原地带相比,西阳是个相对偏远,战争较少的地方,因此,既有不少有钱人,为躲避战乱而来到了西阳,也有不少父母担心自己的女儿因为长得太漂亮会惹祸,故意举家迁来到西阳。其中曾经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著名的美女绿珠,从洛阳的“百丈高楼”跳下后大难不死,也逃到了西阳。“美妇绿珠之墓”至今尚存。
上述两类人的后裔,以及他们与当地土著结合的后代,致使西阳女人越来越漂亮,男人越来越能干。正如男人往往毁在自己的才能上的道理一样,女人往往毁在自己的美貌上。
麻秋尽管在战场内外,包括治军或治民时表现得都相当残暴,却仍然是个非常恋家的人。这这首先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妻子了,其次是因为他很想妻子熊碧霞再为他生两个儿子;再其次是由于石虎称帝后,胡汉间的矛盾比先前更加恶化,麻秋担心虽然已经徐娘半老,却风韵犹存的妻子和长得儿女在邺城受人欺负,而自己的妻子既太漂亮,太能干了,自己十四五岁了的女儿,更是越长越漂亮,而石虎父子又太好色,着实令麻秋不放心。
因此,麻秋在西阳安营扎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委派一员副将带领10名士兵和儿子麻文房一起到“邺城”去接妻子熊碧霞和女儿麻姑。
尽管麻秋一直不太喜欢这个来得不是时候的女儿,可是麻姑却几乎天天都在念道父亲和哥哥,不过,当她听说必须以离开邺城为代价才能见到父亲时,又很是舍不得。既舍不得邺城,也舍不得“将军哥哥”冉闵。自咸康元年(335年)麻秋一家迁至邺城开始,年仅6岁的麻姑,就与当时已经14岁的小男子汉冉闵竹马青梅,相见恨晚。
冉闵(322--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汉人,祖籍魏郡内黄。冉闵的父亲冉瞻曾经是后赵皇帝手下的一员大将,在和匈奴前赵的战斗中不幸阵亡。冉闵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