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秋得益于刘渊,是因为刘渊建立汉国后,宣告匈奴刘氏是两汉刘氏的外甥,他们是为继承两汉才建立汉国的。他这样做大大地缓和了汉人与胡人之间的矛盾。当时一些势力孤弱,在黄河下游一带被晋兵击败的石勒、王弥等军队都来降附刘渊。
正是在这一特定环境下,“地位”得到明显提高的胡人小伙子麻秋,才有胆量也有机会向自己暗恋已久的汉族姑娘熊碧霞求婚,并得到了双方父母的认可。而在此之前,特别是在石勒没有投靠刘渊之前,身为羯人的麻秋是不准娶汉族姑娘为妻的。
先前的脾气很坏的麻秋与熊碧霞成亲后,也变得温和起来,一直没有和熊碧霞红过脸。在麻姑出生前,麻秋已经有一个儿子——麻文房(生于公元325年)。不知为什么,自从有了儿子之后,麻秋和熊碧霞便经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一天夜里,麻秋梦见自己在河里钓鱼时,居然鬼使神差地钓起了一瓶美酒。同一天夜里,熊碧霞也梦见自己在故乡西阳县(今湖北麻城市)的举水河边洗衣服:
阳春三月,暖风徐徐,流水潺潺。成熟型的美貌少妇,在满山遍野的红杜鹃映衬下,楚楚动人。
正月里来正月正,
家家户户挂红灯。
迎春花开点点红,
男女老少乐开心。
……
清沏的河水,能看清河底的每一粒沙子,一边唱歌,一边洗衣服的熊碧霞,虽然没注意到有十多条小鱼,在吻她那双洁白的美腿,却因吻得痒痒的,便情不自禁地摇晃着双腿,其节奏正合着其歌曲的节拍。
三月里来是清明,
西阳有个杏花村。
朵朵杏花随风开,
醉倒多少观花人。
……
熊碧霞唱着,一条大一点的小鱼,在她的左腿上使劲吻了一口后,扭头就跑。熊碧霞的目光好奇地追赶着远去的小鱼。鱼儿渐游渐远,熊碧霞正准备收回目光时,小鱼又游了回来,不一会儿便游到了刚才吻她的地方一动不动。熊碧霞轻轻将其托起后,小鱼竟变成了一颗花生。熊碧霞用三个指头将花生拿稳,准备送到鼻子下面闻一闻,刚送到嘴边,花生不仅再次变成了小鱼,而且一摇头便钻进了她的嘴里……。
五月里来是端阳。
划起龙船把歌唱。
杜鹃开过荷花放,
兰草开花夜来香。
……
七月里来七月七,
丝瓜藤下戴斗笠。
芝麻开花节节高,
男欢女爱双比翼。
……
熊碧霞像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地唱着那首她从小就会唱的,名曰《报花名》的对花歌。直至麻秋将她从梦中唤醒。
三天后,熊碧霞发现自己怀孕了。麻秋听说妻子怀孕后,立即认定她怀的是男孩子。理由是,三天前自己在梦中钓起了一朵美酒“酒”是男人的特殊癖好。
熊碧霞则认为自己怀的是女孩子,理由是自己在梦中吃花生更是生女儿的征兆,因为民间谜语说:“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谜底是“花生”。而所谓 “花生”就是一男一女地“花”着“生”的意思。她第一胎生的是个儿子,第二胎当然应该是女儿。
十月怀胎很快就结束了。临产那天是“后赵国”建平元年(公元330年)即,晋成帝在位时的咸和五年四月初十。出人意料的是熊碧霞临产前,麻家搭建在邺城郊外的毡蓬内外,异香扑鼻。麻秋真是喜出望外,他迎人便说:“我的妻子不仅肯定会为再生个儿子,而且这孩子长大后一定是位贵人。否则怎么会出现一个又的奇妙现象和异香扑鼻的吉祥征兆呢!”
出其意料的是,妻子偏偏为他生了个女儿。这让麻秋很不高兴,因此,当接生婆说:“恭喜麻官人,夫人为你生了个千金。”时,深感意外的麻秋竟恶狠狠地谪诂道:“生了个小丫头片子,既不能驰骋沙场,又不会养马放牧,出嫁时还要老子赔老本,叫哪门子恭喜?我恨不得掐死她!”
奇怪的是,别人的孩子出生后往往大声啼哭,他们的女儿出生后,发出的第一个声音竟是银铃般的笑声。
这一个又一个的奇异现象,让熊碧霞非常高兴,也让麻秋感得非常纳闷。
这一个又一个的奇异现象,带给麻秋左邻右舍的一连串的议论。
赵老大说:“这孩子十有八九是神仙投胎转世。”
钱老二说:“如今正值天下大乱,说不定这孩子是玉皇大帝派到凡间来平息战乱的天使呢?”
孙老三说:“别瞎扯了,就算玉皇大帝真的会派神仙下凡平息战乱,也会派个能够力挽狂澜的铁腕男仙下来,怎么会……”
钱老二说:“这叫以柔克刚知道不?这么跟……”
孙老三打断钱老二的话说:“还‘以柔克刚’呢,你以为像麻秋的妻子管丈夫那样,一个‘以柔克刚’的法子就把麻秋‘克’得服服贴贴呀?这是战争,什么叫战争你知道不?”
“战争我不懂,但是我知道‘以柔克刚’的道理在任何地方都不会错。如果你能而心地听我讲一个故事,就不由得你不相信了。”钱老二接过话头道:“古代,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千方百计把墓穴建造得坚固、牢靠,不能说坚不可摧,但用坚如磐石、固若金汤来形容恐不为过。其目的是为了防备盗墓者盗挖,可事实是,许多墓穴仍然被挖被盗,有的被洗劫一空。 洛阳有座古墓,建造于商朝。古墓上已经被盗墓者挖开了大大小小18个洞,从洞里的遗留物考证,盗墓者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他们都想盗取里面的金银财宝,却又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
“该不会是有能够‘以柔克刚’女人把守吧?”孙老三调侃了一句后,很咸兴趣地反问道:“难道这座古墓有什么特别的防盗措施?”
钱老二说:“在建造方法上与其他古墓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其他墓穴砌筑完之后都是用土回填,而这座墓是用沙回填。五丈深的墓穴,上面回填了三丈三尺厚的细沙,表层再填土封盖。细沙里放置了一千多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尖利石块。这就是它的防盗秘密。
“有点意思。”孙老三笑道:“细沙的流动性很强,当盗墓者挖洞时,旁边的细沙会向洞里流动,掩埋刚挖好的洞。当挖的洞很深时,又容易造成塌方,轻则会把挖开的洞掩埋,重则会把洞里的人给埋掉。”
“更可怕的是藏在细沙里的石头,随着垮塌的沙子坠落,成了打击盗墓者的武器。”钱老二说:“在盗墓者眼里,再坚硬的古墓都不在话下,唯独这座古墓,面对散软的黄沙,他们竟束手无策。”
“这座古墓的防盗办法实在巧妙。一般人都是想尽办法用岩石、夯土等坚硬的材料把墓穴建造得坚固。”孙老三听到这里,忍不住评价道:“而这座墓穴却利用细沙的流动性,采用软防御的办法。”
“重要的是它非常成功。谁敢说它不如岩石、夯土等材料坚固呢?”钱老二说:“这也叫以柔克刚知道不?”
“算你羸了还行么?”孙老三说着,便口服心服地走了。
不过,熊碧霞没有多想,真正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他们的女儿生得非常漂亮,凡是见过的都夸“这小闺女真是貌若天仙!”
过满有那天熊碧霞让麻秋给人见人爱的宝贝女儿取个名字,麻秋没好气地说:“我不会!”
熊碧霞说:“就叫麻琼如何?”
“麻琼就麻琼吧。”麻秋笑了笑说:“反正你知道我有个爱喝酒的习性……”
熊碧霞打断麻秋的话说:“‘琼’是美玉的雅号,这与你爱喝酒八杆子打不着啊?”
麻秋说:“玉液琼浆不也是这个‘琼’么。尽管我不喜欢女孩子,你却把我们的女儿比做我最爱喝的酒,这不是强迫我喜欢么?!”
“夫君言之有理。尽管这不是为妻的本意,也算是歪打正着吧。”熊碧霞笑了笑说:“这都得益于你的汉语水平不高啊……”
麻琼从小娇美无瑕,机敏早慧,不仅母视她为掌上明珠,哥哥麻文房对妹妹同样宠爱有加。比麻琼大5岁的文房见人们都夸妹妹貌若天仙,便高兴地喊她“天仙妹妹”。至于“麻姑”二字则是麻琼修成正果后人们对她的尊称。
让熊碧霞没有想到的是,女儿出生后不久,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丈夫麻秋,便开始有些不太安份了。麻秋经常在妻子面前念叨:“我想到军队里头去闯闯。”熊碧霞以为丈夫不过是念念而已,就没往心里去。后来,念叨多了,熊碧霞这才意识到丈夫是真心想出去闯荡了。
胡人的风俗与汉人最大的不同是,妻子绝对听丈夫的,女人绝对服从男人。并有“家务事情无对错,男人啥说你啥作”的民谣为证。如果,以此为标准,那么麻秋想弃牧从戎,就不必征求任何人的意见了。而麻秋却并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将决定权拱手让给了妻子。
因为,他记得在战乱期间,父亲原本打算按传统习惯操作,一是养羊剪毛,二是养牛挤奶。熊碧霞却随口说道:“如果是我,就别的什么也不养,专门养马。“为什么?”麻秋问。熊碧霞说:“战争年代无论养羊还是养牛,都有可能被人抢走充饥,而肉味不美的马反倒会产生经济效益。”
麻秋说:“马是军队必不可少的坐骑,既然有人抢羊、抢牛,难道就没有人抢马么?!”
熊碧霞说:“据我所知,军队根本不准将士们抢马。”“这是为什么呢?”麻秋问。
“大概是担心会断了马匹的来源吧。”熊碧霞说:“其实,为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不出意外,你们就能发一笔小财。”
“如果,真的混了个一官半职,我一定娶你做官太太!”麻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就算不当官,发了一笔小财,我马上到你们熊家去求婚……。”
“别说那些没用的话。”熊碧霞说。麻秋点了点头说:“是啊!朝廷根本不承认我们胡人是本国的国民,我们羯人也不准娶羯族以外的女人为妻。真是烦死人了!”没想到几年后,不仅麻秋真的发了财,刘渊也成立了以胡、汉和好为追求的“汉国”,麻秋也如愿以偿地娶到了自己爱慕已久的汉族姑娘熊碧霞为妻。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麻、熊两家的父母相继去世。麻秋的养马事业在熊碧霞的精心操持下,也成了后赵国赫赫有名的养马大户。熊碧霞也理所当然地成了麻秋选择职业方面的绝对权威。没想到,好景不长,自从女儿麻琼出生后,麻秋便慢慢开始产生了弃牧从军的念头。为了让妻子同意放自己出去,便经常在她耳边念叨,甚至,偶尔流露出些许“不服管束”的迹象。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因为我为他生子一个女儿,惹得他心里不高兴么?”熊碧霞经过一番认真思索之后觉得,除了女儿来得不是时候之外,也许还有那位被史学家称之为“胡皇”的后赵中皇帝石勒罪过!
石勒(274--333),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其祖父、父名都是羯族部落小帅,因战乱的原故,石勒竟沦落为汉族地主的耕作奴隶。晋惠帝大安元年(302年)并州饥乱,石勒杂居于此的少数族人四处求食。石勒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便召集王阳等八骑为盗,后又有郭敖等十骑投奔石勒,便成了十八骑。当时刘渊和公师藩相继在并州、赵魏起兵。石勒率十八骑参加了汲桑领导的牧人起义,一起投靠了公师藩。公师藩拜石勒为前队督,他们在进攻平昌公司马模时兵败,公师藩被杀,石勒和汲桑逃亡。
不久,汲桑招集避乱于山泽的流民、牧人劫掠郡县囚犯,重新组织起一支军队,自号大将军,封石勒为扫虏将军,忠明亭侯。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石勒为前锋都督攻下了邺城,烧了邺宫、掠了财物,杀了司马腾及其部下万余人。晋太傅司马越为石勒的军事胜利所震惊,立即派兵讨伐,石勒大败,汲桑被杀。
战败后的石勒直奔上党投匈奴族张(背)督,并和张督一道投靠刘渊,并被封为辅汉将军、平晋王。石勒在率众连续攻陷壶关、魏郡、顿丘等地后征集了5万兵力扩充了自己的军队。永嘉二年(308年)刘渊称帝后,石勒的兵力已经增至10余万人。在掌握了日益强大的军队后,。石勒开始“有跨赵魏之志”了。
当石勒的军队成为一支劲旅后,也曾引起了西晋政权的重视。晋将刘琨将石勒被卖山东时散失的母亲送还,乘机劝说石勒为西晋效力,并以侍中、持节、车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襄城郡公的官职相诱。石勒则明确表明了他与晋王朝对立的态度。
大兴元年(318年)刘聪死,石靳篡汉,刘曜移都长安,平阳、洛阳以东之地尽归石勒。大兴二年(319年)石勒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
咸和四年(329年)石勒在洛阳一战消灭前赵主力,第二年又入关灭前赵,“秦陇悉平”。到这时,除辽东慕容氏,河西张氏以外,石勒已经统一了中国北部。并以淮水为界,形成了与东晋南北对峙的形势。石勒也完成了他建立王业的雄心大志。次年,即咸和五年(330年)石勒宣布称帝,改年号为“建平元年”。终于从一名奴仆变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出身的帝王。
石勒称帝后不久,麻姑便出生了。麻姑出生后不久,麻秋就动了弃牧从军的念头。
熊碧霞从心底里不想让丈夫从军,并不是她瞧不起军人,而是她不想看到“一将成名万骨枯”的现象发生在自己丈夫身上。可是,丈夫的反复念叨和闷闷不乐的心情,说明他决心已定,如果自己强行阻止,也是留得住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因此,夫妻双方,面和意不和地僵持了三年后,熊碧霞不得不松了口道:“夫君,你说的事等有了合适的机会再说好么?”
熊碧霞本来说的是一句搪塞之言,没想到仅仅搪塞了几个月便“塞”不住了。这机会同样是石勒宣布称帝之后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