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驾驭叫平衡
3674100000014

第14章 说话的平衡术(1)

1、同与异的平衡

求同存异,嫌隙不生。

求同存异既是一种思想,也是认识问题、解决矛盾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原理的具体体现。同就是普遍、共性的一面,异是指特殊、个性的一面。不能因为有“异”就去“同”,也不能因为有“同”就排“异”,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只有“异”中求“同”,“同”中存“异”,才能实现共赢,也才能谋取利益的最大化。

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人。也正是这样才有丰富多彩的世界。差异是永恒的,无法消除的。人没有了差异就成了“机器人”。即使是“机器人”也是有差异的。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有关教育的故事,名叫《特殊的作业》:

周武老师到五年级接了一个新班。周老师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接班的第一天就向学生提出一个练笔要求一每周写三篇日记,学生们爽快地答应了。 在批改日记的过程中,周老师发现有一位叫“钱锡”的同学,他的语文基础较弱,作文写得挺糟糕。于是,周老师就请钱锡到办公室,给他个别指导。一钱锡认真地修改好作文后,对周老师说:“我能不能一星期只写一篇作文?”

“为什么?”周老师觉得有点奇怪。

“我的意思是,另外的两篇作文不是写好交给你,而是画给你。”

“噢?”周老师教书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作文是可以“画”的,“是不是把想写的内容用图画表达出来?”

“是的。”钱锡点点头。

“行。不过,你得给画取一个好名字。”周老师同意了,还加了一条要求。

“也!”钱锡痛快极了。

就这样,同学们交作文,钱锡交图画。每次周老师总是认认真真地在画的背面写上评语,、就像是在批作文一样,有时说说钱锡哪儿画得好,有时还指出不够的地方。说来也怪,钱锡那篇“必写作文”的质量大大提高了,还越写越好了。周老师见他进步快,就在班级里大大地表扬。渐渐地,钱锡每周交给周老师的画和作文多起来了。

美术老师说,这一年里钱锡的绘画水平提高得很快。暑期,钱锡的美术作品在中国和亚太地区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被国家教委艺术委员会命名为“小画家”。

进入六年级,学习显得紧张了一些,可钱锡还像以往一样把画当作文交给周老师批改,周老师也不硬要求钱锡在写作方面和其他同学一样。1996年,钱锡代表浙江省青少年艺术团出访日本,受到了日本朋友的赞赏,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为国争了光。

古代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万紫千红自会争奇斗艳。如同自然界的多样性有利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社会的多样性则有利于社会的生态平衡。推崇单一、强求一律、抹杀差异,就会窒息人的发展,窒息社会的生机活力,导致社会各种人为的矛盾,破坏社会的稳定和谐。

我们能否更好地与人相处并从这种相处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必须具有这种开放性,包容人们不同的观点是克服主观、武断之妙法。

如果你觉得那些不同的观点是缺乏理智、蛮横无理、令人厌恶的话,你就得提醒自己:在他们的眼中,你或许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讲,或许两方面都是对的,但不可能两方面都是错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论语》里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于这句话专家们有不同的解释。孔子在这里主要是说君子和小人的,他经常说到君子和小人,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君子与君子之间虽然有不同意见但能和睦相处,因为君子有很高的涵养,心胸开阔,顾全大局,不斤斤计较个人的私利;而小人则不然,他们即使有共同的地方,也很难和睦共处,因为他们各怀鬼胎,各有自己的私利,把自己的私利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而不管别的,他们之间相处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从君子的“和而不同”中似乎能联想到求同存异的意思,因为只有求同存异才能达到“和而不同”,不然相互有不同意见的人之间是无法和睦相处的。

与人相处,讲究“同”,这里所说的“同”,有两层涵义,一是你的讲话观点应尽量让别人赞同,二是你尽量赞同别人的观点。当您和某人开始交谈时,不要选择有分歧的话题,而应选择意见一致的话题。

要设法说明,你们的追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方法,目的是一个。

与某人开始谈话时尽量让他说“是的、是的”,应尽量不让他说“不”。

奥弗斯特里特教授在所著书中说:“‘不’这种答复是最严重的障碍。如果一个人说出了‘不’字,他的自尊心就会促使他一直坚持到底。事后他或许认识到这个‘不’字不明智,然而他要顾全自己的面子,非这样做不可。他既然说了,就必定要坚持。因而与人交谈时,不给对方创造说‘不’字的条件是很重要的。”

善于交谈的人总是在最初就能得到肯定的答复。他能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引导他们做出肯定的回答。这就好比是打台球。您从一个方向击球,既需要力量使它偏离这个方向,又需要更大力量让它碰回相反的一方。

尽管苏格拉底曾穷得连鞋都穿不上,到40岁时才娶上了一个19岁的姑娘,但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获得了很少有人能获得的成功——大大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在他死后1300年的今天,人们仍然把他作为一位能使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信服并能对它施加影响的英明人物来敬仰他。

他的方法是什么?他对人们说过他们不对吗?噢,没有。他不说,这点是非常聪明的。他的交际方法被称作“苏格拉底方法”。其根本之点就是得到肯定的回答。他提出他的对手不得不同意的一些问题。这样,他就得到许多肯定的回答。他是在他的对手还没意识到,还没得出结论之前(他的对手在几分钟之前激烈反对的正是这一结论)提出这些问题的。

下次,在您想当面说某人不对时,请您想想苏格拉底是怎样做的,并提出使他不得不作肯定回答的问题。

如果您想要别人接受您的观点,就请记住第五条准则:“在谈话开始时就要设法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

谈话既然是双方的,那么,在你希望对方更多地说“是”的同时,也要学会说“不”。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经说过:“学会说‘不’吧,那样你的生活将会好得多。”而且,巧妙的拒绝他人能显示出你对他人也对自己的尊重。学会说“不”话,才能赢得真正的交流、理解。下面一些拒绝别人的技巧,定能帮助你摆脱困境。

一是要顾及对方的自尊,给对方留个台阶下;二是要设法使对方降低对你的期望;三是尽量使你的话温柔缓和;四是让对方明白你自己的处境;五是尽量使自己争取主动,站在有利的位置上;六是自己态度一定要真诚。

有一天,一个日本商人带了两名武装士兵来到中国国货公司进货部寻衅,蛮横地要求推销日货。进货部门推辞不成,忙去告知经理李康年。

李康年听了以后,不慌不忙地关照进货部职工,领他们到会客室稍待,随即打电话联系并派人请来了一个旅日多年、擅长日语的老友替他充当一次临时翻译。他们进入会客室刚刚坐定,那个日商和两名日兵便站了起来,大兴问罪之师,他们气势汹汹地问:“你就是李康年吗?我们问你,为什么要歧视日商,敌视皇国、皇军?”气焰非常嚣张。

李康年神情自若地示意他们重新坐下,并说有什么事情不妨慢慢地商谈,那个日商重述了上面这一责问。接着,李康年不卑不亢地对他们说:“你们误会了,我告诉你们,我们这家公司在开办时即在章程中规定只销售本国货,不销外国货,不只不卖日本货,其他英国货、美国货、法国货都不卖,章程规定如此,所以招牌就叫中国国货公司,叫中国百货公司。中国国货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我是代理人,无权做公司章程规定之外的业务。试想贵国有这么一个出售本国货的商店,不也是一样不能销售外国货吗?所以,我说你们误会了。”

这一席话,说得日本商一时语塞,只得对李康年狠狠地瞪了几眼,然后站起来悻悻离去。两名日本兵也垂头丧气,狼狈地跟了出去。

气焰嚣张的日本人以势压人,李康年镇定白若,请老友作翻译,迫使日商复述,力挫其锋芒;后以本公司为盾,巧妙地挡回了日商的无理要求。

学会说“不”,往往是一种谈判技巧。

英国足球经纪人麦迪,由于善于把握时机说“不”,因而在为一球员争取丰厚报酬的谈判中取得相当好的效果。这名足球队员叫约翰逊,身体素质和球技都很出色。当时有两个足球队争取他。一是帕尔马队,一是马德里队。

麦迪思考一番之后,打电话给帕尔马队老板说:“尊敬的先生,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我决定不再做这笔生意,请不要给我打电话。”然后,又给马德里队老板打了同样内容的电话。

第二天,两足球队老板同时飞到麦迪身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终于达成协议,这时的报酬是刚开始谈时的几倍。

麦迪说“不”,实际是为自己的再次谈判增加筹码。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当然,麦迪敢直接说不,是因为他知道约翰逊的实力以及两支球队的心理。但一般说来,说“不”还是委婉一些好。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当年在海军服务期间,一位朋友问他有关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屿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谁知道他会不会是某国间谍?——罗斯福环顾四周以后,降低音调问道:“你能保守秘密吗?”

“当然能。”他朋友严肃地说。

罗斯福却微笑着说:“我也能。”

问罗斯福关于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本可以正面说“不”话,因为这是军事机密。然而如此办,就会影响交际过程。于是罗斯福以退为进法,以进为退,先询问对方“能不能保密”,并且是“小声说”,这意味着要告诉对方,待对方做出“能保密”的肯定回答后,罗斯福却退了回去:“你能我也能”。这就委婉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罗斯福并没有说“不”,但他同样没有把不该说的话讲出来——更重要的是:他那位朋友,也不至于因此生气、难堪什么的。

以上这些故事,说的都是对方的观点、要求你不同意、而又必须面对时的做法。其实,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有许多时候是说说笑笑就算了。所以若你自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对方决不会乐意接受。所以,你不可随便摆出要教导别人的姿态。你的同事向你提出一个意见时,你若不能即时赞同,你最低限度要表示可以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

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谈天,你更要注意,太多的执拗会把一切有趣的生活变得乏味。遇上别人真的错了,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别急于求成,往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些,隔一天或两个星期再谈吧!否则大家都固执,就不仅没有进展,反而互相伤害感情,造成隔阂。

许多人因为喜欢表示不同意见,因此得罪了许多朋友。所以常常有些人劝人不要表示出不同意见。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而且也是不老实的。无论一个人多么爱面子,除了极少数愚蠢的、狂妄的人外,几乎每一个人,都更喜欢忠实的朋友。只要你的办法是正确的,向别人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不但不会得罪人,而且有时还会大受欢迎,使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把自己的意见看做是绝对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是愚蠢幼稚、荒诞无稽,那你就伤人了,而且伤得很厉害。

不应该在小节处争论不休,即使你不同意对方意见,你最好仍能表示,对方意见中你所赞同的看法,以便缓和一下谈话气氛,使对方觉得你并不是抹煞别人的一切,无论你的意见和看法与对方的意见和看法距离多么遥远,冲突得多么厉害,绝对不要表现出一种无可商量的态度。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谈话的人,你一定要小心地使谈话不要陷于僵局,使谈话能维持下去。

你必须冷静思考的是你自己所希望的,并非彻底地去击败他,使他投降,而是欲使对方同意你的意见、看法,使他的观点与你一致。

凡是有人反对你的意见,你往往会认为那一个人向你挑战了,甚至认为他瞧不起你。

于是,你会更有力地鼓吹自己的想法及主张,藐视对方的想法及意见,并嗤之以鼻。

当你与某人议论时,必须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在展开争论时,切勿动感情地大嚷起来,或采取激烈的态度。

为了说服对方,改变他的意见及行为,必须冷静地把事实指示给他看,与他从容地交谈。针对这个问题,美国某大学的两位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

这两位教授耗费了7年的时间,调查了实际举行过的种种争论的实态,例如:夫妇间的吵架,店员之间的争执,售货员与顾客间的斗嘴等。甚至还调查了联合国的讨论会。

结果,他俩证明了凡是去攻击对方自我的人,绝对无法在争论方面获胜。相反,能够在尊重对方的人格方面动脑筋的人,则往往能够改变对方的想法,甚至能够按自己的想法操纵对方。

总之,要学会赞同别人,要努力让别人赞同你,要尽量不与人争论,更不能与人“抬杠”,必须说“不”的时候,要讲究策略。

求同存异,口舌不生。

2、雅与俗的平衡

艺有雅俗之分。人有雅俗之别。勿执于雅,莫甘于俗,两相忘却,是真境界。

人应当追求高雅——爱好要雅,做事要雅,说话要雅,一举手一投足都要雅。

雅,人人想有,个个求之,但想者、求者却每每雅不起来,反而,越想越求越俗不可赖。即是打肿脸充胖子,王八披绫罗,乌鸦学喜鹊,但骨子里的那份俗气,在厅前堂里照样会流淌出来。装出来的雅,就像外着名贵西装,里穿“梆梆”棉袄,打一条大红或大绿领带,脚蹬名牌皮鞋,裤腿挽在膝盖的农村暴发户一样,严肃的滑稽,正经的荒诞。任你笑痛腹背,我自故作深沉。如此之雅还不如顺其本性的俗。

俗,人人远之,个个避之。真俗者,无论怎样远之、避之都无法一时之间超凡脱俗,脱胎换骨。就是涂脂抹粉,割眼袋、拉双眼皮费尽心机装嫩、扮酷,也无法掩盖皮糙肉粗,瘦骨嶙峋的俗态。今天,自认其俗者少,但假道学、伪君子,真俗人却很多。我辈皆凡夫俗子,睡,一张床,食,一碗粥,不求圣不求贤,只为活得舒心惬意,自然洒脱。所以,该雅就雅,该俗就俗。总之,是泥坯子不会变成“洋瓷”,是狗尾巴草也不会变成苍松翠柏,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当然,凡夫俗子也并非全是下九流,即为下九流,率真的本性偶尔也会透出些“雅气”,这股本性自然表现出来的“雅气”,着实会使自认为雅士者大吃一惊,百思不得其解,尔后又不屑一顾,一如既往地从门缝和锁眼中瞧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在周朝兴起的时候,有两位雅士居住在孤竹国,他们就是伯夷、叔齐。他们两人商议说:“我们听说西方有个人,好像是个得道的人,我们去看看吧!”于是到了岐阳,周武王听到了,就派周公去接见他们,并立盟说:“加俸禄二级,任官一等。”并用牲畜的血涂上盟书而埋到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