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高明叫无为
3671300000019

第19章 为人处世戒律(4)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这就是说仅仅相信一人之见,或一孔之见,往往对事的人的看法会产生偏见和片面性,如果多听听绝大数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则对事和人的看法能得出比较客观的全面的看法。在识人的问题上,更应该坚持做到兼听则明的原则,只有走群众路线,听取群众的意见,才能识准人和选好人才。

四十一戒:酒要有度色要戒

领导人少不了吃喝应酬,与员工、同事聚会,招待上级领导,或业务上的往来,大家都难免要同坐在一个酒桌上,吃吃喝喝。但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不应沉湎于酒色之中,要知道“度”,适可而止。对于一个领导来说,酒色往往是坏事的祸水。

人有“媚气”不行。有“媚气”必有媚骨。国有“媚气”必亡国,家有“媚气”必丧家,人有“媚气”必失身。南唐后主李煜,一身的“媚气”,整天歌舞淫乐,混在女人堆里,最终“一片降幡出石头”,亡了国,丧了家,丢了身。

古往今来,有很多官员、领导都是因为酒色而毁了自己的一身。我国古代的商纣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纣王喜淫乐,好酒色,修建了许多苑囿台榭。纣王宠爱美女妲己,妲己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高筑“鹿台”,命乐师师涓作“兆里之舞”“靡靡之乐”等****怪舞;又“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不分昼夜地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不祭鬼神,成为一个罕见的无道昏君。纣王就因为酒色,最终亡了国,自己也落得个****身亡、身败名裂的下场。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对酒来说,适当的应酬是应该的,那么领导要怎样做,才不失大统呢?

领导在酒桌上些必须遵循的礼仪,注意言行检点。又活泼,又守礼,才能使场面又热闹,又有序,使活动获得圆满成功。这样可大大加强领导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能提高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

摆宴席离不开酒。酒一定要喝,但要适可而止。切忌一醉方休,开怀畅饮。酒醉之后容易生事。而且醉态龙钟这本身也影响到旁人对你的形象评价。

具体说来,领导人喝酒有忌:

(1)忌酒后失言,祸从口出

喝酒过多,酒精会对大脑造成暂时的麻醉,很多人往往便失去理智,管不隹自己,只管胡言乱语。说话若不堪入耳,虽是平日敬服你的人,此时心中也不免生厌。这大大影响你日后的形象。

况且,人们常说:“酒后吐真言”,一旦在醉意朦胧之下,不管面前是谁,轻易向他说出你心中的秘密,或者你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会让你日后后悔万分。正所谓“祸从口出”,这也正为醉酒者所忌。

(2)忌酒后失态,有失大雅

醉酒的人出于小脑受到麻醉,行为再听使唤,站立不稳,东倒西歪,这些在明白人看来,都有失雅观。有人喝酒过多,容易发生呕吐,有害健康,不利于环境,有的人醉后如一堆烂泥,伏地不起;还有的人酒醉后想起痛心之事,就呜呜大哭。这些在酒后难以控制的行为发生一般人身上,绝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更不用说领导。

(3)忌酒后近色,招惹闲言

众多的人在一起喝酒,很多的时候必有男有女。若酒后在男女关系之上有所闪失,更是关系到今后名誉的大问题。

喝酒易于近色,历来“酒色”并称,大概纵酒易于纵情,纵情必易于纵欲。若领导者酒后失态,坐在一女子身旁狎昵,女方或许不便回绝,而其他人或许会知趣地躲开。对于此等风流韵事,一旦有人别有用心,加以利用,那就为害不浅了。

应酬虽说是领导必不可少交际,但毕竟不同于正式的工作场合,因此,在言语上就要有不同于正式工作的地方,也就是说,要有同正式工作场合不同的禁忌。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酒席间的谈吐要符合当时的气氛,否则,你便不是一个成功的领导。

身为领导,在酒桌上,言谈必须注意下面这些问题:

(1) 不要长篇大论地谈论工作,这会使在场的人感到紧张和压

抑。

(2) 不要说教,给别人一点空间,多听一点他人的意见,不要损

害了酒席上应有的气氛。

(3) 切忌谈论某人的缺点和弱点处,使别人下不了台。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酒席上肆无忌惮地高谈阔论,使人反感,尤其当席间有女职员在场时,不要说出带有轻侮女职员的话。

一个成功的领导,在任何时候,都能同职员打成一片。酒席上气氛活跃,你要投入这种气氛中,比如向职员们敬酒,说一些祝愿的话,或者就这个机会对职员称赞一番,再加上适当的鼓励。比如你可以说:“前一段干得不错,再加把劲!”“祝贺你为公司争得了荣誉,再好好干,来,干了这杯。”或者,和职员们聊一些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易消除距离感。

对于“色”,孟子曾说:“食色,性也”。今年10月,在孟子的家乡山东省邹城市,一对男女因为食色之性招来了大祸:该市电视台一女播音员全身****死在副市长刘波的床上,刘波事后被撤消一切党政职务。死者家属对死因存疑,誓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这则包含了性、权力、死亡和谜的新闻虽经层层封锁,但在记者执着的努力下,还是于近日被挖了出来。

近来,官员在女色上出事的新闻屡见不鲜,成克杰、刘芳仁、黎元江……包括那些东窗未发的,名单可以排得很长很长。刘波的事只不过由于“戏剧冲突”在瞬间达到高潮而更具香艳小说气息。考察这些风流事件的男主角,或年富力强,或垂垂老矣,容貌都媸妍各异,才干也高低不同,但他们的情妇却无一例外,如此深情地恋上了他们的床,甚至死在这张床上。难道这些美艳妇人对异性的鉴赏力有问题?

我们知道,在动物界,猴群中力气最大的那只公猴最能获得母猴的青睐,它慑服群猴,气度威严,他的力气犹如****般具有魔幻作用,使母猴们尖叫欢呼。由于没有道德约束,这只贪婪的公猴把整群母猴都据为己有。

进入人类社会后,由于社会结构的精巧与人性的复杂,“力气”被含义丰富得多的“魅力”取代,还是因为社会结构的精巧和人性的复杂,“魅力”又被某些人用含义更加直接了当的“权势”取代。执此观念的女性,把身居要职的权势人物当作了力气最大的那只猴子,不论他是风烛残年还是少年英俊,均投以青睐,愿荐枕席。而有此意识的当事人,则会满意地看到自己的权势日渐膨胀,犹如那只力气很大的公猴拍打着自己发达的胸大肌,去积极占有更多的性资源。如此一拍一合,官场风流层出不穷。

然而,在现代社会,你的权势是人民给的,人民赋予权势的目的是要你为社会做正经事,而不是把权势堕落成****或性诱饵。一系列的官场风流案警示我们,加强官员性道德的监管,同时也警示我们,将权势当****使,剂量过猛,弄不好会出事的。

四十二戒:权钱交易进牢笼

钱权交易是一种可怕的交易,权力一旦成为金钱的奴隶,它便不再是为大众服务的保障,而成了谋一已之私利的工具,在今天引起广大领导者的重视。

钱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固不可无,但亦不可过于执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腐朽极端的金钱观理应弃之。

提到金钱的神通与魔力,人们总要想起中国一句古话,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确,自从这个世界上有了商品交易以来,金钱的作用从最初用于商品交换,已经发展到了似乎无孔不入,无处不能的地步。从古至今,用金钱打通各种关节、买断各种人物、借以牟取暴利、公报私仇、收买人心、践踏法律的事例,真是比比皆是,多如牛毛。

胡学建,原山东省泰安********。1990年1月,作为山东省计委副主任的胡学建被调到泰安任市长,1991年1月下半年担任********,是当时山东省最年轻的地市级党委书记。胡学建,在任职期间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利用为他人晋升职务、调整工作等机会,先后索取和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人民币、美金、港币及各种高档家用电器、黄金首饰、手表、西服等贿赂99次,折合人民币61万元。其每天犯罪所得比一个农民一年的劳动收入还要多。1995年1月,胡案发后,检察官多22个地点起获整整13个皮箱、密码箱的赃物,仅金银首饰就有40多件,收录机、照相机50余架,各种手表60多块,高级衬衣120多件……最终胡学建落了一个众人皆知的可耻下场。1996年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魏沧平,原河北省石油公司总经理。1992年,年仅39岁的魏沧平担任了河北省石油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集公司人、财、物大权于一身。自1993年至1995年1月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魏共收受和索取下级单位负责人贿赂共计49万余元。讲起来令人难以相信,他发财的手段十分简单:一是用平价油“卖”高价。魏沧平在接受京昌加油站经理马利军行贿的2.6万美元后,大笔一挥批了600吨平价油给了马利军。当时国家计划内的平价油与市场价格每吨相差590元左右,30万元的国家财产就这样被魏沧平一笔勾入了个人腰包。二是借故索要。1993年春,魏沧平的母亲因病住进医院,便对石家庄市石油公司经理A说:“老太太在北京住院,开销很大,我现在经济很困难,你能不能支援我一下?”两次就向A经理索款3.5万元。三是强取豪夺。1994年11月的一天,石家庄石油公司副经理F到魏沧平的办公室谈工作。谈完后,F顺便问了句“魏总还有事吗?”魏沧平脱口而出:“你想法给我解决10万元钱,我有用处。”魏沧平念念不忘的是金钱,但万万没有想到正是金钱葬送了他的后半生。1996年7月魏沧平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所有不义之财被收缴国库。

类似的典型案例有很多。其中还有很多是政坛“新星”,因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最终滑到了违法乱纪受到党纪国法制裁的地步。

分析他们这些人走向堕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人往往随着职务的上升,常热衷于应酬玩乐,却不注意加强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放松了思想改造,丧失了领导干部的原则立场,逐渐追求及至沉湎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方式。个人主义恶性膨胀,肆无忌惮地捞取金钱,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是没有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应该说,一些违纪违法的领导有的曾经为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没有他们的努力工作,他们不会拥有这种权力。但是他们一旦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后,却认为有了权便有了一切,从此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侵吞国家和集体资财,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为个人和小团队谋取好处,最终被权力这柄“双忍箭”击中了自己。

三是独断专行,不接受监督。违纪干部的政治成长道路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一路“绿灯”提拔上来的,由于他们没有经受过大的曲折或艰苦环境的磨练,错误的养成了“个人绝对正确、一贯高明”的偏激观念,一时担任领导职务,特别是“一把手”后,把“家长”制“一言堂”视为有“魄力”“敢当敢为”,同时自视高人一等,骄橫跋扈,独断专行,不让别人监督,对敢督促的人反感甚至打击、迫害。由于他们心术不正,言行不一。善于动用“两面派”手法掩盖自己丑行,在一定时期内会蒙蔽组织和周围的群众。

久而久之,便听不进或听不到不同意见和善意批评,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在一片违心的吹捧、赞扬声中昏昏然起来,进而随心所欲,胡作无为,跌入犯罪深渊。

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英雄模范是群众的表率。干部的腐化和英雄的沉伦,反应的不仅是金钱的威力,而且是逐利欲望的膨胀,是意志的衰退。无数事实证明,金钱利诱只有对那些立场不稳定、意志衰退、腐化堕落的人起作用。换句话说,对一个掌握了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讲,如果滥用权力,利欲熏心,就必定会被金钱所击倒。

金钱本无罪,因有贪钱人。“贿赂不是金钱的尊称,而是贪钱者强给他的别号。”利用金钱行贿,为了贪财受贿,贿赂人使金钱有了它所不应具有的另一负面的社会功能。因此,一个对社会的责任的人一定要正视金钱,善待金钱,驾驭金钱,千万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让金钱永远不要叫”贿赂”,让英雄永远是英雄!

四十三戒:生搬硬套

领导者在处理事务或者在作决断的时候,切勿在现有的基础或前人的经验上生搬硬套,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全面的分析了解,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一个领导每处理一件事务,都按照他人的方法去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处理,那你就一定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也就谈不上创新了。你所领导的组织部门,也会因此陷入低效的泥潭。

战国时候,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成了一个经典的战例。在唐朝时候,房珀想重演火牛阵,却落得笑柄。

安史之乱后,唐太子李亨逃出长安,在灵武即位,称肃宗。李亨在灵武经过一番努力后,聚集了一些人马,准备反攻,收复长安。这时房珀便趁机献策,毛遂自荐,要求统帅大军收复京城。李亨真以为他是个文武全才,就委任他为两京招讨使。房琯随即号令大军分兵三路,会攻长安。

房珀经与亲信幕僚商议后,决定效法古制,以车战对敌。遂将征用来的两千辆牛车排列在中间,两翼用骑兵掩护,浩浩荡荡,向长安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旌旗蔽日,杀气腾腾,好不威风。可是,这支老牛拉破车的队伍在对敌作战时,能否发挥其功效呢?除房琯及其幕僚深信不疑而外,其余将领则无不望而兴叹。

房珀亲自率领中军,并督促北军,进到咸阳北面的陈涛斜,即与叛将安守忠的骑兵相遇。这时,房珀本想先稳住阵脚,调整一下队形,再出阵迎战,谁知道这老牛破车慢慢吞吞,很难调动。这边房珀为调整队形吵吵嚷嚷,越整越乱,急得满头大汗,毫无办法。那边安守忠一看对手竟如此用兵,真是喜出望外,忙令部队迅速转到上风的位置,收集柴草,一面乘风纵火,一面擂鼓呐喊。老黄牛哪里经过这种阵势,一见烈焰腾空,又听战鼓声响如雷,吓得四处乱跑。安守忠乘势追杀,唐军大败。房琯慌忙令南路军投入战斗。那些老牛同样经不住人喊马嘶和震耳欲聋的战鼓声,不战自乱,败下阵来。唐军尸横遍野,死伤四万余人。杨希文、刘贵哲投降了叛军,房瑁领着几千残败人马向灵武逃去。

他苦思冥想悟出的火牛阵法,就这样被作为笑料录进史册。

前人的经验并不是不能应用,重要的是能否因时制宜,用得合适。唐朝末年,裘甫起义军在剡(今浙江嵊县)境三溪(嵊县西南)设伏,采用的就是西汉名将韩信破齐时水淹龙且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