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高明叫无为
3671300000014

第14章 识人用人戒律(6)

一个优秀的领导,如果把自己当作教练,而不把自己当作领导,那么就会大大增加自己和团队成功的机会。以下的训练原则可以爲你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用来鼓励队员,纠正问题。

让队员拿出最佳状态。鼓励队员超越自我束缚,超水平发挥,有时甚至会使他们自己大吃一惊。

树立共同目标意识。如果强迫别人做事,团队协作就会失败。队员必须知道目标所在,并对如何达到目标形成共识。

提供支援。支援队员,当他们需要你时,必须和他们在一起。这样做就能蠃得他们的忠诚,随之而来的是尽心竭力。如果不是总能与他们的意见保持一致,不要说:“我不同意”,而要学会说:“这是看问题的另一种方式”。

放手让队员尝试。团队协作要成功,就要放弃控制。这意味着下放权力。让队员勇於承担责任。

循循善诱。要是队员知道该做什么,却不知怎样去做时,就督促他们去做。告诉他们你的想法,甚至还要不厌其烦。如果他们持有异议,或带来坏消息,你还要冷静。

帮助队员吃一堑长一智。队员出错时,要不失时机地让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及时提供有指导性的反馈,帮助他们增进绩效。

做明智的顾问。如果队员不能彼此配合,你就要充当顾问的角色。每个团队都会出现这类情况,因此不必有失败感。除非你认为这个问题会毁了他们,否则一定要有耐心,要设身处地为队员着想。

帮助队员成长。如果不帮助队员发展,你就会失去他们。给他们提供弹性时间,使其能有时间学习,让他们到车间实习,派他们参加研讨会,鼓励他们加入专业团体并在其中积极发挥作用。

二十九戒:让部属背黑锅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知错不改、固执已见的人,他最终会陷入错误的泥滩,不能自拔。

作为领导,当然可以放手让你的属下去做那些具体的事情,怎样去做,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但最后负责的只能是你,不管你的属下是工作做得好还是坏,这全由你承担,这就是你作为一个领导的义务和责任,至于你怎样领导你的属下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办坏,那全靠你的领导才能。你要知道,即使不是你亲手去做的,你仍然该负全部的责任。

你既然要负全部的责任,那么如果出现问题和错误的话,你就应该及时解决和纠正,勇敢承认错误,有错能及时改正,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这也是你应该做的事,你在这方面做得好,才会有更多的跟随者。作为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和错误,而不是让你的属下替你承担错误,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你就得不到下属的支持和拥护,你的领导的地位就不会很稳固。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就是所谓同姓王。

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更是骄横。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皇帝一样富有。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当时的御史大夫晁错看到诸侯国的势力很大,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他对晁错说:“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竟是为的什么?”

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他父亲叹了口气说:“你这样做,刘家的天下安定,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老了,不愿意看到大祸临头。”

晁错又劝了他父亲一阵。可是老人不体贴晁错的心意,回到颍川老家,服毒自杀了。

晁错正跟汉景帝商议要削吴王濞的封地,吴王濞先造起反来了。他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怕了。他想起汉文帝临终的嘱咐,拜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尉,统率三十六名将军去讨伐叛军。

那时候,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他劝汉景帝说:“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候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回去。”

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

接着,就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竟昧着良心,批准了这个奏章。

一天,中尉来到晁错家,传达皇帝的命令,要他上朝议事。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立刻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

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忽然拿出诏书,要晁错下车听诏。中尉宣布了汉景帝的命令,后面一群武士就一拥而上,把晁错绑起来。这个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腰斩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濞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少地盘。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

汉军营里有个官员名叫邓公,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事情况。汉景帝问他说:“你从军营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吴楚愿不愿意退兵?”

邓公说:“吴王为了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这次借削地的因头发兵,哪里是为了晁错呢?陛下把晁错错杀了,恐怕以后谁也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亏得周亚夫善于用兵,费了好大的劲才打败叛军,平定七国之乱。

晁错作为汉景帝的臣子,他提出削藩完全是为了景帝的江山稳固,可是景帝一遇到压力就把晁错推了出去,让他做了替罪羊。作为一个领导,如果不能维护忠心耿耿的下属的利益,有了功拉到自己身上,有了错就往下属身上推,以后还会有谁会对他死心塌地呢?

三十戒:用人不知其长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于一个领导者而言,其才能的表现决不是自身的炫耀,而是要善于组织管理,要善于发现人之所长,让人才处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像宝石之于亮处闪光一样。

春秋时,卫国人宁戚在车旁喂牛,他一边敲打着牛角一边唱歌。齐桓公正巧由他身边经过,觉得他不同于常人,就和他聊天,果然发现他是个人才,就准备任用他。但大臣们却劝阻说:“卫国离齐国并不远,不如先派人打听他的情况,如果他确实是个贤能之人,再任用也不迟。”齐桓公说:“调查后可能会发现他有小缺点。人做事常会因小而弃大,这就是为什么天下智士常不得君王重用的原因。”齐桓公没有去调查宁戚的履历,没有了解他有无历史问题,就直接拜他为上卿。

也是在春秋时候,子思向卫国国君推荐苟变,他说:“以苟变的才能,统帅五百辆战车的军队不成问题。”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但是苟变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英明的人选才任官,就好比木匠选用木材,

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所以一根可以合抱的优质木材,有了几尺朽烂之处,高明的木匠是不会扔掉的。现在国君您处在战乱纷争的时代,正是需要收罗英武人才的时候,您却因为两个鸡蛋放弃了一员大将。您这话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两次拜谢说:“我接受您的指教。”

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能因为一些小缺点就放弃一个人才。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有大才能的人,往往缺点也很明显;而看起来很完美的人,往往天赋一般。所以,用人之道,在于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不要苛求细枝末节,而是看他大的方面。孟尝君养食客三千,鸡鸣狗盗之徒都派上用场;曹操的智囊集团,他手下任用的要么是谋臣荀或、郭嘉、贾诩、程昱等一帮封建知识分子,要么就是武将夏侯悖、张辽、徐晃、张邰等,很少是文武兼备的人才,但他唯才是举,善于让每一个人发挥其长处。荀或在袁绍手下没有什么建树,但在曹操麾下却屡建奇功,郭嘉也是这样,在曹操手下展示出了自己通晓事理、足智多谋的资质。

更重要的是,人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他现在有些缺点,以后经过磨炼,可以不断进步,改正缺点。大海之所以博大,是因为它不择细流。用人也是一样,一个有博大胸襟的领导者,手下的人才一定也是多彩多姿的。

三十一戒:大权独揽,不授权

里欧纳德·查雪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事业的组织越庞大,授权制度的确立就愈重要。你必须尽量减少管理工作中的个人因素,而使一切制度化。要使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感觉自己是遵守规章去作独立判断,而绝不是任人指使的‘跑腿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势必要确实做到‘充分授权、分层负责’,各人有各人的工作职责,各人也有各人的工作职权,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做领导的对工作兢兢业业是优点,但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琐事上,自己忙得昏天黑地,部属却轻闲得要命并心生怨气,觉得没有发展前途,这样的领导也不是称职的领导。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问大臣房玄龄和萧瑀说:“你们认为隋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两人想了一会儿,回答说:“隋文帝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他勤于为政,每次上朝,常常要拖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退朝休息。朝中五品以上的大臣,他都要和他们一起讨论政事;担任宿卫的人,他都要和他们一起吃饭。隋文帝的品行虽然不能说是仁爱英明,也算得上是励精图治的君主了。”

李世民听完,微微笑了笑,说:“公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这个人极其明察,可是心术不正。心术不正就会考虑不周,本性明察又容易多疑。他自己是通过欺凌前朝的孤儿寡母才得到天下的,便认为所有的臣子都不可信任,什么事都要自己决定。这样一来,虽然他费尽了心思,累垮了身体,却仍然做不到事事合理。朝臣既然已经知道了主上的为人,也就不敢再说真话了。从宰相以下,大臣们只是接受命令罢了。朕却不这样想。天下如此之大,怎么能靠一个人的思虑来治理呢?朕正在广选天下的贤才,让他们来做天下的事情。朕信任他们,同时督责他们,让他们成功。如果他们能够各尽其才,天下便可以治理好了。”

李世民的意思是说,皇帝一个人再英明,他也没有三头六臂,治理天下要靠尽职尽责的百官。

现实中,有些领导能力很强,经常觉得:“我可以自己做,我也能做得比任何人都好。”这样的态度其实有很多问题。因为你没有三头六臂,你要做的事太多了,这样你的工作品质就不可避免地会出问题。学习授权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让你集中精神在最擅长与最喜欢做的事情上。如果你不懂得授权,别人也没法让你知道他们的专长在哪里。从某个角度来说,你以自己之能剥夺了别人施展才能的机会,这会伤害员工。

做领导的要相信部属,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要允许他们犯适当的错误,只有这样公司才有后劲,才能保持长盛不衰。

一个领导在没有分身术时,要懂得有效授权,把工作指派给下属去做。

把一件自己可以干得好的工作派给别人做了,尽管可能做得不如你自己做得快,或者做得不如你自己精细,但也能达到目的。把那些常规性的工作派给别人去做,你就可以腾出手来做一些更具有创造性、更重要的工作。

有些领导哪怕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不愿让别人去干,这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精力,反而不利于工作。其实,放手让别人去干一些小事只会有助于自己提高处理更大的领导性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