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浓重的商业气息熏染得五彩缤纷又光怪陆离的纽约,也不乏辉煌的艺术殿堂。它们在摩天大厦的缝隙中生存,像晨星一样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彩。物质的超级繁荣和文化精神的不灭,构建了这世界最大的都市的完整的景观。
也许是血缘的遗传,美国人继承了欧洲人崇尚文化艺术的传统。我们一到纽约,这里的朋友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长长的可供参观的博物馆的名单:美国移民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科学艺术博物馆、海空博物馆、布隆克博物馆、布鲁林博物馆……时间有限,我们只能选择最著名的大都会博物馆了,它和大英博物馆、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并列为世界博物馆家族的“四大王牌”。
与中央公园毗邻的第五大道,是纽约的豪富和名流居住的地方,大都会博物馆也雄居在这条街上,它横跨了80到84街,占地20英亩,有200个展厅,气势之宏大,并不比那些摩天大厦逊色。这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四组八根巨大的圆柱支撑着它的门面,檐下装饰着一条由希腊艺术女神的许多头像组成的浮雕。参观者要走上百级台阶才能走进这艺术殿堂,这更增加了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走进这巍峨的殿宇,你仿佛走进人类的文化历史,这里展出的来自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远东、近东、欧洲、美洲等地的200万件艺术珍品,展示了从史前时期到当代灿烂的五千年世界文化。一个只有400年历史的国家,广揽世界艺术瑰宝,既装点自己又弘扬世界文明,足见美国有识之士的气魄和远见。往往越是现代化的国家越注意雕造自己在世界历史文化的地位和形象。
作为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当然着意对美国艺术的张扬,这里展出的美国的绘画、雕塑与装饰艺术是全美国最多最好的。美国绘画自然源于欧洲,在技法上看不出比欧洲大师有什么不凡,但许多反映这片新大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上却有许多感人之处。未开垦的处女地的空旷丰饶,雷雨中大森林的朦胧和神秘,海岸边浊浪排空的气势,晚霞下湖畔的宁静,都在美国画家的笔下闪现迷人的境界。印地安人部落的渔猎生活,最早的拓荒者破冰登陆的艰险,独立战争中浴血搏杀的场景,也在美国画家的作品中深刻地凸现出来。被称为美国名画的宾汉的《毛皮商抵达密苏里》、科尔的《牛轭》和沙金的《X夫人》前聚集了许多参观者。X夫人穿一袭黑色的晚礼服,一手扶着茶几,一手提着长裙,侧面而立,发髻高卷,细眉深目,高鼻红唇,庄重而高雅,与断臂的维纳斯和含笑的蒙娜丽莎一样具有永恒的魅力。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由家具、银器;玻璃器、瓷器和纺织品装饰的25个反映美国人不同时期生活的房间。从殖民地时期一直到20世纪初美国人走过了一条从欧洲文化脱胎,又与世界各国文化相融合的以至形成多元文化的道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像美国这样丰富多彩又良莠混杂了。
大都会最伟大的功绩应属对欧洲三干多幅绘画精品的收藏,许多作品是举世公认的名迹真品。欧洲艺术是与宗教紧紧相连的。宗教靠艺术传播和升华,艺术靠宗教普及和资助。大都会展示众多的欧洲绘画是以宗教为内容的。圣母圣子的生活,耶稣的降生和死亡以及教徒们的宗教活动等等。其中意大利的精品最多,如柴里的《圣杰若米最后的圣餐》和艾克的《耶稣死于十字架上:最后的审判》最为动人。对于有众多宗教信徒的美国来说,参观大都会既是他们的艺术活动又是宗教活动,在这些展厅里弥漫着教堂的神圣气氛。使我们驻足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十八世纪法国的雕塑,以及众多的罗丹和德加的作品。这些取材于希腊神话关于神的雕塑都逼真地层示了人类的力和美,那些栩栩如生的大理石人体雕塑,甚至使我能感受到他们身体的弹性和温度,特别是有关文艺复兴时期几位历史名人的雕塑更激起我们对他们的深深敬意。
在大都会中最吸引游人的还有埃及艺术的展览,这里集中了古埃及自史前到拜占庭时期的文化和艺术展品,包括在埃及出土的史前陶器、壁画、雕刻和珠宝,更令人惊奇的是美国人把埃及的整个一个古庙原样搬到了展厅里。这座建于公元前十五世纪的“丹得神庙”,是埃及政府1960年修建亚斯旺水坝时为了避免神庙永远淹在水里,遂将其拆除,并于1965年赠予美国。1967年美国又照原样重新组合而成。这座神庙展室占地一英亩,有三层楼高。我们绕着这展室里的庞然大物走了一圈,虽然远离故土地放在玻璃匣子里,使它们显得有些孤独,可那被历史的风雨侵蚀得斑驳的墙面上仍然写满了故事。
其实流落到美国的中国文物为数不少,在华盛顿和费城的博物馆里,我都看到许多中国的宝贵文物。大都会专门开了一个亚洲艺术展厅,这里收藏了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东南亚上自公元前三千年下迄二十世纪的文化艺术展品。这里是中国以外的最好的中国佛教雕塑收藏地。我们看到为数不少的金佛、铜佛、铁佛、玉佛、瓷佛、石佛和木佛。在灯光的照射下,静静地或立或卧在这堂皇的大厅里,他们还是那样安详自得,全无背井离乡的痛苦,陪伴他们的还有中国的古画,中国的陶器、玉器、金器等许多从中国厚厚的文化层中发掘出来的稀世珍宝。
我无法了解这每一件文物是怎样来到这个展厅的,但八国联军焚烧和抢掠圆明园的悲惨图景还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外国强盗趁中国战乱,跑到敦煌石窟把壁画一块块挖走的事例,至今还令我们心痛难忍。同时,我也不能不想到,那许多战争以及不是战争又胜似战争的**********,对中国文物的毁灭和破坏。所以,我在痛苦的同时,又有几分庆幸,庆幸大都会中许多中国珍贵文物避过了在家乡再次受到破坏的灾难,庆幸它们在异国他乡为祖国争得的荣誉。
我们谴责那些列强对中国文物的掠夺和破坏,我们也同时感谢美国的许多有识之士对中国文物的热爱和保护。最近美国国际集团的朋友,把本世纪初遗失到国外的颐和园宝云阁的十扇铜窗框用51.5万美元从法国收藏家手里收买,又无偿送还给中国,演出了中美文化交流史上最感人的一幕。我们真希望,中英、中法、中德、中日之间都有这样的故事演出。
反映中美文化友好交往的,还有展厅中那个颇受美国人喜欢的“苏州庭园”。这是美国的一个基金会特请中国的工匠用中国的材料建筑的一个真正的中国明朝的苏州文人园林,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怪石,竹影花香,样样俱全,唯一缺少的是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韵味,不过这足以使美国人玩味不已了。中国文化具有跨国际跨世纪的永久的魅力。
和我们的预料相反,大都会这座恢宏的建筑不是国家投资兴建的,而是完全由民间捐资兴建的。1866年7月4日,一群美国大亨和社会名流在巴黎的一家餐馆庆祝美国国庆。席间,一位叫约翰·乔伊的名流发表了演说,提议修建一所不亚于巴黎卢浮宫的国家艺术博物馆。演说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不过决不是附庸风雅,这些出身贵族的新兴资产阶级对文化艺术自有一番层次不低的追求,他们当然不希望经过流血斗争而诞生的代表他们理想的美国成为浅文化的国家。在场的美国人都赞成乔伊的倡导,由他们发起捐资,三年以后大都会博物馆在纽约第五大道建成。这之后,他们又得到更多人的捐助,到1880年,建成了这个现有规模的艺术圣殿,他们又用重金搜集收买了这众多的艺术珍品。在曼哈顿岛最值钱的不是帝国大厦,国贸大厦,而是这无价可估的艺术圣殿。直到现在大都会仍然由许多大亨和名流组成的若干个基金会及广大参观者供养着。
大都会和美国的所有博物馆一样是免费向社会开放的。但是每一个参观者都自愿向博物馆捐款,一般的10美元,最少的3美元。我们还和其他参观者一样得到一份外地会员申请书,上面写明凡是愿意加入大都会博物馆会的,每年交纳35元会费,会员就在一年内免费参观。美国人是以对文化事业的捐助为荣耀的,他们末必每个人都是富翁。文化对美国人来说绝不仅是一种消费的需求。再富有的人也会因为没有文化而耻辱。而在美国没文化一般也很难成为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