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邂逅大师
3657400000024

第24章 哈得逊的悲壮和纽约的奇迹

世界上哪一片森林永远不能采伐,也无法采伐,世界上哪一片森林居住的人群最多,参观的人也最多·这森林就是纽约的森林,就是曼哈顿岛的森林。这是水泥和钢铁组成的森林。

只有你亲临其境,才能感受这片森林的独特风景。在濒临大西洋的这片海湾里,拔地而起的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楼群,这楼群错落有致,排列成行,成了这海边唯一的林地。和遮天蔽日的森林一样,你走在这楼群拥夹的大道上,如同走在密林里一样,既使抬起头来,也看不见天日。如果,你在这楼群中散步,你会发现这里汇集和展示了人类建筑的精华和奇迹,世界上最高最大最美最奇最绝的建筑都在这里。最高的直插云端,在海风中微微摇晃;最大的像一座城市,让你几天走不出来;最美的,像一座水晶的宫殿,让所有的神话传奇中的琼楼玉阁相形见绌……如果你是夜晚在纽约降临,你会看见一个无边无际的银河灯海,光华璀灿,迷离闪烁,如幻如梦,谁对这人间奇观都会叹为观止。

和每一个第一次来纽约的人一样,我被它宏大的气势,被它神奇般的辉煌吸引了。无论这摩天大厦下埋着多少尸骨,无论这繁华后面有多少罪恶,纽约终究是整个人类的骄傲,是人类创造的奇迹。我想若干世纪之后,那时的人类会在纽约的曼哈顿岛的楼群中流连徜徉,感怀和追忆前人的伟业,就像现在我们在雅典和罗马的古城堡上,在中国的古长城上,感叹先人们的伟大和智慧一样。

对于纽约人来说,第一个值得追忆的人是英国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亨利·哈得孙。他出生在一个与北冰洋航海有密切关系的家庭,他自幼对北冰洋探险有着极大的兴趣。17世纪中叶,他四次寻求从欧洲通过北冰洋到亚洲的捷径。1607年,他首次远航,历经艰险后,被北极浮冰群阻挡,不得不返回。第二年,他再次北上,到达巴伦支海以东遇冰原阻塞再返。1609年,他又进行第三次探险航行,船只遇风浪不能驶向东北,只得改道寻觅西北航线,沿大西洋靠着北美大陆进入纽约湾并缘河而上,于是便看到曼哈顿岛上这片平坦而植被繁茂的处女地。这片新大陆的发现冲淡了他寻找通向太平洋的通道不果的不快,他预言将来这人迹罕见的海湾一定会建成一个繁华的大都市。

第二年哈得孙进行第四次航行时,又来到纽约湾。然而他还是没有找到通向太平洋的通道。艰苦单调的航海生活使海员产生了厌倦的情绪,他们把哈得孙和他的儿子及其他七个坚定分子放到一个小船上,然后他们逃之天天了。坚定的哈得孙一行八人,在纽约海湾上漂流,再也没有回来。

壮志未酬的哈得孙因其伟大的探险精神和对纽约的发现,永远被世界人民纪念。现在纽约海湾被命名为哈得孙湾,那条河被命名为哈得孙河。站在30层楼高的自由女神像上,哈得孙湾尽收眼底,烟波浩淼处,帆影绰绰。遥想当年哈得孙乘一叶扁舟在风浪中搏击,是何等地悲壮。在突然被吞没的那一刻,他紧紧地抱住自己的儿子,向这片新大陆投来的那一瞥,会像闪电一样划破阴云浓密的天空。

根据哈得孙的发现,1624年第一批荷兰人在这里登陆。进行了垦殖和开发,并建立了市政机构。1626年第一任荷兰镇长彼得·米奴特连哄带骗,花了60荷兰盾(相当24美元)买下了57.9平方公里的曼哈顿岛,这里便成了后来纽约市的中心。纽约市博物馆里有一个展室,生动地记录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在哈得孙河边的一间毛草屋前的一张桌子的周围,站着七个荷兰殖民者,米奴特站在桌前,右手前伸,好像在向印地安人讲价。他对面的六个印地安人有站有坐,在他们脚下的空地上放着斧头、铁锅、布匹、毯子,这些价值60荷兰盾的用品,换来了当时被荒草掩盖后来成了世界上最富有最值钱的一个半岛。

荷兰人并没有陶醉在这意外之财的喜悦中,他们又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岛上开路建房,1653年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城使荒岛生机盎然,荷兰人称它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这里又被英国人占领,改名为纽约。当时国力雄厚的英国又为它注入新的活力,有远见的资本家看到这里的地缘优势,他们投入巨大的资金建成港口、工厂、商场和公共设施,又换来巨大的利润,很快这里成了美国最大的城市,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便凌架其上,纽约成为美国第一个首都,华盛顿在这里登基,开始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

我们可能要谴责荷兰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野蛮欺骗,可是没有荷兰人的进入,可能曼哈顿岛永远还是印第安人的渔猎之地;我们可能愤恨英国殖民者对这片土地的血腥掠夺,可是没有资本的投入和剩余价值的获取,这里可能还会像北冰洋一样远离文明。

纽约之所以成为纽约,是时代和历史使然。17世纪的欧洲大陆并不是风和日丽,代表老牌资本主义的“日不落”的英国开始衰落,新兴的资本主义寻找新的发展天地;英国皇权的压迫,宗教的黑暗,使热爱自由的爱尔兰人、英格兰人和许多欧洲人难以忍受;欧洲的经济危机,又使许多劳动者不得温饱。于是要发财的,要自由的,要吃饭的欧洲人一起把目光投向了美洲这片新大陆。他们背井离乡,蜂拥而至,纽约成了最便当的登陆靠岸的地方。步他们后尘的还有亚洲人、非洲人,当然许多人是被有钱的欧洲人当奴隶买来的,戴上索链押进船舱运到美洲。纽约人口暴涨,百业待兴。1825年伊利运河通航,将纽约和其他内陆地区沟通,使其成了地位突出的海港和世界性的商业中心。1898年曼哈顿与布鲁克林之间修了大桥,把附近的几个岛子合成一个“大纽约”。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交汇的时代成全了纽约,来自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移民们,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海湾里创造了一个奇迹。

纽约是美国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一个大舞台,他们以老牌资产阶级不曾有过的气魄,在这个岛子上开创一番新事业,他们的思想在争取民主和自由的运动中得到解放,被压抑的才华如原子裂变般地释放出来,他们有意让英国人,让母土上的人们看一看他们的气度不凡和无所不能。

按着传统的理论观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使他们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可事实上纽约的所有建筑都显示了大手笔、大制作。也许是因为生产关系的新调整,带来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在曼哈顿第五街和第三十四路交角处有一座102层的帝国大厦,始建于1929年,完成于1931年,它开创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先例,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大厦。邱吉尔和爱因斯坦等许多世界的伟人在登上大厦时,都对它的高耸和壮观深深叹服。然而四十年后,它的世界第一的称号被齐肩而立的国际贸易大厦的双楼夺去了。1973年完成的这两座大楼都是110层,高412米。钢铁的骨架,玻璃幕的外墙,使它成了曼哈顿岛上最令人瞩目的银光闪烁的标志式的柱体。帝国大厦只能羞却地躲在它的身后了。尽管今年2月26日,这座大厦发生了6人死亡,干余人受伤的大爆炸,可这“垂直钢城”还安然无恙地每天接待访客。谁也说不定那一天它会遭受什么灾难。

我们乘坐电梯只用70秒就到了大厦的顶层,曼哈顿岛一览无遗。我看到所有的楼群都像小兄弟一样抬头仰望这座大厦。楼群夹缝中行驶的汽车像甲虫一样蠕动。在世界最高的大厦上远眺,使所有的人都胸襟开阔,好像自己也成了巨人。

纽约成了美国大亨们的角斗场,靠他们的经济实力,靠他们掌握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有才华的人才,在这里摆开阵式。角斗的结果是,纽约先是有秩后来便畸形地发展进来了。

在我们下榻的51街附近有一个由21座大厦组成的占地25亩的建筑群体,这就是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每一座厦前都装饰有造型奇特的雕塑,大厦群体中间有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园。花园中间的一块大理石碑上刻着洛克菲勒的一句话,陪同的吴小姐翻译说上面写的大意是:他一生信奉个人主义,这个主义上世界上最好的主义云云。

洛克菲勒是美国实业界的风云人物,他从1853年建立美国第一家炼油厂,1881年组建美国第一家石油托拉斯,成了其他垄断行业的典范。这之后他捐款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和许多慈善事业。他和继承他的事业的儿子共捐助社会事业25亿美元。洛克菲勒信奉的个人主义并没影响他成为美国的大人企业家大慈善家,就像信奉唯心主义没有影响牛顿成为大物理学家一样。对许多人来说,声称信奉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人类和这个世界做出了什么。

一个中国女人关于曼哈顿的故事,一个北京人在纽约的故事,使中国几乎每一个老百姓都对这片十分遥远的地方格外地关心起来。

纽约是地狱还是天堂,也有人问我。我说,纽约就是纽约。在那里把你送上天堂或送进地狱的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