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的情绪谁做主
3648300000036

第36章 空椅治疗,内射外显

精彩一句话:空椅子疗法可以让人们学习活在“此时此刻”,减少被“过去已发生的事”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的干扰。

几把空椅子可以改变人的情绪吗?不错,是这样的。下面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美国有一个叫杰姆的11岁男孩,有一天,他在玩游戏的时候,家里的门铃响了。当他正准备去开门的时候,他妈妈大声叫他不要开门,但他偏偏开了。于是,他妈妈的男朋友走了进来,用手枪打死了他的妈妈。

就在这个事情发生以后,不仅杰姆的哥哥姐姐责怪他害死了母亲,他的同伴也都回避他。杰姆变得沉默寡言,有时会表现出一种暴怒,学习更是一落千丈。

在他18岁那年夏日的一个下午,他站在街头,用手枪打死了一个人,打伤了几个人。后来他进了监狱,在那里他接受了一种心理治疗:治疗者要他想像他已经死去的母亲正坐在一张“空椅子上”,并对“空椅子”谈话。尝试了几次后,他变得越来越激动,最后他突然说“是我杀死了你”,并在他妈妈死后第一次哭了。治疗者以此帮助他接触和接受自己的真实感情。后来,杰姆在社交、学习上都获得了明显的进步,在监狱外的适应也很成功。

空椅子疗法实际上是一种完形心理疗法。所谓“完形”,德文原意强调将事物当作完整的整体看待。而完形心理疗法主张通过增加对自己此时此地躯体状况的知觉,认识被压抑的情绪和需求,整合人格的分裂部分,从而改善不良的适应。

这一学派的治疗者认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往往能敏锐地察觉自己的躯体感觉、情绪和需要,从而妥当地组织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需要得到满足,身心功能得到正常运转。相反,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不但不能敏锐察觉自己的躯体感觉、情绪和需要,而且会压抑它们。他们往往将那些不希望看到的心理活动压抑到潜意识中去。长期的压抑不仅使这些感觉、情绪和需要得不到正常的表达和满足,使人变得麻木和僵化,更会引起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症状。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患者难以自拔。

空椅子疗法是使当事人的****外显的方式之一。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它有哪些具体的功能呢?

1.处理冲突

我们可以准备两张或数张椅子(有时也可以坐垫替代),然后以每张椅子代表不同的角色来进行心灵对话。

比如说,我们将A椅子代表家长,B椅子代表孩子。当我们坐在A椅上时,说:“你每天只会看电视,也不好好念书,这样学习成绩怎么能上得去呢?”接着,我们换坐到B椅上,闭眼体会孩子可能的心声:“我上了一天的课了,很累了,可不可以不唠叨。”然后坐回A椅:“你每次都要给自己找这么多的借口,难道你不想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吗?”再坐回B椅:“我知道你们的意思,可是你们这样做只会给我更大的压力!”

像这样扮演不同角色互相对话的过程,继续至少半小时,让自己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逐渐地,我们有了机会说出压抑多时的苦闷,同时,还能学习理解另一方的感受。这样与另一方的关系就有机会取得协调。

运用空椅子对话的方式还可以处理夫妻、同事以及男女朋友间的关系,甚至是“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借此找到改善的契机。

2.宣泄压抑

有时候也可以在心理辅导室或成长团体的现场,只摆一把空椅子,这把空椅子代表可恨的对方,我们在“自己”和“对方”之间对骂,甚至可以拿枕头或椅垫去捶打代表对方的空椅子。如此一来,骂完了,打完了,气也消了一大半。这样你在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比较容易原谅对方。

3.不留遗憾

有些人可能由于某些原因所致,无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愿,于是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这时我们也可以运用空椅子疗法,向“对方”说出心中的思念、追悔或感谢,让自己和对方的关系有个完整的结束,而不再带着遗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