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阳谋三国
3637000000024

第24章 黑山

“臣等附议。”除了赵岐外,其他诸人虽然有些人也对卢植这些人的决定不赞同,但是还是随着大流一齐拜道。

赵岐看着众人,满脸苦涩的小声道了一声“子干,你好糊涂啊!”,然后脚下不稳,跌坐在地上,不再言语。

赵岐刚烈至此,刘辩自然看得出来。前些日子的时候,刘辩就曾偷偷的去卢植的府上见过赵岐一面。赵岐须发尽白,满脸枯槁,但是精神还算不错。刘辩和赵岐交谈,赵岐每每都将话题说道国家治理的问题上,时不时的还教育一下刘辩。刘辩看着这个忠心体国的老臣,心里也是非常欣喜,有这样的臣子支持,大汉怎么能倒?

当刘辩问道赵岐以前遭受的摧残和磨难的时候,赵岐总是爽朗一下,仿佛不在意一般。实际上刘辩能感觉道赵岐的那个心态,无非是不想在“皇帝”面前说而已。

“这是大汉的脊梁啊!”刘辩感叹道。

随后刘辩又对吴伉耳语一番,吴伉闻言,从侧面走下去,走到众人中间,搀扶起赵岐,向殿后走去。赵岐看着搀扶自己来的吴伉,眼里噙满泪水,摇摇头,随吴伉走了下去。

吴伉偷偷在赵岐耳边说了点什么,赵岐一愣神,然后克制着激动地表情,走到殿后。

众人都看到吴伉带着赵岐下殿,心里明白皇帝这是赞同了他们的想法,要用他们的建议,让董卓去平叛。

“诸位的话朕都听得真切了,再说连大将军也觉得不错,那就让董卓去平叛吧,顺带着赐董卓黄金三百,白银八百,锦缎百匹。让他自己看着办,是自己用也好,还是赏赐军官也罢,朕只希望他能还朕一个稳定的凉州。”

“陛下英明。”袁家的那些人首先就是高呼,然后三公九卿也都拜道。

“接下来是黑山的事情了。”刘辩开口道。

“臣建议表河内太守朱儁为并州牧,全权统筹并州军政,抵御黑山。”杨璇突然道。

杨璇虽然只是尚书仆射,但是在尚书令空缺许久的情况下,杨璇的地位自然上升了许多。更何况杨璇年纪在诸人中最大,就连卢植袁隗等人也要称一声老大人,也唯有马日磾能堪堪与之齐平。

“朱儁?”刘辩止住杨璇继续说话,故作疑惑道。

“朱儁朱公伟乃是我朝名将,历任郡官,曾担任交州刺史等职务。前几年还参与过黄巾贼和西凉叛贼的平定,乃是我朝数得上名的名将。”皇甫嵩开口道。两人都是武职官员,更是曾经协同作战,关系亲厚。

“诸位可有谁知道黑山的情况?”刘辩又继续问道。

“这个由臣来说吧!”张温接口道。“黑山军原来是黄巾蚁贼作乱之后的遗存,故也称为黑山贼。那贼子张角率领太平道造反后,被先帝派兵镇压,剩下一些贼人逃脱了出去,聚众在冀州的一些郡,主要是在太行山附近,因为太行山南段称为黑山,所以这些剩下的贼人被称为黑山贼。黑山贼屡次作乱,或是侵入冀州烧杀抢掠,或是翻山来到并州或者洛阳北边的一些地方。先帝在的时候,就曾起兵平过叛乱,但是贼人狡猾,胜则大肆抢掠,败则逃入山林,会合后继续打家劫舍,为祸不止。后来先帝听从诸位大臣的建议,封其贼首张燕为平难中郎将,所以这些贼子摇身一变,成了官军。但是他们贼性不改,总想着劫掠,所以才派朱公伟为河内太守,防备黑山军的侵扰。”张温侃侃而谈道。

“多谢张卿为朕解惑。”刘辩赞了一声。

张温连道不敢,然后闭口不言。刘辩看了一眼张温,觉得其人也不像历史上描写的那样,虽说有过买官的“不良记录”,但是现在看来,人还是有些能耐的。

“朕又看了一下河内送来的那个军报,想是朱太守那里贼人太多,兵力不够,所以他应付不来,才向洛阳求兵的吧。”

何进这时候开口道:“河内本是司隶的一部分,而司隶的军队大多集中在洛阳,所以朱儁那里想是也没有可用之兵了。更何况郡兵怎比得上洛阳的精锐,朱太守虽说有防御之责,但是抵挡不住也是情有可原。”原来何进是为朱儁开脱。

“这事朕自然知道,所以朕也没打算责罚他,就按赐给董卓的规格,再赐给朱儁一份吧,然后……”刘辩突然不说话了。

“陛下可是在想哪里有可用之兵?”北军中侯何颙突然开口道。

刘辩看何颙这么配合,心里也是很高兴,看来那天对他的刺激还是很有效果的嘛!

“不错,何大人可有什么对策?”

“臣觉得北军可用。”何颙肯定地开口道。也不等刘辩继续询问,自己说道:“自黄巾蚁贼乱时,北军就曾参与平叛,虽然中平元年的那些战斗让北军人员大减,但是剩下的无一不是精锐,所以臣说北军可堪大任。”

“何大人之言谬矣。”宗正刘弼驳斥道。

“北军人数本来就没剩多少,现在连满额都不到,而且北军还有守卫洛阳的职责,怎么能轻易轻离洛阳。”刘弼开口道。然后转向刘辩高声道:“臣觉得不能让北军离开洛阳,可以让朱儁自行募兵,或者由旁边州郡的郡兵加以驰援。”

“河内的郡兵和其他郡的兵水平都差不多,若是要压制住黑山军,哪得多少郡兵才行啊!更何况远水解不了近渴,各地调兵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不说,到时候若是晚了一步,朱儁抵挡不住可怎么办。”何颙不怕刘弼的质问道。

“那也不能拿北军去征战。”刘弼幽幽地道。他是汉室宗亲,自然有责任维持洛阳的稳定。“北军本来人数就少,给大汉留点精锐吧!若是洛阳城内不稳,这天下可就真的乱了!”刘弼苦口婆心的说道。众人恍然大悟,这才想起刘辩刚刚说过的话,有人不希望刘辩做皇帝,若是这个时候有人谋害皇帝,改朝篡位。想想都可怕……

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陛下,不如调西园的兵去吧。”何进看众人都不开口,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洛阳城里面本来兵力就不多,而且大多都在何进掌控之内。除了必要的宫门守卫和仪仗外,其他兵士也就一万两千人左右,其中包括主要是北军和何进直接掌握的两营。西园虽然不在此列,但是西园校尉都和何进亲近,也算是间接掌控。现在军队都在自己手里,自己再不吭声也有些说不过去了。

“西园操练不够,怕是去了也于事无补,更何况西园的兵源都是郎官子弟,能力让人不放心。”张温直言不讳的说道,西园的六个校尉闻言都是面红不已。不过西园确实如此,选自洛阳周边的良家子或者郎官后裔,能力有些,但是还是不堪大任,也无怪乎张温这么说。

刘辩心里有对策,只是现在还不能说,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看谁能说出他想说的那句话。

“不如……”何颙突然开口。

“不如怎样?何大人快说。”刘辩开口道。刘辩清楚的看到旁边何进拽了一下何颙的衣角,但是何颙就像什么也没看见一样。

“臣还是不说的好,刚刚臣想到了一种可能,但是想想又作罢了。”何颙忸怩的说道,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无妨,有主意就快说出来,那些百姓可等不及了。”

“臣作为北军中侯,自然知道北军人数不足,但是北军堪称天下精锐。北军五营,臣觉得可以抽调两营或者三营去平叛,然后再从西园抽调四营,一共六营或者七营的兵马,就算朱儁战事再不利,也能阻断黑山军南下,而剩下的军队也能勉强维持洛阳稳定。不过军营统帅问题和军队制度问题则需要大幅度变更,恐有改制之嫌。”

何颙的话一说出来了,众人又惊又喜,但是也有气愤恼怒。袁绍等人都觉得何颙这话说的不地道。西园军队虽然比不上北军,但是胜在人多,而且也不是那种新兵,起码操练了许多时日。此次协同北军去平叛,明显是为辅的角色,众人都有种被轻视的感觉。再想到何颙的后半句话,众人更是疑惑不已。这何伯求难道是想掌权?北军中侯虽然监管北军五营,但是实际的权利都是在各营校尉手里。现在一次平叛,若是北军趁机“兼并”了西园的那四营……

“诸位觉得何大人说的方法可行吗?”刘辩早就感觉何颙今天不一样,没想到他居然屡次的配合自己,刘辩心里欣喜异常。

“臣觉得可行。”杨璇开口道。

“老大人请说。”杨璇是自己这边的人,更何况杨璇也是人老成精,自然能猜到刘辩的意思,随即解释道。“这次若是去平叛,北军和西园都去,第一,能对黑山贼造成一些压力,毕竟北军的精锐是有目共睹的,西园也是先帝在时斥巨资筹建的,虽说不能让黑山贼望风而逃,但是起码能振奋人心。第二,朱儁在河内也呆了许多年,对黑山贼自然有很多的了解,想是以往战斗的时候朱太守都只是发战报,而不是求援,但是这次却是求援,足见这次黑山贼下山的势头太强。现在两部人马都去了,能更早的让朱儁解除危机。第三,此次去也有练兵之效。”杨璇拱手道。

“杨老大人说的不错,臣附议。”司空刘弘开口说道。

“臣附议。”这是司徒丁宫。

随后众人都是附议,刘弼还想说什么,但是看众人都是这样子,自己也不好说。

“陛下,臣觉得可以让朱儁领并州牧,现任并州牧蒲唐(汉制,州刺史一年一换,丁原已经卸任,并州原为刺史,后改州牧)早就上表告老,让朱儁同时调动并州除了丁原的兵马,然后合三地之兵,一起征讨黑山贼。”皇甫嵩突然把话题转到了刚刚杨璇说的那句话上。

“不错,皇甫大人说的对,现在并州北部的州郡和武猛都尉丁原的兵马(丁原人和少量军队驻扎在河内,同朱儁一起平叛,原来丁原任并州刺史的时候招募的军队,大多驻扎在并州北部州郡)都在防备匈奴,不能擅动。可以让朱儁兼领并州牧,然后一起平叛,洛阳的兵力也可以少调动一些了。”刘弼接口道,他还是不死心,希望留些兵力在洛阳拱卫皇室。

“陛下,此事臣觉得还有待商榷。”卢植突然道。

“哦?太傅说的是什么?”崔烈问道。

“自古哪有一州之牧兼领他州郡县的先例?朱儁若是兼领了两地,平叛之后怎么办?河内郡自有京兆尹辖制,若是如此做,恐有分裂京兆土地的问题。不如让朱儁暂领河内吧,直接拜为并州牧,到时候平叛成功了,再择贤选优,另派他人为河内太守。”卢植说道。

其他大臣也都默默颔首,觉得卢植思虑周全。

“朱儁有这么多人平叛,应该是能大获全胜,升他为并州牧,也算是赏赐的一种。”杨彪说道。

“那就下旨,赏赐朱儁,然后拜他为并州牧,暂领河内太守,先治在河内,等平叛结束,再去并州。然后从北军抽调屯骑、射声两营,从西园抽调冯芳、赵融、夏牟、淳于琼所统帅的四营兵马,一共六营,前去河内平叛,一切以朱儁为首。”刘辩看众人都说的差不多了,随即开口下旨,说着刘辩就要分拨虎符印信,准备大规模调兵。

“臣请求去河内平叛。”何颙高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