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阳谋三国
3637000000023

第23章 董卓平凉州

刘辩看着下面吵吵嚷嚷,如同集市里争执的商贩的大臣们,心里想这目的是初步达到了,有了自己假装退位的一幕,就算众人对自己再有怨言,也不敢直接逼迫自己,说自己失德了。更何况自己这么做了,再加上卢植的配合,做起事来阻力就小了很多。若是有一日自己真的被董卓赶下台了,这些人兴许心里还能对自己留些怀念,这就足够了。

殿内的人把矛头都直指十常侍等人,而和十常侍等人亲近,或者勾勾搭搭暗通款曲的人也被众人孤立起来。其中有许相樊陵等人,还有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曹嵩可是有苦说不处啊,虽然自己做过三公,争了名声,但是还是被人看作宦官同党,一时间有些心灰意冷。

而曹操老远就看到自己父亲被“隔了”开了,心中也是有些气愤,但又无话可说,谁让自己家里就是宦官子弟呢。曹操身边的许多人虽然没有远离他,但是都还是刻意的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见到这样的情景,曹操心里十分不舒服。

“肃静!”刘辩低声喝道。

殿内大臣依旧高声咆哮,好像要与十常侍等人不死不休一般。刘辩看他们的样子才知道这“历史遗留问题”是多么严重,恨不得将张让等人生撕活剥。

“肃静!”刘辩提高了声音,除了极少数人能听见外,众人仍然在高声喝骂,各种“文人”骂声不绝于耳。十常侍诸人早已经被吓得腿软,如同一滩烂泥一般,萎在地上。除了毕岚不在此处,张让等人都跪在刘辩周围乞求饶命。

刘辩喊了两声肃静都没有人答应,心中大感不耐,看了吴伉一眼,又指了一下旁边放着的一些陶器用品。吴伉会意,走过去,冲着一块没人站立的空地,“喀嚓”一声,陶器摔碎的声音响在众人耳畔,吴伉又陆续拿出三个陶器摔碎,这才让殿内的众人止住声响。

“陛下发怒了。”众人心里道。

“中常侍的过错先不着急议论,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应对三地叛乱,诸位这么大声的议论,莫不是有什么好的方法?”刘辩看着闭口不言的众人,高声问道。

诸人听到刘辩这个言语,心中都是都是暗叹。“这皇帝明显是偏袒宦官,转移矛盾”。不过众人也无法反驳,因为刘辩说的是实话,没有什么比镇压叛乱更迫切的了。

刘辩看了一眼卢植,微微颔首。卢植也没什么表情,然后躬身拜道:“请陛下先让无关的人回去吧,这次大动干戈的把洛阳的诸多官员都带到崇德殿,已经让洛阳的许多部门运转失常,陛下宜让诸位大臣先回去,剩下一些官员来参与谋划镇压叛乱之事吧。”卢植不卑不亢的说道,大将军等人也都是表示赞同。

卢植身为太傅还是很有权威的,也被大多数人认可。虽说不在朝堂的时候,许多人都暗中拜访卢植,让其帮忙做些事情,好的事情卢植自然照办,不好的事情卢植则是推诿敷衍。所以卢植正直廉明的性格更为人钦佩,而那些曾经希望袁隗做太傅的人也转头觉得卢植做太傅也不错。

刘辩听到卢植的话,故作沉思片刻。然后开口说道:“此事是朕乱了分寸,又没第一时间叫大将军知道,就将诸位叫来,朕向诸位道歉。”刘辩给了何进一个台阶,让何进放心。

随后,三百多人陆陆续续的走了出去。其中许多人都没有上朝的资格,今日被皇帝叫来还有些欣喜,没想到是这么个烂摊子,随即众人都熄了表现的心思。当下卢植又开口让一些位卑职低的官员出去,这些人也是懒得操心,对皇帝山呼告退,然后走了出去。

现在殿里只留下少数的一些人参与接下来的议政。

其中包括太傅卢植、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司徒丁宫、司空刘弘。

九卿官员分别是:太常种拂、大司农张训、卫尉杨彪、少府许相、光禄勋周忠、太仆贺松、宗正刘弼、廷尉赵谟、大鸿胪荀爽(刘辩登基时被何太后否决,不再就任光禄勋,改任大鸿胪)。

还有就是左将军皇甫嵩、右将军周慎、后将军袁隗、(前将军董卓不在朝中),三独坐:司隶校尉张温、御史中丞韩馥、尚书仆射杨璇(尚书令暂缺),以及执金吾李谆等人。

再有北军中侯何颙及五营校尉和西园剩下的六个校尉。作为“关键人物”的十常侍也依旧站在刘辩身后。

当然,像马日磾、蔡邕、崔烈、赵岐、曹嵩等德高望重的,或是曾经担任过三公九卿要职的人也留了下来。

“现在议一议怎么处理吧。”刘辩看人走的差不多了,然后开口问道,声音满是迫切。

“陛下,臣觉得应该起四方之兵,集合之后去各个地方平叛。”何苗不假思索率先开口。

“车骑将军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尽用四方之兵,不然边境的叛乱平定了,可是征兵之地定然是民怨沸腾,州郡不稳当,无外乎拆东墙补西墙。这样一面叛乱平定,另一面就算不起刀兵,也会导致地方动乱。”卫尉杨彪对何苗的话一半赞成一半否定的说道。

“那不知道杨大人可有什么建议?诸位畅所欲言吧,这事太急迫了,若是朕一个一个问,耽误的可就不是时间,而是大汉子民的性命了。”刘辩表现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让诸多大臣没了什么顾忌。

“陛下英明!”杨彪一赞,继续道:“臣先说说凉州的韩遂马腾叛乱吧!前将军董卓兼任凉州牧,此次凉州叛乱,董仲颖重责难逃,不过想是现在西边发来了战报,董卓已经开始平叛了。”

袁隗听到杨彪说要重责董卓,心里稍显不悦,因为以前董卓曾做过袁隗的椽属,也算是袁氏的门生故吏。当即开口道:“董卓忠心体国,为官三四十年也算是懂的大事,现在凉州叛乱,不能再责罚大将,不然将士不用力平叛,牵连日久,对大汉的稳定危害甚大。更何况董卓现在想必已经开始平叛,若是临阵换将,恐怕军心不稳。”

赵岐在一旁冷冷一笑,然后开口道:“董卓那个老兵痞在凉州那个地方几十年,心思早就野了,哪还会听国家的话?哼!别忘了先帝在时,就曾下诏让董卓把军队交个皇甫将军,那董卓还不是贪恋军权,心有野心,上表拒绝,也正是因为这样,为了安抚他,省的他做出什么有害于国的举动,才让他任凉州牧和前将军的。凉州之叛,也是董卓没治理好的原因,他罪责难逃。”赵岐声音不大,但是这么多人都能听到。袁隗听到赵岐这么说,面皮抽了抽,也不再言语。

“不让董卓去平叛怎么办,那赵大人觉得还能找谁去?从别的地方调军,迁延时日太长,那时候只怕韩遂马腾都到长安了。长安还是我大汉先帝的祖陵,若是叛贼打到了长安,你让我大汉皇帝怎么面对天下和列祖列宗,你付得起这个责任吗?”御史中丞韩馥冷冷地道,脸色倨傲的看着赵岐。韩馥身为袁氏门生,虽然性格怯懦,但此时却踊跃异常,向着袁隗说话。

赵岐看韩馥那个脸色,心中也是气愤,刚要说话反驳,何进把他的话打断了。“我也觉得让董仲颖去平叛是现在唯一能选择的对策了。”

“大将军不可啊!”赵岐高呼。

刘辩听到赵岐的喊声,但是也只是冷眼观望。

“董卓乃是虎狼之人,现在不能用他啊,大汉朝这么多将军武将,难道还没有人能去平叛?”赵岐高喊,又扫了那些武将一眼。

武将们被赵岐看的一愣,大多面色都带有惭愧之色。

“董卓经营凉州多年,他的影响力不下于韩遂马腾之流,让他去平叛,正好让两伙势力较量一番。”崔烈突然开口道。“若是董卓战败,则处置董卓的罪责,免了他的军职,夺了他的军权,省的他在凉州根深蒂固,让他挪挪根也好。那时候韩遂马腾就算有十万之众,占领着凉州那么大的地方他也经营不过来,到时候,让周慎将军、皇甫嵩将军等人前去平叛,以众击寡,凉州自然能全数取回。”崔烈分析道。

曹嵩接口道:“若是董卓战胜,则西凉稳定,长安洛阳俱不受影响,皇陵也能保全,皇家颜面不失。韩遂马腾败退,董卓兵力必然也有所减损,那个时候董卓想要为非作歹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力量了。”曹嵩看着众人都说话,自己也不好不开口,顺着崔烈的茬接道。

“陛下……”赵岐还要开口。

“太傅怎么看?”刘辩伸手一挥,示意赵岐不要说话,然后对卢植问道。

“董卓在凉州多年,对当地风土都有深刻的了解,包括羌人胡族的生活习惯、刀兵演练。再加上董卓手上握着西凉重兵,现在只能让他去平叛。说是从别的地方调兵,可是各方军士习俗不同,演练方式也有很大差异,现在长安都岌岌可危,哪还有时间调兵。”卢植高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更何况董卓为官数任,就算少有过错,也不能以偏概全,加以责罚,不然有失仁德。”

袁隗听到卢植为董卓说话,心里也是暗笑,觉得卢植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陛下,臣认为应该继续让董卓在凉州平叛。”卢植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