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阳谋三国
3637000000025

第25章 闹粮

众人都大感惊讶,这何颙是怎么了?每每到关键时候都有他出现,怎么不像以前认识的何伯求了?

“爱卿要去河内?”

“在洛阳呆着烦了,臣想还是随军去河内会会那群黑山贼子吧。更何况北军抽调走了两营,臣这个北军中侯当着也没意思,想到朱太守那里也没什么出谋划策的人,所以臣就想去一起跟着平叛,厚脸向陛下请旨。”何颙解释了一下。

这下众人明白了,为什么何颙今天表现这么异常,他这是想走了。他表现的是忧国忧民的样子,让北军去平叛,自己也参与进去,无非是对皇帝失望了。为什么对皇帝失望?还不是没有处置那些宦官,众臣都知道何颙心里的恨,任谁自己的老师被打死,而不能报仇,想想都觉得难受,更何况忍了这么多年的何颙。现在逮到这么个机会,何颙心灰意懒,不如归去。所以请旨去河内平叛。

若是胜了,就随朱儁去并州,治不好国家,治理一州也不错。若是败了,那就埋骨他乡吧。

众人看何颙的眼神也变了许多,看来何颙这是真对皇帝失望了。何进刚想开口说些什么阻止何颙,何颙一下行了跪拜大礼,再次言辞恳切的求道。

刘辩看了何颙一眼,知道他是心意已决,说道:“望爱卿保住有用之身。”

“谢陛下厚爱。”何颙磕完头,起身和被调动的六人:鞠义、黄忠、夏牟、冯芳、赵融、淳于琼一起离开了崇德殿。

看着何颙那瘦削的身影,刘辩猛地一拳头砸在案几上。“何伯求,壮哉!”

何颙已经带着众人去整军了,在这个急迫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举行什么誓师大会,什么十里送行的礼仪了。

一下处理好了凉州和黑山两处的叛乱,众人都感觉到身上压力大减,虽然对何颙的做法,众人心里也对皇帝颇感失望,但是自己作为汉臣,也不能说出自己的怨言。

如此,改进行第三项,鲜卑人的问题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大司农张训大声吼道。

诸人都被震得不清,不知道一向温文儒雅,和声细语说话的大司农怎么也像太傅卢植一样,大吼大叫,咆哮朝堂了。

张训现在都六十多岁,快七十了,身体虽然不算硬朗,但是支撑个朝会还是可以的。因为年老,所以刚刚众人说话建言献策是时候,他根本就插不上嘴。张训心里这个恨啊!

这群人就光顾着说怎么平叛,怎么派兵,根本就不问问自己国库里面的钱够不够打仗。自己官拜大司农,对着大汉朝的钱财那算得是无比精细,看着那些说话不腰疼的诸人,心里也是不住的感叹和怨恨!

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众人才发现是大司农张训发出的这声“怒吼”。

“爱卿有什么事情要说?”刘辩看了一下,是张训,心里暗道:“这下看这帮人怎么办”。

张训看了刘辩一眼,又环顾了一下周围的人,苦涩一笑道:“陛下,诸位大人,国库撑不起三地的大战了。”

“呃……”众人如同吃了苍蝇一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国库没钱,还打个屁啊!

“国库怎么能没钱,上次平定黄巾蚁贼,这都过去好几年了,收上来的赋税怎么还支撑不起三地的战斗?”司空刘弘问道。

众人闻言也都把目光集中在张训身上,张训被众人看得一阵恼怒,然后有些生气的开口道:“不问还好,既然司空问了,那我就和众位算算账。”

诸人都静等下文,张训则一遍回忆一边开口说着。

“远的我不说,我就从中平元年黄巾蚁贼****开始说。中平元年,黄巾蚁贼作乱,牵连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历时将近一年才大体平定完成,这还不算各地残存的那些残余势力。八州农桑受损,百业不兴,百姓流离失所,各地俱是迁徙的流民。为了让各地恢复生产,在中平二年的时候,就开始向各地调钱调粮,缓解蚁贼造成的损害,这下大汉储存的粮食也好,钱财也罢,就耗费了将近五成。那可是五成啊!”张训满脸恨意的说道,想想现在都是一阵难受。

“然后就是赏赐有功之臣和抚恤死去的将士,这些钱有些是大司农府出的,有些是少府的出的,若是有不信的,就去问问皇甫将军、周慎将军,或者去问那董仲颖也行。”

“北军没多少人了,死去的将士太多,你们道为什么没继续把北军招满,就是钱不够啊!”张训说着说着,逐渐面无表情,冷眼的看着众人。

“那不还剩下至少五成的粮草啊?”太常种拂开口问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哼!”张训冷哼一声。“那时候先帝在位,也有大臣建议把北军招满,毕竟那是我大汉的颜面,但是先帝说剩下的粮草有大用,留着,不让动!”

“果不其然是有大用啊!北宫伯玉、李文候、边章你们还记得不,那次作乱花了又有一成左右,先帝还修了宫室,扬州那里出了乱子,荆州也不安生。幽州冀州就更别提了,那幽州本来就不怎么产粮,还需要冀州支持,异族入侵,又是耗费巨大。你们说这大司农府还剩多少?”

“你们或者会说,消耗粮食的时候,不是也收上来粮食嘛,怎么还是入不敷出?这几年天灾还少吗?不是这里地动,就是那里雹灾雨雪,往年能产多少粮,这几年连半数都不到,就连冀州、荆州那样的地方也勉强维持自己的需求。你让我拿什么支持平叛!”

“那不是还有万金堂的钱嘛!”韩馥幽幽地道。

张训可不管韩馥什么名声,什么背景,瞪了一眼,冷哼道:“先帝的钱你敢动?”

“呃……”韩馥又哑火了。汉灵帝那个嗜钱如命的主,变着法的敛财,谁敢动他的东西。

“老臣熬干了这把老骨头,跟你们说了这么多,只是一句话,大司农拿不出钱粮来了。”张训眼睛一闭,不再言语。

包括刘辩在内,都被“震慑”到了。这老头可真是不管不顾啊,只顾着一直诉委屈,也不管他人怎么想,就是没钱!

“真的没钱?”何苗狐疑地开口问道。

张训一听就知道是何苗,也不给何苗面子,仍然闭目道:“没钱!”

“咳……”众人都是一阵感叹,这下白议论了,没钱还打什么仗啊!干脆等着叛军打到洛阳城下吧!

大臣们全都陷入沉默了。

半晌。袁隗开口道:“陛下,铸小钱吧!”

“祸国之言,陛下不可听真。”马日磾可不管和袁隗是什么亲戚关系,开口就责怪了袁隗。

“陛下万不能铸小钱啊!若是改铸小钱,那必定要废除五铢钱。到时候各地必然财物流通不畅,更使得物价飞涨,百姓必然是苦不堪言,饿殍满地的状况就在眼前。再说铸了小钱,奸商必然会趁机囤积财货,操控市场,危害社稷。袁隗之言,真乃祸国之言。”马日磾高喊道,其他人也觉得暂时不能铸小钱。

历史上董卓就曾铸小钱,然后国政混乱,百姓手里有钱,但是购买力却是不足,根本买不到东西,往常很便宜的东西,却因铸了小钱之后,变得昂贵异常。

袁隗被马日磾这一阵喝骂整的面红耳赤,但是不得不开口道:“臣难道不知铸小钱的危害吗?但是值此危机关头,不这么办还有什么办法?铸了小钱,然后马上去大商人那里买粮食,先解决了叛乱再说吧,不然这洛阳都是朝不保夕,何谈社稷。”

“此事不可。”杨璇也否决了袁隗的提议。

杨璇虽然不知道袁隗提出这个铸小钱的提议的目的,但是他是肯定不会同意的。“铸小钱只看到了短期的利益,对大汉接下来的发展影响太严重,臣不赞同。诸位还是想想别的方法吧。”

至此时,刘辩才开口问了一下张训。“大司农府真的一点都拿不出来了吗?哪怕能支持一地的费用也好。”刘辩言语恳切,甚至都带有一丝哀求的语气。

张训闻言,心中也是一颤。然后开口道:“陛下,真的没有了。不是老臣说谎啊!”

“老大人,真的没有了?”刘辩仍不死心。

“只能支持一地一个月的粮草,而且还是河内这种近的地方,远的地方,就不够了。”张训苦涩笑笑,只说出一句话。

“咳……”刘辩颓然一坐,看着众人,面带苦涩。“朕说不要做皇帝吧!”

“陛下不可再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言语。”卢植道。

“陛下,老臣把前些日子您赏赐的三十金捐出来,充作军饷。”杨璇高声道。

“老大人家里本就不富裕,再说您老身体不好,那些钱您还是自己留着吧。”刘辩感怀的看着杨璇,然后说道。

“岂不闻君忧臣劳,君辱臣死。现在时局动荡,身为臣子难道还舍不得自己的小利小惠?生为汉臣,自当为国祚绵延而努力。陛下济老怜贫,老臣心里自然知道,但是现在老臣愿意拿出三十金,充入国库,给边军发饷。”杨璇语气平缓,但是铿锵有力,说的那些有钱但是没有率先表态的人,要么是面红脸热,要么是心里衡量着该拿出多少钱来。

“老大人忠心为国,为大汉社稷鞠躬尽瘁,受朕一拜。”刘辩起身一拱手道。

这下诸位大臣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了,连家里贫寒至此的杨璇杨老大人都能首倡捐钱,若是自己再不出声,恐怕说不过去了。

“臣捐八百金。”

“臣捐五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