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阳谋三国
3637000000019

第19章 忠义

刘辩随后又召见了步兵校尉刘敏、长水校尉刘威,两人都是汉室宗亲,但是刘辩对他们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在刚开始见面的时候,二人表现的明显比别人活跃,但是交谈中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才能不是很高。

二人也算是有自知之明,所以虽然没有非常明显的谄媚讨好,但是眉眼之间也是顺从万分,不住的点头哈腰。二人能担任北军的校尉无非是靠着汉室宗亲的这个名号和一些姻亲关系,而何进虽然位在大将军,掌控军队,但是也不好明显的把二人罢免,以免落下口实。但是两人心思通透,早早就向何进投诚了,何进也乐见于此,没对二人做什么处理,依旧掌管北军。

虽说两人是宗亲,但是比不上何进和刘辩的舅甥关系。所以两人明显把刘辩和何进当成一伙的人,以为刘辩的大发雷霆是对袁绍那些人,而不是对自己的舅舅,所以两人对刘辩谦恭非常。

刘辩与这两个“酒囊饭袋”没什么好说的,而通过与他们的交谈,刘辩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些养尊处优的人腐朽到了什么程度,也更加坚定了心里整顿弊政的心情。

刘辩虚情假意的勉励了两人一番,不过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效力而已。两人也感觉到了皇帝的善意,然后乐呵呵的走了。

随后又见了王瑰,想到登基那天朝堂上的事情,刘辩自然没给王瑰什么好脸色,没有训斥,但是言语苛责了一顿,把王瑰弄得灰头土脸的,心中愤恨的退了出去。

“终于要见到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两位人物了。且让朕看看是多么厉害吧。”刘辩心中暗道。

在王瑰走后,鞠义黄忠没来的这个空档,刘辩心里也在暗自嘀咕,要不要再用一次“以势压人”,但是想想还是作罢了。武将不比文臣,文臣怕势,用皇帝威严能压制住,然后再用才能和仁德感化,文臣对你心悦诚服才能掌控。

武将则不同,大多数武将没有文臣那么多的弯弯心思,耿直是大多数武将的特征,所以对待武将,要么是有令其佩服的武艺,要么就是在理想上有认同。下定心思后,刘辩深呼一口气,静等着二人前来。

“鞠义(黄忠)拜见陛下。”两人一同来到殿内,向刘辩拜道。

“两位将军请起。”刘辩语气不再像刚刚那样阴寒,此时语气平和了许多,让人如沐春风。

“谢陛下。”两人道谢,然后刘辩举手示意,让二人坐下。

“两位将军不必拘束。朕也不是对所有人都那么严苛的,两位是大汉的忠臣,朕自会待以优渥。若是奸臣作祟,朕就不是这么好说话的了。”

两人表情没有变化,只是颔首称是,但是心中却不以为然。“宦官明显是奸人,皇帝却把他们当成忠臣,把我等和他们等同,真是耻辱。”二人俱是这般想到,尤其是鞠义,脸上轻蔑一笑,转瞬即逝。

刘辩目视二人,自然把两人的表情看在眼里,自己也是微微一笑。

“不知二位觉得朕今天‘表演’的怎么样?”刘辩开诚布公的说道。

“表演”?二人俱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刘辩说的是刚刚发怒的事情。

“陛下……”黄忠开口道。

“若朕不护着十常侍那些人,这洛阳就不安宁了。今日朕暴怒,让两位将军见笑了。”刘辩挥手打断。

“臣等不敢。”

“汉升是南阳人,怎么回来到洛阳的呢?”刘辩问道。

历史上关于黄忠的记载都是从刘表入荆州开始的,之前的关于黄忠的事情几乎没有,这也使得这个横空出世的半百老将军充满了传奇色彩。没有人会相信当时正值壮年的黄忠会默默无闻,最大的可能就是他的前半生被埋没在历史里,没有参与什么大事,名声不显。

而鞠义也是一样,它的历史也存在一段空白。鞠义本是凉州人,熟悉羌人搏斗之法,手下兵士骁勇精锐。曾参与黄巾起义的平叛,但是镇压起义胜利后却没有得到封赏,直接不存在记载,然后突然又出现在韩馥身旁,随其一起入冀州,在没有记录的情况下,很难想象这段时间鞠义在做什么。

两人的空白历史,今日刘辩才发现根由,原来是在北军掌控一营人马,但是又不算什么重要职位,因为北军人数都是“残缺不全”的。

黄忠听到刘辩问话,说道:“黄巾蚁贼作乱的时候,臣参与平叛,后镇压成功,受赏如北军。”

“正公也是如此?”刘辩又询问了一下鞠义。

“臣是凉州人,原来是张温张大人的部将,后来因为平乱升迁至现在的职位。”鞠义声音洪亮,不卑不亢的对着刘辩道。

刘辩看鞠义那个样子,也没觉得他失礼,毕竟历史上就说明鞠义的性格了。

“两位知道为什么朕要单独召见你们吗?而不是召见西园的那些人,又没有同时召见你们北军的五位,反而是分开接见?”

“陛下是有大事要谋划。”鞠义心里活泛,一想就知道,大声说道。

“鞠卿可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啊,在这殿里还敢如此高声叫嚷。”刘辩嗔怪道。

“臣为陛下效命,只畏天子之威,不惧强人的力。”鞠义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思,顺口一句恭维的话让刘辩心中高兴又惊讶。高兴在于这话明显是效忠,不管如何,都不畏生死。惊讶在于这鞠义居然这么懂得自己的心思?这可是那个历史上自恃功高而骄纵的鞠义?

“卿之言大善,不知汉升将军呢?”刘辩问黄忠道。

黄忠平日里就和鞠义交好,所以见鞠义这么直接的效忠,黄忠也不拖沓,也是高声拜道。

刘辩看二人表现,知道是初步笼络住了,但是难保他们身后没人在操控,刘辩还需要继续笼络。

“正公可认识韩馥韩文节?”

“臣自然认得。那韩馥出自颍川大族,世代为官,族里虽不曾有官至三公的人,但是和那些大人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臣曾经见过几次韩馥,一介文人,不过如此。”鞠义满脸不屑,也不管刘辩黄忠在旁。

刘辩这才是暗自称奇,原来鞠义老早就不喜欢韩馥了,难怪后来叛韩归袁,只是不知道这韩馥是怎么带着鞠义前往冀州的。

刘辩心中突然想到,鞠义不会早就是袁绍布下的棋子吧?假意归了韩馥,然后等掌握了冀州军政大权之后,迎袁绍如冀州则是水到渠成。

“那正公怎么看待袁绍呢?”刘辩不动声色的问道。

“说道袁绍,臣觉得陛下你今日做的不对,那袁家势大,你这么公然的辱骂袁绍,这让袁家人的脸往哪里搁啊?陛下你虽然是天子,但是袁家怕是也不会善罢甘休的。不过若说臣对袁绍的看法,他说诛杀阉宦是对的,但是臣却不觉得他有什么才华,而且人品还不好。”

刘辩听到鞠义的前半段话的时候,还真以为鞠义和袁家有什么勾勾搭搭的,但是听到后半句,刘辩觉得事有蹊跷。

“为何说他人品不好?”

“自然是一代不如一代,那袁绍仗着四世三公的名号,在洛阳里也是为非作歹多年的人,而且那个袁术袁公路,还有个‘路中悍鬼袁长水’的称号。就这两样就能看出来了吧。”鞠义撇撇嘴,说道。

刘辩闻言可是大喜啊,看来这鞠义对袁家没什么好感,虽说不知道后来的历史走向,但是无非是袁绍对鞠义的礼遇才让鞠义投效的吧。

刘辩和鞠义说了一些话,把黄忠晾在了一边。黄忠听着两人说话,心中有些不舒服,但是也没什么表示。

“汉升将军的字取得好,汉升汉升,大汉昌盛啊!”刘辩看了一眼黄忠,赞道。

“谢陛下夸奖。”黄忠谦逊道,虽然他是武将,但是绝不会像鞠义那样傲气从生。

“不过这大汉怕是需要伤筋动骨一番,才能昌盛啊!”

“愿闻其详!”黄忠粗着嗓子说道。见皇帝终于搭理自己,心中略喜。

“汉室倾颓,国祚不兴。国家从上至下的腐败,那些蛀虫从内到外把大汉这棵巨树啃得皮开肉绽。先有阉宦蛊惑圣听,后又外戚掌权持政,再后来群贼作乱,哪一样不需要我等处置?为了振兴大汉,须得文臣用智,武将用命,天子用心。选贤举能,除弊去奸,上下齐德,共赴国难。”刘辩高声喝道。

“臣等遵旨,必定用命捍卫大汉社稷。”两人被说得热血淋漓,高声拜道。

“我得二位,如虎添翼,望二位爱卿能与朕齐心,随朕整饬河山,内除****,外据异族,开疆扩土,立不世之功。”刘辩握着两人的手,感受着二人常年行伍练出的厚茧,真挚的说道。

两人见刘辩如此,哪怕是铁石心肠也早已感化投效,更何况是鞠义黄忠二人。

二人神情激动,就像怀才不遇,一朝遇伯乐的千里马一样,就差拍着胸脯保证了。

“两位真乃忠义将军。”刘辩对二人发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