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阳谋三国
3637000000017

第17章 刺杀之术与军队

刘辩没有因为卢植对自己的责骂而摆帝王架子,责怪卢植。随着这一个多月来的接触,刘辩对卢植的尊敬和爱戴让他不忍对这个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进行责罚。刘辩不是冷血的人,他能感受到卢植为自己做的努力,哪怕是把自己的谋划告诉了卢植,卢植对自己的责骂,自己只能接受,然后尽力抚慰。

刺客有自己的准则,不杀忠诚为国的官员,甚至说不会侮辱他们,这是准则,也是底线。

目送着卢植走后,刘辩一个人坐在明光殿,殿门紧闭,殿内刘辩熄了所有烛火。在一片黑暗中,刘辩拿出自己从少府那里索要来的两把匕首。

刘辩善使双匕首,左右手都是同样灵活,刘辩将匕首命名为“除奸刃”,顾名思义是要用它们铲除奸人。匕首本身就是陨铁所铸,匕身坚韧,刃部锋利。除刃部之外的地方具是灰黑,锋利的刀锋在昏暗的殿内寒光大作,周围的温度都好像降低了一般。

刘辩的眼里满是嗜血的欲望。

最近这段时间刘辩一直压制着自己的诸多情绪,不知道是自己以前的职业的影响,还是心理作祟,刘辩总是在克制着自己的欲望。所以他总会自己在殿内挥舞着匕首,用高强度的锻炼来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

刘辩步法如书画者一般笔走龙蛇,来去如风,时而动若脱兔,时而静如磐石。一会闪到栏杆处不动声色的隐藏起来,一会又翻滚到柱子下,手拿双刃做厮杀状。刘辩在黑暗中锻炼着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在不断的碰撞、移动中使自己的身体更加柔韧和富有力量。

在殿内挥舞了一个时辰,刘辩满意的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收起两把匕首,然后转身看到桌子上的那几样物什。

第一样是刘辩让人打造的算盘,由纯金打造。刘辩混迹社会,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上学,不曾学习了什么知识,但是还是知道一些有用的东西的。刘辩不会用算盘,但是在汉朝这个时代,算盘已经是非常先进的东西了。刘辩先让人做了一副木质的算盘,待到宫内木工技师将算盘修正到符合自己的标准之后,又命少府按照模型打造了一个纯金的,许相还在疑惑这个一粒粒珠子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刘辩随便敷衍了一句“玩耍之用”就不在理会。

第二样是一堆细小的类似印章的东西,印章上都只有一个字,没错,这就是印刷术所需要的活字,不过这些活字不是用泥烧制的,而是用铜刻的。活字有大有小,上刻一个或多个字,刘辩看着少府送来的这些东西,不由得感叹皇家的技术就是精湛。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副玉石雕刻的活字,刘辩看着这些东西,对许相的办事能力又有了几分认可。虽说历史上对许相的评价甚差,但是刘辩能感觉到许相的那些善意,而自己也不介意在关键的时候救他一命。

第三样则是一个大的锦盒。这份东西是刘辩让吴伉偷偷出宫置办的,刘辩打开,眼透精光,心中大喜。锦盒里面赫然装着天子六玺和玉玺,不过这些东西自然是赝品。刘辩问吴伉的时候,吴伉也说都做得干净了。这些假的玉玺自然是为了行那偷梁换柱的计策而用。

刘辩将众多东西藏到殿后的密室里,然后推开殿门,回了自己宫中。

最近这些日子刘辩都没有在唐氏和貂蝉的宫中住,而是自己回到了自己的寝殿,这也使得不明就里的二女心里颇是抱怨,但是刘辩只好赔罪,然后推脱有要事处理。

前世的时候,刘辩身为刺客,过惯了心惊胆战的日子,若是交了女友,无疑会拖累自己,也会让自己的女人生命受到威胁,所以刘辩宁愿忍受孤独,在一次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远因为自己的感情而对别人造成拖累。

刘辩先是遇到了唐氏,又将貂蝉纳入后宫,感受到了前世不曾体会到的温暖,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需要自己来担负,刘辩要守护好自己的女人,不让她们为自己受伤。

刘辩通过接触,发现王越的剑术非常卓越,原本他对自己的基础还是有一些底气的,但是在面对王越的时候,还是感到了不小的压力。随后二人交手,刘辩在王越手下成了二十多回合后败下阵来。倒不是刘辩剑术不精,用王越的话说,刘辩已经到了十七岁,身体逐渐长成,力气也将固化,所以对上打熬力气数十年的王越,自然差上很多。

刘辩知道自己错过了习武的最好时机,但是王越也没让刘辩失望,拿出了一份“珍藏”的打熬力气,增加力量的药方,刘辩闻言大喜。虽说古代医学有很多错漏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认先人的智慧。王越给刘辩的药方就是用药材混入洗澡用的汤水中,药力自然会渗透到肌体内,虽然见效缓慢,但是在于长久和稳定,尤其适用于刘辩这种情况。随后刘辩又赏赐了王越许多东西,特许王越随时见驾。

刘辩对王越越接触,发现这个人对汉室还是比较忠心的,起码不像鼓弄皇甫嵩造反的阎忠一样。所以刘辩对王越施以恩惠,王越对刘辩也是死心塌地,除了担任剑术教师,也随时护卫在刘辩身边。而刘辩不去唐氏和貂蝉宫中,就是要在自己的寝宫里进行“药浴”。

五月十七,刘辩在登基一个多月后,终于召见了军队的诸位将军、中郎将和校尉。当然召见的是掌握军权的武将,而不是像袁隗那样挂着名却不掌权的文人。刘辩迟迟不召见这些武将,就是暗自给何进机会,让他整合洛阳的军队,而不让自己显得是个急于掌权的皇帝。

被召见的人有北军中候何颙(何颙原供职于大将军府,后被任命为北军中候,参与大将军府议事),包括北军下辖的五营校尉,分别是屯骑校尉鞠义、越骑校尉王瑰、步兵校尉刘敏、长水校尉刘威、射声校尉黄忠。

北军是汉朝常备军中的精锐和主力,最初由中尉统帅,因为驻守在长安城北,所以称为北军。汉武帝时,改北军中垒为中垒校尉,后又增设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七校尉,分别驻守在长安城周围,而中尉也改称为执金吾,不再统率北军。东汉时,省去中垒,把胡骑营并入长水,虎贲营并入射声,故七营变成五营,设北军中侯统率。因东汉迁都洛阳,北军则驻扎在洛阳北面。

因黄巾起义的时候,北军精锐去往各方平叛,当镇压起义结束后,北军军队人数锐减,所以到刘辩即位时,北军各营的人数均不足满额。

除了北军众人外,还有西园八校尉的诸人,不过此时蹇硕已死,早些年的时候鲍鸿也被下狱杀害,现在上军校尉为袁绍兼领,下军校尉为曹操兼领。

何进昨日已经进宫,婉转的说出来,让皇帝处理宦官的事情,刘辩也没做什么表示,只应了下来。正好刘辩今日要见这些武将,心里暗生一计。

“拜见陛下。”诸位军官齐声对刘辩拱手道。

“诸位平身。”刘辩双手虚拖,同时心中感叹不愧是当兵的人,声音就是洪亮。

诸人有老有少,年岁不等。刘辩除了认识登基那天咆哮朝堂的王瑰之外,其他人都不是很熟悉。虽然在登基那天诸人应该都在朝堂,而且知道这些人中有曹操、袁绍等人,但是由于人数较多,也没有发现他们在哪。

因为早先就让宫内之人通知军队校尉上朝,所以众人也没身披甲胄,全都换成文人装扮,虽然体态壮硕,但也能稍稍体现点文人风范。

刘辩让众人坐下,北军众人坐在左侧,西园诸人坐在右侧。正好各是六个人。“自朕登基以来,还未见过诸位,还请诸位先自己介绍一下自己吧。”刘辩不动声色的看着下方众人,既没有明君之相,也没有逾越之举。

众人闻言暗觉好笑,这等小事,应该是内侍就曾告诉皇帝的,现在小皇帝又来问自己。众人看向何颙,何颙一看,明白众人都以他为首,遂拱手拜道:“臣是北军中侯何颙。”

刘辩听了也没做什么表示,暗示何颙身后的诸人。

“臣是屯骑校尉鞠义。”

……

“臣是射声校尉黄忠。”

刘辩闻言目露精光,但是一闪而逝,然后心里暗自疑惑,黄忠什么时候还当过射声校尉?他不一直都在南阳吗?

左侧北军诸人介绍完了,刘辩才发现步兵校尉刘敏、长水校尉刘威居然还是汉室宗亲。原来北军校尉多为汉室宗亲担任,毕竟军队掌握在刘氏皇族手里远比掌握在他人手里强。不过刘辩瞄了一眼二人,心中就觉得没了多大的意思。一看二人面色苍白,就知道是个流连花间美色之人,如此自然不堪大用。

刘辩又示意右侧的西园众人。为首一人面目俊朗,十分帅气,刘辩一看就猜出了七八分是袁绍,果然听那人道:“臣是中军校尉袁绍,现兼领上军校尉。”

刘辩点头表示明白,而后袁绍身后一人则接口道:“臣乃典军校尉曹操,兼领下军校尉。”

曹操三十余岁,五短身材,面色黑黄,样貌不甚美丽,但是颇有些英武之相,举手投足间显得十分稳重。头戴玄色通天冠,身穿赤青颜色相衬的衣服,朗声道。

刘辩闻言目光一缩,看向曹操的眼神也有些不同。“这就是那‘治世能臣,乱世奸雄’啊”!刘辩心中大是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