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阳谋三国
3637000000013

第13章 寻才

刘辩听到郭嘉的话,非常兴奋。十常侍等人帮助汉灵帝卖官鬻爵,他们在各地也有收受贿赂,谁都知道他们手里掌握着大量财富,若是能将他们贪污腐败的钱财拿到手里,刘辩就不必“白手起家”了。

“方法是有,就是会贬损陛下的名声。”郭嘉笑嘻嘻的说道。

“奉孝要是再不说,那朕就断了你的酒水,让你在这殿里枯坐个十天八天的。”刘辩看郭嘉还在卖关子,调侃道。

郭嘉眼珠一转,说道:“那若是嘉为陛下赚他个盆满钵满,陛下多赏赐点美酒好不好?”

“奉孝莫要胡闹,快说是什么法子?”荀彧知道郭嘉的性情,故假作责怪道。

郭嘉不在调笑,脸色也逐渐稳重了下来,看了二人一眼说道:“大汉的财富总的说来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是大司农府里收上来的的全国赋税;第二是少府里的皇家财产;第三就是各地的世家大族里掌握的财富,但是现在我们都动不了那些人的钱。先帝在的时候又开设了西园,万金堂那里也有一些钱,这是第四部分。第五,就是那些宦官的钱。”

刘辩荀彧对此表示明白,点头示意郭家继续说。

“嘉刚刚从凉州回来,事情已经办妥,凉州那边约定本月二十起事,我暗自推测,志才这几日也就要回来了。两地起兵自然需要粮草,需要粮草就需要钱,可是大司农那里没钱啊!少府的钱是皇室的钱,还不能动,陛下只需要把西园万金堂的钱挪到少府……然后让太傅、大将军、车骑将军出面捐些,那些大臣即便是不想出钱,也得意思意思。”

“再让文若去荀公达去……”

“可是文若的侄子,大将军府里的那个荀攸?”刘辩故作惊讶道。荀攸这么出名的人,刘辩怎么会不知道,他惊讶主要是不想让自己显得太另类,若是真的知道了所有事,还不被这些人看成妖孽?算计董卓入洛阳就已经让他们很震惊了,刘辩觉得自己还是保守些好。

“陛下也知道荀攸?”荀彧问道。荀彧虽然认为刘辩聪慧异常,但是还不至于洞悉世事,但是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久,越发现刘辩远非常人可比。刘辩的新思路,新词语让他目不暇接,有时语言虽然通俗,却是意义深刻。

“只知道一些,奉孝,你继续说。”

“好。说道让公达去和大将军说,再度让大将军兴起诛杀十常侍的心思,那些宦官自然被吓得六神无主,陛下只需要稍微操作下……”郭嘉把剩下的话说完。荀彧眼睛一亮,刘辩则是低着头,在殿内走来走去。

“陛下,奉孝此计却是好计啊!虚张声势和借刀杀人都用上了!”荀彧高兴地说道。

“朕不说话是有些事情,朕觉得计划可以调整一下。”刘辩缓缓说道,脑袋里还在飞快的计算着事情的可行性。

“陛下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吗?”郭嘉也奇道。

“朕想的是,若是让杨璇老大人和太傅在上朝的时候一起对着那些人发难,收上来的钱会不会多些?”

荀彧突然一笑,觉得此事可行,但又接着说道:“杨璇大人家贫而无钱财的事情洛阳人都知道,若是老大人能在朝堂上首倡捐钱,那些富裕之户定会在意面皮,不得不捐。但是陛下千万小心暴露自己。”

“嗯,这个朕知道。奉孝在洛阳才呆了一天,朕就又要派你出去了。”刘辩看了郭嘉,说道。

“上了陛下的船,自然得努力划了。”郭嘉笑道。“不知陛下又有什么吩咐。”

“朕已经让王越的弟子去常山替朕寻个护卫,奉孝去陈留郡己吾县一趟,寻个叫典韦的壮士。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虽说以武会友为善,但是朕身边没什么武将好用了,就有劳奉孝去办此事了。切记一定把他带来,朕免除他后顾之忧,若是那典韦心有疑惑,那奉孝你就做一次骗子吧,把他骗来,只要他来了洛阳,奉孝的大功就立了。而且陈留附近的地方多是豪侠行走之地,若能再来一些勇武之人,朕就更加欢喜了。不过奉孝你毕竟是文士,与那些人交往可要小心些。”

“得陛下如此看重,想必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了,嘉定不辱命,多多为陛下诓来人才。”郭嘉笑道。

刘辩又和郭嘉荀彧说了一会的话,然后郭嘉荀彧就要离去。

“哎呀……”走到殿门口时,郭嘉猛地一拍额头,满脸的悔色。

“奉孝怎么了?”荀彧在一旁问道。

“嘉去见京兆尹盖勋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贤才,而且都把他带到洛阳了。刚刚匆匆入宫,却把那人忘记了。这马上又要去陈留,这事若是搁下了,郭嘉有负他人所托啊。”

“是何贤才,能让我们的郭大才子如此感叹啊?”荀彧问道。

刘辩在二人身后,听得他们说话,自然赶紧凑了上来,现在自己最缺人才,郭嘉认可的人,怎么能不上心。

“陛下,此人名唤杜畿……”

“若是朕没猜错,应该是京兆杜畿杜伯侯吧!”刘辩接过话头。

“陛下您不要吓唬臣等了好吗?”郭嘉无力的感叹道。

荀彧疑惑不解,看向郭嘉,好好地郭嘉怎么又被吓到了?

“不错,陛下又说对了。那人就是杜畿杜伯侯。”郭嘉看向刘辩的眼神,越发觉得神奇。“嘉虽然不信谶(chen,四声)纬,但是陛下如此,嘉怎能不信啊!”郭嘉假装哀嚎一声。

刘辩尴尬的笑笑。只得说道:“略知一二。”

“陛下,奉孝有事在身,让他先走吧,明日臣把杜畿带到宫里来吧,是否有才,陛下明日在评判吧。今日天色已晚,臣等就先告退了。”荀彧恭敬的对刘辩一揖。

刘辩送二位出了殿门,然后回了貂蝉的寝宫。

荀彧虽然是小小的守宫令,而且刘辩重用他之后也没有升他的职,但是宫内的众多宦官都知道荀彧在皇帝那里的地位,所以无论是荀彧带郭嘉戏忠等人进宫也好,还是带杜畿进宫也罢,除了必要的校验的之外,都没人敢拦他的步伐。

第二日,刘辩见到了荀彧引进宫来的杜畿。对于历史上的杜畿,刘辩还是有着比较深的印象的。

杜畿,字伯侯,乃是京兆杜陵人。杜畿是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历任群功曹、县令,其人尤善断案。曹魏时,杜畿爵为丰乐亭侯,官至尚书仆射。杜畿死后曹丕追赠其为太仆,谥戴侯。历史上对杜畿的事情介绍的不是很多,杜家最厉害的是参加晋灭吴之战的杜畿之孙——杜预。不过此时杜畿还没成亲,他的儿孙都还未出世呢。

杜畿今年二十七岁,前些年时候举孝廉,为中府丞,但是黄巾起义之后,杜畿感叹国家不稳,朝纲失统,遂弃官回乡侍候母亲。

看到这个和荀彧同样年纪的人,刘辩仔细的看了杜畿一遍。杜畿面目周正,口宽鼻挺,双目有神目视前方,络腮短须更显俊朗。虽然家族有过辉煌的时候,但是现在已经衰落下来,现在被刘辩单独召见,显得有些局促,身子虽然没有乱动,但也不敢大胆张望。

“伯侯为何弃官呢?”刘辩开口问道。

“启禀陛下,草民母亲身患恶疾,臣不忍母亲孤苦,独自在家里生活,故此辞官。”杜畿答道。

荀彧没有和杜畿讲关于刘辩的事情,这也是刘辩和荀彧说好的,要看看这杜畿是否有真才实学。

“百善孝为先,杜伯侯奉母弃官,其孝至真至诚,朕不如也。”刘辩感叹道。其实刘辩说的是实话,前世被抛弃,自然谈不上孝顺,今世与何太后为母子,仔细想想这一个月来的相处,心中虽然接受了何太后,但是“独行侠式”的刺客信条始终让自己无法接近何太后。刘辩知道杜畿的孝,只好感叹自己不如。

“朕曾听闻说伯侯母亲对你甚是严苛,不知可有此事?不知你的母亲现在身体可好转了?”刘辩对杜畿说道。

“草民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对我管教的比较严,过了些日子,母亲就不再那么严苛了。”杜畿见刘辩和自己唠起了家常,也放开了胆子,回话道。“如今母亲身体己经好了,前些日子正好碰到奉孝,奉孝说服草民,就带着草民来到洛阳了。”杜畿憨厚的说道。

刘辩可不认为杜畿是那么憨直的人,因为历史上已有表明。历史上杜畿去了许都,为谋求官职而结交侍中耿纪,在耿纪家中整日高谈,声音特别大,以至于周围四邻都能听到。而当时荀彧家就在耿纪家旁边,杜畿借此来让荀彧举荐自己。刘辩看着杜畿,心中也是暗笑,虽说杜畿自夸之言有些直白,但终究是有才能的人,可以一用。

“既然伯侯母亲身体已好,不如就留在洛阳辅佐朕吧,朕身边还缺少能沟通内外的人呢。”

杜畿早想出仕,见刘辩征召自己,心里自然十分乐意。当即拜道口称乐意效命。

其实杜畿是有小心思的。京兆那个地方离匈奴胡族很近,而且加上近年****,地方上很不稳定。杜畿是个孝顺的人,自然不忍心母亲居住在那么恶劣的地方,所以辞了官职。恰好郭嘉在京兆时与其相遇,然后信了郭嘉的言语,才带着母亲来到了洛阳。洛阳可是大汉首都,自然比京兆那里安稳的多。

暂且不论皇帝是昏是明,只要能入了皇帝的眼,自己的生活有了起码的保障。

杜畿就是这么个实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