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团队
3623100000009

第9章 脚踏实地承上启下(2)

胡宝泉深知,治理水患,绝无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在取得初步成效后,继续专心防患,他“督令州县经理沟洫,每一州县中开沟自十数道至百数十道,长自里许至数十里,宽自数尺至数丈,皆以足资蓄泄为度”。二十五年(17团),他又建议对已建堤坝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得到了乾隆帝的批准。这年冬天,胡宝泉被调往江西。次年七月,黄河又于河南境内决口,乾隆帝再次将他调回河南。这时的胡宝泉年已68岁,但他不顾体弱多病,仍以治水为己任,全心扑在治河上。他上书建议将逼近决口处的贾鲁、惠济两河增筑堤堰,两岸多挑渠港,同时建滚水坝,以导黄河水入两河。乾隆帝称赞他的办法是事半功倍。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在胡宝泉专心治水的时候,由于长年奔波,积劳成疾,他终于病倒了,而且病情相当严重。乾隆帝闻讯,派专人去探望。这时,胡宝泉请来人向皇帝转呈他的一个奏折。这是处于病危之际的胡宝泉上的最后一个奏折,这里既没有谈自己的病,又没有向皇帝提出任何个人要求,通篇所谈,仍旧是他念念不忘的治水问题。他汇报了自二十三年河工告竣之后的各项水利工程,其中谈到各州县所开沟渠,应“每岁或春融、或农隙,随时加浚宽深”。乾隆皇帝看到胡宝泉的病危谏言,大为感动,他敬佩这位老臣鞠躬尽瘁的精神,因此,急速赐药派太医,争取抢救胡宝泉,同时,又将胡宝泉在河南各州县开沟渠的做法令直隶总督仿行。

乾隆二十八年(1763)正月十八日,胡宝泉病故。乾隆帝“深轸惜”,特加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赐祭葬。胡宝泉的去世,使黎庶“悲思”,士友“追念”,时人“陨涕”,人们为“朝廷失一公忠任事之贤臣”而惋惜。

求将之道

古人指出:“求将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气,有智略。”

作为管理者,对于那些本性忠良的人才,一定要大胆施恩,以鼓励他的忠心。这样有良心者,能够忠一不二,为知遇者舍身忘死;有血性者,能够有一腔忠心的报国的义气和情怀:有勇气者,面对强敌而毫无畏惧。而忠良的下属,如果兼有智略者,更能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样的忠良人才当然人见人爱、人见人用。因此选拔人才的人,对于忠良之才只求有一方面的长处可取即可,不可因为有一点缺陷而抛弃了忠良之才。如果对于有忠良之才的人过分苛求,则奸滑无能之辈反而会侥幸得以保全,并被重用。

春秋时期,赵国太后最喜欢小儿子长安君。当时,赵国正遭受秦国的进攻,就向齐国求援。齐国要赵国以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相救。赵太后舍不得小儿子,硬是不答应。

左师触袭面见太后说:“父母疼爱儿女,就要为他们的将来着想。您看咱们赵国自肃侯开国以来,当时封了侯的人还有继承人在吗?其他国家王侯的子孙还有接着当继承人的吗?”太后说:“没有。”

触袭说:“可见权势这东西,很难保得住。弄得不好,近害自己,远害子孙。不是国君们的子孙不好,继承不了,而是位尊无功,禄厚乏劳。如果您让长安君占了很高的地位,封赐给他很多土地。一旦您归了天,长安君无功无劳,他在赵国能保得住这些吗?”

太后终于被说服,送长安君到齐国作人质。这就好像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一样,让长安君有了立功建业的资本,后来齐国便出兵击秦,救了赵国。

对人才的恩宠也是有限度的,特别是当人才出现错误时,管理者也要因错而责之,示宠以改之。

毁灭性的、带有人身攻击的批评是无效的,严厉的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可能伤人的自尊心,并引发人的愤恨,受过攻击性批评的人多半会自我防卫,找借口来逃避。

批评是有必要的,可以帮助修正错误,使之步调一致完成目标,所需要的是在掌握批评技巧的同时,要及时示宠,以帮助他改之。

靠实干取得进步

如何做人,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

我们不否认身边确有极少数人靠拉关系得到“回报”和“好处”,但绝大多数是靠实干获得进步的。

靠实干赢得进步,才有做人的尊严,才能受到他人的敬佩。

有位学者说,人的生活中总是假中有真,真中有假,这些都不失为人生的真实,最令人厌恶的倒是半真半假。在真和假面前,相信人们会向真靠拢。因为人生应当是真实的,而不应当是虚假的。世上有以金钱财富为荣者,有以职称名誉为荣者,有以文凭服饰为荣者……其实,这些东西都不能真实地确证一个人的真实价值。如果一个人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果不是坚持正直、诚实、高尚的人格,那么一切财富、地位、职称、文凭、服饰,以及华而不实的“知名度”,都不过是掩盖其真相的假面具。俗话说:发光的并不都是金子。我们还是应该分清人生的真实和虚假,力求真实而高尚的人生。

做好人难,做名人难,做常人更难。今天,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不行,还得会搞关系。许多人认为现在学会做人比干好工作更重要;会“做人”的人吃香,而一门心思干工作,不过是“傻干”,得不到一点好处。有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了“光靠实干要吃亏”的结论。

有些尽管工作干得不错,但背后却对上级管理者吹吹拍拍、请客送礼,同样会让他人瞧不起,因为仅有“才”是不够的,人们看重的是德才兼备。更何况,靠关系得到的好处只是暂时的,不可能终生受益。当依靠的关系失去作用力时,好处也就没了。由此可见,认为做人须凭关系,实在是本末倒置。当然,光说“老实人终究不吃亏”是不够的,还必须让那些实干而不拉关系的人真正“香”起来,让那些看重关系和拉关系的人确实捞不到好处。如果眼睛只盯着和自己亲近的人,实际上就是对拉关系者的纵容。因此,要端正一些人的做人之道,既要靠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认清做人的真谛,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进步靠实干”、“实干者吃香”的环境。

美国有个16岁的姑娘,自愿到洪都拉斯去,帮助那里人了解眼睛卫生常识,以提高健康水平。洪都拉斯十分贫穷落后,以致这个女孩醒来竟发现自己和猪睡在一起。也许有人会想,去那么苦的地方,不是太傻了吗?但她回来后却眉飞色舞地向母亲介绍说,明年她还要去。她母亲立刻鼓励她再去,并夸奖她的女儿,认为她的女儿有见解、有爱心,并为女儿乐于吃苦的精神而感到自豪。

恭敬不如从命

无论你处于何种中层位置,都不可能没有上级管理者。与上级管理者打交道,我们一般会经历如下程序:接受指示;执行任务;工作完成后汇报。

一切工作都是从接受上级管理者的指示和命令开始的。当上级管理者委派工作时,我们应立即停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准备记录。我们不应打断上级管理者的话,要边听边总结要点,要充分理解指示的内容,明确完成工作的期限和主次顺序。当然,为了更好地理解上级管理者的意图,我们可以要求上级管理者解释一番,但若是你心不在焉,上级管理者讲话的时候要“再说一次”,上级管理者马上会觉得这个人对自己不恭,从而影响他对你的信任。

要学会尊重你的上级管理者,对上级管理者做出的正确决策,应及时、切实地执行。

“恭敬不如从命”,这一条中国古老的至理名言,谆谆告诫着后人:对上级管理者,服从是第一位的。下级服从上级管理者,是上下级开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首要条件,是融洽相处的一种默契,也是上级管理者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

在一些公司里,经常碰到一些纪律观念不强、服从意识差的。他们是上级管理者最感头疼的“刺头”或“高草”。这些人或是一无所求,上进心不强,对上级管理者吩咐的工作满不在乎;或是自以为怀才不遇,恃才傲物,无视上级管理者。

人的生命,总是在满意与不满意、愿意与不愿意的无休无止的交织中消磨、延续。满座笑语,独一人向隅而泣的滋味,几乎每人都品尝过。身临此境,也许你的忍耐比抗拒更有效。忍耐是智慧美丽的形象,暂时的忍耐后你可以巧妙地表示自己的不满,但绝不可让不满情绪爆发,要控制好自己。你以自己的宽阔胸怀,坚持服从第一的原则是聪明之举。这样做,上级管理者会心知肚明,知道你在情感上掩藏着极大的不满,但理智地执行了他的决定,他在下属心中的地位不问而知。对你的气度和胸怀,他也不得不佩服甚至敬重之情油然而生。你暂时的忍耐比足赤真金还要昂贵。否则,顶撞上级管理者,使自己与上级管理者的关系在某个特定时段陷入紧张状态,进入不愉快的合作氛围之中。缓和、改善这种僵局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比你当初忍辱负重的服从还要大出几倍或几十倍。“要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叹为时晚矣!要知道,没有哪一个人会永远一帆风顺,所以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艳阳高照,都应以平常心去对待,暂时的忍耐,巧妙的服从,也是一种人生策略。

如果上级管理者做出的决策确实与你的思路相差甚远,那也不妨首先执行这个决策,然后私下里找管理者交流一下,提出你的看法,通过交流弄清上级管理者作出此等决策的意图。这样,你才能知道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何种途径,在什么程度上贯彻上级管理者的决策。

无条件执行并不表示没有个人看法,但是出于对全局的考虑,也不要干出彻底否定上级管理者决策的事。因此,对上级管理者的决策应在实行的过程中揣摩其意图,把握好渗入个人意见的分寸,从而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

准确了解上级管理者的意图是你与上级管理者搞好关系的前提条件。每位上级管理者由于各自背景的不同,其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与不同的上级管理者相处时,应根据其性格、思维方式,因人而异地选择工作方法和处理方式。

了解上级管理者的性格、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去揣摩,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单位聚会、与管理者一同出差等机会与其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配合管理者的意图,提高工作效率。

用实务配合上级领导

工作虽然有分工,但更多的是配合,没有配合就没有成功。

与同级配合是经常的,与上级管理者配合也许还不习惯。

上级管理者不在时别大意。工作往往是上级管理者分配的,但如果我们处理得好,让上级管理者配合也是正常的。有时上级管理者外出时,办公室内的气氛自然会比平时轻松。这时候,有人会认为上级管理者不在,便高谈阔论,说三道四,使平时严肃的办公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摆出一副“阎王不在,小鬼当家”的派头,孰不知这样做是很不合适的。

任何公司的上级管理者都会培养几名自己的得力助手,即使他不在公司,那些上级管理者的心腹也会把公司的情况详细地向他汇报。如果你认为上级管理者不在,就可以毫无顾忌,为所欲为,那么你就有可能要被暗打“小报告”。轻者上级管理者会认为你这种人只有经常看着管着,才能认真工作,不然就会一事无成。可想而知,提升的希望不会有了。如果情况严重时,有可能被上级管理者炒鱿鱼,砸了饭碗。

上级管理者对你这种表里不一是非常反感的,他会认为这种人不可相信,更不能委以重任,不然公司有可能遭受损失。因此,当上级管理者外出不在时,不要忘形,要比平时更努力地工作,以免“祸从口出”。

别太计较功劳。在工作中努力完成了一项对公司非常有利的业务,照理说应该受到公司的嘉奖和上级管理者的表扬,但你要知道,你的成绩是在你的上级管理者指导和支持下完成的。照理他是有权承接这份功劳的。所以,你应该把这个“光荣花”送给上级管理者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