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决定孩子一生的三大商数
3622700000021

第21章 学会合作(1)

提高人的意志力的情商教育,必须以提高人对自身主客观条件及其相互关系规律的认识即智商教育为前提。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能力是智育过程的最基本目标之一,为孩子交友以及日后的婚姻和事业成功打下了基础。

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一只船在海上航行,船舱里藏着一只鼠。鼠偷吃船夫的粮食,咬坏船夫的衣物。船夫恨透了鼠,想捉住它,把它扔到海里去。

鼠有鼠的办法,它使出看家的本领,在船底打洞,它要躲到洞里去,还要把船夫的粮食也搬到洞里藏起来。

结果可想而知。

这只鼠没有想到,它在船底打洞,不仅毁了船,而且也毁了自己。

无论在任何时候,千万不要想着去危害别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教授孩子合作精神

教孩子们玩合作游戏和活动可以增加被同伴接受的可能性,提高与他人共享的能力,使孩子更能接受别人的差异,保持更积极的同伴友谊。

让你的孩子学会合作游戏,可以让他明白,成功不过是群体活动过程的一部分,因而可以有助于他在这个高度竞争的世界上更好地处理问题。另外,这些游戏还能让害怕失败者认识到持之以恒的努力的重要性。在真正的合作团体中不存在个人失败,每个人都能赢,也都会输。

几种有趣的合作游戏:

合作机器人。

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需要3个人参加。建议那些兄弟姐妹间互相竞争或者是孩子正处于“不合作”年龄的家庭来玩。3人站成排,最小的站在中间,是“大脑”,拉着两边人的手,指引他们活动。两边的人必须合作,照着“大脑”的要求去做,三个人就像一个人一样。动作有:

做出花生酱、黄油和果冻三明治,然后喂到3张嘴里。

记住要有牛奶。

利用镜子,画出一张3人在一起的画,然后把画分成3份。

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擦厨房、整理床铺等。

合作排球。

人数不限,但3~5人最好,给大气球充气,然后吹上天。

每人轮流打,必须在参加者之间轮流,不要有的人打得多有的人打得少;尽可能地不让气球落地;每次玩要尽量打破自己的纪录。

合作空中曲棍球。

该游戏是由杰姆·迪科夫发明的,他也是合作游戏运动的先驱。由两个人参加,需要8支铅笔,1个杯子,2根草棍,1小卷纸。把铅笔排成两个套着的正方形,每人拿一根草棍,互相合作把纸卷顺着铅笔沿正方形绕两圈。由于气流是单向的,因而这一工作难度极大,需要另一人的帮助。绕了两圈后,参加者必须把纸卷弹进杯子。要增加一点趣味性,可以规定游戏在两分钟内完成,也可以增加几支铅笔,使图形更复杂。

一旦孩子们了解了合作游戏的原则(合作则皆大欢喜,不合作则双方都输),那么就不可能玩错。由于游戏是很有趣的,因而对每个参加者都是很有益的,玩过以后会一次又一次要求再玩。

孩子不管处于什么年龄都可以学会合作游戏,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同样,学会面对失败、培养持之以恒等与自我激励和成功相关的技能,也是任何时候都不晚。但是,有一点我们要记住,孩子学习情商技能开始得越早越好。所有技能都不是孤立的。如果你关心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在学校的表现,那么你的培养方法只要作一点改变就行,但要坚持下去。最重要的原则对孩子和父母同样适用——成功哺育成功。

研究表明,孩子到了十二三岁时,在学习动力方面非常脆弱,会将能力看作成功的决定因素,因而为了不被看成失败者,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是愚蠢的办法。你可以通过此方法纠正孩子的这一不好的倾向,可以教会孩子们注重努力工作,而非结果,这样便可以弥补上述发育过程中的缺憾,教会孩子懂得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帮助孩子在团体的合作中成功而非在个人成就中得到满足。

以群治独

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父母要正面引导他如何与小伙伴合作,让孩子养成与人平等协作、忍让谅解、守信用、公正忠诚等社会交际中的规范习惯。

孩子与成人交往时,常常会表现出胆怯。父母应该对接触孩子的人说清楚,希望他们态度亲切、友好、和气,要使孩子开心而不要使孩子畏惧。

父母要告诉陌生人,接触孩子不能心急,要逐渐接近,让孩子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如果陌生人急于接近孩子表示亲近,强行抱孩子,反而会使孩子感到害怕。

不要让接触孩子的成人吓唬孩子,也不准取笑孩子,不能与孩子开过分的玩笑。这些都会使孩子怕羞、胆小,或者使孩子更加放肆、没礼貌。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父母要带着孩子一起接送,客人也要向孩子问好、再见。不要强迫孩子叫人,只要父母做好热情的示范,又鼓励孩子叫人,孩子就会大方叫人。不要在客人面前勉强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父母还要鼓励孩子拿自己的糖果请客人吃,这时,客人应适当吃一点儿,并向孩子表示谢谢。

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朋友、邻居家去串门,鼓励孩子自由交谈,以后他就可以单独与别人交往了。

不同年龄段对人际关系的需要是有不同的,而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交往际遇。对于孩子来说,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将是其发展中的核心人际关系。而且不同的年龄,对人际关系的依赖及所受到的人际影响也有很大差异。

就亲子关系而言,会从完全依赖——半依赖——半独立——独立——新的依赖;同伴关系上,也会经历玩伴——同伴——朋友——知心朋友等不同时期;对老师来说,也同样会有信奉——批判——选择性认同等发展阶段。但是,任何阶段的人际关系都是其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标志,其良好程度正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评价!

父母应该根据这些原则,让孩子学会建立和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与人搞好关系是人生的一门艺术,父母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起温馨美好的感情。在这种环境气氛的熏陶下,孩子就可能与他人相处得快乐而融洽。当然,父母还要有意安排孩子经常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随时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在游戏之中,孩子们常常都会既玩得开心,又学会了与人交往的艺术。

侧隐之心仁之端

有的孩子看到一个小动物,比如一只蚂蚁,他们就会像狮子一样冲上去,一脚踏上去,把蚂蚁碾成齑粉。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残忍行为,与他们认知能力和道德观念薄弱的关系显然是很密切的。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必须增加培养善良情感的内容,压抑孩子本能的攻击性行为发生。

攻击是人的本能的反映,这种本能必须靠道德的约束力量才能加以压抑。

充满敌意的攻击性行为往往发生在不相识的对象身上。因此,压抑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增加认识能力和扩大认识范围。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动物园、自然博物馆、水上世界去参观动物,或让孩子饲养小动物,让孩子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对小动物的残忍行为。

父母可以采取各种教育手段,让孩子对残疾人产生同情心,这是制止孩子欺侮残疾人的有效手段。比如在家里可以让孩子蒙上眼睛模仿盲人行走,体会盲人的痛苦,这样就可能使孩子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就会让孩子产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

孟子说: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克服孩子的残忍行为,是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和善良情感的起点。

协调性和社会性

对于婴儿的身心发育来讲,不能仅限于母子之间的单线接触,还应让他多与自己的兄弟姐妹或其他婴儿间进行多线交流。

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类母亲是,她们习惯于把婴儿整天关在房中,而忽视了应把他们带出去见见世面,从而失去了让自己的婴儿和别的小宝宝接触的机会。事实上,让婴儿多与外界接触,这不但可以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协调性和社会性。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所长哈里·哈洛博士的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哈里·哈洛博士曾通过实验来提示,将初生的幼猴马上放进隔离室,其结果将对它的未来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

他从实验中观察了猴子间的交流与其智能发育和社会化能力的关系,从中得到了一些极为有趣的结果。

哈洛博士将隔离室的四周用木板围成栅栏,里面只放入哺乳瓶的奶嘴。实验的第一步,就是观看在此养了3个月的小猴,当它被放在一群普通小猴子中生活时,会有怎样的情形发生。

从实验中发现,起初,这只幼猴感到彷徨无措。但不到一个星期,它就大胆活泼地与同伴玩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