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孩子在考大学时,由于某些原因临场发挥得不够好,而没有考上。这时父母就焦躁不安,于是埋怨、责骂。这种作法是极端错误的,而且不利于孩子再战。像孩子考大学这种大事,我们当然不希望子女落榜;但同时我们又必须允许和容忍孩子失败。一时失败了,坏事既然已经发生,父母就绝不要再埋怨和叱责。反之,应关心和体贴孩子的痛苦,同他谈心,共同找出考试失败的原因,想出克服的办法,找出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激励孩子再战,争取下次战斗的胜利!
对自己负责
一个城市公开招聘市长助理,条件必须是男人。当然,所说的男人并不仅仅从生理上界定,它指的是精神上的男人,每一个应考的人都理解。
经过了多次文化和综合素质的角逐,有一部分人获得了参加最后一项特殊的考试的权利,这也是最关键的一项。
那天,他们轮流去一个办公室应考,这最后一关的考官就是市长本人。
第一个男人走进来,只见他一头金发熠熠闪光,天庭饱满,高大魁梧,仪表堂堂。市长带他来到一个特别的房间,房间的地板上洒满了碎玻璃,尖锐锋利,望之令人心惊胆战。市长以万分威严的口气说:“脱下你的鞋子!将里面桌子上的一份登记表取出来,填好交给我!”
男人毫不犹豫地将鞋子脱掉,踩着尖锐的碎玻璃取出登记表填好交给了市长。他强忍着钻心的痛,依然镇定自若,表情泰然,静静地望着市长。市长指着一个大厅淡淡地说:“你可以去那里等候了。”男人非常激动。
市长带着第二个男人来到另一间特殊的屋子,屋子的门紧紧地关闭着。市长冷冷地说:“里边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张登记表,你进去将表取出来填好交给我!”男人推门,门是锁着的。“用脑袋把门撞开!”市长命令道。男人不由分说,低头硬撞,一下、两下、三下……足足有半个小时,头破血流,门终于开了。他取出表认真地填好交给了市长,市长说:“你可以去大厅等候了。”男人非常高兴。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那些身强体壮的男人都用自己的意志和勇气证明了自己。市长表情有些沉重。他带最后一个男人来到一个房间,市长指着站在房间里的一个瘦弱的老人对他说:“他手里有一张登记表,去把它拿过来填好交给我!不过他不会轻易给你的,你必须用你刚硬的铁拳将他打倒。”男人严肃的目光射向市长:“为什么?你得让我认为有足够的道理!”“不为什么,这是命令!”“你简直是个疯子,我凭什么打别人?何况他是弱小的老人!”
市长又带他分别去了那个有碎玻璃的房间和紧锁着的房间,同样遭到了他的反对和拒绝。市长对他大发雷霆……
男人气愤地转身就走,却被市长叫住了。市长将这些应考的人都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只有最后一个人考中了。
那些伤筋动骨的人都捂着自己的伤口审视着考中的人,当发现他身上的确一点伤也没有时都惊愕地张大了嘴巴,非常不服气,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
市长说:“你们都不是真正的男人。”
“为什么?”
市长语重心长地说:“真正的男人懂得反抗,是敢于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人,而不是选择惟命是从,丢失本色,做出没有道理的牺牲的人。”
父母如果能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就能够很好地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具有很大的好处的。
要让孩子明白,收拾自己的玩具和物品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父母偶尔帮帮忙,只是帮忙,应该获得孩子的感谢。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对于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的小孩子来说确实勉为其难。但是这种意识要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中及早播种,及早萌芽,这样就可以让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父母要经常提醒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负责。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逐渐地形成这种“负责”的习惯了。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有一个间谍,被敌军捉住了,他立刻装聋作哑,任凭对方用怎样的方法诱问他,他都决不为威胁、诱骗的话语所动。等到最后,审问的人故意和气地对他说:“好吧,看起来我从你这里问不出任何东西,你可以走了。”
你认为这个间谍会立刻转身走开吗?
不会的!
要是他真这样做,他就会当场被识破是假装的。这个聪明的间谍依旧毫无知觉似的呆立着不动,仿佛对于那个审问者的话完全不曾听见。
审问者是想以释放他使他麻痹,来观察他的聋哑是否是真实的。一个人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常常会精神放松。但那个间谍听了依然毫无动静,仿佛审问还在进行,就不得不使审问者也相信他确实是个聋哑人了,只好说:“这个人如果不是聋哑的残废者,那一定是个疯子了!放他出去吧!”就这样,间谍的生命保存下来了。
很多人都惊叹于这个间谍的聪明。其实,与其说这个间谍聪明绝顶,还不如说是他超凡的自制力在关键时刻拯救了他的生命,换回了他的自由。
自制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意志品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抗拒各种诱惑的能力也逐步增强。如为了复习功课,可以放弃看喜爱的动画片。
追求自由是无可非议的,但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本身就潜藏着无穷的害处与危险。
一位骑师精心训练了一匹好马,所以,骑起来得心应手。只要他把马鞭子一扬,那马儿就乖乖地听他支配,而且骑师说的话马儿句句都明白。
骑师认为用言语指令就可以驾驭住了,缰绳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骑马外出时,就把缰绳给解掉了。
马儿在原野上驰骋,开头还不算太快,仰着头抖动着马鬃,雄赳赳地高视阔步,仿佛要叫他的主人高兴。但当它知道什么约束都已经解除了的时候,它就越发大胆了。它再也不听主人的叱责,愈来愈快地飞驰在辽阔的原野上。
不幸的骑师,如今毫无办法控制他的马了,他用颤抖的手想把缰绳重新套上马头,但已经无法办到。失去羁控的马儿撒开四蹄,一路狂奔着,竟把骑师摔下马来。而它还是疯狂地往前冲,像一阵风似的,路也不看,方向也不辨,一股劲儿冲下深谷,摔了个粉身碎骨。
“我可怜的好马呀,”骑师好不伤心,悲痛地大叫道,“是我一手造就你的灾难,如果我不冒冒失失地解掉你的缰绳,你就不会不听我的话,就不会把我摔下来,你也就决不会落得这样凄惨的下场。”
一般来说,孩子抗拒外部诱惑的能力强于抗拒内部诱惑的能力。自制力的强弱与完成目标的动机、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及对情绪的控制有关。因此,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要考虑到各个方面,要将自制力的培养与情绪控制联系起来。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常是导致孩子意志薄弱的根本原因。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减少了孩子面对并克服困难的机会;家长采取****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做事畏缩、犹豫、缺少主见;对孩子的管教太多,限制了孩子独立计划、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使孩子的行动缺乏主动性。
要教会孩子善于掌握自我锻炼意志方法,并为孩子树立榜样。
分清轻重缓急
老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装进鹅卵石,问他的学生:“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学生回答说。
老师又拿出一袋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问:“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学生沉默。
老师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倒进罐子里,再问学生,“这个罐子是满的吗?”
“好像满了。”同学回答说。
老师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填满了的罐子里……
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道理?
首先,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督促一下自己的话,还是可以多做许多事的,这就是一种时间管理的艺术。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道理是,如果你不将大的鹅卵石先放进罐子里去,也许以后你永远也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每一天我们都在忙;每一天我们所做的事情好像都很重要;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地往罐子里投入小碎石或沙子,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你生命中的鹅卵石?
我们都很会用小碎石加沙和水去填满罐子,但是很少人懂得应该先把“鹅卵石”放进罐子里的重要性。
“分清轻重缓急,重要的事情先做”是生活中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引导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形成快乐性格与父母对孩子的指导和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应该设法给孩子获取快乐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力,这种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对孩子快乐性格的养成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儿童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这项工作最好从幼儿时期开始。
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快乐性格的培养中,与孩子建立“友谊”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此外,还要让孩子经常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让他在愉快的外部环境中接受愉快熏陶。
给孩子比较充分的决策权。
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获取快乐的机会,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力,比如允许六岁的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等。这种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对孩子快乐性格的养成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父母应该使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是他们一帆风顺,他们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他们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有比较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很快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应该为孩子指出其中的光明之处,并引导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得到快乐,心情也就可以得到安宁了。
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
如果幸福只建立在一样东西上,那么幸福的基础就不稳固了。比如一个孩子最喜欢某个电视节目,而正好整个晚上电视机都被别人占了,他就会不高兴了。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多样获得快乐的选择,并注意培养、引导,让孩子拥有比较广泛的兴趣。
保持家庭的美满和谐。
在幸福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具有快乐的性格,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不幸家庭出来的孩子要多出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