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境界叫包容
3596000000014

第14章 修身行:包容造就大气人生(3)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产生误会,甚至怨恨,有的人心胸狭窄,无法容忍一点点误会或怨恨,耿耿于怀。其实,这些是潜留在他们内心的创伤,这种人一定活得很累、很累。俗语说,牙齿和舌头都会“打架”。

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具有忍耐、包容、体谅的心态,不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要把度量放宽些,眼界放远些,让矛盾迅速得以化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应该善于化“敌”为友,大大方方地抛弃你对别人的一切积怨,让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从你的生活中随风而去。这样,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你的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们的生活中那一处能缺少友善?友善是巨大痛苦中的一剂良药;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是乌云遮不住的那片晴空……“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它无形胜似有形,如果人们都能用“与人为善”的心态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日子就会过得更加愉悦、流畅。

在熙熙攘攘的超市里,一位妇女不小心踩了小青年一脚,这妇女急忙表示歉意,说了声“对不起”,而小青年却报以善意的微笑,回了句“没关系。”这就是“友善”,两个人都以友好善意的态度处理了交往中的人际关系,避免了一场可能怒目相视或许是互相指责的不必要的纠纷。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不友善不愿容纳他人的人,集体也不会容纳他,他的骄傲只会落个孤芳自赏。一个十分友善乐于助人的人,集体也会乐意拥之入怀,一起享受集体的温暖。

友善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珍贵的情感。它没有虚伪的杂质,也没有功利的色彩。它是慷慨的给予与无私的奉献,它不是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细节与作为。

我们都是来自四处各地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习惯和语言风俗,尊重他人便是我们最友善的表现;一声对不起一句没关系,也是友善的表达;伸一把手,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是友善的体现。但它并不是只懂得打打闹闹,只会说笑的一种体现,它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它也不是那种维护哥们义气,用没有理性的动作行为去伤害他人的表现。

那些为了不让自己的好友受到伤害,却对别人伤害之大的行为更是极不友善的。在我们如此清洁之校园,用武力解决问题是极不明智的,或许想一想,友善的解决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呢?然而,面对这些,更能表现出我们对友善的维护与选择。

选择友,它是一种力量,它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乖戾为祥和。它如春风,融化一切坚冰;如甘泉,慰藉羁旅的过客。它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友善,是世界变得更温馨。

选择善,让心灵像火焰一样温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老的光芒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更加夺目,更加明亮。当心灵像火焰一样温暖,便没有了是非曲直的涤荡,没有了真心被虚伪雪藏。生活奏起了高歌,心灵成为了热土。

如果你总是友善待人,那么,你也会得到友爱、热忱和忠诚。正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那时,春花秋月,冬凌夏露都是那样美好。你会明白,世界充满了爱,充满了友善。

友善的微笑,也许是你不经意间从内心发出来的,但它却能感染周围的人,使大家都变得待人友善起来。正如对镜子的自己微笑,镜子也对你微笑。

友善是润滑剂,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是阳光,可以温暖人们寒冷的心房;是桥梁,可以连接心与心的沟通;是春雨,可以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田。友善无所不能,可以让人们的情感更加纯洁,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6、包容者总显得有涵养

有容者不妒,一个有包容心的人,能够包容异己,对于不同意我的人,对于不同的思想、种族、国家、语言行为,都有包容的雅量。对于他人的成就、荣誉、声名也不会嫉妒。乐于随喜他人的成就,不妒不忌,这就是包容者时常表现出的涵养。

一个富有的人,可以用金钱财富来将房子打点得富丽堂皇;一个有智能的人,则是以敦品励德,来涵养仪态容貌的庄严。一个人的内心修养,显现在外就成为气质风度,所以说:诚于中,形于外。

英国王室为了招待印度当地居民的首领,在伦敦举行晚宴,身为“皇太子”的温莎公爵主持这次宴会。宴会快要结束时,侍者为每一个客人端来了洗手盘,印度客人看到这个精致的银制器皿,以为是喝的呢,就端起来一饮而尽,作陪的英国贵族目瞪口呆。温莎公爵神色自若,一边与众人说笑,一边也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像客人那样自然而得体的一饮而尽。接着,大家也纷纷效仿,本来要造成的尴尬与难堪顷刻释放,宴会取得了预期的成功。

纪伯伦说:大智慧是一种大涵养,有涵养的人善于学习,我们从多话的人学到静默,从偏狭的人学到宽容,从残忍的人学到了仁爱。

在一次庆功宴会上,一位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前民主德国将军乌戴特的秃头上。士兵悚然,全场寂静,人们不禁为这个冒失的士兵担心。没想到,将军拍了拍士兵的肩膀,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让头发再生吗?

全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笑声,尴尬紧张的气氛因此而变得欢快热烈。

乌戴特不愧是化解尴尬、消除矛盾的高手。但在高超技巧的背后,反映出的却是将军令人敬佩的涵养和襟怀。要是换了一个待人苛刻、缺乏容人雅量的人,结果会怎样呢?那个士兵可能就要倒点小霉了。

正所谓“意识支配行动”,一个人的言行反映出的就是这个人的思想境界与心理修维,虽然我并不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仅是暴躁的脾气和急躁的性格在作祟,但也足已看出我的素质修养还修炼得不到火候,仍欠缺内功心法的引导啊。

在生活中,同样还有很多人都是如此,就是因为一时之气而大骂出口或者大打出手,忍不得一时、吃不得一点亏,遇见无赖就比无赖还无赖,遇见流氓就比流氓还流氓,不论是市井小民,还是高级知识分子全然没了形象。

如若能做到心静如水、泰然处之,心中无气、无怒,也便没有了争辩与争吵。所以,一个人的涵养还应先从思想境界上去提高,当意识上升了,行为也就受到控制了。

或许有人会说自己根本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那么,请问为什么就不能在别人心中留有一个好的形象呢?难道让人厌恶自己给自己带了极大的乐趣吗?

但丁虽然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可我想他本意并不是要人们去坚持走一条错误的道路,而是鼓励人们坚持真理、坚持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的走下去。如果有人举着彰显自我的牌子,打着标榜个性的牌子,依旧我行我素,不知悔改,那便是执迷不悟、无可救药、自甘堕落!

确实做一个有涵养的人不易,但是做一个有涵养的人应是我们给自己做人处事的形象定位,更是我们行事的准则,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从现在做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思想上端正态度,从行为上严于律己。

若不幸遇上低素质低修养之人,我们更应高姿态面对,不与之争辩争吵,以宽宏大量的心胸,宽容以待,绝不屈尊下骂而尽损了尊严。

7、包容者总表现得随和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际交往尤其重要,特别是当今社会,不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秘诀,可能将会出现很多尴尬的场面或无法面对的现实。善于交际,学会随和,将可以提升生活质量,可以迎得更多人的微笑,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愉悦和快慰。

所谓随和就是不固执己见,与谁都合得来。随和的定义是“乐意放下己见和权益与人和平共处”,由此可见,没有包容心的人绝对难以做到。

随和是快乐智慧的源泉。随和是山泉水甘冽无比。随和是一种善良。随和是对自己和别人的欣赏。在人生的一切美好感受中,快乐是短暂的,幸福是瞬间的,而随和却能够持续。能使他人感到愉悦、舒畅的人,自己也是愉悦、舒畅的。

随和不是软弱的表现,反而是一种在意志上自我约束的力量表现。随和不是天性,须靠操练意志而获得。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没有包容心的人鲜有随和的表现,因为当人觉得自己的权利被剥夺或侵犯的时候,若他稍为放纵自己的情感,便会发怒,甚至对人咆哮。可怕的是,怒气有传染性,也会惹起别人发怒,假若人人都只质问自己的权利在那里时,便会发生难以收拾的局面。

随和是一种温柔的表现,随和可以制服怒气,一句随和的回应,使怒气全消,能把困局扭转。随和的人有顺服、谦虚、和平、喜爱公义的气质。救世军卜威廉将军说得好:“一个人能力的大小,端看他顺服了多少”。随和的确是一种能力,是迈向成功的必备品格。

随和是一种心境。“心静自然平”,很多富有哲义的语言都谈到“心静”的妙处,而这恰恰能将随和有力的支撑起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孔明留下的千古名言,正是我修身、处世的座右铭。

一些人面对纷繁多彩的世界,面对俗世的种种诱惑,不免会产生浮躁、彷徨,对名利的追逐之情也愈加迫切,随之而来的是身心终日忙碌,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困惑。

而当一种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失落、迷茫、困惑、彷徨……有了这样的心境,人又怎能做到随和呢?曾经的再辉煌也只是一个经历,而不要把它当做资历。抛开世俗的杂念,让心静如秋水,思绪如行云,在思考中不断地顿悟、升华、豁达,随和。

随和是一种品质。随和也有层次,初级的随和是只要不伤和气,宁肯抛弃原则,以使自己拥有一个宽阔舒适的生存空间。高层次的随和则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要达到这种境界,是要经过一翻磨练和修养的,有了自律,才有升华。

人与人以一种随和的心态谦让对方,这确实是一种正确、明智的处世方法。随和能使我们在风雨之中觅得一方晴空,在深沟险滩之中辟出一块乐土。

随和亦是一种文化。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积累和沉淀,在随和中致远,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宽我们的思想,舒展我们的心灵,久而久之,会形成巨大的能量,资源,成为我们化解仇怨的武器和幸福生活的源泉。

懂得品味、享受随和的人是生活中的智慧者,拥有随和的人是精神上富有者,而善于随和的人,才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才能够与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一同风雨兼程走好慢慢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