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境界叫包容
3596000000015

第15章 修做人:包容造就魅力人生(1)

1、包容者能容忍他人的肤浅

20世纪中国作家和文化先驱之一蔡元培先生曾有过这样一件轶事:

一次伦敦举行中国名画展,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先生与林语堂都参与其事。法国汉学家伯系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不能自已。为了表示自己的内行,伯希和向蔡先生说:这张宋画绢色不错,那张徽宗鹅无疑是真品,以及墨色、印章如何等等。

林语堂注意观察蔡先生的表情,他不表示赞同和反对意见,只是客气地低声说:是的,是的。

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后来伯希和若有所悟,闭口不言,面有惧色,大概从蔡元培的表情和举止上他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出了丑自己还不知道呢!林语堂后来在谈到蔡元培先生时还就伯希和一事感叹说:这是中国人的涵养,反映外国人卖弄的一幅绝妙图画。

试想,如果蔡元培先生不是一个包容心很好的人,就自然会揭露对方的肤浅,也就会伤到对方,于事于己又有何益处。

唐朝开元年间,有位梦窗禅师,他德高望重,并且还做了国师。

有一次,他搭船渡河,渡船刚要离岸,远处来了一位骑马佩刀的将军,大声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载我过去。”他一边说,一边把马拴在岸边,拿了鞭子朝小船走来。

船上的人纷纷说道:“船已经开了,不能回头了,干脆让他等下一班船吧。”船夫也大声喊道:“请等下一班船吧。”将军非常失望,急得在水边团团转。

这时,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对船夫说道:“船家,这船离岸还没有多远,你就行个方便,掉过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家一看,是位气度不凡的出家师傅开口求情,就把船开了回去,让那位将军上了船。

将军土了船后,就四处寻找座位,无奈座位已满。这时,他看到了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于是拿起鞭子就打,嘴里还粗野地骂道:“老和尚,快走开。没看见你大爷上船了吗?快把座位让给我。”没想到,这一鞭正好打在梦窗禅师的头上,鲜血顺着他的脸颊汩汩地留了下来。禅师一言不发,把座位让给了那位将军。

看到这一切,大家心里既害怕将军的蛮横,又为禅师抱不平,人们纷纷窃语:这将军真是忘恩负义,禅师请求船夫回去载他,他不仅抢了禅师的位子,还打人家。从大家的议论声中,将军明白了一切。他心里非常惭愧,懊恼不已,但身为将军,他又不好意思认错。

不一会儿,船到了对岸,大家都下了船。梦窗禅师默默地走到了水边,洗掉了脸上的血污。此时,那位将军再也忍受不住了,他走上前,跪在禅师面前,忏悔道:“禅师,我真对不起您。”

谁知,梦窗禅师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

这位将军可谓是粗野和肤浅之人,但是他遇到了能够包容一切的梦窗禅师。

2、包容者不计较他人的不足

真正有胸怀的人,是那种能够不计较别人的缺点的人。

接受别人有缺点意味着你可能时时都要被对方的缺点干扰,却还要心平气和,这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人有要求完美的本能,但所有人又不可能是完美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我们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因出身不同、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习性不同、觉悟不同、心境不同等等原因,大家都会有不同的弱点、缺点,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心境,相互之间难免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关键是要以一颗包容心不计较他人的缺点和不足。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倘若我们都有宽容心,那么就可以免去许多无谓的争斗。毕竟,人要培养宽容不是很难,关键是态度。

这里举一个例子。一位牧师在讲道时,发现一个信徒在睡觉。于是他对众信徒说:“想升入天堂的人请站起来。”除了那位打瞌睡的信徒以外,其余的人全站了起来。接着牧师又大声喊道:“想进入地狱的人请站立起来。”那位睡意正酣的信徒被惊醒了,并站立起来,牧师又说:“你既然站着,看来真是想进入地狱了。”信徒环顾了一下四周,当即作答:“你不也站在讲坛上吗?”牧师无话可说了……

人们在教训别人的时候,往往疏忽了自己也可能犯着同样的错误。所以,还是哲人说得好,人类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我们仍然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

人立身处世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眼里揉不得沙子,锱铢必较,为血气之争搞得跟卖面粉的遇见卖石灰的一样谁也见不得谁,不仅尴尬,还招致仇怨,实不值得。

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可谓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郧说:胸中要有泾渭,然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

弘一大师说得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我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这个理儿。事实上,宽容并不代表无能,却恰恰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势必难以共事。俗语有“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说。古人与人为善之美、修身立德的谆谆教诲却警示于世人,一个人若胆量大,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若纠缠于无谓鸡虫之争,非但有失儒雅,反则终日郁郁寡欢,神魂不定。惟有对世事时时心平气和、宽容大度,就能处处契机应缘、和谐圆满。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宽容为怀,把魏征看做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包容者不会计较他人的不足。包容是一座让我们远离痛苦、愤怒、绝望的丰碑,也是如何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及准则。如果一语龃龆,便遭打击;一事唐突,便种下祸根;一个坏印象,便一辈子倒霉,这就说不上宽容,就会被百姓称为母鸡胸怀。

真正的包容,应该是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长。对才能超过者,也不嫉妒,唯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热心举贤,甘做人梯,这种精神将为世人称道。

一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去要求别人那样,因为我们自己并不曾做到。如果我们学会包容容,懂得包容。那么生活中的许多纠葛、怨恨、偏见和不快,都会烟消云散,猜忌诽谤,恶语中伤也将消失无踪。

俗云:泰山不辞土壤,所以泰山才会高大;大海不拒细流,所以大海才更宽广。我们只有拥有宽容,我们的人格才会更加崇高,只要我们人人都能相互宽容,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温馨,和乐。

3、包容者能发现他人的优点

能容人,是一种气量,能容人的人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更是一种智慧。

伯乐相马是妇孺皆知的故事,他之所以能从很多马中挑出千里马,是因为他能忽略各种次要因素,而抓住最主要的因素。伯乐年纪大了以后,秦穆公对他说:你的年纪大了,你的儿孙中有可以代你去找千里马的吗?

伯乐回答:一般的好马,可以从它的形貌和筋骨上去观察,但真正的千里马,恍恍惚惚,从外表上难以看清。我的子孙是才能低下的人,可以识别一般的好马,但不能识别千里马。

他向秦穆公举荐了一个一同挑过柴的朋友,叫九方皋,希望秦穆公能用此人。

秦穆公见了九方皋,派他去找千里马。二个月以后,九方皋回来报告,说已经找到了千里马,就在沙丘那儿,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把马牵来,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生气,见伯乐,说你举荐的人连马的颜色和公母都分不清,怎么能识马呢?

伯乐长叹一声,说:他竟然达到这样的地步吗?这就是他胜我千万倍的关键呵!他观察到的,是马的内在素质,抓住了关键,而忽略了无关紧要的地方;看到内中,而忽略了外表。他只去看他所要看的,不看他所不需要看的;只观察他所应观察的,不观察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马的方法,具有比相马更重要的价值呀!

果然,九方皋所找到的是天下最好的千里马。对马的观察是这样,对人的认识更是这样,只有抓住根本,看到本质,才能在小的方面不斤斤计较,才能真正与人相处好。那种以貌取人、纠缠于小节、纠缠于表面而不能看到别人真正价值的人,是很难找到有益的真朋友和发现真人才的。

人际关系大师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

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包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多年前的一场NBA决赛中,NBA中的另一位新秀皮彭独得33分超过乔丹3分,而成为公牛队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彭紧紧拥抱着,两人泪光闪闪。

这里有一个乔丹和皮彭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乔丹在公牛队时,皮彭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把乔丹推倒一类的话等。但乔丹没有把皮彭当作潜在的威胁而排挤他,反而对皮彭处处加以鼓励。

有一次乔丹对皮彭说:我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

皮彭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

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 28.6 %,而皮彭是26.4%。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

并且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

这一细节连皮彭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为乔丹的无私所感动。

从那以后,皮彭和乔丹成了最好的朋友,皮彭也成了公牛队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而乔丹这种无私的品质则为公牛队注入了难以击破的凝聚力,从而使公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乔丹不仅以球艺,更以他那坦然无私的广阔胸襟赢得了所有人的拥护和尊重,包括他的对手。

在与人交往时,应多看别人的优点,切不可以己之长度人之短。把自己放在很不实际的高度,其实是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一道墙,别人会觉得你看不起人而不愿与你接近。

我们不能要求所接触的人都有使自己满意的处世方法,有的人在待人接物时,可能会做出并非出自本意的失礼行为,有的人缺乏礼貌修养,有的人则是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而使其所表现出的言谈举止一时难以令人接受。

如果不宽容别人,就很难与人继续交往下去。不能宽容他人的人通常会得理不让人,对无理或是失礼者穷追不放,逼至窘境。这样反倒容易使对方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但不会承认自己有错,反而产生对抗心理。而宽容往往会使失礼者反省自己,从而对宽容者产生惭愧、感激等心理反应,使彼此之间的交往更进一步。

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生活在你周围的人,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你的家人,或许都有或多或少的过错,但只要你宽容待人,多看看、多想想他们的优点,想必你的心灵就会得到很好的解放。人的快乐就是不要把他人的过错和自己的失败存放在心里,要学会利用自己的宽容之心去包容别人,用自己的心灵明灯去照亮他人,从中得到快乐。

4、包容者能忘记他人的仇恨

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忘记他人的仇恨给以宽恕呢?

面对前嫌,无非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耿耿于怀,势不两立;二是抛弃前嫌,重归于好。显然,后者是值得称道的。

有一位武警战士乘车出差,在一个汽车站遇到一起歹徒袭击抢劫顾客的事件,被袭击对象正是他父亲的仇人。原来这个人因不讲信用,与其父发生经济纠纷,导致其父含恨辞世。做儿子的自然对此耿耿于怀,仇恨难消。后来他当兵就是想学武艺为父报仇。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水平的提高,他对两家的仇恨有了新的看法,懂得了冤仇宜解不宜结的道理,过去的事情在头脑中也就淡化了。

所以,当他看到歹徒行凶的时候,他没有见死不救,正义感战胜了复仇心理,他跳下车去与歹徒搏斗,在胳膊上挨了一刀的情况下,依然忍着疼痛追上歹徒,把巨款夺了回来,交给昔日的仇人。对方感动得下了跪,说:我过去做了对不住你家的事,你不但不记,还舍命救我,真叫我无地自容。

这个战士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你知道怎么为人就好。

战士不计前嫌,勇救仇人的行为,在当地传为佳话,后来报纸上还进行了宣传。

这样的事例虽属偶然,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出,不计前嫌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种处理彼此积怨的好方法。不论在同事之间,还是在家人亲友之间,采取抛弃前嫌的言行,不仅有利于化解已有的矛盾,恢复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且有助于塑造自身良好形象,赢得舆论好评,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氛围。

当然,从实际情况看,人们一旦结仇,彼此之间伤了感情,心灵上必然留下伤疤,要做到不计前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需要当事人有足够的勇气,较高的思想修养,还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善于自己说服自己,才能奏效。

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谁都希望自己生活中充满愉快,谁也不想发生矛盾,造成隔阂,引起不快。这种心理倾向对于消除积怨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时,人们会感到十分痛苦,但这毕竟还是短暂的。如果彼此间因此结怨记仇,心里结上了疙瘩,那就成了一块心病,会使自己长期笼罩在阴影中,生活必然要添不少苦涩滋味。

比如,在家庭中成员间不睦,在单位里同事间不和,这是最叫人痛苦和难受的事情。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别别扭扭,磕磕碰碰,不但在精神上折磨难忍,而且还会影响到工作,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当彼此已经结仇,在冷静下来之后,不妨多想一想如此对立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痛苦,多想一想“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仇人多一堵墙”的道理,权衡一下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再想一想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美好情景,这样就会为了追求生活的愉快而淡化矛盾,生出和解的意愿和动机,主动伸出手来,握手言和。

完善人格形象是一切正直的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当意识到记仇怨恨是小人之举,宽容大度是高尚人格时,人们必然会在这一目标感召下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些人所以不能捐弃前嫌,往往与个人面子自尊有关,他们觉得自己受了伤害,这口气出不来,难以和解。尤其是受伤害较重的一方更是如此。对于当事人来说,应加强思想修养,反思一下自己所追求的人格目标,那时狭隘意识就会让位给宽容。更何况有些不愉快的事情已经过去多年,时过境迁,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就不必总是把往事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