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喋血四平
3576600000024

第24章 苏军撤出东北后(1)

1,马歇尔看穿蒋介石本质

1946年1月国共双方停战协议生效后,蒋介石就抓紧时机在美国的帮助下,将其主力部队一个个调往东北,以接收”为名,行独占东北之实。他原计划在上半年调运10个军的兵力,但由于交通运力的限制和关内作战的需要,一些部队未能到达,尽管如此,到了1946年3月,由海路运送到秦皇岛登陆的国民党军有孙立人的新1军、

陈明仁的71军、曾泽生的60军、卢浚泉的93军,加之先进入东北的新6军、13军、52军,国民党军在东北的总兵力上升到24万以上。此时的东北,国民党在军事上已占绝对优势。

国民党方面进行着两个方面的行动。一方面:其军队的行动计划是:以沈阳为中心,向东南北三个方向发展所谓扇形攻势。首先攻占沈阳及外围各城市,巩固沈阳战略基点;其次则重点攻击南满,占领本溪、鞍山、营口等南满工业资源地区,形成后方基地:最后集中全力沿中长路北进。蒋介石也深知四平的重要地位,为此,他曾说过没有四平就没有东北”这类的话,由此可见四平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国民党政府仍在继续与我党进行着和平谈判。

3月9日,马歇尔到重庆曾家岩拜会蒋介石,向他提出必须向东北派出军调部执行小组蒋介石表示原则上的认可,同时提出五项条件作为派遣执行小组的前提这五项条件是:小组之任务仅限于军事问题;①小组应伴随政府部队,避免出入苏军占领地;小组前往冲突地点或国共军队密接地点,使其停止冲突并作调处。②小组应访问中共部队的指挥官和司令官;国民党军队受权在东北重建主权。③在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两侧30公里的狭长地带,实行单独管辖。④中共军队撤离国民党为重建主权而必须占领的地区,包括煤矿。⑤中共军队不准开进苏军撤离地区、实行占领。

关于这五项条件连马歇尔都一眼看穿了其实质,蒋介石同意派遣执行小组只是幌子,主要是想借谈判来谋取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蒋介石太贪心了。

对于蒋介石的五项条件,周恩来只表示能够接受前三条,而后两条则反对。

然而此时,我党中央也在进行着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方面,在东北问题上依然照顾到和谈全局的需要,对沈阳等一些特别敏感的大城市的处置始终持让步态度。比如,3月13日,我党中央电告东北局和林彪,指出:东北问题有和平解决之可能……苏军退出沈阳后,我军不要去进攻沈阳城。我军进去在军事上必会陷于被动,在政治上亦将处于极不利。不仅沈阳不必去占,即沈阳到哈尔滨沿线在苏军撤退时我们都不要去占领。让国军去接收。只有在国军向我进攻时,我们应在防御的姿态下组织有力的回击。

就在同日,苏军最后一批撤离沈阳,驻扎在郊区的国民党军立即向市区开进。林彪得悉后十分着急,即于3月15日向中共中央提出破坏南满工业区的建议。刘少奇接报后,立即复电林彪告知:关于南满工业区无论和战,我均不应有任何破坏。因为这将影响数百万人的生活,并将在全国、全世界留下长期极坏的影响,务望不要作此打算,并向有此思想的同志做坚定明确的解释。这恰恰证明了我党中央为谋求和平在军事上已作了许多让步。

另一方面,则积极准备夺占四平等战略要地。苏联红军的撤退,给东北民主联军的发展创造了机会。为了使东北局尽早准备接管苏军走后的真空,苏军还事先通报了其撤退的具体日期,以利于民主联军夺占之。

东北局抓住这一机会,从西满调黄克诚3师主力紧急北上,由法库赶往四平。

3月13日,驻四平苏军全部撤离。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苏军撤退后,必须打几个胜仗,使国民党军在我们所能接受的条件下和我妥协的指示,决心首先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参加夺取四平战斗的有辽西军区保1旅第1团、万毅纵队第56团、辽西二分区第16团、西满第3师第10旅第28团及梨东县大队等共6000余人。战斗总指挥为3师第10旅旅长钟伟,副总指挥为保1旅旅长马仁兴、辽西军分区司令员邓中仁和东满第7纵队第19旅副旅长杨尚儒。参与指挥的还有中共辽西省委书记陶铸和辽西军区司令员邓华等。四平守军为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临时收编的伪铁石部队残余及外地逃至四平的土匪武装共3,000余人。

东北民主联军于3月15日攻占四平西郊机场,16日晚开始围城。战斗于17日4时打响。保1团、第56团、第16团分别从城西、东、北三面攻城,其他部队积极配合。当日15时解决战斗。除200多名守军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俘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省保安司令张凯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等以下3,000余人。缴获大小炮32门,轻重机枪69挺,步枪2000余支,汽车20辆,军马700匹及大批军用物资。四平的解放,为后来组织大规模防御作战打下了基础。

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做梦也没想到共军”来得这样快,糊里糊涂就当了俘虏。民主联军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养活他们,只关了几天,就打发他们乘车去了沈阳。

2,谈判桌上,据理力争

进入1946年初春后,中共中央仍未放弃和平的追求。此时的计划是争取共产党在东北的部分地位,以利于和谈中合法化,以尽可能多的保留一些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然而,国民党仍坚持武力解决东北问题,根本不考虑将和平”二字用于东北问题。2月中旬,国民党政府委派的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在北平拒绝同中共代表叶剑英谈判东北问题。国民党当局在二三月间调集7个军约25万人进入东北,其中包括曾在印度和缅甸作过战的精锐主力新2军和新6军。面对这种情况,刘少奇在2月15日指示东北局:国民党仍坚持武力解决东北问题的方针已极为明显,你们的一切决定于打败蒋介石之进攻。同一天,刘少奇又致电热河分委程子华、萧克等,指出:东北大规模战斗即将展开,热河我军有牵制热河境内顽军不使其东调以配合东北作战之任务。为此,我热河部队应坚决消灭由平泉、凌源向南北我区进攻之顽军,并向平泉、凌源、叶柏寿、朝阳之铁路线威胁,相机破坏一段铁路。

这是中共中央对于国民党使用武力解决东北问题的一个抗争。

3月5日,中共中央在给东北局的指示中指出:在东北外交问题尚未解决之前,蒋介石利用他已进入东北军队向我进攻,企图击溃我在东北的军事力量,并想在外交上将东北更多城市移给蒋接收,以便将来在国共谈判中有更多的法律依据来压迫我方让步,因此蒋与我方在东北的军事对抗冲突将继续一个时期,蒋军可能在最近进攻西满及南满、通辽及辽阳、鞍山、营口、海城、本溪、抚顺等地……你们必须迅速准备严重的粉碎蒋军进攻的战斗,并须准备在上述地区被蒋军占领后,你们仍能继续斗争。中央同意最近林彪的意见。坚持以多胜少,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及待敌分散疲劳后各个消灭敌人的原则厂对此,东北局依照中共中央指示,调整作战部署,并积极寻机歼灭其有生力量。

3月12日,刘少奇指示东北局:在苏军撤退后,东北的军事情况即将紧张起来。你们必须打几个胜仗,弄得蒋军在东北处于困难的情况之下,蒋军才会在我们所能接受的条件下和我妥协。目前你们应即准备粉碎蒋军的进攻厂尽管蒋介石不断使用武力,但是中共在重庆和北平仍然在为争取东北停战而努力。

这时,国民党提出十分苛刻的条件,要求中共从长春路两侧30里和苏军一切撤退区退出;军调小组随国民党军队前进等他们实际上准备独占东北达样,就失去了商谈的余地了,两党争端只能通过战斗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