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兵发死亡谷
3568300000022

第22章 平远缉毒风暴(4)

排长何斌带领两名战士从二楼搜查下来,居高临下观察,发现罪犯马慈林正躲在夹墙内伺机顽抗。他悄悄地跑下楼,机警地接近罪犯。近在咫尺了,他举起微型冲锋枪,只要轻轻地扣动扳机,这场战斗就会由他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就在这生命攸关的节骨眼上,他手中的微冲卡壳了。退弹上膛,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完成这个常见的并不复杂的动作只需两秒钟。然而,来不及了,这两秒钟被垂死挣扎的罪犯抢了过去,抢先朝何斌开了枪。子弹从何斌头上飞过,在飞落的钢盔上留下一串火花。一个落地滚翻,何躲进夹皮墙的另一侧。

“何斌,何斌,你在哪里,快报告情况……”

听到室内传来枪声,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外边不得而知,张副支队长用对讲机大声呼唤。

何斌听得真切,他的对讲机就在围墙对面的不远处,适才与罪犯交火时丢在地上,可他不能去捡。

“何斌,何斌,你在哪里,快回答?”张副支队长拼命地呼唤,凭经验听不到对方回答必定是凶多吉少。

嗵--一枚催泪弹在一楼爆炸。

糟糕,庞如宝刚刚发现目标,却被这瓦斯弹熏得睁不开眼。

罪犯就在身边,他头脑清醒,只是眼前一片模糊。

烟雾渐渐地消散,庞如宝艰难地睁开双眼,好狡猾的家伙,突然间又不明去向。

若论枪法,庞如宝是有名的神枪手,百米打啤酒瓶比赛,他百发百中。从1990年至今,昆明市处决了107名毒贩,他任执法队长,这些毒犯大都是一枪毙命。

庞如宝紧握微型冲锋枪,走进卫生间,不见罪犯。此刻,罪犯的枪口正在悄悄地向他移动。

罪恶的枪声响了,庞如宝头部连中数弹,这个不屈的汉子倒下了,和他一起倒下的还有公安战友苏太德、高文亮。

“担架队救护伤员,二中队撤出战斗。”张副支队长调整作战部署。

庞如宝牺牲,10名抓捕队员失去指挥,子弹消耗殆尽,如不尽快调整作战部署,会造成我方更大的伤亡。

担负外围警戒和增援的曲靖支队官兵奋勇冲进了罪犯的住宅,密集的枪火给罪犯敲响了死亡的丧钟。

注定逃脱不了灭亡命运的马慈林,自知无法继续抵抗,拖着一条被打伤的腿艰难地爬上后围墙,跳出围墙,下面是一片包谷地。天无绝人之路,看到这片一望无际的青纱帐,马慈林窃喜,像是在死神面前突然捡到一根救生的稻草。

“就是他,别让他跑了!”

马慈林刚刚跳下围墙,像一只过街的老鼠,四面响起了喊打声。

大队长朱顺和眼疾手快,举枪瞄准,朝马慈林打了一个点射。罪犯应声倒地。

罪犯马慈林被击毙。另一场抓捕罪犯马明的枪战正在激烈地进行。

“马明,你被包围了,放下武器投降是你唯一的出路,顽抗只有死路一条。”先礼后兵,宣传车向罪犯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

哒哒哒……罪犯向宣传车打来一串子弹,随即一枚手榴弹在宣传车附近爆炸。

这无疑又是一场硬仗,罪犯正向我方表明拼死抵抗的决心。

“马明,再一次忠告你不要开枪抵抗,为了你和家人的生命安全,限你们3分钟内放下武器,从屋里走出来。”担负抓捕任务的副分队长杨德向马明发出最后通牒。

3分钟,这是生与死的抉择。

带着花岗岩头脑见上帝的人是有的。杨德希望3分钟内出现罪犯缴械投降的镜头,又对此不抱幻想,随时准备应付犯罪分子的疯狂反击。

马明是大毒枭沙纬进的私人保镖。此人横行乡里,为非作歹,是一个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亡命之徒。罪犯手中使用什么武器,有多少枝枪,多少发子弹,抓捕分队对此一无所知。

躲在地下室惶惶不安的马明同样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

自己已陷入重围,对这一点他深信不疑,逃跑,已没有可能;抵抗,单枪匹马,不是对手;束手就擒,到头来依然逃不脱法律的惩罚。横竖是一死,何不拼它个鱼死网破!“你们快出去,我随后就来。”马明把父亲和姐姐推出门外,自己做好顽抗的准备。

“马明,我们家被政府包围了,听老子的话,快出来吧!”其父在向他喊话。

马明见家属子女已经走出院门,抱起冲锋枪爬上二楼,占领有利地形,开枪向我方宣战。

激烈的枪战在持续,大门被罪犯的火力封锁,只有强攻了,这强攻无疑要付出血的代价。

“杨德,你掩护,我进去。”身后主动请战的是警卫员李小平。

杨德赞许地点点头,随即向院内投掷3枚催泪弹,在催泪弹烟雾的掩护下,李小平第一个冲进院内,举起枪向罪犯打了一个长点射。李小平见罪犯没有还击,疾步向马明的毒巢跑去。马明躲过一阵雨点般的枪击,抬眼一看,不好,有人已冲进院子,一旦放他进来,势必形成里外夹击之势,他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向李小平打了一个点射。

“火力掩护,抢救伤员!”副总队长见警卫员李小平中弹倒地,立即组织部队抢救。

副队长杨德见战友中弹倒地,怒火中烧,在火力掩护下,带领3名战士冲进马犯家二道院内,搭人梯爬上围墙,破窗而入,将马犯由二楼逼到一楼。马犯时而还击,时而躲藏,凭借熟悉的地形位置与杨德捉起了“迷藏”。

哒哒,枪声从身后传来,杨德机警地转过身,又不见罪犯身影。我明敌暗,如此同罪犯周旋显然对我方不利,不能让罪犯牵着鼻子走,要把罪犯引出来,痛痛快快地来个正面交锋。哒哒……哒哒……枪声忽而左忽而右,狡猾的罪犯显然在试探着寻找目标,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杨德沉着稳健,并不出击,他心里明白,单凭自己这“神枪手”的称号,一旦罪犯出现,准保一枪送他上西天。

入伍8年,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当战士时,先后被评为神枪手、执勤能手、擒敌能手;当班长时,被评为优秀班长;当排长时,所在排连续两年夺得队列、射击、擒敌战术训练第一名;当军事教员时,被评为“四会”教员。这就是杨德。

干工作没说的,只是新婚的妻子至今还抱怨他“通情不达理”。妻子在某医院工作,原商定去年春节完婚,酒席订了,请柬发了,亲朋来了,新郎却受命到新训队训练新兵,这是第一次推迟婚期。第二次婚期推迟到4月1日,谁曾想平远地区出现了“3·30”事件,他带领部队处置突发事件,又一次延误了婚期。这第三次总算如愿以偿,然而蜜月没度完,部队奉命来平远街参加“严打”。作为副中队长,他为妻子擦去送别的眼泪,那个非同寻常的军礼,给妻子留下一个军人的庄重形象。

那柔情蜜意的离别,那似嗔却爱的抱怨,这一切似乎从来没有发生,此时此刻,杨德脑子里只有一个强烈的意念:将穷凶极恶的罪犯生擒或击毙。

狡猾的罪犯终于在夹皮墙的一侧探出半个脑袋。机不可失,杨德眼疾手快打了一个点射。罪犯龟缩进去,从另一侧朝杨德投来一颗手榴弹。

杨德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负伤了,他突然感到头重脚轻,抹一把脸上的血水,挣扎着站起身,掏出手枪,继续朝罪犯还击。

马明见增援部队冲进院内,翻墙逃走。杨德一把夺过战士郑华阳手中的步枪,举枪射击命中马犯右脚。失去抵抗能力的罪犯在哀鸣声中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英雄无悔

(50多名官兵跪在庞如宝烈士血迹斑斑的遗体前,早已泣不成声……)

英雄无泪,天地动容。

天依然下着小雨,雨丝牵动着人们的哀思。

他们从雨中走来,又从雨中走去。数百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踏着泥泞的山路,默默无语地走向殡仪馆。

英雄的文山城再一次披上素装,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这里给庞如宝、苏太德、高文亮三位烈士送别。

永别了,亲爱的战友,人民的英雄。你们用年轻的生命换回了共和国法律的尊严,你们用不朽的躯体在人民心目中树起永恒的丰碑。

告别仪式在缓缓的哀乐声中进行,前来和烈士遗体告别的有省委领导,州、县领导,烈士家属,更多的还是昨天和烈士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人们缓缓地从烈士遗体前走过,含着泪水,向英雄表示最后的敬意。

追悼会由文山州州委书记戴光禄主持,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严打”副总指挥长马永清致悼词。

文山州马关县公安局内保科侦察员苏太德同志,1955年生于马关县,1974年至l979年,在武警部队服役,l979年退伍到马关县公安局工作。从事公安工作10余年来,直接参与破获各种刑事案件100多起,抓获案犯300多名,为国家和人民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l992年8月31日……

战友龙仕春回忆说:不了解他的人都觉得他性情孤僻,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为人忠厚。上阵前,作为侦察员,组织上发给他一件防弹背心,他舍不得穿,让给了一位年轻的干警。那天战斗打响后,他一直冲锋在前,战友黄云高负伤后,他火力掩护,把战友救出,子弹打完了,他从战友身上抓起三枚手榴弹,第三枚手榴弹刚刚掷出,一颗罪恶的子弹穿过他的头部……

“公安部追授苏太德同志为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公安部长陶驷驹发布命令,追授苏太德同志三级警督警衔。”

“高文亮,你不能走!”战友们一遍遍呼唤他的名字,他太年轻了,刚刚走过人生第29个春秋。

一个伟人说过,有的人虽然死了,虽死犹生。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可他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他生于山西,是一个农家子弟。16岁带着庄户人家的朴实与勤勉参军人伍,退伍后,自愿留在边疆,立志为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尽绵薄之力。1989年,他调到砚山县缉毒队工作,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狼窝,与凶残狡诈的贩毒分子周旋,直接参与或提供情报侦破的案件近百起,缴获******33800克,鸦片31900克,各种枪支l5枝,毒资40余万元,抓获犯罪分子193人。正当他踌躇满志为人民再立新功时,他倒下了。

他出征的前一天,父亲正住院输液,他匆匆赶到医院和父亲道别。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叮嘱他:文亮,小心点!他不以为然地笑答:你老安心养病,用不着担心,我不会死的。光荣了,也是为革命,不会给你老人家丢脸!

那天,战斗打得正激烈,他发现战友罗杰的冲锋枪卡了壳,大声喊:罗杰,我来掩护你,快撤!就在罗杰跳出窗外的瞬间,他被罪犯击中,倒在血泊中。

庞如宝,l984年入伍,回族,现任武警云南总队三支队二中队副中队长……

中队50多名官兵跪在庞如宝烈士血迹斑斑的遗体前,早已泣不成声。云南省委副书记尹俊热泪盈眶。介绍烈士生平的马永清哽咽着无法继续读下去,由州委戴书记继续宣读悼词。

“副队长,我们需要你,你不能离开我们!”

庞如宝属龙,好一条出水蛟龙!他拿手的是散打,擒敌技术基本功总队闻名。近年来,他带出38名训练尖子,24人当了正副班长。他亲自训练的中队散手队,在全国比赛中夺魁,10名战士人人立功。有9人退伍后被昆明市防暴队录用,一人回四川老家后开办了武馆。在云南省首届散打擂台赛中,他力挫群雄,捧回60公斤级冠军奖杯。他当班长时,被电影制片厂导演看中,拍过电影,上过电视。

他手上功夫硬,脚下功夫也不凡,素有“铜锤铁腿”之称。一次,他路过滇池电影院,5名歹徒大动干戈,将一人活活打死。庞如宝口头制止无效。飞起一脚将为首的歹徒两颗门牙踢掉,三下五除二,另5名歹徒跪地求饶。

妻子马进,云大美术系毕业,在昆明某工厂工作。小庞不久前刚结婚,蜜月尚未度完就参加了这次“8·31”行动。妻子不善于做家务,每次回家,他都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下雨了,他总是忘不了给妻子送去一件雨衣。他没有活够,也没有爱够……

烈士们安然地走了,他们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父老乡亲和这块英雄的土地,用青春的热血在生命的里程碑上刻下一个辉煌的句号。

哀乐低回,热泪如雨。英雄们,你们放心地走吧,未竟的事业由我们完成。“8·31”行动刚刚开始,我们将以全胜的捷报告慰英灵。

送走了烈士,省委慰问团来到烈士们的家。

在马关县一个普通的乡村里,那间年久失修仅能遮风避雨的茅棚便是烈士苏太德的家。上有年迈的祖母,下有不明世事的孩子,他是这个家唯一的顶梁柱。

妻子是农村妇女,叫肖俊仙。得知丈夫不幸牺牲的消息后,极度痛苦的折磨使她本来就瘦弱的身体又添了几分憔悴。

“苏太德同志牺牲了,党失去一个好儿子,你失去一个好丈夫,我们心情都很沉痛,望你能节哀自重。家里有什么困难,由政府帮助解决,这l000元钱慰问金你先收下,暂时安排一下家庭生活。”卢副书记望着这位眼含泪花的母亲和依偎在她身边的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突然语塞,把钱放在那双粗糙的止不住颤抖的手里。

“这钱不能收哩!家里有困难,我自己克服,收下这钱,太德也会不安的。我只有一个要求,也是丈夫的心愿,他生前一直盼着入党,这恐怕是最后一次申请了,请领导上给他考虑考虑。”

卢副书记郑重地点点头,他想再说几句安慰的话,可他突然觉得,在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这位父母官,再也无法控制感情的闸门,紧握那双微微颤抖的手,一任泪水纵横。

年迈的祖母得知孙儿牺牲的噩耗,病倒在床,烈士的父亲苏定元接待了慰问团。

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虽悲恸过度,却极力克制那脆弱的感情。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失子,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可命运偏偏这样捉弄人,这位老人讲了他的家世,讲了他经历的生活磨难。

“……太德的爷爷也是烈士,1951年剿匪时牺牲了。那时他奶奶37岁,我还是个没成年的孩子,老人家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苏太德两岁那年他母亲病故,又是奶奶把他哺育成人,我们全家四代人相依为命。如今太德这孩子去了,他奶奶经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病倒了。奶奶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她知道孙子是为人民利益死的,死得光荣,只不过年龄大了,悲恸过度,不能出来见你们……”

“太德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孩子,孩子上小学,妹妹上中学,家里很好,没有困难。”烈士的父亲请慰问团的领导放心。

困难是有的,在慰问团面前,这位饱经生活磨难的老人却只字没提。女儿上中学,每天往返几十里山路走读,因为家庭拮据,交纳不起住宿费。两个孙女上学,家庭没有固定收入,交学费也只是靠抚恤金。

“从现在开始,烈士妹妹苏太敏住校住读的钱由政府负责解决。”卢副书记得知这一切后,当即拍板决定。

小学校长张连开得知苏太德牺牲的消息后,做出决定,对烈士的两个女儿苏平丽、苏平艳免收学杂费。

马关县公安局干警得知战友苏太德光荣牺牲,l6人当即写了请战书,70多人集资l400多元看望烈士家属。

一片片盛情,一份份厚爱,从四面八方涌来。

听听这位烈士妻子的心声吧。她用那双拿惯了锄头的手给前线作战的官兵写了一封慰问信:

敬爱的战斗在平远地区的各位首长和同志们:

我丈夫苏太德在这次“严打”中光荣牺牲了,我伤心、悲痛。然而,我也为有这样一个丈夫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