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兵发死亡谷
3568300000021

第21章 平远缉毒风暴(3)

敲山震虎,先把浮在面上的违法犯罪分子抓获,然后动员群众扩大战果,揭开平远犯罪问题的内幕,夺回被犯罪分子篡夺的基层政权。工作队在调查研究半年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

1992年3月30日,工作队员、文山州政法委副书记带领5名公安干警抓捕盗窃犯罗建飞。躲藏在罗家的另一名犯罪分子向公安人员扔出一枚手榴弹,2名执法人员被当场炸死,3名被炸伤。

“工作队要报复了!”

“工作队要撤走了!”

面对种种责难、侮辱和谣言,工作队员心情沉重,再也不能等闲视之了,他们在谋划一个彻底根除这个恶瘤的手术方案。

利剑出鞘

(多行不义必自毙。经党中央和******批准,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

1992年8月7日,一辆标有“GA”字样的警车驶出首都国际机场,一路拉着警笛,载着一位特别乘客驶入位于长安街天安门东侧的公安部大院。次日,又是这辆警车,再次驶向首都国际机场,将这位步履匆匆负有特殊使命的乘客送入候机大厅。3个小时以后,这位不知疲倦的乘客坐在云南省公安厅一间豪华的会议室,主持了一个秘密而等级极高的会议。

他叫刘选略,云南省禁毒委员会主任。此时,刘主任环视一下到会的各位领导,庄重地宣布会议纪律。

“今天的会议,不许记录,不许录音,没有传达的义务,会议内容只限到会者本人知道,如有扩散和泄露,严肃处理。”

会议室的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起来,与会者望着刘主任那副严肃冷峻得几乎毫无表情的面孔,下意识地感到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必将有重大情况通报,或有重大行动部署。

“为了在平远地区恢复法律尊严和稳定的社会秩序,彻底解决贩毒、贩枪等危害全省、影响全国的严重犯罪问题,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经党中央和******批准,省委、省政府决定从1992年8月31日开始,在平远地区开展一场大规模的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武警部队抽调2000人配合公安行动……”

“司总,这一回可是你当主力了,有没有困难?”会议结束了,刘主任来到司久义总队长面前,向担负这次“严打”重任的军事指挥官征询意见。

“请主任放心,一定完成任务。”这位训练有素的军人给刘主任一个十分满意的答复。从那双紧握的大手中,刘主任感受到对方自信的力量。

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武警部队的神圣职责。云南武警部队重新组建以来,在抢险救灾、围捕堵截罪犯、制止平息械斗、打击走私贩毒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功勋卓著,有口皆碑。

这一次战斗任务非同寻常,作为云南武警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司总突然感到压在肩头的担子太重了。

司久义抬腕看了一眼手表上的日历,是8月10日,离“行动”时间满打满算还有20天。20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作战方案要尽快制订,部队要进行应急训练,武器弹药要准备,后勤保障要跟上……还有2000名兵力,部队如此分散,兵力如何调遣?运兵车辆如何解决?增援部队如何安放?作战跨度时间不能确定,部队的衣食住医如何保证?如此大部队行军作战,指挥员的任何一点疏漏都会贻误战机。野营、野炊、野练……这每一项细小的军事行动他都要认真思考一番。

“司总,到了。”司机稳稳地将轿车停在机关办公楼门前,作了必要的提醒。

司总从心中那盘军棋的谋划中走出来,走进总队作战指挥中心。“立即召开党委扩大会。”司总拿起电话下了紧急通知。

各项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司令部给驻滇武警部队下达了二级战备的预先号令。机动部队开始了解救人质、攀登楼房、射击等科目的应急训练。作战部门制订作战方案,机要通信部门准备通信器材,后勤部门调运粮草,政治部门筹备宣传工具。

武器弹药不足;通信器材不良;非杀伤武器缺少;头盔、防弹背心、防毒面具急需,帐篷、行军床、野炊用具、急救包……

问题一个个提出,有些困难自身无法克服。

“向总部领导汇报,请求援助。”司总决定派员前往北京,向武警总部汇报。

“全力以赴支持云南总队实施‘严打’,由司令部副参谋长牵头,召开各部处联席会议,解决云南总队提出的问题。”司令员、政委听完汇报,当即明确表态。

车辆、武器、帐篷、防护器材、防弹背心、通信设备由总部紧急调拨。

钢盔由总参支援,从沈阳调运。

防暴车从厂家直接运往昆明。

仅仅是短短的一天,一切困难迎刃而解。带着总部首长的嘱托,带着机关有力的支援,特派员连夜赶回昆明。

各项战前准备工作在紧张地进行,作战方案的制订却陷入困境。

作战方案是部队实施作战的纲领和依据,作战的任务要清,上级的意图要明,作战的地区要熟,作战的对象要知。这不清不明不熟不知的太多了。平远街的具体情况不清,地形、地物、地貌不明,敌情、社情不知,如何制订作战方案?

不能打无把握之仗,面对“难产”的作战方案,前指参谋长唐尚林苦苦思索,不得良策。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起码的军事常识,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知己不能知彼,虽然参谋长多次提出派侦察分队前往实地侦察,一直得不到上级的批准,原因很简单,防止打草惊蛇。一旦犯罪分子发现我军事企图,那结局很可能是一场不打自败的败仗。

化装侦察的提议最后得以通过。5人侦察小组巧妙地进入战区。按照作战的要求,画出作战地图,标出河流、山丘、村落、道路、青纱帐、制高点,开设了前指和部队宿营地。这是唯一一张可供参考的作战地图。它的诞生,使“难产”的作战方案最后得以出台。

雨夜紧急出动

(103辆车组成的车队,载着2000余名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子夜悄悄穿过昆明市区……平远街人一觉醒来,街上到处是荷枪实弹的武警官兵。)

8月30日,不紧不慢的小雨过早地牵来浓重的夜幕。春城的雨夜,别有一番情韵。细雨轻轻敲打着情侣们的花伞,和他们嬉戏着、追逐着,时而偷偷地在他们脸上留下一个凉爽的亲吻。被雨水洗刷过的街道显得格外清新明丽,偶有车辆驶过,溅起朵朵水花。细雨给路灯罩上一层七彩的光晕,路灯在黑色水晶般的公路上投下朦胧的倒影。一个多彩的世界!一个温馨的夜晚!

然而就在此时,大街上,突然开来一队军车,好气派的车队:103辆大大小小的车辆,组成了一条l公里长的汽车长龙。车龙缓缓地通过市区街道,没有拉警报,也没有鸣笛,车队在缓缓地悄悄地行进。它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不安和恐慌,偶有路人向它投来一瞥,“野营拉练,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醒目标语向他们作了无言的解释。很快,它消失在花团锦簇的昆明街头,它身后,也留下一些不明真相的猜疑:是野营拉练?还是去前方打仗?是去文山?还是去平远?

“利用夜幕掩护,隐蔽企图,快速开进,长途奔袭,达成突然。”这是部队开进的作战方案。285公里的山路,部队凌晨4点到达指定位置,路况差,车况差,车辆多,人员多,雨天路滑,这无疑是一次艰难的行军。

另一支队伍从曲靖出发,直抵平远。392公里的行程,汽车需要l8个小时抵达。这是一支精良的尖刀部队,坐在第一辆指挥车上的中年人叫路红彩,他原本是一个舞文弄墨的秀才,刚来部队任政治委员不久,领兵执行这么重要的任务还是头一回。此次行动原本安排他在家留守,他说什么都要到前线。

坐在车队最后一辆指挥车上的副支队长张德刚,显得沉着、老练。他了解他的部队,他相信自己的指挥能力。自1985年以来,他连续参加了l4次大的行动,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1985年,会泽一持枪犯逃跑,他带队追捕一个月,终于在大海梁子将罪犯擒获。l986年,海寨林场失火,部队连续作战,整整3天3夜,将大火扑灭;l988年1月24日,一列火车颠覆,部队冒着严寒,抢险三天两夜,赢得赞誉;l988年9月7日,陆良发生全国最大的犯人冲监事件,部队快速行动,一举平息;l992年3月10日,会泽发生万人大械斗,部队五上五下,持续两月余,最后将事态平息……这一次无疑又是一场攻坚战。战区的情况不熟,受领任务、制订作战方案只能是纸上谈兵。部队白天行军,一旦作战企图暴露怎么办?途中受阻怎么办?作为军事指挥员,他设想出那么多可能出现的情况,又编制出相应的对策。

“部队进入夜间行军,谨慎驾驶,缩短车距……”

“行军中,指挥员的手台关闭,只开车载台……”

张副支队长不停地下达命令。

停车!前方是一个三岔路口,再往前走l0公里就是部队的集结地,路政委下达了停车的命令。

张副支队长抬腕看看表,时间是凌晨3点半。

“调转车头,关车灯,减少声响,不许下车,不许说话,不许咳嗽,部队原地待命。”张副支队长下达了补充通知。

张德明打开袖珍收音机,插上耳塞,看来他显得悠闲自在。其实,他一点也不轻松,天就要亮了,部队马上进入指定位置,就要刺刀见红了,他能轻松吗?他平时没有听收音机的习惯。今天带上收音机,只是想从收音机里听标准时间,戴在手腕上的表,临行前他对了又对,几乎精确到秒,他依然不放心。万一出现故障,贻误了战机,岂不成了千古罪人!作战不同于汽车拉力赛,以提前到达的时间多少排名次。部队军事行动,要求在规定的准确的时间到达,提前了会暴露军事企图,迟到了会贻误战机。长途开进,大部队行动,这分分秒秒实在难以准确地把握。

夜,静静的。车,静静的。只有时间在悄悄地流逝。路边30米处是一个放蜂人的帐篷,他压根没发现悄然来到他身边的千军万马。偶有几辆手扶拖拉机从公路上驶过,他们也没有发现这次行动的目的。

8月31日凌晨4时50分,各路作战部队准时在平远街水城集结。

战前动员会在面包车里举行。前指参谋长唐尚林打开电筒,铺开地图,重新调整作战部署,下达作战命令:省委前指由一中队负责警卫,八中队在公路上设卡、堵截、查车、验证,配合公安实行交通管制。二中队堵卡,控制车站和平远街507、508高地。六中队担负公安厅指挥部警卫,一、三中队包围田心村,四中队进入磨龙村。第一批抓捕犯罪分子20人,分20个抓捕小组同时行动,每组20人。三支队二中队、文山支队一中队各抽100人配合公安行动。明确任务后,按照作战地域和分工,6点半部队全部到达指定位置,7点全面展开行动。

半小时后,30公里长、7公里宽的战区,仿佛突然神兵天降。

一觉醒来,大街、小巷、车站、路口,到处是荷枪实弹的武警官兵。他们来这里干什么?人们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来历不明的军人。忽然间,他们又悄悄地关上大门。战区的黎明,死一般的寂静。

6点50分,6点55分,6点59分……开始行动,唐尚林手持对讲机,下达了“8·31”行动的第一号战令。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就此拉开战幕。

战地宣传车的喇叭响了:

……近年来,我省文山州平远地区部分村寨的少数不法分子,无视国家法律,大肆进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和走私、私藏、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枪支弹药等犯罪活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等法律规定,省委、省政府决定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平远地区实行重点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妈的,看来这回要动真格的了,老子活不成,也要拉两个垫背的。”大毒犯马慈林自知罪责难逃,将一个冲锋枪弹夹装上枪机。

看来这一回是逃不脱了。外面大兵压境,自己“榜”上有名,只有死路一条了。马慈林钻入地下室,取出私藏的冲锋枪、步枪、手枪,全部压满子弹,准备疯狂反抗。

这条小命是白白捡来的,又痛痛快快活了两年,其间不但发了财,盖了房,而且娶了妻,生了子,也知足了,面对死亡之神的到来,他自我安慰着。

他感谢他的父亲,父亲不但给了他第一次生命,而且后来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前年,他因贩毒被判处死刑。在行刑的前3天,他戴着重刑竟莫名其妙地越狱成功。出狱后,他爬上早已等候在门口的轿车从此逍遥法外。事后父亲对他说,为挽救他这条命,他花了整整l0万元。

大喇叭还在继续响着:

“……平远地区的犯罪分子,你们必须认清形势,立即停止犯罪,悬崖勒马,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在省人民政府《通知》规定的期限内投案自首,交代罪行,交出赃物,检举揭发,争取宽大处理。凡在规定期限内拒不投案自首的,坚决缉拿归案,严惩不贷。如果一意孤行,负隅顽抗,或者包庇犯罪分子,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匿毒品、枪支弹药,甚至造谣惑众、聚众闹事、挑起事端,阻挠抗拒执法,只能自取灭亡,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报丧!报丧!”马慈林被这庄严的声音震得五内俱裂,他歇斯底里叫骂着,双手掩住了双耳。

庄严的声音在平远地区上空回荡着。

末日的疯狂

(“严打”第一天,毒贩马慈林、马明开枪拒捕,双双被击毙。)

这是一座院中院式的建筑。外围是一道3米高瓷砖琉璃瓦装饰的围墙,二道围墙内是一栋西洋建筑风格的住宅楼,楼高3层,墙体清一色大理石贴面,窗户清一色茶色玻璃镶嵌。后围墙紧临一块包谷地。这就是罪犯马慈林的家。

“报告前指,外围警戒部队已全部到位。”担负外围警戒的是曲靖支队,总指挥是张德明,副总指挥是大队长朱顺和。

“报告前指,l号抓捕分队准备就绪,队长苏太德,副队长庞如宝,队员是三支队二中队10名战士和5名公安干警。”

“注意观察罪犯行踪,密切配合,随时准备出击行动!”

“这是生死考验,当干部的要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

在一辆军用卡车上的战前动员会上,副队长庞如宝最后一个发言,掷地有声。

罪犯马慈林被团团包围,成为瓮中之鳖。

“马慈林,你已经被包围,为了你家人的安全,立即出来缴械投降,认罪服法是你唯一的出路。”高音喇叭在向他喊话。

院子寂静,铁门紧闭,罪犯在冷战中僵持。

“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再不出来,我们开枪了!”高音喇叭向他发出最后通牒。

吱呀,铁门打开了,门开处,走出来一位失魂落魄的女人。

“马慈林在家吗?”

“他在……不……他不在。”女人语无伦次地回答。

“哪儿去了?”

“昨天去田心,没有回来。”

“家里还有什么人?”

“没……没人了。”

“进去搜!”庞如宝果断地下达了搜捕的命令。为了防止不测,他把女人推到前面做掩体,向这座神秘的住宅走去。

哒哒哒……进二道门,是一座漂亮的喷泉花池,庞如宝走近花池,房内打来一个点射。庞如宝迅速卧倒,准备还击。

哒哒哒……哒哒哒……庞如宝尚未弄清罪犯枪响的位置。我方担负掩护任务的部队已经开火。凭借我方密集火力的掩护,庞如宝带领抓捕小分队冲进罪犯的住宅。

枪声戛然而止,狡猾的罪犯突然失踪。

庞如宝左面是班长尤建强,右面是副班长刘天朝,3人从三楼搜到一楼,不见罪犯的影子,奇怪,这四周铜墙铁壁,罪犯能插翅飞走?莫非这房子里有暗道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