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排成人字形,从长安城的青砖绿瓦的上空掠过。雁阵不时发出一阵阵清亮的尖叫,声音在这深秋的夜晚,传得很远很远。
雁叫声惊动了未央宫里一个深夜不眠的着书人。他叫班超,陕西扶风县人。班家自班彪开始世代都承袭着未央宫里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这就是编纂汉书的史官一职。班超的哥哥叫班固,他刚刚过世,于是史官这个位置现在由年轻的班超承担。班超还有一个妹妹,叫班昭,也是一个文化人,平曰里,她为哥哥分担一些案牍工作。
修史馆在未央正殿的旁边。一溜矮矮的砖墙,隔出一个独立的小院,小院里有几间青砖绿瓦的平房,这里就是编纂着名的《汉书》的地方。
在雁叫的那一刻,孤灯下面,班超的眼前正展开一张颜色已经发黄的羊皮。他在细细地读着上面的字。上面的字最初是用鲜红的胭脂写的,现在经年经月,胭脂已经变成赭色的了。这张羊皮我们见过,它正是当年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写给汉武帝的一首诗。细君公主早巳香消玉殒,成为阿尔泰山某一处草原上的一座青冢,感慨系之的武皇帝,将这张羊皮交给修史馆,让御用的史官为这位美人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一介书生班超,面对羊皮,心中充满了对西域那块神秘大地的向往,对那应接不暇的种种奇遇的向往,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在《汉书》中,记载过张骞的事迹,记载过傅介子的事迹,这些事迹每每令班超热血沸腾,男儿生世间,及大当立身,班超在那一刻突然意识到了文化人的无能和无意义,他想投笔从戎。
他来到了门外。大雁已经飞过去了,抬眼望去,是空荡荡的青苍的夜空。证明刚刚确实有一行大雁曾经飞过的证据是,现在有一根雁翎,正飘飘忽忽地,从青苍色的天空中落下。
雁翎在青砖平房那个刻着“长乐未央”字样的瓦当上磕绊了一下,还是继续往下落,最后,落在了班超的手中。
“我要走了!把自己交给飘泊,交给道路,交给不可知的命运!”望着掌心的这根雁翎,班超说。而手中的那支笔,他把它掷到了地上。
班超的想法得到了君王的支持。这是汉明帝。此后不久,班超就将史官这个位置留给妹妹班昭,自己带一个三十六人的汉室使团,手执通关文书,踏上了出使西域的路途。
在楼兰城,班超演出了一幕历史大剧,这就是被史书称为“班超火烧匈奴使团”的故事。
楼兰王十分殷勤地接待了他。
楼兰王在傅介子之后,曾改称鄯善王。因此此刻楼兰王应称鄯善王。但是,我们还是延续史书上的惯例,继续称他楼兰王吧!
处在强大的汉王室和强大的匈奴这两股军事力量之间的楼兰人,早就学会了如何逆来顺受、应付局面,因此,他们以最隆重的礼仪来款待这一拨汉室使团。
但是在款待的途中,宫廷卫士匆匆来到席间,对楼兰王几句耳语,顿时令楼兰王变脸失色。
原来,匈奴的一个一百三十多人的使团,也已经来到了楼兰城下。
楼兰王让自己镇定了一下,然后找个托辞,草草地结束了这一场接风宴。他安排人让班超一行在客桟休息。然后,再开宴席,接待这又一批不速之客。
班超是个精明的人。楼兰王席间的举动,已经叫他疑心。因此,到客栈歇息以后,马不卸鞍,人解甲,他派人出去,打探消息。
楼兰城原本弹丸之地,一个庞大的匈奴使闭到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班超的耳边。
班超听了神色一紧,明白凶险在他出使西域的第一站,就到来了。
左右为难的楼兰王,硬着头皮,堆着笑脸,接待完这一批来势汹汹的草原来客。
他找了个借口,没有让匈奴人在官方的客桟下榻,而是另外找了家客栈,安顿他们住下。好在楼兰城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九州通衢之地,因此这样的大客栈也并不难找。
尔后,楼兰王怀着鬼胎,召集大臣们商议,看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楼兰城弹丸之地,两家使团肯定要碰面的。到时候遭殃的会是楼兰城。
汉王室在遥远的东方,而匈奴人的牙帐就在楼兰城不远的草原上,因此从保全自身着想,楼兰王也许更倾向于匈奴人。况且,此刻在楼兰城中,汉王室的使团是三十六人,而匈奴人的使团是一百三十多人,实力对比也差了很多。
因此,楼兰王和大毘们商议的结果,是一旦双方走在了一起、有一场厮杀的话,楼兰国就只好对不起汉王室了。甚至,为了取悦于匈奴,不如将汉室使团出卖给匈奴人,以破解眼下的难题。
一介书生班超,这时候应该知道西域地面的凶险,应该知道那头上的花翎,不是随便戴的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卫兵报告说,客栈的大门已经被楼兰国的兵丁封锁,不准汉室使者随便出入时,班超明白,该铤而走险了。
他分析了利弊。所有的方面都对自己不利,惟一有利的一点只是,他知道匈奴使团来了,而匈奴使团却不知道城中还有一个汉室使团,也就是说,他是在暗处,而匈奴的使团是在明处。所以,要有所行动,得赶快下手。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班超召集下属议事。
在通报了当时的情势以后,他以这样的话来激励下属。
是夜月黑风高,班超带领三十六人使团,冲入匈奴人居住的客栈中,点一把火,将客栈点着,然后一路冲杀进去。
楼兰人的房屋,基本上都是木质结构。即取胡杨树木,栽成两行木桩,木桩与木桩之间,用红柳条和芦苇编成篱笆,两道篱笆之间,填上牛粪,这样围墙就做成了。房顶则仍然用红柳条、芦韦与牛粪覆盖。
现在的楼兰城旧址,虽然只剩下了一堆沙土,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这沙土中,刨出一个一个距离大致相当、排列有序的木桩,据此推测,当年班超火烧的匈奴人客栈,也应当是这样的建筑。
还有,与楼兰城互为犄角之势的米兰城,还残留有这样一些民居的残骸,它们亦可作为佐证。
还有,在如今的米兰河的上游,有一些维吾尔人居住的民居,也是这个样子。河边的沙漠上,包括院墙,包括房屋的建筑,也即是这种树木、柳条、芦苇用作材料的建筑。
这就是匈奴人的客栈为什么如此地不经烧的原因。
况且那一晚上的风特别的大。笔者曾经见识过罗布淖尔荒原的风,这一段将在“沧海桑田罗布泊”一章中说。总之,在这无遮无拦的荒野上,在这季风频频光顾的中亚大陆腹心地带,那风一旦刮起来,呜呜作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火借风势,将匈奴使团居住的客栈顷刻间烧毁。匈奴人从梦中惊醒,还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伴随着声声呐喊,班超率领他的属下已挺着短刀,杀了进来。
匈奴使团中一部分人被大火烧死,一部分人被这些挥舞短刀的闯入者杀死。一百三十多人无一得免。
最后一个死去的是匈奴使团的首领。
他被班超用短刀捅死。
捅死之后,班超将他的头颅割下,尔后,踩着还在冒烟的客栈废墟,马不停蹄,来到楼兰王居住的官衙。
楼兰王还在梦中,正拥着美丽的爱琴海王后睡觉。“咚咚”的敲门声将他惊醒。他打开门来一看,这时候汉室使者班超,先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扔到他脚下边,随着人头落地,三十六人齐声呐喊。
楼兰王吓得面如土灰。
第二日,班超率三十六人使团,离了楼兰城,继续向西行走。
惊魂未定的楼兰王,长久地伏在地面上,为其送行。直到班超一行的身影,隐入远远的西地平线上去了,楼兰王才拍拍膝上的土,站起来。
投笔从戎的一介书生班超,因此成名。
傅介子千里剌杀楼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