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09

第9章 冲动的惩罚

哀侯十一年,初,哀侯娶陈,息侯亦娶陈。息夫人将归,过蔡,蔡侯不敬。息侯怒,请楚文王:“来伐我,我求救于蔡,蔡必来,楚因击之,可以有功。”楚文王从之,虏蔡哀侯以归。

--《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

清初吴伟业的一首《圆圆曲》,给吴三桂身上抹上了一丝痴情的色彩,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带有更多的普遍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诠释了众多男性的心声,春秋时期就有这样几位代表。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经常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自己的政治利益、加强彼此的联盟。当时有这样的一对连襟,他们同是陈国的女婿,一位是蔡国的哀侯,一位是息国的国君。他们之间最初关系还不错,但是平静的关系在息夫人一次回娘家途中被打破了。息夫人回娘家要路经蔡国,这本来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要知道,在春秋时代,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是很不容易的,有很多约束,一年与自己的父母见面的机会都不多,有的甚至一生再也见不到父母,更不用说是见嫁到别国的姊妹了。息夫人到了蔡国,蔡哀侯可能是色令智昏,顾不得礼义廉耻,顾不得亲戚颜面,一见自己的小姨子,他就真不拿自己当外人了,竟然打起了息夫人的主意,要对息夫人动手动脚。

息夫人受了这样的委屈与侮辱,回到息国对自己的夫婿免不了哭诉一番。俗语说“朋友妻不可欺”,更何况欺负的是我息侯的心肝宝贝,怒气中烧的息侯发誓要报复以血此辱。情急之下,息侯使出了“借力打力”之招,派人向楚文王请求援助。要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楚文王不是傻子,如果没有大赚头,他怎会劳师动众出兵讨伐?此种道理息侯是明白的,所以他打出的牌是:“您假装来讨伐息国,我向蔡国求援,因为是亲戚关系,蔡国必定会出兵相救,这时候您就可以以此为口实击败蔡国。”楚文王正琢磨北上扩张,还没想出个好由头,听闻此言,感觉甚好,马上依计而行。蔡哀侯果然上当,他兴冲冲地率兵来支援,不料被楚军来了个守株待兔,成了楚军的俘虏,被押回楚国。

事情至此,息侯的心头之恨似乎慢慢淡了。但是,会使用“借力打力”这一招式的,除了他息侯,蔡哀侯也会呀。蔡哀侯被押至楚国之后,明白了个中缘由,怒不可遏,我风风火火地来帮你,你竟然下绊子阴我:我不就是有点想法吗,我也没干成什么事呀,你息侯至于这么狠吗?既然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于是乎,蔡哀侯就在楚文王面前吹起了“美人香”,见了楚文王就夸赞息夫人的美貌,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般的美人,见到息夫人之后只能是自行消失。楚文王本来就有攻打息国的想法,再加上这样一个大美人的诱惑,打着友好访问的幌子,带兵入侵,轻而易举地将息国给灭了。

世间之事不到最后,永远不能预料它的结果。息国被灭,蔡哀侯爽朗地笑了。但是,在他笑过之后,等待他的就只有哭了。事情因息夫人而起,最后这件事情也是因息夫人而止。楚文王如愿以偿地将息夫人占为己有,息夫人为楚文王生下了两个孩子,但是楚文王虽然得到了美人身却不曾得到美人心,不用说美人心,甚至连美人言都不曾听到,原来息夫人到了楚文王那儿人为地成了“哑巴”。楚文王为讨息夫人欢心,虽然不至于“烽火戏诸侯”,但确实是费劲了脑筋。最后还是息夫人道出了心中所想:“我一个妇道人家,却跟了两个丈夫,纵然是不能死,又有什么颜面来说话呢?”三年多无言的夫妻相对让楚文王已经是郁闷至极,缘由既然找到,接下来就是让悲剧的酿造者蔡哀侯来消解这一腔滔滔不绝的愤懑了:再次兴兵伐蔡。

息侯、蔡侯、楚文王的“冲冠一怒”,皆因息夫人而起,为红颜而怒,为情为理都说得过去,但是,怒火之下的人最易冲动,而冲动则是魔鬼,且不说楚国、息国、蔡国之间的三次战争,不知有多少无辜的士兵死在这“冲冠一怒”的怒火中,他们自己的社稷江山也就如此葬送了。

人在冲动的时候,大脑容易短路,不是一根筋,就是两头堵。大脑短路了,想要对棘手问题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有所谓的冲动打人、冲动杀人、冲动购物、冲动政绩的事情发生。无法克制人生的冲动必定是失败的,所以,请记住这句话,关键时刻,保持容忍与冷静,这是解决冲动的有效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