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10

第10章 这个打闹不一般

缪侯以其女弟为齐桓公夫人。十八年,齐桓公与蔡女戏船中,夫人荡舟,桓公止之,不止,公怒,归蔡女而不绝也。蔡侯怒,嫁其弟。齐桓公怒,伐蔡;蔡溃,遂虏缪侯,南至楚邵陵。已而诸侯为蔡谢齐,齐侯归蔡侯。

--《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

“夫妻吵架,床头吵床尾和”,这样的画面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没有不吵架的夫妻,但是,在古代的帝王那儿,夫妻间的打闹嬉戏也容易引发大问题。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作为一代枭雄,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很有话语权,也赢得了众多女性“粉丝”的心,为了能在齐桓公这棵大树底下乘乘凉,好多国家的国君纷纷将自己的姐妹、女儿送到齐桓公帐前。在这其中,有一位是蔡国的蔡缪侯的妹妹。

要说这个蔡国送来的蔡妹妹可是不一般呢,或许是齐桓公对她还算宠爱吧,使得蔡妹妹有点恃宠而骄了。有一次,齐桓公和蔡妹妹到水中游玩,本来两人在船上喝酒嬉戏,相得甚欢,气氛很“给力”,蔡妹妹高兴劲一上来,就开始戏弄齐桓公了。原来这齐桓公有点怕水,蔡妹妹知道这点,就开始摇晃小船,船在水里左右晃荡起来,齐桓公有点不舒服,紧紧抓住船帮不放,并要求蔡妹妹罢手。一看齐桓公害怕了,蔡妹妹心里就乐了:哈哈!一个大男人,平时看着还怪能耐,威风八面的,这点水就吓着了,我得再吓吓他,看他能怕成啥样,以后也好有嘲笑他的谈资了。想到就要做到,蔡妹妹又来了第二波的晃荡攻势。或许是平常齐桓公太娇纵蔡妹妹了,也或许是蔡妹妹太没眼力了,仍然摇晃不止,结果开玩笑没把握好尺度,作大发了,齐桓公吓得魂不附体了,生气了。齐桓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发起霸主脾气的齐桓公一怒之下,将蔡妹妹遣送回娘家蔡国去了。

在现在,只要自己想家了,有事没事都可以随时回娘家,但是,在春秋时代,没有正当理由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蔡妹妹这次可是被遣送回来的,蔡缪侯问明情况之后,感觉齐桓公有点太过分,不看僧面看佛面,况且你们不过是夫妻间闹了点小矛盾嘛,你齐桓公就把我妹妹给送回来了,这也太不给我面子了吧。一怒之下,就决定将蔡妹妹另嫁他人,或许蔡妹妹对齐桓公也有着同样的怨气,最后听从哥哥安排嫁给了别人(《东周列国志》中说是嫁给了楚文王)。如此一来,相当于蔡妹妹把齐桓公给休了,而且还没有通知当事人就休了。

蔡氏兄妹有着自己的打算,齐桓公其实也有着自己的打算,这种打算无非就是惩罚一下不听话的蔡妹妹,等她自己反思好了就接回家去了,也没有过多的用意。但是,人心两面皮,你不说别人也猜不透,要惩罚自己的女人,结果却是女人不听惩罚飞走了。堂堂的一代霸主怎么可能忍得下这口气,你让我赔了夫人,我就得让你折兵。于是发兵讨伐蔡国,亲家成了仇家,大舅子与妹夫打了起来。最后蔡缪侯做了齐桓公的俘虏,被押至楚国,多亏有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出面求情,才得以回国。

帝王君主家,本就不是随心所欲之所,即使不牵扯到国际问题,打闹也得有分寸,宋代仁宗皇帝废后案就是一个典型。仁宗皇帝就是传说当中用狸猫换得的太子,仁宗到了适婚年龄,当时的太后刘娥为他挑选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为皇后,但是仁宗自己看上的是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张氏。在刘太后的管制下成长起来的仁宗不敢违背太后旨意,只得立郭氏为皇后,但是心里老大不情愿。

后来刘太后去世,仁宗皇帝又开始宠幸另外的妃子,对郭皇后逐渐疏远了。郭皇后从小霸道惯了,行事骄纵泼辣,之前倚仗着刘太后的权威,大家是敢怒不敢言,等到刘太后这个靠山没了,郭皇后还是一如既往地任性使气,自然有人就不满意了。这人就是仁宗皇帝特别宠爱的妃子尚氏。尚氏的父亲父凭女贵,得到了仁宗的无限恩宠,一时京城都大为倾动。郭皇后对此是大发醋劲,甚为为不满。郭皇后的不满也没瞒过尚氏的眼睛,于是尚氏就经常在仁宗面前吹枕边风,诉说郭皇后的种种不是。俗语说“无巧不成书”,有一次,尚氏在仁宗面前说郭皇后的坏话,结果被郭皇后当场逮住,郭皇后怒不可遏,扬手就要打尚氏。尚氏虽然说的话不中听,但总归是自己喜欢的人,皇后虽然不太讨自己喜欢,但这次她确实抓住理由了,师出有名,所以夹在两个女人中间的仁宗赶紧去劝说。不料想,郭皇后的巴掌在拉扯之间就落到了仁宗的脖子上,带着怒气的郭皇后出手很狠,而且女人的指甲指尖锐利,据说在仁宗的脖子上划出了两道清晰的血痕。

九五之尊的天子哪受过这种待遇,但是仁宗皇帝生性文弱,当时虽然生气,也仅仅是说了一通,并没有什么惩罚措施。不过后来因为某些大臣的撺掇,认为即使在民间老百姓家里,妻子尚且不能责骂丈夫,又何况是在九五之尊家,所以后来下诏废后,令郭皇后别居长宁宫,赐名净悟。母仪天下的皇后因为一个巴掌成了与孤灯冷庙做伴的道姑。

忽然又想起那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没啥好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