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35

第35章 郁闷死的丞相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

申屠嘉是一介勇士,草根人物,能拉强弓硬弩,在楚汉战争与平定黥布叛乱时,因战功而得以升迁。在文帝时,因缘凑巧,被擢升为丞相。

申屠嘉为汉文帝的丞相,他为人廉洁正直,从不接受私人拜谒,处理事情都是在办公室解决,因而在当时颇有好评。

申屠嘉为丞相时,正是邓通风头大好之时。邓通深得文帝宠爱,有时甚至君臣之间不顾及礼法大义。有一次,申屠嘉入朝奏事,邓通依傍在文帝旁边,对申屠嘉颇有怠慢之举。申屠嘉奏事完毕,对文帝说:“陛下您宠幸臣子,可以给予他大富大贵,但是朝廷之礼是不能不整理的。”文帝对此不以为然,说:“丞相无须多言,这是我宠爱之人。”退朝之后,申屠嘉在其丞相府下文书召邓通前来,不来将斩首。邓通极为害怕,赶紧告诉文帝。文帝说:“你只管去,到时我派使者到丞相府,召你回来。”邓通听从文帝的话,到了丞相府之后,去除帽冠,光着脚丫,叩头请罪。这时的申屠嘉对邓通也没有施以朝廷之礼,坐姿如家居时。然后申屠嘉开始对邓通加以责问:“朝廷是高皇帝的朝廷,邓通你一个地位低下之人在朝堂之上嬉戏,是极为不敬的行为。按照法令,应该斩首,今天就施行斩首令吧。”邓通听闻此言,吓破了胆,没有皇帝撑腰,只能是磕头求饶,血流不止。此时,文帝度量申屠嘉已经责难了邓通,所以派使者前去向申屠嘉要人,说:“这是我的弄臣,丞相还是放了他吧。”得以获释的邓通惊魂未定,至文帝处不禁悲从中来,泪流不止,说“丞相差一点杀了我”。

申屠嘉对于皇帝的宠臣进行责罚,实际上是对皇帝行事的不满,是无视皇帝颜面的事情,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后来的哀帝宠幸董贤,欲封董贤为侯,丞相王嘉极力反对,认为自古以来,未尝有此事,最后王嘉获罪入狱,身死牢中。而文帝之所以对申屠嘉有一定的容忍,乃在于申屠嘉为汉高祖时代的功臣,随从高祖攻打项羽,作为四朝元老,后来做丞相,汉承秦制,丞相一职无所不管,掌握着重大权力,所以,即使是文帝尊为皇帝,也对其敬让几分。这是申屠嘉之所以敢直言敢谏的客观原因。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与申屠嘉出身与经历有关。申屠嘉是武将出身,最初的时候他就是因为能拉强弓硬弩跟随刘邦攻打项羽。与萧何、曹参、陈平等以谋略见长的丞相不同,他是带着武士的直爽与忠心进入政坛的,而且是对刘邦开创的大汉王朝的忠心,而非单纯地是对天子的忠心,因为在文帝面前,他是与刘邦一起打拼的人,文帝现在所坐的位子上面似乎也能看到他申屠嘉曾经洒下的汗水、流过的鲜血。

汉景帝即位后,内史晁错多次单独向景帝汇报事情,结果原来君臣商量好的事被他这么一捣鼓,说变就变。身为丞相的申屠嘉惭愧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心情郁闷,心生怨恨。他就想办一下晁错。机会说来就来。内史衙门的门朝东,出入很不方便,晁错就想开个南门,而南面开门之处,正是高祖庙堂的墙垣。申屠嘉准备以“擅穿宗庙垣罪”诛杀晁错,没成想晁错知道了这个消息,连夜进宫晋见。第二天申屠嘉上朝,当面汇报这事,要杀晁错。景帝说:“这不是真庙垣,是宗庙外的围墙,而且是我同意让他这么做的,所以晁错无罪。”散朝后,申屠嘉对他的长史说:“我真后悔没有把晁错先杀了再汇报,竟然被这小子耍了。”结果,被气得吐血而死。

人的一生,早晚都免不了一死,只是死的方式不同。有高兴死的,也有郁闷死的。申屠嘉自然不是乐死的。申屠嘉之死,与他的性格也有关系。司马迁说:申屠嘉这个人刚正有节操,但不会迂曲,不会权变。刚正廉洁,就会依法办事;不知权变,就会循规蹈矩。法令执行不通,就会心生郁闷;不知权变,就无法解脱。申屠嘉只能郁闷而死了。再仔细想想,申屠嘉郁闷的原因何在呢?权力大于法,这才是关键所在。规则本来就是统治者定的,遵守规则是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晁错没有预见到,在景帝破坏规则中受益的他,最终在景帝再次破坏规则时被斩杀。申屠嘉如果不死,他也不会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