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34

第34章 耿介的周昌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

汉初的周昌,和刘邦是老乡,也是沛县人。他先在秦朝的泗水郡做卒史,是泗水郡政府机构的底层工作人员,地位比主管文书的书佐稍高,年薪一百石。刘邦起兵打败泗水郡守时,开始追随刘邦,入关破秦。先任中尉,后升为御史大夫,封为汾阴侯。

周昌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为人正直,敢于直言,汉初的功臣萧何、曹参等人都很敬畏他。有一次,周昌有急事请示刘邦,那时刘邦早下班了,正抱着他最宠爱的戚姬玩乐。这事让周昌碰到了,二话没说,扭头就跑。刘邦本来就一身流氓习气,看到周昌一言不发转身就走,立即追上去,一下子骑到了周昌脖子上,问他:“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啊?”周昌说:“陛下就是夏桀和商纣那样的主子。”夏桀和商纣那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暴君,刘邦没想到周昌会说得如此直接,反而笑了,但从此心里就特别忌惮周昌。

刘邦的这种习气是出了名的,他曾经摘下儒生的帽子往里撒尿。郦食其第一次见刘邦时,两个女人正在给他洗臭脚丫子,因此骑到周昌头上,对刘邦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周昌虽然被刘邦骑在身上,回答时却是“仰曰”,努力地往上梗脖子,这个动作也很有戏剧性。

在刘邦这样的皇帝手下干活,再耿介的大臣也可能会遭到羞辱,但是也只有周昌这样的硬骨头才敢逆龙鳞骂刘邦,虽然近似一句玩笑。刘邦后来还把自己最喜爱的儿子的性命交托给周昌,虽然最终没有保住赵王刘如意的性命。周昌觉得辜负了刘邦的信任,从此不再上朝,拒绝见吕后。三年后就死去了。

周昌说话有个毛病:口吃。刘邦因为宠爱戚姬,打算废掉嫡太子,立戚姬的儿子为太子。大臣们都强烈反对,周昌执拗耿介,更是极力谏诤。刘邦问他啥理由,周昌本来就结巴,加上当时他非常愤怒,说:“我嘴上不能说,但我心里认为这件事不行,陛下您想废掉太子,我期……期不能奉诏。”刘邦被他连续的“期期期期”弄笑了。加上留侯的反对,这件事于是作罢。

汉语中有个成语“期期艾艾”,形容人说话不流利,其中一半就是来自这位“期期”先生。后一半来自另一个口吃的人,三国时期的邓艾。古人说话的时候往往自称名,所以口吃的邓艾开口就“艾艾”好几次才说出正题。有一次,晋文王调侃他,你满口“艾艾”不止,到底几个“邓艾”啊?邓艾回答道,古人说“凤兮凤兮”,指的是一个凤凰。“凤兮凤兮”这话据说是楚国狂人接舆对孔子说的,《论语》里有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一直郁郁不得志,接舆高唱着这首歌从孔子身边经过:“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矣!”接舆是把孔子比成凤凰的。面对晋王的调侃,邓艾的回答也真是机智巧妙,这件事记载在《世说新语》的《言语》篇中,此篇是专门记载警言妙语的。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否则往往自讨没趣。当然,这是题外话。

无独有偶,汉代还有一个以硬脖子而出名的人,这个人是洛阳令董宣。

东汉光武帝时,京都洛阳的皇亲国戚,专横跋扈,家奴也仗势欺人,胡作非为。一次,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然后躲藏在公主府中。当时的洛阳令董宣闻讯,即派衙役在公主府第附近,守株待兔。几天后,杀人的家奴陪公主乘车外出。早已恭候多时的董宣拔刀挡住公主的去路,厉声斥责公主窝藏、庇护杀人犯,并立即将杀人者就地斩首。湖阳公主向光武帝哭诉。光武帝听后大怒,即召董宣,要“箠杀之”。董宣叩头说:“陛下您圣明,希望中兴汉室,如果纵容奴才杀人,要怎样治理天下?我不需要你箠杀,我自行了断。”说完用头撞柱,血流满面。光武帝令身边宦官上前抓住董宣,要他向湖阳公主叩头认错,董宣不从。宦官强行让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就是不肯叩头。无奈,光武帝下令“强项令”退下,后来还赏钱三十万。京师的秩序于是安宁,时人颂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少平是董宣的字,他治理京城秩序井然,因此没有人击鼓鸣冤。

面对当朝的最高领导,周昌、董宣据理力争,敢于直言,不怕冒犯,这当然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幸运的是,历史上的刘邦和刘秀还不算坏皇帝,否则,即使周昌、董宣逃之夭夭,也难免会出现跨省追捕的事件来。看来,周昌、董宣等人能够成名,还真得力于被冒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