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28

第28章 祸福无常的弥子瑕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

太史公曰:甚哉爱憎之时!弥子瑕之行,足以观后人佞幸矣。虽百世可知也。

--《史记》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

弥子瑕是春秋时代卫灵公的嬖臣,备受灵公的宠爱,卫灵公对于弥子瑕达到了无视法规、不分君臣的程度。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在夜间告知弥子瑕这个消息,弥子瑕心急之下,假传君令驾驶着卫灵公专用的车马就回家了。按照卫国当时的法律,偷用君主车马者应该判以刖刑,但是卫灵公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对弥子瑕大加称赞:“弥子瑕为了探望母亲不惜冒着被判处以刖刑的危险,真是有孝行啊!”还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一起到果园中游玩,弥子瑕吃了一个极为甘甜的桃子,可能是弥子瑕习惯了有好东西要和卫灵公分享,就把这个自己吃了一半没有吃完的桃子给了卫灵公。卫灵公见此,不禁又感叹道:“想着我而不忍独自分享美食,实在是爱我的表现呀!”

弥子瑕是因为其美貌受到卫灵公宠爱的,据说曾名列中国十大美男子之榜,好色的卫灵公对于弥子瑕这样的男宠也是朝秦暮楚,待其年老色衰之际,卫灵公的宠爱也随之慢慢淡去。之前受到赞赏的两种行为,后来却成了得罪卫灵公的口实:“这个人之前曾经假传军令私自驾驶我的车马,而且还给我他吃剩下的桃子。”

在《郁离子·弥子瑕》中,弥子瑕的遭遇更惨,卫灵公对弥子瑕发怒,用鞭子抽打。之前备受宠爱之时,弥子瑕在卫灵公那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弥子瑕所做的任何事情在卫灵公眼里都是完美无瑕,色衰爱弛后,弥子瑕再小心翼翼也能被卫灵公找到毛病。弥子瑕本人对卫灵公的感情没有变化,事情还是那个事情,人还是那个人,但是其间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只因卫灵公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宠因其爱,获罪因其憎,人的爱憎之情本就不是经久不变的,更何况是卫灵公这样瞬息万变的君主,弥子瑕作为一个侍从之臣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或许就是弥子瑕一类的佞幸之臣共有的大悲大喜的命运吧!

实际上,历史上的佞幸之人,他们的命运靠的是机缘巧合,靠的是飘忽不定的“虎威”,与投机者类似。投机者借市场暴涨暴跌之势,通过炒作谋求暴利,他们的命运与佞幸之人大同小异,市场就是他们的“君主”,他们或许会在股市大涨之时一夜暴富,元宝满仓,也或许会在股市涨停之际一无所有,甚至搭上性命。中国的股票市场近年来日渐繁荣,这本是好事,但是不断出现的股民跳楼事件还是提醒我们,如果不能把握飘忽不定的东西,如果没有承受爱憎祸福变化的心态,最好还是不要做“佞幸”之事。

弥子瑕的经历还给我们一点小小的启示,有时候,别人对你的看法可能主要来自他的爱憎之心,而且这种看法会改变。别人对你评价是好是坏,也许要看他现在对你是憎还是爱,所以,我们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