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23

第23章 分肉与治国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

陈平少时家贫,却喜欢读书。他的兄长是个好人,主动承担了全部劳动,好让陈平有充足时间到处拜师求学。陈平长得高大英俊,是个帅哥。有人就问陈平:“你到底吃啥东西,长这么肥大呢?”陈平的嫂嫂对陈平不事生产早就恼恨在心,就说:“能吃啥,也不过是吃些米糠罢了。有这样的小叔,还不如没有呢。”结果,他哥就把她休了。

乡里祭社神后,陈平作为社宰,为大家分肉,他把肉分得十分均匀,人人满意。父老乡亲们不约而同地赞叹:“陈平这孩子分祭肉,分得公平,称职!”陈平却感慨道:“假使我陈平能有机会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

汉文帝一次上朝时,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审理多少案件?”周勃不知。文帝又问:“全国一年的钱粮收入有多少?”周勃还是不知。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问题,主管的人自然清楚。”文帝问:“主管的人是谁?”陈平回答:“陛下要了解案件审理,可以询问廷尉;要了解钱粮收支,可以问治粟内史。”文帝说:“既然这些事情都各有主管,那么你又主管些什么事呢?”陈平故作惶恐状:“依臣看,作为宰相,对上要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则哺育万物使之适时生长;对外要镇抚四夷诸侯;对内则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尽其职。”

其实,这种小儿科的问题,早年在乡下分肉的时候,就已经难不倒陈平了。作为一国之相,不知国家每年的收支、案件几何,好像不够称职。周勃就是这样想的,因此他回答不出就汗流浃背,就惭愧不已。陈平则认为,丞相的职责是“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级不能事无巨细都要插手。这就是今天管理学中常说的金字塔式的管理。

司马迁说陈平是学黄老之学的。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煎小鱼小虾一样,不能反复翻炒,那样就烂成一锅粥。如此不折腾,治理国家就像炒碟小菜一样容易。陈平早年就已具备了这个才智。他先去投奔魏王,后来又追随项羽,最终跟定了刘邦。为刘邦六出奇计,定国家于危难之中。吕氏专权,陈平竟能自脱,重定刘氏天下。

史书上说,陈平离开项羽、前去投奔汉王途中,要坐船渡河。陈平是个美男子,船夫见其仪表堂堂,相貌不凡,认为陈平一定怀揣金银财宝,绝对是个有钱的主,预谋害之。陈平一下子就看透了船夫的“五脏六腑”,知道船夫动了“花花肠子”,但还不能说破。怎么办呢?只见陈平,不慌不忙,脱下上衣,放在船上,意思是让船夫看清他身无分文,接着上前帮助划桨,意思是让船夫清楚我陈平不知道你在想啥。就这样,一场个人的生命灾难就这样在无形中化解。

纵观陈平一生,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总是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正因如此,他治国如同分肉,举重若轻;国家政局变化,他能善始善终,终得贤相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