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24

第24章 虎落平阳遭狗欺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太史公曰: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

年轻时以编织蚕箔和殡葬吹鼓手为业的周勃,跟随汉高祖刘邦闯天下,凭借一身勇力,攻丰县、碣县,袭章邯,定魏地,打王离、赵贲,战功卓着。刘邦起兵反秦时,周勃是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左膀右臂,建立大汉王朝后,周勃又是平定诸侯王叛乱的一员猛将。加之周勃为人刚强坚韧,敦厚质朴,汉高祖认为可以委以重任。刘邦临死之前,吕后向他询问丞相人选,询问国家的辅政大臣,刘邦就预言道:“安定汉家天下的必然是周勃!”临终时还不断嘱咐太子刘盈:“有大事,找周勃。”

周勃果然不负高祖厚望,成功地维护了大汉王朝的稳定。刘邦死后,周勃在惠帝朝任太尉,当时吕后的势力颇盛,吕氏家族权力日渐扩张,在吕后死后,诸吕专权,已经严重危及了刘邦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为了避免江山易姓,周勃挺身而出,与丞相陈平合谋,联络刘姓宗室重臣,振臂一呼,一举铲除了诸吕势力,平定了诸吕之乱,有力地控制了当时的政治局势,最后拥立文帝继位。故而太史公极为肯定周勃的功劳,将他与商代的贤臣伊尹、周代的辅政大臣周公相提并论。

因有定乱立主之大功,周勃被汉文帝任命为右丞相,位在左丞相陈平之上,当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可谓声威震天下。但是,右丞相这个位子虽然风光,坐起来却不是那么的舒服,因为有个人心里不舒服了。这人是谁呢?就是唯一一个位子比周勃高的汉文帝。文帝虽然在继位之初对周勃礼遇有加,但是心里对这些手握兵权、位高权重的开国功臣总是存着戒备之心。

这时就有人劝说周勃,说周勃现在受厚赏,处尊位,似乎有点功高震主的意味。为避免祸乱加身,周勃请求免去丞相之职,由陈平为相。一年之后,丞相陈平死去,周勃被文帝再次被任命为丞相。但是,十个多月后的一天,文帝召见周勃说:“前些天我下令让诸侯都到自己的封地去,现在有些人还没有走,丞相您是我很倚重的人,您老就给带个头吧!”就这样,周勃又被文帝免去了丞相职务,前往封国。之前周勃是主动辞职,现在是被领导炒了鱿鱼,下了驱逐令,其间的微妙让这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勇士迟疑了、胆怯了。

职位屡改,让本来就恐惧不安的周勃更加害怕,以至于做出了全家皆兵的举动:每当河东郡守巡视到绛地之时,周勃因害怕被诛杀,常常是身披铠甲,让家人手持兵器来见郡守。本是自卫之举,但是却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来借机说事,上书文帝说周勃图谋造反,文帝对这样的事情本来心里就有疙瘩,马上下令让廷尉来处理。廷尉又将此事下放给长安令,长安令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将周勃逮捕回京。

本来就如同惊弓之鸟的周勃在此情况下完全丧失了主张,因为之前他就很明显地感觉到了文帝对他的猜忌,对他的不信任,这次又被无端被扣上了这样的帽子,他知道自己必定是凶多吉少,本来就木讷少言的他这时更不知该如何为自己辩解了。

周勃虽然是前丞相,但是他现在属于皇帝钦点的重犯,狱吏对锒铛入狱的周勃自然没有好脸色,时间一长,狱吏开始凌辱他了。正所谓“虎落平阳遭犬欺”,之前叱咤风云的虎将无奈之下也要低头讨好这些他之前都不太怎么正眼去看的人。行有行规,既然来到了人家的一亩三分地,就要遵循人家的行业规范,周勃于是送出千金来讨好狱吏。“有钱能使鬼推磨”,狱吏得到了好处,就在牍板后面写了“请公主作证”几个字示意周勃。原来,周勃的儿子娶公主为妻,有了狱吏的提示,周勃就将受封赏赐所得的财物都给了薄太后的弟弟薄昭,让薄昭为他去找太后求情。关键时刻裙带关系还是管了用。等到文帝朝见薄太后之时,薄太后说:“当初绛侯身系高祖所赐的印玺,在北方将兵征战的时候都没有谋反,如今在一个小小的绛县,又怎会谋反?”这时恰逢文帝看过了周勃的供词,于是就将周勃释放,恢复原先的爵位与封地。

周勃被放出来之后,感慨万分,油然而叹:“我曾经率领百万雄师,但是如今才知道狱吏的尊贵啊!”如此烜赫一时的开国功臣,曾经统领百万雄师的大将军,到头来却要看小小的狱吏的脸色,连一个狱吏都奈何不得。这场牢狱之灾对于周勃来说是一劫,但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功名利禄、权力争夺无非是身外之物,君主“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清算行径也离他远去了,留下的或许只有那无尽的回忆,在回忆里,他依然是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激扬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