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21

第21章 萧规曹随的人事纠葛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

“萧规曹随”是历史上一大美谈,曹参以“不折腾”为由因袭萧何制定的规矩,表现出对萧何才能的认可,但是,故事中的两大主角在此之前却非和谐之友,而是心存芥蒂,互有不满。

曹参在秦朝时是沛县的监狱管理员,当时萧何则是当时沛县的人事部部长,是常委,参与当时沛县的一切政务,两人是上下级关系。当曹参微贱之时,与萧何关系不错,后来曹参跟随刘邦征兵打仗,屡立战功,被封侯做相,与萧何之间有了隔阂怨郤。但是,作为大汉王朝的首位相国,萧何的胸襟并不狭隘,很给力。惠帝二年,萧何病重之时,刚即位的年轻皇帝亲往相国府探望病情,探望病情是实,但是小皇帝也想从萧何处得到良策妙方,以防不测。在众多问题当中,首要的问题便是相国的继承人,汉初对于相国一职甚为倚重,萧何深谋远虑,力争刘邦据守汉中,力荐韩信,等等,在汉代建国历程中功勋卓着,被称为“开国第一侯”。一旦萧何病故,谁能承续衣钵,保证汉初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这是年轻的惠帝最为关切的,病重的萧何没有糊涂,也没有限于个人恩怨,将接班人定为曹参。

萧何与曹参之间的怨郤,《史记》中没有明言,但是,通过太史公的相关记载,我们似乎可以推测出个中原因。《萧相国世家》记载汉初论功行封之事,高祖力举萧何为首功,在确立上朝位次时,群臣大多数都说,平阳侯曹参跟随高祖攻城略地,身体留有七十余处伤痕,功劳最多,应排第一。关内侯鄂君却从萧何在楚汉战争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指出,萧何所作是万世之功,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最后班次定为萧何排第一,曹参排第二。自古一山不容二虎,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曹参功劳最大,这么强大的粉丝团说明曹参功劳确实不小,即使后来曹参认为自己才能不如萧何,但是,按照人之常情推断,曹参当时心里虽不至于波涛汹涌,但也会暗潮涌动。梁子就在各自利益面前不知不觉间结下了。

事情的转折在萧何病重之时出现了。萧何推荐曹参做接班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曹参曾有与萧何在位次问题上有抗衡之势,足以说明曹参的才能与影响,在惠帝新立之际,吕后开始要话语权,在这样的状况下,需要开国功臣的“定海神针”,需要对汉王室忠心耿耿的人,由此曹参成了不二人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后来曹参做了齐国的丞相,在天下初定谋求治理方法时,曹参延请胶西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这一治国方法使得曹参找到了一条方便之路,这也是萧规曹随得以实现的思想先导。

历史就在这样的时刻水到渠成地成就了一段佳话,人生也是这样无常,或许萧何生前也没有想到两人的怨郤在他死后倏忽而逝。与其死后忘却恩怨,怎如生前把酒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