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追问大历史:《史记》可以这样读
3548600000020

第20章 生得传奇 死得离奇

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昭帝立时,年五岁耳。

卫太子废后,未复立太子……

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于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后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时暴风扬尘,百姓感伤。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

其后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

--《史记》卷第四十九《外戚世家》

作为大汉王朝少年有为的天子,汉武帝刘彻任用儒生,罢黜百家,建立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家园;他一生开疆拓宇,纵横驰骋,成就了泱泱帝国的不朽功业。职场得意的汉武帝,情场也不寂寞。

在刘彻尚未登基之前,已经有了“金屋藏娇”的许诺,登基之后又喜欢上了能歌善舞的貌美女子卫子夫,后又爱上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自古帝王多佳人,自古帝王多薄情,但从对李夫人的一往情深中似乎看出汉武帝也算是一个有情之人。李夫人是乐师李延年的妹妹,经由一曲《北方有佳人》的炒作,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进入到汉武帝的感情世界中。在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忧思难忘,据说先后做了《秋风辞》与“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来迟”的诗来寄托思念。

这样的一个深情形象在钩弋夫人那里最终被颠覆,人性的刘彻让位于政治家的汉武帝。钩弋夫人也就是后来汉昭帝的生母,是一位颇带传奇色彩的女子。钩弋夫人自呱呱落地起,双手就握成拳状,不能伸展,待其十几岁时,恰逢汉武帝巡狩至河间地,听闻此奇女子,便传来一见,说也奇怪,十几年没有伸展开的双手,汉武帝轻轻地一掰就伸开了,汉武帝似乎也认为这是天意,是上天赐予他的礼物,是月老给他扯的红线,因此,立时带着钩弋夫人打道回宫,后晋升为婕妤。汉武帝对于这个与自己年龄相差悬殊的“拳夫人”宠爱有加,钩弋夫人的肚子也很争气,在汉武帝七十岁的时候给他添了一个大胖小子,老来得子,龙颜大悦,钩弋夫人也日渐得宠,可谓“三千宠爱在一身”。

在戾太子的“巫蛊之祸”后,太子的位子一直悬置,汉武帝有意让他的老来子继承大统,让画师画了一幅“周公负成王图”,意图告知诸大臣尽心辅佐少主。按说母凭子贵,儿子成为太子,钩弋夫人也应该补上卫子夫之后空缺的皇后位。殊不料,钩弋夫人未等来皇后的加冕礼,却等来了汉武帝的赐死令。昔日温情脉脉的郎君,此时显得那样的冷漠无情,一句“你不得活”,抹去了昔日所有的恩恩爱爱,抹去了痴情刘郎的浓情蜜意,最终钩弋夫人带着无尽的悲哀与绝望死在云阳宫中。

本是戏水鸳鸯,本是比目游鱼,怎可有如此突兀的灾难,而且拿着大棒的竟是其中的一只鸳鸯,一条游鱼?时人不解,百姓感伤。汉武帝一番自我辩护,终于让人明白此案件背后隐藏的玄机:历史上国家的混乱,皆是因为主少母壮,女主独居骄纵,没有人能够禁止她的放纵行为。汉已有吕后在先,我不能让钩弋夫人步其后尘,我得为我的儿子解决掉这种被母亲控制掣肘的隐患。

为子而赐死钩弋夫人,政治家的汉武帝说起这话时振振有词,没有一丝一毫的愧疚与不安,反而是义正词严。此时,我们似乎应该庆幸李夫人早亡,因其早亡,汉武帝还令术士李少翁招魂以求再见芳影,倘若得以幸存,那么,钩弋夫人的命运或许就得是让汉武帝“怀佳人兮不能忘”的李夫人来走走了。